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师范生;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意识;生命教育

[收稿日期]2014—01—05

[基金项目]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师范生生命教育观的实践与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125GH273.

[作者简介]潘建飞(1982—),女,山东威海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师范教育。

一、课题提出背景

由于“师范生”兼具双重角色,即当下的受教育者和将来的教育者,其生命教育观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生命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其日后的教育活动。为此,我们在2011年成立了“师范生生命教育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从师范生生命意识现状、生命教育意识现状以及原因分析等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的范围: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和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涉及文学、历史、教育学、物理、数学、艺体等多个师范类专业。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级的学生,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调查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了800份调查问卷,回收723份。其中,有效问卷702份,有效回收率为87.7%。有效问卷中男生有135人,占总数的19.2%,女生有567人,占总数的80.8%。调研对象的学历层次涵盖五年制专科生、大专生、本科生,其中文科生占45.3%,理科生占30.7%,艺体生占24%。

此外,还针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了个别访谈。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师范生生命教育观的现状。

三、调查内容分析

(一)师范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主要是指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自觉认识。衡量生命意识的标准主要看其能否尊重生命,能否既善待自己,又关爱他人的生命。

1.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

生命价值实现的前提在于生命的存在,一旦生命不存在,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意义。问卷调查中,93.8%的学生表示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4.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仅有1.9%的学生选择了否定。当涉及他人生命时,76.8%的学生表示也会珍惜他人的生命,18.9%的学生表示“跟我没关系”,仅4.3%的学生选择了否定。对于马家爵人格受到侮辱后连杀四名同窗的行为,72.1%的学生认为“同情他的遭遇但不能容忍他的行为,不能因为人际关系问题伤害他人生命”,21.2%的学生认为“不能理解他的行为,这不仅是违法,还是灭绝人性”,6.7%的学生认为“理解他的行为,因为他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可以看出,大多数师范生都能够珍惜、爱护自己和他人生命,这代表了当下师范生对待生命的主流意识。但不可忽略的是,仍有少数师范生并未对生命存有足够的敬畏心理,甚至不能做到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是一切生命的最终结局,也是任何人生思考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死亡,才能对自己的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正确的态度。调查中,73.3%的学生认为“死是生命的归宿,顺其自然”,10.2%的学生“忌讳谈死”,5.1%的学生“对死亡充满恐惧”,5.6%的学生则“经常想到死,不觉得可怕”,还有5.8%的学生认为“死是一种解脱”。虽然大多数师范生具备正确的死亡观,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对死亡缺乏必要的认知,不能科学地看待和理解死亡,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近些年,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每年都会有不少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选择自杀,所以调查师范生对于自杀的看法,也是了解其生命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自杀,78.1%的学生认为是“不珍惜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12.5%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但我决不会这么做”,5.2%的学生认为是“一种解脱,或许也会这么做”,4.2%的学生表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曾经想过要自杀”。可以看出,大多数师范生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自杀行为,他们尊重生命,对家庭和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不过也有一些人的想法令人担忧,需要及时教育和引导。

3.自我生命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师范生的生命教育意识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也是未来生命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生命教育意识会直接影响其教育行为,进而影响他们的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师范生生命教育意识的调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

问卷中,在被问及对生命教育了解多少,70.4%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12.6%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了解”,10.3%的学生“有一点了解”,只有6.7%的学生“比较了解”或“有系统了解”。在问及是否“熟悉或接触过各种形式的生命或死亡教育课程与体验”时,只有1.8%的学生表示对此项课程比较熟悉,3.2%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接触过,其余95%的同学表示对此只是听说过或者根本就没听说过。当然,单就“生命教育”一词来讲属于教育理论的范畴,学校在开展有关的生命教育时并不一定会向学生阐述生命教育的涵义,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师范院校有关“生命教育”的提法及其措施、内容的匮乏,导致大部分师范生对生命教育了解甚少。如果师范生连生命教育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何谈将来去实施生命教育。

