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性情
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一点:人们应该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够使生命长生。一个人性情好了,他的生活就会很愉快,就会活出一种很快乐的状态。
所谓的“养性情”,不是让人不去生气。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劝别人说你就不要再生气了,这个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让人一开始就不去生气。这个如何做到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方法,方法是很到位。怎么养性情“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家可能会说,谁都想恬淡,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几个人能恬淡的。所以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在解决人生困境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寻找到一种方法去应对困难才可以。
具体的方法就是:
首先,古人说“止怒莫若诗”,假如你的性情比较暴躁,比较容易发怒,那就去学诗。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国是一个诗教大国,很多古人都会写诗。不过现在大家很少写诗,倒是经常喝酒,可是大家又不知道喝酒是为了什么,好像就是为了买醉一样,而古代人喝酒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通神明。通经脉,愉悦情志,在陶醉到微醺的境界时。能写出好诗来。“止怒莫若诗”,不一定要求现代人非要学会写诗,但是最起码要会读诗,人一定要受教育,懂人情,通过读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去忧莫若乐”,即去除烦忧一定要懂音乐。因为只有音乐可以作用于神明,而且古代所有的诗都是可以吟诵、有音律的,所以它就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传统文化认为五脏都对应着五音和五声,一个人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就会说明他内在是一种什么反映,而诗也是一个人情志的一种反映,所以人要去学音乐、学诗、学礼仪,然后安静地去欣赏。
养
养,其实是指要阴阳和谐,即一个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性情,睡眠调理好。在人生当中,我们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在生活,所以也要与别人保持和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首先要家庭和谐,也就是阴阳和谐,这就是养。家庭阴阳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
人体是最复杂的系统,所以中医不可能是简单思维,比如说缺钙就补钙,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但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缺钙时,补钙能否真正补进去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补什么东西都是补不进去的。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人都去买大量的保健品来养生,但是,养生不是吃补药,养生是一种健康的、非常有序的生活习惯。《黄帝内经》中强调的养生要点其实就是:人一定要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整天吃人参也没用,很多东西都是补不进去的。如果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性,就会使心情愉悦,使睡眠质量高――倒头便睡,醒来特别精神,那么人生就会特别阳光、特别灿烂,即使天天吃窝窝头,人也会高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强调的是要改变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残缺的观念。人们只有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断地学习,然后不断地感悟,才能慢慢理解中医的一些真正内涵,并且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养居处
古代说“室大多阴”,中医认为“多阴则厥”。“厥”就是四肢厥逆症,如果阴气太盛,人就会出现四肢厥逆症,说明此时人体的功能出了很大问题。假如一个人手脚冰凉,传统医学就认为,这个人心气大虚。手脚冰凉的女孩子,比较容易让人怜惜,人们会觉得她们非常乖巧。如果用中医的理论解释,手脚冰凉的女孩子的乖巧实际上是由于她们身体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她们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如果心气不足,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血就很难流到身体末梢,导致人手脚冰凉。这种女孩子,基本上都是比较温顺的,男性同她们谈恋爱的时候,她们会很温顺,什么都听男性的,但是结婚以后,如果她被养得很好,心气足了,心血功能,她慢慢就会变得有主见,主意很多。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中医认为“多阳则痿”,痿症指四肢无力症,即四肢酸软。《吕氏春秋》中说“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所以,古人是很强调房屋大小的。其实,不住大房子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即不要去培养奢侈的、享受的习惯,要多运动。人要经常出去走动,不要老在屋子里待着。房子再大,也要出去走动才可以。
养睡眠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睡眠和长寿的关系最为密切。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有三个人,一个不让他吃,一个不让他喝,还有一个人不让他睡,看哪个人先扛不住。结果一定是不让睡的人先垮下来,这就是睡眠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
在《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我们已经充分地探讨了养睡眠的问题,比如说一定要睡子时觉,睡子时觉是为了阳气的生发,一定要睡午时觉,午时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阴阳交接的时候保持休息的状态;一定要睡丑时觉,睡丑时觉是养肝的一个重要举措;一定要睡寅时觉,因为夜里三点到五点气血全身输布,此时休息可以养气血。所以《黄帝内经》从生命的角度,已经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去睡。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专家。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人类学。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呆在室内玩电脑。尤其是那些熬夜到很晚或者出去玩到午夜才回来,然后第二天中午才睡醒。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需要改变。
First,havingregularbreaktimeandenoughsleepisthebasicwaytokeephealthy.Someyoungpeoplehangoutforfunafterwork.Theyneedtoreleasetheirpressureandhavefunwiththeirfriends.Theygohomeverylateandthennextdaygetup,preparingtowork.Inthelongrun,theynotonlyhavelowefficiency,butalsodamagetheirbodies.
