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当你点燃一支烟,至少有4000种化学物质随之进入身体,其中69种确定致癌。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1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长期吸烟,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如何提高戒烟成功率?
长期吸烟,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2》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5亿,成年男性吸烟率高达50.5%。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在我国,肺癌已成为致死率排名第一的头号“杀手”,严重影响国人的寿命。尽管吸烟的危害如此之大,但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烟草市场,有着全世界1/3的烟民。
图片来自ICPhoto
烟草中含有几千种化学物质,其中烟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丙酮、砷、氰化物等几百种都属于有害物质,已明确的致癌物质有69种。吸烟时,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胃、肠、肝、肾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吸烟更易使身心受到损害,造成记忆力减弱、注意力分散,还会引发头昏、头痛等症状。
烟草对人的影响有滞后效应,有时甚至延迟10-30年。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各个器官功能逐渐下降,烟草带来的危害也逐渐显露。及早戒烟可以弥补受损的健康。在重大疾病发作前戒烟的人群,戒烟后10年左右其患病或死亡的风险基本接近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二手烟暴露对孕妇及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有充分证据表明,孕妇暴露于二手烟可以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和胎儿出生低体重。此外,有证据提示,孕妇暴露于二手烟还可以导致早产、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和唇腭裂。儿童暴露于二手烟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急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积液等疾病。
戒烟失败,难道只是意志力不够?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强成瘾性物质,WHO将烟草依赖定义为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并归入国际疾病分类。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何烟瘾难以戒除且容易产生复吸等情形。吸烟者仅凭意志力戒烟(干戒)的成功率只有3%左右。
首先需要明确的几个误区,将电子烟作为“戒烟神器”、吸烟不过肺、吸食细支果味烟等都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科学戒烟,除了意志力,你还需要科学的方法>>>
医生评估每位烟民的个体情况,了解烟民的烟草依赖程度,有针对性地提供戒烟干预。对于烟草依赖程度较高的吸烟者,医生视情况开具戒烟药物以帮助烟民减缓因尼古丁戒断而导致的不适症状,从而更有效地帮助戒烟。
找个靠谱的队友一起戒烟。此外,家人、朋友的鼓励与监督也十分重要。戒烟14天内,咳嗽、烦躁等“戒断反应”最强烈,坚持下去就成功了一半。
有哪些城市是“无烟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自《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后,上海、杭州、广州、天津、克拉玛依、银川、哈尔滨、鞍山、绍兴、兰州、深圳、长春、唐山、南宁、西宁、青岛、北京、福州、张家口、武汉等城市制定或修改了地方控烟法规,这些城市也被外界称作“无烟城市”。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推动控烟立法工作,比如: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9.4%。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
《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在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以及学校、公园、医疗卫生机构等室外场所禁止吸烟……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4.1%,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