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洪昭光教授2002年3月16日在中南海的健康知识讲座全文录音整理)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座谈关于“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问题。
在120岁当中,70、80、90、100岁健康不是梦;人人都应该健康100岁,这是正常的生物规律。可现在的情况呢?应该平均活到120岁却只有70岁,整整少活了50岁。本应该70、80、90岁健康,好多人40多岁就不健康,50多岁冠心病,60多岁死,也整整提前得病50岁。
现在提前得病、提前残废、提前死亡成为当今社会普遍现象。我在北京调查,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间题所在。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有人就以为现在心脑血管病多、肿瘤、糖尿病多,都是因为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造成的。错了,完全错了。我认为这些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而造成的,而是因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而产生的。美国的经验表明:白人跟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明显比黑人要少,美国白领阶层地位高,收入也高,可是他们患疾病远远低于蓝领阶层,寿命也长。这说明什么呢?因为白领阶层受到较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强。因此现在我们得病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了,而因为文明不足,一手硬一手软。如果我们提高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所以首先要跟大家讲清楚,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文明提高了收入多了钱多了的原因,而是因为卫生保健知识没跟上。
现在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是什么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去年全世界死于心脑心血管病是1530万人,占总死亡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钟道恒博士说过一句话:“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此很多病是可以不让它发生、可以避免死亡”。
有个例子:有位同志,因为我们知道他有冠心病,一定要避免着急和突然用力。有一回他去搬书,很重的书,其实一回搬二本三本书,一点问题也没有,他一回搬一摞书,一使劲,当即心跳停了经过全力抢救经后心脏跳动了,可脑子死亡了,变成了植物人,一个人一年医药费花了150万元。另外一位北京同志在计划经济时代,有一天买了许多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第二天下了一场雪,他怕冻坏了.于是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颗好几斤,第一次搬三颗,从楼底搬到三楼阳台,第二次又搬了三颗,第三次搬了七颗白菜,50斤重,可是呢,因为平常不干活,一下子上下三楼,累得直喘,越来越厉害,咳嗽吐血吐痰,他知道不行,就上医院。一到我们安贞医院,一看不行了,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竭。真赶紧挽救,打上一针,这一针药0.1克15000元钱。同志们,金子1克才100块;0.1克才10块钱,这个药0.1克就要15000元钱;药还挺好,打进去之后就化开了,最后花了6万元,为了抢救这6块钱的白菜共花了6万元医药费,命差一点就没了。如果他接受健康教育,要是知道这个事,唉啊!平常不太活动的人突然之间不要干重活,就可避免这个事了。