2.准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

作为未来教师,师范生对自己这一身份是否悦纳,是否了解这一身份所承担的特殊意义,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能否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承担好生命教育的任务。调查结果显示:37.2%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教师这份职业,45.1%的学生表示“还可以”,9.5%的学生表示“不是很喜欢,但别无选择”,8.2%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在回答“对师范生身份所承担的生命意义了解程度”时,90.2%的学生表示“从没想过”,6.9%的学生表示“了解一点”,仅有2.9%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或“有系统了解”。从以上数据得知,存在一定比例的师范生不是很喜欢或不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工作热情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其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并且,数据显示即便喜欢,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了解教师所承担的生命意义,能在将来的教育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有目的地影响、引导自己的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结论

生命是可贵的,应该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大多数师范生都能够珍惜、爱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对生命存有敬畏,也有着比较正确的死亡观,但仍有少数师范生并未对生命存有足够的敬畏心理,对死亡缺乏必要的认知,不能科学地看待和理解死亡,当面临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树立生命教育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观。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师范生对“生命教育”的概念比较陌生,也未能很好地体会教师职业所承担的生命意义。因此,学校亟须加强师范生的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教育回归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7.006

ConcernsandReturnofEducationtoLife

――OntheContentofCollegeStudents'LifeEducation

TANGZhanying[1],LIUXing[2]

([1]SchoolofPoliticalEconomicsandManagement,ZunyiNormalCollege,Zunyi,Guizhou563002;

[2]SchoolofPrimaryEducation,ZunyiNormalCollege,Zunyi,Guizhou563002)

AbstractChangesin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themoderneducationsystemtoomuchemphasisonteachingtheintegrityandemployment-oriented,whileignoringthemanasmanthisisreallyeducation,ignoringtheeducationalattentionduetolife,resultingineducationandlifeseverelyalienated.Thepresenceofpeople,humanlifeisthestartingpointofeducation,educationonthemostimportantfunctionistoguidepeopletorespectlife,perfectlife,searchforlifemeaningandvalue.Therefore,thecontentofmoderneducationshouldachievethereturnthatisconcernforlife,improvelifeeducation.

Keywordsmoderneducation;return;collegestudents;lifeeducation;content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和提升生命质量,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当前中国生命教育发展的实际,生命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了解人类自身的生理构造及其发展特征,掌握保持生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深刻认识到人自身生命的基础性,生命对每一个人的唯一性的、不可替代的,生命一旦失去,不可再来。

2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

课题组①调查中,当问到如何看待生死时,33%的人认为“死是自然规律,能坦然面对”,37.9%的学生认为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活着多做点有价值的事”,但也有8.7%的人“很忌讳谈死亡”,6.3%的学生认为“活着是一种痛苦,死是一种解脱”。

当谈到是否有过自杀念头时,大多数学生还是乐观对待生命的,67.3%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有25%的学生认为“偶尔有”,5.8%的回答“有个多次”。对于大学生自杀的看法,43.7%的学生认为是“藐视生命,对生命的不尊重”,“是自身怯弱,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同时有27.1%的人认为“是对父母的不负责”并“坚决反对这种做法”,有9.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生活本身就无奈何不公平的”,也有4.2%的学生认为“感到害怕,自己在烦恼的时候也想到死”。

在对“见义勇为导致死亡的事件”的看法调查中,问到2009年长江大学学生在长江边发现两名少年落水,不会游泳的10多名学生手挽手组成“人梯”下水救人,两名落水少年得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事件时。有69.2%的学生认为“要懂得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人”,说明当代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并且有13.5%的人回答“我或许能做得到”,但也有13.8%的人认为这件事值得“佩服、可歌可泣,但我做不到”,1.4%的人认为“这不是我们学生的职责所在”。