首先,有规律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是保持健康的基本方法。一些年轻人下班后出去找乐子,需要释放压力,和朋友们玩得开心。之后回家很晚,第二天又早早起床,准备工作。从长期来看,他们不仅会导致效率低,还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Second,keepthebalanceddiet.Mostpeoplearepickyaboutfood.Theyonlychoosethefoodtheylikeandlosethebalanceofnutrition.Formostkids,theyliketohavemeatandrefuseofthevegetablesandfruit.Itisnotgoodforthegrowthoftheirbodies.
第二,保持均衡饮食。大多数人都对食物挑剔,他们只吃喜欢的东西,营养不均衡。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吃肉类和蔬菜,不喜欢吃水果。这是不利于他们长身体。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体质健康
一、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一再下降,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各个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已检验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并且将其划入到成绩中来,以天津市高校为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由此可见国家对于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决心。
二、大学生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睡眠状况调查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1.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天津市高校大学生经常锻炼和偶尔锻炼的比例相差不大,但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将近一半,很少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为14%,说明一部分学生没有较好的运动锻炼意识;从年级上看,大一经常锻炼的比例为62%,而大四的比例为38%,大一明显高于大四,而大四从不锻炼的比例却高于大一,说明大一体育锻炼情况相对大四较好,这可能与大四即将毕业和选择就业等一系列原因有关。
2.参与锻炼强度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天津市高校大学生身体运动强度较不理想,心率无明显变化的学生将近占40%,说明有40%的学生没有达到锻炼的效果;从年级上看,大一心率没有产生变化的为37.4%,大四比例为43.2%,说明大四没有达到锻炼效果的人数相对大一而言较多,在适宜运动强度中,大一心率有增加的的比例为52.4%,而大四为28.9%,说明大一在运动强度方面要优于大四学生,这可能与大四没有体育课程或者面临毕业压力较大没有精力有一定的关系。
4.大学生不良嗜好现状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天津市大一新生从不吸烟的比例为87.8%,表明大一新生大多数没有吸烟的不良嗜好,而大四学生,偶尔吸烟和经常吸烟的比例为46.5%,低于大一新生,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为压力大、随从感、无聊;从性别方面来看,94%的女生没有吸烟的行为,男性经常和偶尔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说明女生在吸烟问题上明显好于男生。但是吸烟的危害对于身体是不可恢复的,尤其在心肺功能上,近年来的体质测试数据也表明,肺活量的指数是随着年纪的升高呈现负增长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第二,体育锻炼对于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产生了影响,参加锻炼并且有心率变化的学生体质优于其他学生,学校应该加强终身体育的教育,开展各种活动,指引学生健康锻炼。
第三,加强对于学生课余文化的指导,让学生远离手机,正确地使用网络,尽可能的走出宿舍。
第四,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不良嗜好的监督,从宣传上也要加大不良嗜好的危害,引导学生远离不良嗜好。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Z].2002:171-176.
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膳食、优质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平和的心态。
吃得合理
人生来就会吃。婴儿离开母体来到人间就会吸吮动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吃才科学、健康。
老百姓有句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句话有一定科学道理。每天不吃好早餐,大脑的血糖供应就不够,可能上午九点、十点左右就出现头晕、注意力下降、工作没有精神等低血糖的表现。而且不吃或吃不好早餐,午餐就可能吃得多。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就会造成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早餐要吃好,早餐一定要吃鸡蛋、牛奶、豆浆、燕麦等健康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定位的合理膳食中,这些食品营养最全面。
医学家西伯克拉弟说:“如果世间真有一种近乎完美的食品,那就是牛奶。”牛奶含有优质蛋白、大量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最重要的是还含有钙。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不断变化,包括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也需要钙发挥作用,所以说钙的摄入量对我们人体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喝牛奶能补钙,但有的人一喝牛奶就胃胀或肚子不舒服甚至腹泻,这是人体缺乏乳糖酶的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喝牛奶前先吃一些主食或改喝酸奶,实在不行也可用豆浆代替。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在大量食品中大豆和燕麦最有利健康。大豆是植物蛋白,含有大豆抑黄胴,对预防乳腺癌非常有益。大豆制品对预防前列腺癌也非常有益。豆浆含钙量比牛奶低一半,所以如果靠豆浆补钙的话每天就要比牛奶多喝一杯。这样钙的摄入量才是相同的。
燕麦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减肥和缓解治疗便秘的功能,所以早餐食用非常好。
早餐要少吃或不吃油条。油条是油炸食品,据医学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淀粉类的食品在高温油炸时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可能致癌;含油量高,容易使血脂增高。油炸类的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
午餐要吃饱,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并且限油限盐。
晚餐要吃少,七八分饱最好。晚餐一定不能吃得太晚,晚餐与睡眠之间至少要相差三个小时。晚餐一定不能吃得太油腻。
一日三餐的科学就是要管住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睡得优质
睡眠不好就会记忆力下降,过早衰老,并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疾病。睡眠要好,晚餐就一定不能吃得太饱、太丰盛。晚餐吃得太饱太丰盛,胃肠还在工作,大脑也在工作,就不太容易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
晚餐要与睡眠间隔三到四个小时。睡前两到三个小时情绪不能过于激动,精神不能过于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睡一个好觉。
先睡心,再睡眼,心态平和才能睡一个好觉。在睡觉之前做一些轻缓的活动、适宜的室内温度、合理的右侧卧位睡姿等都有利于睡眠。
动得适量
动就是活动、运动。17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也就是说人一定要动起来。人如果不运动就会出现疾病。
现在更准确的表述是,生命在于适量运动,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在希腊爱琴海边有这样几句话,我做了一点改动,大意是:您想聪明吗走路吧。您想保持青春吗走路吧。您想健康吗走路吧。走路即散步,是最好的活动方式,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朋友,走路不用花钱、安全还确实有效。动起来对您的身体就有益处,建议中老年朋友每人每周散步不少于三到五次,每次不少于三十分钟。迈开腿、管住嘴就是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乐得平衡