我们科学家还经常强调一句话:老年人要注意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不花一分钱,可以少死多少人啊!很多人白天好好的,说晚上死了,嘿!昨天我还见过他,怎么就死了呢?他夜里起床上厕所太快了,突然一起床,唉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旋转摔倒,有的颅骨摔碎了,有的心脏骤停。那么科学家怎么提出三个半分钟呢?因为我们在遥控心电图监测时,发现好多人白天心电图正常,突然晚上老是心肌缺血,提前收缩,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突然一起床,一下子血压低了,脑缺血心脏停跳了科学家就提出了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又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钟。经过这三个半分钟,不花一分钱,脑不会缺血,心脏不会骤停,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瘁死,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脑中风。有一次我们讲完课,有位老干部大哭,我说:“你哭什么呢?”他哭得非常伤心地说:“唉,我就是两年前夜里上厕所,上得快了一点、上得猛了一点,头晕,结果呢,第二天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8个月,背上长起了褥疮。我早听这节课,就不致于关身不遂了,早知道三个半分钟,我哪至于受八个月的罪。”
三个半小时,就是早上起来运动半个小时,打打太极拳、跑跑步,但不超过三公里,或者进行其它运动,但要因人而异,运动适量。其次,中午睡半小时,这是人生物钟需要,中午睡上半小时,下午上班,精力特别充沛。老年人更需要补充睡眠。因晚上老人睡得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三是晚上6至7时慢步行走半小时,可减少心肌梗塞高血压发病率。
那么这里要谈到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观念问题。同志们观念转变,什么叫观念转变呢?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病,归根到底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一共就四句话,十六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且不花什么钱,因此健康方式很简单,效果非常大。
为什么观念要转变呢?我1981年去美国,1983年专搞预防医学研究,导师是非常有名的斯丹姆教授,世界上的权威,他带我到一个社区,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开一个午餐会,老板说今天开会给55岁至65岁退下来的在这十年当中不得病的人发奖,一个人发一件T恤衫,一个网球拍,还有一个信封,里面装一张票,是象征性的少量奖金。啊!大家鼓掌,都很高兴。回去一想,美国这个企业家太聪明了,因为他的工人十年不得病、不花钱,可省几百万医药费,你才给他一件T恤衫,一个网球拍,你想他创造的财富有多少钱?他这个公司有游泳池、健身房、网球场,鼓励大家运动,大家都不得病。唉哟!我一回来后,到北京一看,我们的工会主席支部书记一到过年过节,就看老病号,病越重,越去看他,健康的人反而没人关心:
唉!美国它关心健康人,我并不是说老病号不要关心,不是这个意思。在我们这里,你十年不得病那你干活去,谁理你。美国这个公司所关心的是健康的这些人,让大家健康,大家不得病。
在我们这里,健康反而没人关心,唉!你越得病,倒有人看,长期病假,每到春节总有人看他。我们观念是重视医疗到了位,就是我们现在医疗费花去5万、10万没问题。我管的病房,住院干部一住就是几万。我国医疗费花100万没问题,但预防费却一分钱也没有。实际上有专家测算心血管病预防花上1元钱,医疗费能省上100元。我在北京农村搞过一个调查,有户农民一年收入20万,他很有钱,光过年给小孩买爆竹一花就2000多块钱。这么有钱的人,到他家里一调查,全家7口人一把牙刷,他认为刷牙是多余的。结果这家7口人有4个得高血压。实际上口腔的健康,可以减少很多病,如动脉硬化、心脏病。在国外口腔健康被认为是第一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也非常重视口腔卫生健康。所以观念要转变,从治病转变到预防上。
下面再说说,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究竟怎么得的呢?得这些病有两个原因,一个叫内因,一个叫外因,内因就是遗传基因,外因就是环境因素,得病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讲内因,内因是一种遗传是一种倾向,比如爸爸高血压、妈妈高血压,生了的小孩45%得高血压;如果爸爸、妈妈都正常,孩子有没有高血压,也有,但只占3.5%。因为遗传,遗传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的影响我们简单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小白兔应该吃什么呢?