李永东:底层镜像的诗意呈现

《三峡好人》讲述的是寻找的故事,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是矿工韩三明来奉节寻找前妻麻幺妹,二是护士沈红来奉节寻找丈夫郭斌斌。电影以缓慢的节奏,以一种闯入者的视角,镜头随着韩三明和沈红的寻找身影,在奉节古城的废墟或新城的凌乱背景下,展开了婚姻选择和自尊维护的故事。

故事略显沉闷,镜头的纪实性质裸露了生活的原生底色。然而,一些精彩细节给沉闷的原生态婚姻故事增添了底层的诗意,使得废墟上的故事带有浪漫的情调。例如,在《三峡好人》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韩三明与麻幺妹相立于拆空的楼层,静观远处一幢突兀耸立的高楼轰然坍塌,憨厚的韩三明靠近破败的麻幺妹,轻揽她的双肩。看到这,不经意地要想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⑤《三峡好人》通过构设寻找的故事,隐隐约约给了我们“倾城之恋”的类似感受。奉节旧城的拆迁,也可以说古城的倾覆。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一个两千多年的城市,两年就把它拆了。”古城的拆迁,本身就具备酝酿悲欢离合故事的丰富元素。而废墟中婚姻故事,更具有沧海桑田的感觉。

废墟的断壁残垣和破败肮脏的环境,与底层生活的艰难紊乱,互为镜像、互相阐释、相得益彰。余秋雨曾慨叹“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⑥《三峡好人》的爱情婚姻变故,就在拆迁中的废墟中展开,底层富有尊严的婚姻选择,也因废墟的背景而变得更加沉重。古城废墟斑驳离奇的景观,与平凡男女千孔百疮的婚姻感情丝丝入扣,具有同构关系。

在《三峡好人》中,废墟成了底层叙事的颇有心机的背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和浪漫诗意的情境。把底层叙事置于废墟的场景下,两者相得益彰。

二平淡的情节与臃余的诗意

《三峡好人》的故事情节很平淡,似乎违背了戏剧性的规律,没有设置任何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和气势磅礴的场面,接近无故事的故事。如果不是由寻亲的悬念来维持内在的张力,就几乎没有任何理由维持普通观众注意力,难保许多剧院观众会中途退场。然而,事实上,《三峡好人》并没让我们感到过于枯燥乏味。即使人物交流和镜头切换如此缓慢,我们仍然能够静候信息的流动。那么,是什么构成性因素在维持观看的强度心理呢?笔者认为,是电影中诸多所谓“臃余”的细节所带来的一种趣味和溢出的诗意。

按照电影理论的一般规则,电影所涉及的一切元素,都必须与故事人物性格的塑造、中心情节线索的展开有关系,以使得情节紧凑,足以提起观众的注意力。然而,在《三峡好人》中,寻亲主线的延展中,却派生出一些似乎与主题情节线索无关的细节,情节随时可能旁逸斜出,不经意点染出一个个有意味的暂时场景。

这些镜头分成几类。第一类是故事流淌中荒诞情节的穿插。如船上白纸变美钞、美钞变欧元的魔术表演,在废弃的两幢建筑上空走钢索的场景,纪念塔像火箭一样突然升天的奇景,三个穿戏装的人物在小饭馆的桌边玩手机游戏的诡异画面……这些荒诞的镜像既增强了影片的趣味性,亦以散点的形式诠释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为底层的故事添上一些生趣,为底层世界加上一些注脚。第二类是与韩三明、麻幺妹的底层生存相互阐释的“臃余”情节。如:小马哥露着头身子缩在编织袋里的镜头,拦住沈红问要不要请保姆的女孩,在唐人阁和船上唱《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的少年。这些情节元素表明了底层生存的艰难与倔强,强调底层世界的江湖意味。第三类镜头似乎没有更多的意义,但有意味。如韩三明第一次去找麻老大,在全景定点长焦镜头的画面中,韩三明的背影消失在河边的坡下,这时,一条黄狗的身影升上韩三明刚走过的路,盘旋几下,又低下去消失了。我们不能说黄狗的出现有什么深意,只是感觉到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弥漫在银幕上。

生活的世界本身并不是按照艺术法则组织的,甚至生活本身的逻辑就是枝枝节节、错落无致,因此,这些“臃余”的细节,是符合生活逻辑的,给平淡的情节增添了诗意,让我们感觉了电影不是在“讲述”底层的故事,而是在“呈现”底层的生活。

三底层世界的真实裸露与象征意蕴的隐形建构

表面看来,《三峡好人》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底层生存的切面,画面带给了我们颗粒性质的真实感,打动我们的仅仅是它对底层世界的表现达到了毛茸茸的质感程度,它的成功亦在于对底层世界的真实裸露。但实际上,导演的眼光在《三峡好人》中不仅是静观底层的摄影机,也是越过沉默大多数的头顶,构设底层生活寓言的理性思辨者。《三峡好人》整个结构带有象征的意义,其深层含义具有哲理的意味。象征意味使得《三峡好人》在底层叙事中带有理性的诗意。