“乐”也就是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其实更准确地说,心态决定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定位四大健康基石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平衡心态。平衡心态占二分之一,那三条加起来的作用才和它一样。平和的心态就是最低的工作目标和能承受的压力等,我们要量力而行才可以得到成功。
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要具备平常心、同情心、感恩的心,要心胸宽广。散步、交流、下棋、喝茶,戒烟限酒,这些都有利于保持日常的平和心态。
世界卫生组织定位人的健康有三部分: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一个是社会交往的健康。这三位一体才是健康。人是否能正常和他人交往是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遇到问题要懂得宣泄。通过哭和说来宣泄以后,会觉得很轻松,所以我们要乐得平衡。
二养生保健“十要十不要”
一要心态平和,不要心情紧张。
这说的是心理健康。心态平和就是能宽容地看待社会、看待他人,同时正确对待自己。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宽以待人不仅是处世态度,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要起居有序,不要打乱常规。
人是有生物钟的,打乱生物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甚至造成一些疾病。有的年轻朋友由于工作压力大彻夜不眠,长此以往会造成一些疾病。
三要清淡饮食,不要高脂高糖。
饮食不科学每天大鱼大肉带来的是不健康。长寿的秘诀是饮食清淡、七八分饱、心态平和。追求健康长寿不是一个梦。只要你生活科学,就能健康长寿。
四要每日散步,不要剧烈活动。
有些朋友想起锻炼就跑几天步,想不起来就休息了,这是不科学的。运动要适量、要坚持,一曝十寒对您的身体健康不会带来好处。健康的身体需要迈开腿,要坚持下去。
五要家里安静,减少外出食宿。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一定记住,保持年轻心态是好的,如果超越年龄的承受力活动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在心态上要保持年轻,在饮食起居上不能忽略年龄,要注意量力而行。
七要动静结合,不要不顾年龄。
这条说的也是中老年朋友,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有些中老年人一生勤勤恳恳,总是在操劳,岁数大了,身体的变化要求动静结合,不能一天到晚总是在操劳,否则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八要听人劝告,不要固执己见。
这条一方面是说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人岁数大容易固执,恰恰是对您身体的不负责任,戒烟限酒才能健康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方式不科学,饮食起居不利于健康,也要听别人的建议。比如,如何吃才是科学的如何睡眠才能健康怎么样活动才是适合的什么样的心态才是对健康有利的中青年朋友也应该掌握这些健康知识且要身体力行。
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但究竟做到多少为了自己的身体落实了多少知与行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知道了什么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身体力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任,就要从日常生活开始。
九要笑口常开,不要自寻烦恼。
这也是保持心态的建议,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到了国外,你可能不会说外语,但只要你笑一下,周围的人也会对你笑。
笑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笑口常开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建议朋友们每天笑一笑,每天对他人、对自己笑一笑,你会感觉生活是美好的,身体是健康的。
十要按时体检,不要忘记保健。
每年一次的体检是到医院请专业人员检查,以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医生会动态地给我们指导。一旦发现身体上有问题,专业人员会告诉我们,我们要调节生活方式或制订方案。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也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的高致残、致命性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攀升。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仍处于较差水平。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不良环境刺激、运动少、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过量饮酒、吸烟、肥胖等,虽然高血压遗传因素约占30%,但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的刺激,常容易发生高血压。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不吸烟、不饮酒、避免肥胖、减少精神压力、改变不良环境、坚持锻炼,同样可以避免高血压。因此,鼓励患者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已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全面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7月,收集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38~84岁,平均5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1例,中学88例,小学及以下61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实施从入院到住院宣教、出院指导、随访的全面健康教育,按照护理程序方法,自患者入院即评估患者健康情况,并按照“收集资料列出护理诊断、制订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评价效果”的顺序开展健康教育。
1.2.3发放健康教育单。内容主要包括如何预防高血压;保持规律的运动;减轻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应低于6g,补充钙和钾盐,多食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油菜、芹菜、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食物含钙量较高,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补充适量蛋白质,如蛋类、鱼类等;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预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按医嘱服药,不可增减药量,更不可突然停服;定期检查血压;吸烟的危害;控制饮酒;避免不良的情绪波动,保持心理平衡,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定期体检等。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见表1。
2.2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显示健康教育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较教育前有显著改善。
表2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行为方式的情况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属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合理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否则易发生靶器官损害。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学会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坚持控制饮食,合理安排运动量,坚持服药,戒烟、戒酒,可避免血压增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2.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
[3]郑建华,梁淑欣.83例长期高血压眼底改变动态随访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49.