因此,生命教育还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看待生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懂得敬畏生命、主动维护生命存在的权利,防止对生命任意践踏的现象发生。教育大学生要能够悦纳自我,尊重他人。主要教育内容包括三个层面:(1)生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对“生死”认识从生理正常现象提升到精神信念的高度,从而能更好地珍惜今天,活在当下。如开展“与哲学面对死亡”等方面的哲学知识教育。(2)珍惜、呵护生命的教育,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从维持自我生命存在方面看,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防灾、防病、防骗、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常识与紧急处理技能等;从生命间的关系看,还包括对生命敬畏与关爱、必要时对他人生命威胁的救助以及救助的技巧方面的知识。在人类这个生命之河中,每个人都是构成这个生命之河的小溪,小溪有水才能保证大河长流;同时,每条小溪又需要大河的不断补给才能得到拓展。只有保持人类生命之河和个人生命小溪之间的生态互动与良性循环,才能保证个人生命的幸福和人类的美好。

3欣赏生命,体验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

内容主要包括: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

4体验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要靠人们个体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追求去创造,从而获得人类生命历程的升华。课题组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的趋向性做调查时,36.4%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的价值判断趋向于“实用化和功利化”,只有10.9%的认为当代大学的价值判断趋向于“崇美尚真”。而谈到对人生的看法时,38.2%的学生认为“人对自己的一生要有全面的规划,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短暂的生命焕发出光彩”,而41.8%的学生认为“人只要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不要想得太多”,20%的学生认为“人生要懂得享受,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再问到,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农村人张妙,因其抄车牌号,故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后被法院判处死刑。你如何看待药家鑫事件时,45.7%的学生认为这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18.9%的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缺陷”,17.3%的学生认为“药家鑫事件固然可悲,但社会大环境也得负一定的责任”,但同时也有18.1%的学生认为“这是一起无人性的杀人狂事件”。

而问到,你怎么看待汶川大地震时四川教师范美忠(被媒体称为“范跑跑”)危急时刻不管学生只顾自己逃命的行为的。42.9%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因为他是教师,有社会职责和责任”,而37.5%的认为“情有可原,这是生命的本能”,19.6%的认为“无可厚非,他有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

第一个层面,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又包括两个方面,对生命存在本身的价值的教育以及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教育。“个体的人首先只有作为一个具体的生命存在才能够谈得上他的价值。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即具有价值,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和关爱,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个人道德的基本义务。”爱惜自己也要爱惜他人,自己与他人是共在的。马克思认为,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一个群体的动物,“人首先是类存在物”。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能脱离他人而能像“人”一样地生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为基础的,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理、心理上的教育,或者自杀、伤人的教育,而应该是教育学生探索与升华生命的价值,教育他们超越物质化和功利化的价值追求,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第二个层面,生命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育。他要求人类超越人类个体的自然生命,超越人人外在的功利,实现人的精神生命的提升,使个体生命从追求个人价值上升到以实现社会价值为终极目标。如在我国当下社会价值体系下,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FDY031)阶段成果

注释

①课题调查组,指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课题调查组,下同。调研报告已公开发表。见唐占应.基于“三维角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状况的调查[J].西江月,2014(12):65-67.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2]康雯.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回归.中国电力教育,2009(150):34.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

1.传统观念世人避谈生死生命教育一般都包含死亡教育,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一件非常晦气的事情,所以人们一般是闭口不谈。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家长不会主动向幼儿讲解死亡的含义,幼儿也不好意思向家长询问。幼儿只能凭着自己的好奇心和对世界片面的认知来理解死亡。这种方式导致幼儿很难正确地认知死亡,幼儿对死亡会产生心理阴影,无法明白死亡的意义。

3.教学方式形式化在国内大部分的幼儿园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在盛行。幼儿阶段往往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想象力和好奇心的阶段,而教师的统一指导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幼儿长大之后会缺乏主动性,做事优柔寡断、犹犹豫豫,同时也缺乏主见,自我认同感不强。这样的学生对自己缺乏基本的认识,对生命也无法深入理解。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探索

一、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素材

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靠口头传授,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

三、通过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很多学生耳熟能详的英文歌曲,不仅旋律优美动听,而且歌词积极健康,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平时,我会把歌词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歌唱比赛,让学生在边学边唱中提高英语口语及听力水平,寓教于乐,学生兴致很高;同时,通过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德育渗透细无声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生命价值观,即个体对待生命及其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它包括对生命的认知、情感,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理想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一切智慧、力量和美好感情的唯一载体,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因而,本文尝试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做一些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及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措施,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异化的原因