本应该吃萝卜,但假如从今天开始让小白兔改吃鸡蛋拌猪油,蛋黄胆固醇高,猪油是动物脂肪,四个礼拜胆固醇增高,八个礼拜动脉硬化,十二个礼拜小白兔个个得冠心病。下面我们换用北京鸭子做实验,让它吃蛋黄拌猪油。结果很奇怪,鸭子怎么吃,天天吃,胆固醇不高,动脉也不硬化,更没有冠心病。唉!这就奇怪了,怎么兔子一喂就动脉硬化,鸭子就没有动脉硬化呢?道理很简单,兔子是兔子,鸭子是鸭子,遗传不同啊。人也是一样:为什么张三一吃肥肉胆固醇高,动脉就硬化,冠心病不来了,而李四天天吃肥肉,他什么事也没有,因为张三是兔子型的,李四是鸭子型的。鸭子型就没事,你兔子型就倒霉,先天性倒霉。为什么有人你看吃得并不多,可就减肥不下来,那个吃得很多的人不胖不了,就因为人类型不同,有些东西遗传100%,有些遗传是个倾向。高血压、冠心病是一个倾向。
我们现在讲的这么些病,内因在慢性病中所占的作用不是主要的,只占20%,80%是外因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分因调控,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里。外因可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第一,合理膳食;第二,适量运动;第三,戒烟限酒;第四,心理平衡。
我们先进健康第一大基石——合理膳食。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凝度不粘也不稀。那么合理膳食怎么办呢?两句话,十个字:第一句话叫做一、二、三、四、五,第二句话叫做红、黄、绿、白、黑。记住这两句话十个字,那就是科学的合理膳食,世界上最科学了。
那么,什么叫“一”呢?每天喝一袋牛奶。我们中国人膳食有很多优点,但缺钙,中国人差不多99%缺钙,缺钙什么结果呢?三个结果:第一骨疼。缺钙的人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疼、腿疼、老年抑郁忧虑,反正浑身疼;第二龟背;第三骨折。一摔骨头就断了,这个事太多了。我们碰到一个病人,病人就咳嗽,气管咳嗽老疼,最后不咳嗽也还疼。他很奇怪是不是得了肺癌了,结果到放射科照,放射科医生一看吓了一跳,他光咳嗽就咳断的三根肋骨。住院以后,他还疾病不能翻身,老不翻身,我帮他翻身,啪!又断一根,断了四根,全身骨头都松了。所以缺钙造成三大症状。那么为什么会缺钙呢?因为每城每人需要800毫克钙,而我们的伙食里仅有500毫克钙,就是要每天补足一袋牛奶,正好补齐了。牛奶什么时候开始喝呢?从一岁开始喝,喝到什么时候呢?终身喝奶。外国人很多人高大健康,实际上因为他们喝奶喝得多。而现在日本人变了,同龄中小学生,日本孩子超过北京孩子,比广东、福建人高得多。为什么呢?很简单,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每天中午给小学生免费供应一袋牛奶,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一袋牛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现在超过了中国人,所以日本有句话“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英国孤儿院做过专门研究,孤儿没有爸爸妈妈,吃得一模一样,甲组每加一袋牛奶,乙组不喝奶,就这么一点差别,结果到了15岁,都要离开孤儿院,进行工作前的培训,结果一看,一天喝一袋牛奶这组小孩身高比那组不喝牛奶的小孩子平均身高高2.8公分;更重要的是喝奶这组,皮肤细腻、眼睛头发有光泽、个个肌肉发达而且聪明。人家外面来挑人啊,任你挑,孩子都孤儿嘛,你爱挑谁就挑谁,第一批挑选,一看名单,全都是喝奶这批。可见喝牛奶与不喝牛奶不一样,一袋牛奶就这么简单,但身高体重、智能都不一样,一天喝两袋牛奶的要高4.8公分,更明显。牛奶什么时候喝好呢?睡觉前,因为孩子长个子,白天不长,晚上激素夜晨分泌,所以睡觉前喝奶加一片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这个孩子不但身高、体重好,抵抗力强,感冒、扁桃腺炎、肺炎、发烧什么也没有,很健康,一路健康。一袋奶加维生素C、B不到一块钱,就够了。
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很疼爱,但疼得不得法,怎么疼孩子呢?有的家长给孩子买燕窝,买鳖精,还有什么西洋参、蜂王浆,还有什么各种补品。同志们,其实哪有那么多燕窝,一看燕窝,里面是猪皮;鳖精呢,说得更好,电视台曾报道了一个工厂,一共养了两个鳖,做了三百万鳖精,但这两个鳖还活着。花那么多钱买补品干啥,其实就是牛奶加维生素C加复合维生素B就够了。可我们中国人很我人一喝牛奶就拉稀,那怎么办呢?改喝酸奶就行了,那我不爱喝酸奶,怎么办?喝豆浆,可是要两袋豆浆,因为豆浆钙的含量是牛奶的一半,好,那么有的时候,我牛奶不喝,酸奶我也不喝,豆浆我不爱喝,那怎么办呢?如果你牛奶不喝、酸奶、豆浆也不喝,那也简单,你就等死吧!