[4]陈德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10.
[5]张蕴婷,吴桂芳.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33-134.
[6]谭丽,景玉芝,樊立坤,等.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128-129.
[7]刘丽敏,许晓云.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64-65.
[8]尹作香.高血压病防治健康教育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82.
关键词: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塔吉克族;健康
EffectsofthechangeofproductionmannerandlivingenvironmentonthehealthofherdsmenofTajiknationality
SUNCheng-lin1,PANGHui2,QINTian-hong1
(1.DepatmentofPhysicalEducation,KashiTeachingCollege,Kashi844000,China;
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XinjiangNormal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
Keywords:productionmode;livingenviroment;Tajiknationality;health
我国的塔吉克族共有人口4.12万,主要分布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中,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有3.4452万人,占总人口的83.62%[1]。塔什库尔干地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东部,境内群山耸立,南有海拔8611m的世界第2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m的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终年积雪,冰川高悬,险峻奇丽,仪态万千。雪岭冰峰之下的河流两岸谷地,既有连绵成片的草原,也有可供稼穑的土地。素有“帕米尔雄鹰”之称的塔吉克人民就生活在这里,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2002年部分塔吉克族从原来高海拔、强紫外线辐射的高原生活环境中走出来,迁移至岳普湖县塔吉克乡的平原地区定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本文从塔吉克族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一角度,探究其对迁移入住平原6年之久的塔吉克族牧民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塔吉克族人健康水平、保护与传承其高原冰山游牧文化的合理化建议。
1塔吉克族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1.1塔吉克族古老的半游牧半定居生产生活方式
塔吉克族世世代代游牧于塔什库尔干雪岭冰峰之下连绵成片的草原中,他们“散处高山、迁徙靡定、以游牧为业”,“随水草之所在而踪迹至”。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塔吉克人住宿简陋,通常春、夏、秋三季进入大山,或露天或在自己搭建的简易毡房、矮土屋中,随水草而居,冬季从山里回到自己的家中。塔吉克族主要食品有肉、面、奶,在食物结构上农区和牧区的塔吉克族略有不同,农区以面食为主,奶、肉食为辅,牧区以肉食为主。农民们一般早上喝用牛、羊奶和砖茶煮成的奶茶,吃少许馕(新疆少数民族人烤制的一种面饼);中午吃用玉米面、青稞面煮的糊糊,晚餐吃肉片面条;而牧民们的早餐一般是奶茶,午餐是酸奶和馕,晚餐多是抓饭、抓肉、甜面糊等。塔吉克族的饮食品种较少,大都与牛、羊奶,酥油等奶制品分不开,主要有奶粥(西尔布林济)、奶面片(西尔太力提)、奶面糊(布拉马克)、酥油面糊(哈克斯)、酥油奶糊(扎忍)、酥油青稞馕等。副食品少且不太讲究,很少吃蔬菜,在一些海拔较高的乡村没有瓜果、蔬菜可吃。塔吉克族日常饮料多习惯于饮用以红茶或砖茶与羊奶制成的奶茶,茶的消费量很大,有“不可一日无茶、无茶则病”的说法[3]。
1.2半游牧半定居的塔吉克人身体健康状况
身居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牧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恶劣的生活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长期处在封闭的生活中,游牧的生活方式也使得塔吉克牧民营养得不到保证,由于大部分牧民不从事农业生产,饮食中以肉为主食,吃法单一,饮食结构、营养结构不合理,导致塔吉克人身体抵抗力差,体质脆弱,身体健康水平低下,容易患各种疾病(尤其高原肺结核病、肺水肿、高原肺炎发病率高居不下)。在实地调查中得知,塔吉克族城市居民患病后都能够及时得到治疗,而大多数患病的农村居民(尤其是牧民)却没能够得到及时医治。一方面由于乡村、牧区的卫生所药品经常短缺,医疗条件差;另一方面,大部分牧民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没有充裕的钱去看病,加之在放牧期间走进大山,客观上也不具备回乡村卫生所进行医治的可能,更多情况下只能靠常识用一些草根树皮治疗。总之,塔吉克牧区的医疗现状、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牧民饮食结构导致塔吉克农牧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低下。
2迁移至平原定居后塔吉克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告别“半游牧”――原始而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岳普湖县塔吉克乡平原地带定居后,塔吉克族开始从事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随着地方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医疗条件得以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原牧区的牧民),吃各种粮食、多种蔬菜和水果,营养结构变得合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但是,定居改变了塔吉克族人民随水草游动的生活方式,动摇了塔吉克族文化的“根”,许多牧民对此感到不适应,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1定居后塔吉克族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2.2定居后塔吉克族牧民的健康现状