有报道与研究表明,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存在缺失、异化等问题。为何当代中国大学生命价值观之缺失、异化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及行为误导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这种对待生死的回避策略使得青少年很难深刻地理解生与死。不当的教育策略还可能传递出有关生死的不正确信息,进而妨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无庸置疑,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各种生命意识的信息都有可能对他们的观念造成影响。淡化生命的教育策略乃至错误的生命观念教育对大学生生命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会文化对生命的不当宣扬。如现在很多影视作品对死亡的理解脱离实际,其对生命的漠视使得青少年很容易看轻死亡,且无法意识到死亡本应具有的含义。其二,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宣扬。当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时,学生容易失去生活和奋斗的目标,对自身生命的价值认识出现盲区,造成自身定位不准,从而引起失望和无助,丧失安全感,不排除产生自杀、他杀等极端现象的可能。

2.“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影响甚大。生命情感是人们从生命认识出发,遵照内心的生命观念和价值标准,在对现实的生命行为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生命行为的支持力量。从对那些轻生的学生调查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生命情感大多处于缺失状态。教育是因生命而存在的,生命的成长需要是教育的基本内容。高校无疑是丰富个体生命的最佳课堂,当有人选择自杀这种毫不负责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时,这说明高校教育在生命教育和个体归属感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吐衷肠”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轨迹,这就是一个佐证。这真实地折射出大学生在生命观上的迷茫。在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的知识增长是以忽略了情商教育为代价的,这也最终导致个别学生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感到迷惘、质疑。

总体而言,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同时“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塑造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两大方面对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大学生而言,构成了影响、制约其行为方式的结构,而作为行动者的大学生所采取的各种失范行为(自杀、施暴等)正是受制于该行为结构。因而,“行动者/结构”的分析框架既利于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失范之深层的社会原因,同时也给正确塑造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方略:两个宏观视角

淡化生命的表达、言说、行为以及“重视才智、轻视情商”的教育模式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行为方式的结构性要素。形塑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就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即通过教育来承担拯救和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之责。无庸置疑,可选方案很多,本部分将从两个宏观视角探讨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生命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理解生命价值。诚如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人类活动的本质在于维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而作为生命传承的教育实质上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于生命的充盈、完满。有观点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帮助教育对象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完美的生命,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要求就是开展生命教育。因此,有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将生命教育与人生观教育、人生理想较好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科学、正确地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体现生命价值。让大学生了解生命知识、生命现象和规律,用客观、科学的态度看待死亡;让大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培养其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生命哲学,认识人性,在理解生命的必然性、偶然性和不可逆性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通过人性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积极生命情怀。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言:“人用以与死相对抗的东西就是他对生命的坚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性,不可毁灭的统一性的坚定的信念。”积极的生命情感能使人振奋、乐观、向上、豁达、宽容、奉献;相反,则会变得沉闷、孤僻、极端、自私、冷漠。开展人性化教育,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改变重才智、轻情商的教育模式。除了要对大学生进行强化生命情怀教育之外,我们还需要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与生命情感。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践体验两个方面的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生命。

[1]恩斯特·卡西尔[德],《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朱虹,《浅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之生命价值观教育》,《知识经济》,2009年第15期

大家下午好!我是市场部高斌,首先很感谢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参加此次以“我学习,我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的演讲题目是《在学习中成长,用工作实现生命的价值》。想想来到盛唐公司四个年头了,回想在盛唐公司工作的四年旅程中感受太多,可以说这四年的学习、成长是人生中进步最快的四年,从一个初出牛犊的小青年来到盛唐公司,在公司领导的培养,公司同事的关爱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员工,能承担起自身的工作,并有出色的表现,我感到特别的荣幸,在这里我发至真心的感恩公司领导、公司同事们,谢谢你们。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在学习中成长,用工作实现生命的价值”。关于这个题目我感受颇深,因为学习使我成长,成就现在的我,造就未来的我;下面我将从在学习中成长,用工作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一方面:通过学习,重塑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