“三”是什么意思?三分高蛋白。人不能光吃素,也不光吃肉。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份至四份就好,不多不少。一份就是十两瘦肉或者一个大鸡蛋,或者二两豆腐,或者二两鱼虾,或者三两鸡和鸭,或者半两黄豆。一天三份,比如说我今天早上吃一个荷包蛋,中午我准备吃一个肉片苦瓜,晚上吃二两豆腐或二两鱼,这一天三份至四份的蛋白不多也不少。蛋白过多,消化不良,造成肠道毒素太多。蛋白太少了也不得,海灯法师是蛋白营养不良加神经综合症,后来我们给他静脉点氨基酸,治好出院后他辟谷,不吃不喝,营养不良,结果死了。人吃蛋白跟谷物有个比例,我们知道人有三十二个牙齿,其中四个臼齿,吃肉用的;二十八个是门齿,用来磨碎蔬菜淀粉用的,也就是主要以素食为主。人不能天天吃肉,你不是老虎啊,老虎都是臼齿,那当然就是吃肉的,自然界的规律就是这样。
那么什么动物蛋白质量好?鱼类蛋白好。吃鱼的地方,阿拉斯加,舟山群岛,吃鱼越多,动脉越软,冠心病越少。植物蛋白以什么最好呢?黄豆。黄豆蛋白不但是健康食品,对妇女还特别好,减轻更年期综合症。到更年期的妇女血压忽高忽低,一会儿脸红,一会儿脸白,一会儿心慌,一会出汗,脾气很大,这就是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外国妇女呢?她没什么事,她五十、六十、七十、八十、看起来线条一样。很多外国八十岁老太太出门就开车,开完车就上游泳池,人老了还游泳还能跳水。中国就不同,为什么,她五十岁以前可以,一到五十以后胖了,血压高了,骨质疏松了,记忆变成老太婆了,因为我们没补充生理性雌激素,最好的现在外国都用DVA。很多高层次妇女都在用这个,豆类就有这种雌性激素的作用,可以减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五”是什么意思?就是500克蔬菜和水果。同志们,人生最大的痛苦:癌症,晚期癌症。怎么能不得癌症呢?预防癌症的最好办法,就是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有一个特殊作用能减少癌症一半以上。河南有个林县,食道癌是全世界最多的地方,后来补充一些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食道癌症明显下降。所以500克蔬菜和水果就相当于八两蔬菜二两水果,经常吃点这个,预防癌症最好。这就是一、二、三、四、五。
什么叫红、黄、绿、白、黑。“红”是一天一个西红柿,我看在坐的男同志比较多,特别提醒男同志一天一个西红柿,前列腺癌减少45%,熟的西红柿更好,因为西红柿、红薯是脂溶性的,第二个就是说如果健康人喝点红葡萄酒也可以,但是酒千万不要喝太多。少量酒是健康的朋友,多量酒是罪魁祸首。有个统计,监狱里罪犯50%,交通事故的49%,病人的25%都和喝酒有关,酒精是罪魁祸首,但少量可以。世界卫生组织口号:酒越少越好。如果没有病,没有脂肪肝,没有冠心病,喝点少量的红葡萄酒是可以的,如果这个人情绪低落,那么吃点红辣椒是可以改善情绪,红辣椒是改善情绪减少焦虑的东西。
“黄”是什么意思?中国人的膳食刚才讲过,缺钙和缺少维生素A,维生素A和缺钙有什么表现呢?小孩感冒发烧,扁桃体炎;中年人癌症,动脉硬化;老年人眼发花,视力模糊。补充维生素A,可以使儿童增强抵抗力,老人眼睛不发花,视网膜好。维生素A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番瓜、红辣椒,或者干脆叫红黄色的蔬菜,红黄色的蔬菜维生素A多。
“绿”是什么意思?饮料里茶最好,茶叶当今绿茶最好,绿茶有一促抗氧自由基地,减少老龄化,越喝越年轻。我有一次去福建武夷山茶农说,你买我们的茶能长寿。我说什么意思?茶农说,我们这茶好,因为我们这里很多人茶寿。这里不叫高寿、长寿,而是叫茶寿。不管怎么说,喝茶倒是能够延年益寿,减少肿瘤,减少动脉硬化,这是肯定的。
“白”是什么意思呢?燕麦粉、燕麦片。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胆固醇很高,不吃药,就是好吃燕麦面。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今年101岁,每天早上吃燕麦粥。我们北京很我老干部、病人天天早上都是燕麦粥,我每天早上也是一两热麦粥。燕麦粥很便宜。吃一个月来花的钱还不如吃一片药的钱。为什么呢?你吃一两燕麦粥,可以少吃一两馒头,这就是主食吧,一两馒头三毛,一两燕麦粥四毛,才多一毛钱,一个月才三块钱,一片降脂药五块钱,可以吃一个月,而且效果还挺好。特别是对糖尿病,燕麦粥不但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还对糖尿病、减肥特别好,特别是燕麦粥通大便,很多老年人大便干,造成脑血管意外,通大便很好,不过现在假冒伪劣很多,烟是假烟,酒是假酒,药有假药,人有假人,文凭也有假的。燕麦粥也有很多假的。真正的燕麦是中国农澳门院监制的叫世壮燕麦,这燕麦是从中国900种燕麦中提炼出来的最好燕麦。