为了了解迁移平原定居6年后塔吉克族牧民健康的现实状况,实地抽样调查了迁移至岳普湖县塔吉克乡成年人群体。从塔吉克族成年人群体的生活习惯、患病史、健康水平自我评价的统计结果看:定居在塔吉克乡的塔吉克族牧民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有近1/3的人群因各种疾病而住院,病因尤其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为最。其中,男性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22.65%)、呼吸系统疾病次之(22.22%)、心脑血管疾病第三(17.09%);女性患病率依次是其它疾病(28.24%)、消化系统疾病(18.29%)、心脑血管疾病(16.20%)。从生活习惯上看,男性68.10%有吸烟史,女性5.87%有吸烟史,男性66.10%有饮酒史,女性14.99%有饮酒史,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对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很好的”为9.05%,“好的”38.05%,“一般的”42.92%,“差的”9.98%,没有“很差的”;女性自我评价“很好的”2.86%,“好的”28.57%,“一般的”42.86%,“差的”22.24%,“很差的”3.47%。塔吉克族3~6岁幼儿在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均呈增长趋势,反映出幼儿形态发育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呈自然增长规律;三项皮褶厚度指标(上臂部、肩胛下角、腹部)均呈增长趋势,反映出幼儿营养状况有明显的提高[4]。
2.3定居平原对塔吉克族牧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民族迁徙是基于本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需要,离开或开拓原始发源地,从而突破原有的地域界限。2002年部分居住在塔什库尔干高海拔、环境恶劣的牧民迁移至位于平原地带的岳普湖县塔吉克乡,但是这一举措对于世代以游牧为主,不精通农业生产技术,不会经商的塔吉克牧民来讲从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塔吉克人热爱“靠天养草和靠天养畜”的游牧生活,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原游牧是塔吉克族的特色和精神,丢掉游牧就丢掉了本民族传统的高原冰山游牧文化。对平原现实生活的不适应,对种地的不感兴趣,整日烦闷抑郁、无所事事,原本就有嗜酒习惯的人们天天与酒为伴。虽然政府的大力投入使他们在物质生活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怀旧情怀也对一些人的心理造成了影响。抑郁、焦虑伴随着人们,许多牧民有返回草原的思想且部分牧民已经返回草原。如何提高搬迁至岳普湖的塔吉克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塔吉克族健康、传统的高原冰山游牧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3塔吉克族牧民健康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的对策
定居是解决新疆草原地区游牧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矛盾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保证牧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5]。定居的塔吉克族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传统的游牧文化,只有通过提高定居的塔吉克族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以多种形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来促进其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才能够使定居的塔吉克族牧民的健康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谐发展。
1)提高科学教育卫生水平,促进塔吉克族牧民的健康发展。
迁移定居下来的塔吉克族家庭经济收入大多是靠改良后的土地产出和政府的补给,很多牧民缺乏劳动技能,不会种地、不懂经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在医疗卫生方面,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缺乏自觉性。因此,只有从教育入手,尽快地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强科学卫生知识的普及,用多种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由政府“输血型”转变为自身“造血型”,使其经济结构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善塔吉克族牧民身体的健康状况。
加强政府职能,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确保乡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他们嗜酒、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用读书、学习、体育锻炼等积极向上的活动充实到生活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尤其是因抽烟、嗜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的发生率。
3)贯彻“发展是硬道理”,使牧民健康、本地区经济与高原冰山游牧文化和谐发展。
4)依托社会和谐发展,注重塔吉克族文化价值层面的原生态保护。
和谐社会包括自然本身的和谐、社会本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诸多方面[6]。在追求和谐社会的驱使下,塔吉克族传统文化应突出本民族特色、引导本民族人们不仅要尊重、关爱并积极追求自己的身心与精神健康,而且要尊重、关爱并促进他人的身心与精神健康,在此基础上,改变原塔吉克族传统体育管理层面上的松散、自发的管理结构模式,在保留一定程度上的朴素、灵活性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体育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国内外成功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经验(国外的印度瑜伽、日本的相扑、柔道,国内的龙舟),走政府支持并结合我省“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7],由“经验型”向“经验与科技并重型”发展,打破制约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瓶颈,走出一条塔吉克族传统文化共享、和谐共存的适合南疆特定经济文化背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形成区域间合作的民族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将塔吉克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旅游文化资源。
