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他与中国电影“一见钟情”,专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马可·穆勒

在昨天之前,意大利老头马可·穆勒有很多身份。

比如,著名电影制片人、电影史家、影评人,他曾是威尼斯、洛迦诺、鹿特丹、佩萨罗等国际电影节的前任主席;比如,他被誉为“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曾荣获中国国务院授予的“中意友好贡献奖”。但昨天之后,他又有了两个全新的身份:一个是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另一个是上海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

图说:马可·穆勒有了两个新身份官方图

与中国电影,结缘很早

“我这辈子,可能就是这个命运。”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马可·穆勒,昨天穿了他标志性的中山装,这样定义自己与中国电影的缘分。

“老马”今年67岁了,回忆起从前,他说:“1975年我决定来中国读研究生。”1977年6月,马可·穆勒在学校的露天电影场看到了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从此便真正爱上了谢晋导演和中国电影。“谢晋是我的老师,《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和《芙蓉镇》,都是我做的全球首映。”他说,那一时期他还看了很多民国时期的老电影,如《神女》《十字街头》《天涯歌女》;也看了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前创作的大量电影,《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他同样如数家珍。他说这些电影或许算不上“丰富多彩”,但却具有相当独特的审美价值。

图说:《红色娘子军》让马可·穆勒爱上了谢晋和中国电影网络图

马可·穆勒与中国青年导演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你知道我第一部带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中国影片是什么吗?”他自问自答,“是凌子执导的《原野》(杨在葆、刘晓庆主演),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参加国际影展的影片。”后来凌子给马可推荐了北京电影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开始拍一些小作品了,我记得导演是田壮壮、编剧是陈凯歌、摄影是张艺谋。”马可笑着说,“那天晚上,我就变成了他们所接触到的第一个老外。”

图说:马可·穆勒与田壮壮新民晚报记者孙佳音摄

为华语影人,受过“委屈”

后来,在他担任威尼斯电影节选片人期间,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与《秋菊打官司》成功入围并最终获奖;再后来,他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总监的8年中,华语电影《断背山》《三峡好人》《色戒》《桃姐》与《人山人海》先后夺魁。

图说:《三峡好人》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网络图

不过,他也有得意之作。“《三峡好人》获得金狮奖,那届没有一位中国评审。”作为那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他看好这部电影,“我想,最起码评委会里得有一个人能看懂这部电影,就选了一个葡萄牙的制片人,他很先锋,我知道他能理解贾樟柯(的好)。”

就因为上海,选择上大

图说:马可参加上大温影讲堂官方图

虽然近些年新娶了上海老婆,也会烧一手地道的本帮菜,但马可·穆勒说,欣喜地应下上大的邀约,是郑重而审慎的。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好朋友贾樟柯、田壮壮、陈凯歌都在这里,“我相信他们,也一直有了解这所大学对电影、对艺术教育的虔诚态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片电影的沃土,“上海是中国电影真正的发源地,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在这里,可以有不断攀登和创新的想象空间。”(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孙佳音)

记者手记丨老百姓的故事,讲给老百姓听

马可·穆勒无疑是深爱中国和中国电影的。

他说,有时候看到主旋律大片里那些老百姓,就会想,“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1975年,就决定要到中国来读研究生。”但他也说,研究亚洲电影40余年,他最推崇的是日本和印度电影,“因为复杂,尤其是对人性的探索,特别是很多电影看起来是商业片,但他们也没有放弃这种探索。”他诚恳建议中国导演,要“用老百姓的故事来说服老百姓”。他甚至非常认真地拿《流浪地球》在网飞的热播举例说,“能说服中国老百姓的电影,也可以说服外国老百姓”。

图说:马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新民晚报记者孙佳音摄

专访时,信息和观点满满,让人觉得老马恨不能明天就已经是2021年,他好赶忙站上讲台,给上大的青年学生们面授机宜。“我肯定还会开‘电影翻译’的课。“马可说,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一方面是要做好“大翻译”,他想要帮助中国电影人更好地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让西方观众能更快也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电影的文化、政治背景;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小翻译”,”有很多华语片,特别是年轻导演的影片,没有受到国际电影节的认可,是因为他们都是小成本的电影,翻译太差了,根本词不达意。”怒其不争的老马带着几分狡黠和得意,又问了我一个问题:“贾樟柯、刁亦男的电影比较受西方欢迎,你知道都是谁翻译的吗?送去戛纳的字幕都是杜阿梅做的,你知道她是谁吗?”