我有幸能够参加到公司领导层的“读书会”活动,向公司领导们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哲学思想,学习、吸收领导们身上的正能量、高能量,让我再次提高很多。通过学习“稻盛和夫”老前辈的人生经营哲学,让我对生命又有了崭新的理解。不但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且热爱自己的生命,重新定义了人生目标。我确立了自己两个层次的人生目标:第一层次实现我的家庭幸福,以家族为对象的家庭幸福;第二层人生目标是让我身边的人(指的是社会大众)能够因为我的付出收获幸福,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有了这样的人生目标,伴随着以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准则,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第二方面:通过学习,让我懂得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美好人生。

这种认知,这种改变也源于公司举办的读书会,通过读书会的学习,使我的工作观发生彻底的变化,以前认为工作是因生活所迫,没有办法的事情,工作就是一个饭碗,为了工作而工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而现在我爱上了工作,我认为工作不只是一只“金饭碗”,而且是一个盛满成功的“金饭碗”,通过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其实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我对工作的看法“工作是我的生命,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生命意义;生命价值;个性成长;开启智慧

生命教育是语文课程教育中不能回避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实际上也就包含着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在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现结合教学实例就“生命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绽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情景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在辩论中感悟人生的价值

语文教育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语言环境的背后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资源。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绽放,不仅可以使语文具有生命意义,而且可以通过探讨辩论让学生体味自身的生命价值。人教版四下《永生的眼睛》这一课上完后,向学生提出“你愿意做一个像琳达一家临终捐献角膜,用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的人吗?”这一问题。让学生分成志愿者和非志愿者两组展开探讨辩论,结合琳达一家祖孙三代志愿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自由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本课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含义深刻,“眼睛”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最后同学生们纷纷表示愿意做一个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三、在思索中品味生命的珍贵

四、在自主中推动个性化的成长

五、在生成中学会珍爱生命

六、在评价变革中开启生命的智慧

总之,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使学生的生活温暖而丰富,生命健全而高尚,让其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难道不是我们整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幸事吗?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生命价值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二)生命意识的内涵

孔庆蓉认为生命意识是个体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体认和感悟。[3]连淑芳认为生命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存在,并且认识到生命之间的联系。

台湾著名学者高震东先生对学生做出过如下解释:学生,学者,首先要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其次要学习生存的基本能力,最后还要明白生命的意义。因此我认为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生存意识。生存是谈论生命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只有生命存在,发展的可能心才存在。2、生存能力。生存能力石对生存意识提出的要求,仅有生存的意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生存,有生存的技能和条件。3、实现生命价值。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不仅在自然界生存着,还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发展自己,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即实现生命价值。

(三)我国生命意识教育的实施现状

二、研究程序

(一)研究对象

对上海、兰州、沈阳、石家庄、南京五座城市的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放了1000份大学生生命意识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6.3%,这些学校都是全国统一招生。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有463人,女生537人;理科专业的学生有439人,文科561人;生源地持城镇户口的有425人,农村户口的有575人,这就决定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就生命意识教育的发展、国内外生命研究的现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2、问卷调查法

本问卷采用的是河北经贸大学许海元负责的《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下使用的问卷,对1000名前所述地区的高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生命存在的认识、生命安全意识感、自我生命体验、对自杀与死亡的态度、生命意义与价值等方面。

3、资料分析法和深入访谈法

笔者对200多名大学生进行有关生命意识问题的访谈,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文字资料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生命意义及内涵的看法,探讨教育对策。

三、分析与讨论

(一)结果分析

1、大学生生存意识强烈,生存能力有待提高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二、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又如在教学四年级时,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五、对教材进行挖掘,在生成中激励人生

赵振中(1966-),男(汉族),河南开封人

郝文静(1988-),女(汉族),山西晋中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歌与诗学

摘要:如今,一部分人在对待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态度上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主要表现在:对生命的轻视、对生存的把握不到位以及对生活的不满。生命是载体,为生存创造了条件;生存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在有了生命、生存的条件下,人们的一种追求。“三生”之要就是要立足生命之本,把握生存之道,绽放生活之花。