将南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区域间合作,打造成具有南疆塔吉克族独特风情的、结合当地农业产品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产业,整合资源,突出塔吉克族特点和地域特点,注重与民族生态旅游、民族传统节日结合,形成塔吉克族的自身休闲体育文化,打造本地区民族文化品牌,从而形成南疆塔吉克族旅游观光的新疆民族文化旅游链,以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促进塔吉克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喀什地区行署办公室,喀什地区统计局.2007年喀什地区统计年鉴[Z].2007:35-138.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用药情况
1研究现状及概念
1.2高血压治疗原则高血压的基本治疗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本身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详细了解病情及患者的生活条件、工作情况等,贯彻原则性与个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制定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1.2.1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合理膳食-减少食盐摄入,减少脂肪摄入,食用含钾丰富果蔬,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②戒烟限酒-吸烟会使高血压合并症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并降低或抵消降压治疗的疗效,戒烟对心血管的益处任何年龄段1年后即可显示出来,戒酒和限酒可使血压显著降低;③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达11/6mmHg,而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降低6.6mmHg。④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压力是导致高血压及影响降压疗效的重要原因,患者应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参加文体及社交活动。
1.2.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在患者经非药物治疗后,如血压控制良好时,应继续下去。血压控制不佳时,应服用药物,并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调整药量。药物治疗适用于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即血压≥180/110mmHg,或具有≥3个危险因素,或已有心、脑、肾、血管、眼底疾病者。药物应用原则:①多数患者可从一种药物起始治疗;②应由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用药剂量;③不主张经常更换药物;④不主张随便减药、停药;⑤长期治疗中,每日服1次的药物,优于每日需服多次的药物;⑥50%以上患者需要联合用药。联合应用降压药时应考虑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选择抗高血压药物除了可遵循以上原则,还应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①年龄≥18岁;②有高血压病史;③有糖尿病病史;④有冠心病病史;⑤有中风病史的人;⑥超重与肥胖的人。符合①和其他任意一条条件的居民均可入选。
3干预内容
4结果
4.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180例具有慢性病的居民。其中高血压患者92例,男性53例,女性39例,男性与女性患高血压比例男性大于女性。其中50岁以上的人平均血压偏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水平也随之增高,表1。
在各类危险因素中,又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例如在主要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家族史就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男性性别易患高血压就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肥胖,血脂异常及缺乏体育锻炼则属于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目前心血管病预防干预的重点应当放在这些主要的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上,其他危险因素则是依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
综合干预各项可以改变各种危险因素后,心血管病危险可以大幅度降低,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或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这是由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众多,目前我们只针对几种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而且我们对那些不可变更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目前还无能为力,对于那些目前还研究不足的危险因素,如高尿酸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高超敏C反应蛋白等等,还有待积累更多的资料。因而心血管病预防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5讨论
本次调查是根据社区慢病管理中的一项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时居民免费体检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由于干预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各个项目对血压的影响,得出的数据可能有一定的误差,以所有档案中慢性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作对比,得出大体的变化趋势。
[1]谢梁燕,徐秀兰.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近况及展望[J].护理实践与究,2009(10):111-114.
[2]BengtsonA,DrevenhornE.Thenurse'sroleandskillsinhypertensioncare:areview.ClinNurseSpec,2003,17(5):260-268.
[3]石玉荣.150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要点[J].社区医学杂志,2008,6(9):70.