下面讲健康第二大基石——适量运动。运动也是健康的非常重要的要素。医学之父西波克拉底讲了一句话,传了二千四百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你要想到生命和健康啊,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说明运动和阳光一样。我们知道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希腊,在古希腊山上岩石上刻了这样的字说:“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要变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这就是说跑步能使有健康,使人线条好。
那么什么运动最好,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它绝对不是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因为人类花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为步行设计的,氢步行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在这里我还强调一条,动脉硬化是可防的,动脉硬化可以由重到轻,从轻到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是可逆行变化的。1960年我当学生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动脉一旦硬化,就不能转化了。到最近科学才证实,动脉硬化是可逆的过程,动脉硬化由轻到重,也能由重到轻,从无到有,也能从有到无,虽不能彻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走路就是使动脉硬化变软化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研究证明只要步行坚持一年以上,包块就自行消除。经过步行运动锻炼,对血压,对胆固醇,对体重都很好,过量运动有时会造弊死,很危险,步行运动最合适。
有一个狼医生的故事。森林里有狼有鹿,人们为了保护鹿,猎人就把狼消灭了,认为这样就把鹿保住了,哪知道适得其反。几年以后,鹿因为没有狼,吃饱就躺在草地上,休息晒太阳,结果鹿变得胖起来了,鹿成胖鹿,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自身疾病越来越多,死得越早,结果鹿群越来越少,快要到自己消灭、自动绝种了。怎么办呢?派医生给鹿治病,谁能给鹿治病呢?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把狼请回来,重新买了狼放在树林里,狼一来就吃鹿,鹿就得跑,狼追鹿跑,在这样的过程中,鹿锻炼了身体。自然界就是这样非常奇妙,就是在这么互相竞争中,各自得到提高。所以离开运动反而糟了,鹿死得更快,有了狼,狼变成鹿的医生了。
除了步行,还有项运动很好,值得提倡,就是打太极拳这个运动特殊,它是柔中有刚,阴阳结果。太极拳最大的用途是改善神经系统,打拳的要坚持三、五、十年之久,最重要的是平衡功能改善,走路拦了一下不摔跤。美国老年体育协会专门作了研究,分两组老年人:一组在健身房锻炼,天天练肌肉;另一组一分钱不花,打太极拳,结果下来一对比,练拳的这组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不摔跤。摔跤骨折减少50%,最后美国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能,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的器械效果好得多。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1978年11月16日亲笔题词:“太极拳好”。我们不是说因为小平同志说太极拳好,我们就跟着说,不是,因为经过科研证明,太极拳非常好,要么走路,要么练太极拳。