关键词:生命之本;生存之道;生活之花

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的困惑越来越多,许多人往往沉迷于金钱、名利等东西,偏重于物质需求。社会上尤其是学校,学生由于考试没考好或者遇到感情挫折而不能自拔,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往往选择逃避,以致自残、轻生现象越来越多。很多人对生命、生存、生活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认清生命的本质、提升生存的技能以及具有正确生活的态度。以敬畏的心对待生命、勇敢的态度对待生存、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一、立足生命之本

生命是人生阶段的第一个层次。对待生命,应该立足生命之本,对生命求真,并创造生命的价值。

1、立足生命之本,就要承认生命的客观性

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对韩国全境300多所中小学的8745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有过自杀念头的青少年有2043人,占23.4%,其中294人有实际自杀的经验。对于为什么要自杀,36.7%学生称因为学业和前途所致,另有23.7%的学生称因家庭不和所致。这么多的孩子的轻生现象给人深深的震撼,并让人深思生命之本的重要性。

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惟一载体,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生命链条具有不可替代性,保持生命的存在是我们首要做的。杯子坏了可以换新的,但人的生命失去了却不能再来。正因为如此,才使生命更加重要。苏格拉底曾说:“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莫过于生命本身。”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提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生命是根本。只有拥有了生命,才有希望和奇迹,才能追求快乐和幸福,才会体味生活的美好,才可以生存和生活。我们应珍惜生命,就要学会抵御挫折,走出生命困惑;就要悦纳自己,善待别人;就要学会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我们应敬畏生命,以感恩的心情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正如汪国真在他的《热爱生命》中的诗句一样“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立足生命之本,就要创造生命的价值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生命具有独特性,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不断健全人格,提升生命的质。并履行生命责任,释放生命的潜能,来回报家庭和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把握生存之道

生存是人生阶段的第二个层次。生存不但指个体身心健康,还要在生活和交往中能够做到独立、自主、自理,面对各种危机和灾难,能够从容应对。生存不是简单的“活着”,人的生存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那么,怎样把握生存之道呢?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递交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到了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把握生存之道,就要学会认知

认知,是生存之道的第一要义。学会认知,主要指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识。关键在于学会学习,获取理解的手段。在认知过程中,要掌握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法和工具,摆脱客观对象和活动对象对自己的思维束缚,通过评价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使认知的生成具有个人独特性的意义。

一个人最大的困难就是学会认知,生命之深与浅、甘与苦、平凡与伟大,往往取决于我们自己。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用自己的生存经历证明自己的生命性,为自己的尊严和高贵作证明。认识自己,发现他人,了解社会。做到自信、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的生存品格,而不是自负、自私、自卑、自馁、自弃的消极态度。只有学会认知,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形成良好的生存意志和生存人格,才能做学习、认识、实践的主人。

2、把握生存之道,就要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就是要学会认真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力求完美,并做到善始善终,使之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正确的影响。学会做事,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心做事,用诚信做事。通过做事,培养生活实践和克服困难的基本能力,提高生存技能。

3、把握生存之道,就要学会共同生活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开放性、竞争性、多样性的特点,生存空间的拓展需要我们更好生存与发展,就应该学会共同生活,处理好各种关系。

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你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需要帮助,有所困惑时。他们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如在遇到挫折时,可以向朋友倾诉,从朋友那里得到支持和安慰,来战胜困难。

作为社会的一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交往中,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学会关心他人,与人友好相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形成健全人格,达到人际关系和睦的效果。

三、绽放生活之花

生活是人生阶段的第三个层次。“生活”不同于“活着”,生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是人获得生命意义的存在,是生存境界的提升。生活的意义在于“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生活的真谛是过有价值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生活。绽放生活之花在于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真谛。