[4]李晓霞,李艳文.高血压的预防及保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刊),2009,11(17):127.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老龄化现状日趋严峻,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慢性病、残疾、失能等问题,为人民、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然而,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种不同类型的抗衰老措施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国内外此类研究亦层出不穷。基于现状,笔者希望就目前日常生活中可及的饮食、生活行为方式、药物等影响衰老的因素与抗衰老的关系做一综述,为探索或构建更为科学、全面、可行的抗衰老方案提供参考。
1、衰老引起的系列问题
3.1、饮食类型与抗衰老:
民以食为天,健康可以吃出来,疾病也可以吃出来,也就是说包括衰老在内的健康问题,头等大事是离不开饮食的。关于饮食类型,从医学、食品及营养学知识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肉及肉制品(如白肉类,红肉类等);二是维生素类(如深色叶菜、薯芋、杏等);三是多酚类(如葡萄、苹果、茶叶等);四是类黄酮类(如银杏叶、甘草、大豆等);五是花色素和花色素苷类(如黑大米、草莓、紫番薯等);六是香辛类(如丁香、薄荷、胡椒等);七是中草药类(如红参、当归、生地等)。另外,FarsijaniS等[8]通过为期3年的队列研究发现,在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总量不超过30g的条件下,摄入的蛋白质占比越高,肌肉力量得分越高,越能延缓衰老。吴婷玉等[9]发现,葡萄中的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Cs)有抗氧化性,能显着改变结肠癌细胞的形态,使其增值能力下降,加速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能力,促进健康老龄化。
3.2、生活行为方式与抗衰老:
对健康和衰老而言,一个人的生活行为与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不良的生活行为导致的健康问题比比皆是,同样该问题与衰老关系也是密切的。生活行为方式抗衰老是长期的、动态效应过程,现如今较为流行的抗衰老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有:半饱和饮食(限制热量)、适量饮水、规律运动、愉悦心情、融入社会、目标感、奉献精神等。这些方面的报道甚多。凌浩等[10]就热量限制与心血管老化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热量限制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心血管老化防治有着积极的影响;洪波[11]等研究发现,老年期睡眠减少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睡眠不足容易促进衰老;又如毋洪飞[12]等在焦作市调查,发现长期户外爬山的老年人心肺功能显着高于市区老年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市区老人6个月的干预试验,发现其各方面功能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证明了耐力运动对抗衰老的重要性。
3.3、保健品与抗衰老:
4、抗/缓衰老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论是在饮食类型、生活方式与行为、还是药物与保健品方面,关于抗/缓衰老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些肯定,受到了人们的重视[15],但多停留在局部且样本有限的探索,其效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尚不够明确,此为其一。衰老的变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筛选和确定,目前没有提出公认的方法,此为其二。人们对抗/缓衰老方案的了解仅存在于生活中的单项或几项具体措施上,而如何从大众实际生活中凝练出抗/缓衰老的多元方案,目前尚无报道,此为其三。若能借助流行病学和大数据的力量,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居民获得中老年人多元抗/缓衰老的理想方案,将对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病甚至“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吴平.某三甲医院65岁以上医保患者就诊情况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2(3):218~222.
[4]李成福,孙林娟,王勇,等.慢性疾病对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3):424~426.
[5]王善高,雷昊.中国中老年人群医疗议价能力测度[J].老龄科学研究,2017,5(1):35~45.
[6]黄河浪,刘星,李翔,等.人体衰老认识与测试指标(量表)构建的理论思维与方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1):85~88.
[7]RattanSIS,HayflickL.Cellularageingandreplicativesenescence[M].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16.
[8]FarsijaniS,PayetteH,MoraisJA,etal.Evenmealtimedistributionofproteinintakeisassociatedwithgreatermusclestrength,butnotwith3-yphysicalfunctiondecline,infree-livingolderadults:thequebeclongitudinalstudyonNutritionasaDeterminantofSuccessfulAging(NuAgestudy).[J].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2017,106(1):113~124.
[9]吴婷玉,周景芬.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MAPK/ERK1/2通路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16):1951~1956.
[10]凌浩,刘威武,侯秀伟,等.热量限制与心血管老化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46(3):256~265.
[11]洪波,何海宁,刘园园,等.认知功能正常老人睡眠与认知功能变化1年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9(9):1018~1023,1017.
[12]毋洪飞,宋清华,胡建平,等.长期户外登山活动对老年人心肺耐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00~102.