健康第三大基石——戒烟限酒。抽烟不好就不要说,如果同志们能戒烟一定要戒烟,戒不了烟的,一天不超过5支烟。我的一个研究生专门研究过烟,发现一个规律,抽烟量多1倍,危害多4倍。如果烟戒不了,不超过5支烟,危害很有限,超过5支烟,危害就明显增加,酒少量可以,量大了就不行。
情绪的波动确实很厉害。有上教授跟研究生生气,年轻人就是不听话,老教授很生气,还没能毕业,你一个博士生这样蛮不讲理,很生气,一拍桌子血管崩了,脑血管当时就崩了,这一拍胳膊起不来了,半身不遂,腿也不行了,坐不住了歪着,歪着扶不住了倒在地上。年轻人站起来指着老教授说:“我可告诉你,法律有规定,气死人不犯法”走了。我不讲这个年轻人的道德,就是说跟年轻人生气没必要,他不听话,让他不听话,生活会教训他,他头撞南墙自然听话,你没必要跟他生这气,因为情绪波动,血压猛然升高。我们监察的一个病人就为一只蚊子引起重高血压。他刚从国外回来,到深圳去旅游,10点钟准备睡觉,蚊帐里面有只蚊子,60多岁的人打蚊子,蚊子那么好打吗?打到清晨4点钟总算把蚊子打死了,他想我还得躺半个钟头,看看客厅里还有没有第二只蚊子,听了半个钟头,没事就睡下了,再睡就睡不着了,他一直坚持吃降压药,平常每天血压120,天亮了测试血压196,长了76。他心想,医生告诉我:“药量可以加倍。”赶紧加倍吃药,还不行,再加一倍,结果到8倍药还不行,赶紧上医院,打了点滴才把血压降下来,虽然脑子没出血,得鼻子还是出血,为了一个蚊子,血压就长高76。
“你这种情况多了,我给你证明,我也证明,我也能负责,你放心。”这样他慢慢的相信了,回到东北又能吃喝,又能上班了,幸亏他想看天安门,他要不想天安门早变成骨灰了。
我本人看过一个病人。有一天他来看病,他说疼啊闷啊,憋气啊,很难受,我很奇怪,起搏器挺好,不应该疼啊,一切都正常。他说:
暗示作用非常大。什么暗示作用呢?比如医生治高血压,发给病人一粒胶囊半黄半绿,非常漂亮的胶囊,我说这个降压药美国进口非常好,你吃了下个礼拜再来检查,其实里面装的是淀粉,但下礼拜一看很多病人血压恢复正常,不疼了,睡觉也好。肚子疼,开刀以后肚子疼得要命,胃大部分切除,疼得不得了,我给你打针,打吗啡止疼,一打就好了,其实打的是生盐水,病人打完,他就不疼了。开刀这么半尺多长的刀口多么厉害,打上生理盐水,告诉他是吗啡,48%的人完全不疼;你就打真吗啡,只能91%的人不疼,还有5%的确良不管用。这就是暗示催眠的作用。
美国人治癌症,一个一个地治,病人死得快,怎么治呢?小组治疗,癌症病人每礼拜7、8个人来一下,座谈,大家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心理什么难受,尽管说出来,互相介绍鼓励鼓励,这么个小组疗法一来,大家心里很好,结果呢,化疗副作用很少,死亡率很低,成活率很高。北京总结过抗癌明星,本来只能活半年一年,结果活十几年都好好的,医生奇怪,怎么他的癌细胞转移那么厉害,还活得那么好呢,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公园,二千人跳舞,活动啊,高高兴兴聊天啊!成立“抗癌俱乐部。”为什么说有些病人半年就要死,可二十年还是还还的呢?没有一个人说我是用好药延长寿命,个个说,我心情很愉快,充满信心,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一点不害怕,因为我们大家心里过得很快活。第一条,全都是心态良好,心理平衡;第二条,他们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人很关心,单位很关心,有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柱。这是主要的,药物是次要。
我的健康理论不是用来教训人的
洪昭光“火”了,但“火”得与众不同,很多人不知道他确切的名字,于是被传成:洪绍光、胡昭光、洪昭邦、胡绍广……然而,他的健康讲座内容被中老年人手抄笔录,竞相传阅,据不完全统计,手抄本已达68种之多,几十家出版社争先恐后要和他签订出版协议,数十个单位团体排队等着邀请他去讲课……
洪昭光是安贞医院的一位大夫,心内科专家,但是他又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大夫、专家。在当代,似乎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的任何一部专业著作能像洪昭光教授的健康报告这样有如此多的传抄本和翻印本,也从没有任何一位医生因为做科普宣传而成为明星,如此受到公众的追捧。
■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
记者:一般说来,人们认为一个医生的本分是治病,您怎么做起了健康讲座呢?