1、学会去爱,体会被爱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认为自己缺少爱与快乐,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说“当一个孩子离家出走,在外饿坏了吃了陌生人煮的面,他会感激一辈子。他为何不能感激为自己煮了十几年面的父母?”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去发现。上海浦东中学的学生徐滢滢专门做了一项调查,希望了解90后青少年对财富本身及积累财富方式的态度和看法。结果显示,青少年认为家庭幸福程度是财富的最大象征。澳大利亚的尼克-沃尔齐克回味他的生活答案时说:

“爱自己,爱别人”。在自己的人生中,要学会去爱,体会被爱的感觉。

2、享受生活,感受幸福

我国在1991年参加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国国民的幸福指数达到73%左右。到了1996年,幸福指数却下降到了68%。中央电视台做个关于“你幸福吗?”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不幸福的。为什么我们的物质条件提高了,却感觉不到幸福了呢?这就需要我们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学会获得幸福。

幸福可以分为三类:物质幸福、人际幸福、精神幸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物质幸福是低级幸福,人际幸福是中级幸福,精神幸福是高级幸福。我们要追求的是精神的幸福。快乐是幸福的开始和目的,莱布尼茨也称“幸福就其最广泛范围而言,就是一种我们所能有的最大的快乐”。幸福是重大的人生快乐,是必定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快乐。

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的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美国总统林肯也提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其实,幸福是一种自我的美好感觉,是我们物质、精神上的满足、愉悦和快乐。我们常常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我们已经麻木。当我们尝试换换角色思想,便感觉到生命中的诗意。我们不要一味抱怨生活,人生的智慧有两种,一种是获得生活所需,另一种是享受生活所得。知足常乐,积极的面对生活、体验生活。

当一个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我们一秒钟不开心,就失去了一秒钟的快乐。一分钟不开心,就失去了一分钟的快乐。要发现生活之美,并向更好超越,向未来超越,向可能超越,用生活之美来构建我们幸福的生活。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使我们对主体认知加深。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积极主动的完善生命,提高生命意识,增强生存能力,扩大生活内容,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命是宝贵的,生存是选择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们要懂得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存之道,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1](美)查理琼斯著,张玉娇等译.生命是一个奇迹[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奥)弗兰克尔著,何忠强、杨凤池译.追寻生命的意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黄全愈.生存教育在美国[M].广西:接力出版社,2002.