[13]ArifA,TerenziF,PotdarAA,etal.EPRSisacriticalmTORC1-S6K1effectorthatinfluencesadiposityinmice[J].Nature,2017,542(7641):357.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广元628001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血糖患者控制情况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对比研究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的血糖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本院的护理效果统计分析,采用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的控制血糖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关键词]健康教育;生活干预方式;血糖控制;护理情况
Healtheducationandlifestyleinterventionnursingobservationonbloodglucosecontrol
HEXiaofenTANGSimingZHOUYuanfang
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GuangyuanThirdPeople´sHospitalofSichuan,Guangyuan628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healtheducationandlifestyleinterventiononbloodglucosecontrolinpatientswitheffect.Methods78casesofdiabeticpatientsinthishospitalfrom2012January~2014yearinFebruaryadmittedtothenursingresearch.Wererandomlyassignedtoit,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Eachgroupof39cases,the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methodsofcare,theobservationgroupusedhealtheducationandlifestyleinterventionnursing,nursingbeforeandafterthecomparativestudyofpatientcareandnursingsatisfaction.ResultsAftergroupingnursinginourhospital,theobservationgrouphadimpairedfastingglucose,postprandial2Hbloodglucose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decreasedsignificantly(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Toobservetheeffectandnursingofpatient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Afternursingeffectofthestatisticalanalysis,controlofbloodglucosebyhealtheducationandlifestyleinterventioncaneffectively,isconducivetoth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
[Keywords]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Lifestyle;Bloodglucosecontrol;Nursing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39例患者,男性占16例,年龄在45~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2±11.4)岁,女性占23例,年龄在49~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3±11.5)岁;观察组39例患者,男性占19例,年龄在45~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2±11.4)岁,女性占20例,年龄在49~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3±11.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并确诊为糖尿病;②患者年龄>45岁,且具有独立完成问卷能力;③具有血糖明显降低、升高表征[3]。排除标准:①患者血糖不稳,并未确诊为糖尿病,导致因素未确定;②患者年龄不足45岁,且阅读能力欠佳难以独立完成问卷;③患者的血糖升降不规律,存在着其他严重性的并发症。
1.3判定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血糖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为(6.02±0.51)mmol/L,餐后2h的血糖值为(9.26±1.59)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为(7.33±1.24)mmol/L,餐后2h的血糖值为(10.19±2.18)mmol/L,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的血糖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护理效果结果
经本院的分组护理,对照组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13例,无效例数为13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显效例数为20例,有效例数为17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4.87%。则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改变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患者的饮食结构混乱,引起了糖尿病的复发[7-8]。据查,我国目前的糖尿病的复发率达到了3%左右,每年以150万人次的数量递增,而且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一旦出现则难以控制患者的并发症[9-10]。对于糖尿病的护理中通常可以采用健康教育以及生活干预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效果。
从本次实验来看,观察组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的血糖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戴梅等人研究的全面干预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一样,均采用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变化,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1-12]。故,采用干预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血糖护理效果,值得临床的应用和研究[8]。
综上所述,经过本院的临床分组护理研究,采用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血糖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知识,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并且针对血糖患者在前期给予生活干预,切实有效的实现对患者进行护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会民.人性化护理对心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383-1385.
[2]姚小玲.临床路径结合心理干预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24):145-146.
[3]王莉.心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8):740-741.
[4]索巧云.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1):118.
[5]刘京菊,沈棫华,吴竹林.危重症患者高血糖护理及血糖调控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2(5):23-24.
[6]吕洁文,李京花,黄泳红,等.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02-703.
[7]戴梅.全面干预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7):109-111.
[8]王立,刘茂芳,曾俞霖.重症颅脑外伤伴高血糖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1):136-138.
[9]张连香.健康教育联合营养干预综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
[10]纪文英,黄泽泓,陈慎仁,等.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2(8):696-698.
[11]胡蓉,吴重玲,朱立场,等.高血压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1):135-136.
【摘要】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文明病”逐渐增多,随着我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认知越来越多,为了减少疾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生活方式中的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以此促进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
【关键词】饮食生活方式健康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个体或社会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必要前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竞争的世纪。在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充沛的精力对人类来说是宝贵的,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以及美好理想的实现。而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饮食,就没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也就谈不上创造更好的未来的,俗话讲“民以食为天”,吃好饭也是人生存的根本。本文主要探讨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消除饮食中的一些误区以此促进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方式。
1.健康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病就不是健康”。而现代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痛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美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因此,健康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1]
实际上,大多数人在不同程度上处于不完全健康又没有患病的状态。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称为亚健康。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会出现种种不适的感觉,主要表现在长期持续的身体疲劳、四肢无力、困倦、多汗;精神疲劳、情绪低落、易怒、失眠多梦、心慌气短、烦躁焦虑;精神难以集中、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眼睛周围灰暗发青、减退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结果正常,因此,这些症状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如果亚健康状态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任其发展,后果会导致健康状况的继续下降,直至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2.生活方式与健康
3.合理膳食方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1科学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3.2消除一些饮食的误区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7,11.
[2]冯契.哲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1.
[3]刘纪清,李国兰.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