我哈哈地笑说,我知道,这个中文名字是谢晋取的。“对,她是我前妻。”这个爱中国、更爱中国电影的老头抢答说,他哈哈地笑了。(孙佳音)

THE END
1.高峡出平湖伟人的诗词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那就是著名的三峡大坝。 三峡之旅第四天,参观三峡大坝,三峡的第三峡,西陵峡。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间,把西陵峡拦腰分成两段。 三峡大坝是湖北省宜昌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1994年,于2006年5月20日竣工。三峡大坝集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利用等功能于一体,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https://www.jianshu.com/p/9af621c58610
2.30年,他与三峡工程共成长采写:湖北日报记者张泽牧讲述人:夏家刚已关注关注重播分享赞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视频详情拍摄/制作:三峡工委他见证三峡工程30年服务三峡工程30年他身上有种诗人气质温和且坚定2024年12月三峡工委为他举办了荣退仪式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三峡工委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Y1MjgxOQ==&mid=2651936308&idx=1&sn=07fb1defe815a29581ef6c18b5e169e3&chksm=8a708abdac15bdc5bffc47da1bf3966d83ee6fd6a30cb925b130fd94b0d48aef2e5b13fa6602&scene=27
3.速来围观!“我眼中的三峡”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揭晓重庆市水利局《我眼中的三峡》中国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团委《他乡三峡人》三峡移民纪念馆《三峡工程 润泽民生》水利部河湖保护中心作品陆续在“中国水事”视频号、中国水利网站进行展播快来瞧瞧他们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吧!文案| 王子月 罗景月审核 | 陈锐监制 | 樊弋滋责编 | 王子月校对 | 孟京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948855501127318&wfr=spider&for=pc
4.贾樟柯北大演讲《三峡好人》这时候我节开始有一个蓬勃的故事片的想像,我想像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压力,很快地就形成了《三峡好人》这样一个剧种,在做的时候我跟副导演我们一起商量,我说我们要做一个这样的电影,因为我们是外来人,我们不可能像生活在当地的真的经受剧变的人民了解这个地方,我们以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写这个地区,这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523544
5.三峡好人这片子主要讲了两个故事,一是韩来自称意01662三峡好人这片子主要讲了两个故事,一是韩三明来四川奉节找他16年前跑掉的老婆孩子,但奉节已经被淹了,他只好边打工边等她回来。另一个是赵涛来寻找她两年未见的丈夫。最后韩三明等来了四川女人,并回山西打工赚钱。而赵涛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去了上海。片中还有两个人给我印象最深,一是小马哥,还有就是那个酒店老板https://weibo.com/6583302827/H7Lt2jxOL
6.《三峡好人》讲述的是关于寻找的故事,但在寻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三峡好人》讲述的是关于寻找的故事,但在寻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抉择 A. 对 B. 错 题目标签:好人过程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当代世界电影文学经典选读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某大一女生下腹部剧痛2小时为主诉入院,经查为输卵管https://www.shuashuati.com/ti/47b419762be34242bc5751e5e570f020.html
7.《三峡好人》讲述的是关于寻找的故事,但在寻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面对《三峡好人》讲述的是关于寻找的故事,但在寻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抉择 A.对 B.错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ced98b929d4d4c98953fa9eb77e4a907
8.苹果春节短片《一个桶》,贾樟柯教你两招用iPhone拍大片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中坚力量,曾拍摄《小武》《三峡好人》《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影片。他能够将本乡本土的真实感与现代主义叙事手段结合,用影片中的基层人物和故事场景,体现出他对中国基层社会的感受和理解。 某种程度而言,读懂贾樟柯电影里巨大的时代和社会隐喻,就能读懂某一部分的中国。 https://36kr.com/p/1723176583169.html
9.浙江省青年教师培训(精选9篇)导演张元、《三峡好人》《天注定》监制林旭东、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部执行长石坂健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东海电影集团董事长倪振伟等在 “畅所欲言论电影”主题峰会上纷纷畅言各自观点。 交流单元的另一项主体内容“聚焦浙江动画电影”于 11月21日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举行,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14s52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