[4]董华等.终身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曹文编.生存教育――正确应对危机和灾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THE END
1.第三节现代人物他改组了学生自治会,向学生介绍《共产党宣言》、《前驱》等书刊,亲自编写《我爱中华》、《中国怎样才能富强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演讲稿和《中国有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等辩论稿,组织学生唱自己谱写的《红满天》、《种田人儿真辛苦》等革命歌曲,利用各种集会宣传我党政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进步活动。还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z/sxdyl/bjs_16199/bjsz_3/201610/t20161025_724191.html
2.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和毒品》第1课时《烟酒有危害》(教案)部编版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校学科道德与法治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备课团队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 3 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 1 课时教材内容分析《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由三个话题组成:“烟酒有危害”、“毒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25/5231200100004343.shtm
3.2019年第一学期道法教研小结17、《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探索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与交流,如何拒绝烟酒毒品等危害这些成长中的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http://www.sflxx.edu.sh.cn/info/1113/5324.htm
4.高二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8篇(全文)电子设备中所使用的塑料件也会构成危害,因为塑料中可能含有聚氯乙烯,焚烧时会生成二恶因(dioxin)。另外,还有许多塑料件和某些电路板中含有溴化阻燃剂(bfrs),其中有几种被怀疑会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并在动物和鱼类体内形成生物富积。《臭氧层》(chemosphere)杂志2002年2月刊发表的由加利福尼亚州卫生厅进行的一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qzv2ihu.html
5.龙鸣)最新章节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结局+番外全文阅读它将成为辩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为未来更多元化的思想交流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随后,王教授稳步走上舞台中央,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开始激情澎湃地总结:“在这场关于财富的深刻辩论中,我们深刻洞察到钱与权在现代社会那错综复杂的多面性。钱,恰似社会巨轮滚滚向前的强劲燃油,它所到之处,商业得以繁荣昌盛,文http://m.helpor.net/hlwx/2730670/
6.辩论稿子审判长:现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试行)》第158条、第159条、第160条、第161条、第165条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当庭辩论。 审判长:首先由公诉人作辩论发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1a07tjx.html
7.小学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优秀教案优秀24篇从学习方式看,适当增加了辩论、辨析、选择、二难情景讨论的活动方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加以内化。品德课的学习,一定要始于情感态度,依托于活动与实践,形成于观念及价值判断。 另外,增加一定篇幅的阅读材料,以补充不同孩子的学习需要;教材本身留给老师的空间,也有所拓展。 总http://m.yueduku.com/jiaoan/wunianjijiaoan/93/93618.html
8.马迹塘镇完全小学常识组教研活动: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烟酒有危害又在视频中,我们知道了除了一手烟、二手烟以外,还有三手烟的存在,它照样危害着我们的身体。 青少年喝酒好不好呢?同学们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辩论,让我们对青少年喝酒好不好这个问题产生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让未成年人远离烟酒,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https://www.meipian.cn/4xad0j68
9.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C. 海啸微风暴潮造成的危害均由巨浪惹起 D.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屡次的国家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操纵实验材料、设备或环节,更改或省略数据或某些成果使得研究记录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状况行为属于( )。 A. 伪造 B. 篡改 C. 抄袭 D. 对的答案:B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https://www.shuashuati.com/ti/24c943b03c7b4ed78cf870804733923f.html?fm=bdc84985b53714167d9f3f51c271f8b70b
10.与人相处最忌讳的是什么?在工作中,有些人就喜欢直来直去且擅长辩论,说话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殊不知,你其实是在对同事们的自尊和自信进行挑衅,这会让大家对你产生排挤,甚至会让你四面树敌 在公司里面,与人交谈把握分寸,不但能避免“讲错话”给你带来的麻烦,还有利于同事关系的发展。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498314_1085010842.html
11.团建活动简易策划方案范文(素材稿件20篇)3、礼品物资:烟酒花生瓜子零食水果奖品 4、设备准备:话筒笔记本电脑相机歌曲歌词活动音乐下载 5、节目安排:游戏歌曲舞蹈相声魔术双簧小品抽奖,提前通知各班班长,让员工有准备,然后报公司办公室。 6、人员安排:主持:2人男女各一名(准备主持稿串词)摄影设备管理(播放音乐) http://www.xiefangan.com/huodongfangan/55420.html
12.《中医中国》栏目说起文冠果,其实这 +2 3回复2 印传旭吧 小光头ing 国家级正规医学杂志《中国中医药咨询》长期征稿,有稿联系!《中国中医药咨讯》是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综合类科技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1-5560/R,国际刊号:ISSN1817-2016。中国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中国学术https://tieba.baidu.com/mo/q/hybrid/search?keyword=%E3%80%8A%E4%B8%AD%E5%8C%BB%E4%B8%AD%E5%9B%BD%E3%80%8B%E6%A0%8F%E7%9B%AE
13.江湖有鱼美女让男人捅逼逼的软件。 凌辱护士伦理片 强坚小说 用肉棒把我插曲视频 94.20MB 866好评 1980年美国式忌讳雪梨 玩白嫩淫脚h文 欧美性孕free 150.60MB 127好评 啊啊啊插我舔我大胸好爽 爆浆女教师 插穴啊恩 152.54MB 79好评 银河系公奴玩具加工中心(BDSM,暗黑,重口,改造) http://lscrm.hlb7.cn/public/static/juice.php/demoki/2143850.html
14.舌战:地沟油大案的火并扣押进行得也很顺利,白短袖自己找了车,把烟酒糖茶全拉回了工商所,还扣了一万现金。 严先锋能不高兴吗? 不过,对于那天的表现,李作为倒是很吃惊。他隐隐有些惆怅的感觉,觉得那天忒狠了些。他不知道,这正是他变态的心理在作怪。只是后来良知告诉他:不该这样。他动了恻隐之心。 但是又该可怜这孩子吗?不!因为http://www.northnews.cn/p/142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