洪昭光:(笑)这是每个采访我的记者都会问的问题。健康教育不是谁想做,而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需求。一开始,我只是讲给我们病房的病人。心血管病人一住院就花几万、十几万,但我发现很多人是完全可以不得病,不花钱受罪的,只要他记住几句话。这样我就给他讲,你怎么得的这个病,你如何可以不得、可以不复发。我给他一个人讲的时候,同病房的人也专心的来听。第一次讲,两个人来听;第二次,隔壁病房的人也来听;第三次,病人把家属也叫过来听。有的带着笔记本,有的带着录音机,听了以后,还对笔记、整理重抄、打印复印。我想既然群众这么渴望,我就在整个病房讲、定期地讲,就是这样开始的。
记者: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是医务界好像也有一种看法:大专家的正经事应该是作学问、作研究,您不觉得自己不务正业吗?
洪昭光:专家做健康教育要比他看几个病人对社会贡献大。我们来算一笔帐,去年,我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4%,因病、因伤残、过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00多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2%,两项加起来不得了,是14000多亿。我们的健康科普教育如果做好了,基本上可以使各种疾病减少一半,寿命延长十年,这个效益同样不得了。
而一个医生,即便有再大的本事,能看几个病人。而且病人即便治好了,也是一个得过病的人。在美国心脏病大会开幕式上,美国心脏协会主席讲,任何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法使病人恢复到得病前的状态。因此,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上医治未病。
医学现在有一个误区——许多医生当了几十年医生对医学的基本目的不了解。医学是治病的,错;医学是治病人的,也错。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健康,让健康不变成亚健康,亚健康不变成早期病,早期病不变成晚期病。使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发病率下降,寿命延长。
有一次,洪教授讲完课,一位老干部就大哭。洪教授问他哭什么,他非常伤心地说:“我就是两年前夜里上厕所,起得快了一点,猛了一点,头晕。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8个月。我要是早听这节课,就不至于半身不遂,早知道“三个半分钟”,我哪至于受8个月的罪。”洪教授说,这样的病例总是让他感觉到健康教育的重要和迫切。
他说,同美国相比,我们的药物、器械并不落后,人群中医生的比例也不落后,但是,美国人的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年年下降,我们是年年上升,这就有问题了。问题就在于健康意识太落后。所以我做健康教育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
■科普要又科又普
记者:听你讲健康,我的最大感受是——好听、好记,你总结的餐桌上的“红黄绿白黑”、“适量运动三五七”、“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等都又形象又简单易行,我特别感兴趣您是怎么编出这些“段子”的。
洪昭光:我曾经请过一个有名的专家来给我们的病人讲营养,一讲就是2200卡路里、300毫克胆固醇、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7%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还有10%的饱和脂肪酸……这些名词没人懂,结果,课讲一半,人走一半;课讲完了,人走光了。
所以我想,科普首先要普,让大家听得明白。第二是要可操作,要具体。比如你说要少吃饭,多运动,少和多没有具体标准,人家没法照着去做。第三是要有用,也就是有科学依据,每种方法都言之有据。过去很多科普普而不科。有人说睡觉要顺着磁力线好,南北睡;有人说要切割磁力线,东西睡。这些说法是用了什么睡眠仪、以什么做指标、观察了多少病例得出的?没有!完全是想象。
所以我给健康科普总结了三条标准: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当然,要达到这个标准并不容易。首先要有医学科学知识,是个医学专家;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能力,这样才能准确、简练、流畅地表达;第三还要有艺术修养。三者结合才能有可能把一个深奥的东西变得浅显。