由此看来,《三峡好人》从主要情节线索到影片总体意义结构的设计,都富有寓意,寄寓了贾樟柯对底层爱情、生存状态的一种理性思考,富有哲理性的诗意。

四结语

《三峡好人》采取中长镜头、自然光线、同期录音的风格技法,主体故事的讲述显得散乱、缓慢、沉闷。但也因其散乱、缓慢、沉闷,而切合了底层的生存状态。真正底层的多数人物,他们的生活世界是琐碎的,散文化的,没有什么传奇色彩。他们的目光、表情、行动,显得有些呆滞和迟缓,他们拙于言说,不善于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但是他们裸露生命的本真,有着质朴的为生准则。《三峡好人》的客观镜头摆脱了我们对底层的习惯看法和主观想象,原生态的底层图景具有无言的震撼力,唤醒了我们日渐麻木的民间情怀。同时,《三峡好人》并不停留在底层生存的还原层面。废墟上的婚姻故事具有千孔百疮的意味,带有凡俗化的“倾城之恋”情调;旁逸斜出的“臃余”诗意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和主题的丰富性;自然混成的潜在意义结构使得影片的底层故事具有理性思辨的深度。总之,《三峡好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导演苦心孤诣编排的一部经典影片。

【参考文献】

[1]邵燕君.贴着地面行走[J].文艺争鸣,2006(2):49-54.

[2]张清华.“底层生存写作”与我们时代的写作伦理[J].文艺争鸣,2005(3):48-52.

[3][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13-14.

[4]仲荷.“吸引我的不是黄金的光泽,而是好人的尊严”——贾樟柯在沪答问录[J].电影新作,2007(1):12-17.

[5]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65.

THE END
1.琼瑶剧三观炸裂的台词#琼瑶去世#你失去来自空船侠影琼瑶剧三观炸裂的台词#琼瑶去世# 你失去的不过是一条腿他失去的可是爱情把你们的明枪化作暗中照顾 #于正删除了对琼瑶的道歉函# 于正真的能学的来吗 #麻瓜看电影[超话]# http://t.cn/z8AUNSX http://t.cn/A6mhttps://weibo.com/1424800331/5108305890381228
2.1986年,以宜昌为省会的三峡省为何被叫停?邓小平后续决策真英明“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在世界地图上只是上苍赋予人类的一处似乎并不起眼的地方,却激发了中国人无限的遐想。20世纪的三峡工程,是峡江创造的世纪绝唱,而在80年代前后,筹建又撤销的“三峡省”则是峡江激起的跨世纪的回音。一、百年三峡工程 自孙中山先生以来,三峡工程便承载了几代仁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30355000313525&wfr=spider&for=pc
3.人在江湖漂——全面解读《三峡好人》情节(三峡好人)影评人在江湖漂——全面解读《三峡好人》情节作者:川江耗子(定稿于2007/1/12,原发于天涯社区和作者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479700&PostID=818876501汽笛声长鸣,嘈杂声响起。一个长镜头扫过移民船上的人群,烟雾缭绕,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看手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162681/
4.三峡好人不过,《三峡好人》毕竟赢得了国际评审团的青睐,也赢得了“棕熊奖”,所以我们姑且承认它是一部好电影——在评判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坚信两个原则:第一,票房记录,第二,国际获奖记录,只要与影片表现一致,它就是好电影。 所以,虽然我看过《三峡好人》后感觉有些头晕,但很多情节都让我不知所云,比如:小马哥明明是开车https://www.jianshu.com/p/d506e95cd39d
5.试论电影《三峡好人》的叙事策略论文通常的叙事是两条叙事线索平行、交叉,最后集于叙事情节的高潮,同时到达一个顶点。而《三峡好人》的两条线索并未出现交叉,自始至终都是两个独立的故事,它们相互不影响,导演通过与两个山西人都有关的“小马哥”、飞碟(ufo)与三峡游船的汽笛声,始终让两个故事虽然若隐若现地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永远没有相交的可能。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90414092715_1970474.html
6.论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诗意性.doc论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诗意性.doc 12页内容提供方:西咪发创意 大小:54 KB 字数:约8.73千字 发布时间:2023-11-07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论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的诗意性.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06/5324013221011003.shtm
7.三峡好人剧情详解三峡好人《三峡好人》是贾樟柯于2006年放映的电影长片,讲述了奉节县城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被迫全城拆迁移民的背景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分别来此寻亲的故事。本片情节冲突并不剧烈,导演构造了一个独特的底层视角的美学时空,强化情绪而淡化事件是它的特色。它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剧情片,导演本人在一次对谈中曾坦言:“我一直觉https://233s.com/movie-wid341564.html
8.电影时空双重叙述探析新闻动态当然多故事结构更为复杂,事件A和事件B可能各自属于不同故事,例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男主角韩三明和女主角沈红存在于两个同时发生的故事中,两者生活并无交叉,连接两个故事的是其相近的主旨(关于选择),亦即时空的相近(都发生在拆迁中的奉节)。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的四段故事则既有相近的主旨(关于偶然事件的http://www.semiotics.net.cn/index.php/view/index/news/3211
9.跨国逐梦,泰国电影中移民故事的温情与挑战2、电影《三峡好人》深入描绘了三峡移民群体的生活变迁,因三峡工程的建设,他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土,与长江两岸的稻菽和江水告别,成为了一群特殊的移民,自上世纪90年代三峡大坝建设开始,120万湖北和重庆地区的居民面临着迁移的挑战。 3、在移民工人的艰辛生活中,她们在工头、移民工人和老机构之间巧妙周旋,凭借移民http://contribution.kacled.com/884dcb1717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