洪昭光:对,我非常推崇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古人讲,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它是一种整体观点,而且考虑的是全面、系统。中国的传统医学很好,不像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记者:我很惊讶,您自己学西医,却很欣赏中医的思想。据我所知,相当一部分西医对中医是不“感冒”的。
洪昭光:中国搞了几十年中西医结合,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以为吃点中药,吃点西药就是中西医结合,那叫中西药混合。中西医结合的本质应该是用中医的宏观的、哲学的、整体的观念加上西医的X光、心电图、化验这些。中医在把握方向上挺好,西医有先进的量化标准。而且中医的一些理论、观念对养生防病特别有帮助。
为了加工出那些好记顺口的健康格言,洪昭光下了不少功夫,先对复杂繁多的医学知识进行分类概括,然后是提炼,最后是字斟句酌。有时睡梦中灵光一现,醒来后也会赶紧找纸笔记下来。
■我的健康理论不是用来教训别人的
记者:教育最讲究身体力行,我想知道您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洪昭光:我的健康理念可不是用来教训别人的,而是我一直确信这个理念,自己也一直照着做的。我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起床后出去散步、锻炼。7点半左右回家吃早饭,早饭一般是面包、燕麦、牛奶。8点多,到办公室上班。我每天三餐吃得很清淡,很少有烹炸的食品,我喜欢吃新鲜的蔬菜,而且喜欢生吃,最爱吃凉拌蔬菜沙拉。每天中午会小睡一会儿。
记者:很多人对于一些基本的健康道理都懂,譬如说知道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但是他做不到,尤其是坚持不了。以您的体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洪昭光:有些吸烟的人,你对他讲吸烟有害健康,他就不吸了;而有些人在没得肺癌之前,你再讲有害健康他也不会听、不会去下决心戒烟。人和人的悟性是有区别的,对健康理念的接受也是有悟性的差别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健康意识,你一定要意识到生命和健康都是单行线,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旦逝去,永不复返,因此再忙也不能透支健康、浓缩生命。
洪昭光:忙不是理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每天带着大家做操,小布什每天坚持跑步,56岁时,5000米的成绩是21分钟。你首先要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要的是健康,那再忙也不能忽视健康。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学生,要想数学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下功夫多学多做练习。
我自己遇到再忙的时候,也尽量保持每天走路、午睡的习惯。有时也连着几天参加宴会,但我会尽量吃清淡的,吃七八分饱。
记者:我看您说话总是慢声细语,做事总是态度平和。您有没有着急上火的时候,还是您按照您的健康理论已经修炼得能总保持良好的心态。
洪昭光:我一般很少有着急上火的时候,因为我知道急了也没用,于事无补。但是,心理再平衡,该着急也会着急,该上火也会上火,只是,别过分。我说过,心理平衡不是麻木不仁,不是心如枯井,是理性的平衡。喜怒哀乐一样,都要适度。
现代人物质生活很丰富,但心态不够好。物质的需求容易满足,但心灵达到满足则太困难。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不然,面对当今变幻的世界和激烈的竞争,物质再丰富,心灵也会痛苦。在任何情境下,如果能听其自然,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就拥有了健康的基础。
记者:能打听一下您平时的爱好吗?
洪昭光:我喜欢养花、养鱼养虾,喜欢看着它们生长,喜欢闻它们的味道。还有,我喜欢茶壶、邮票,喜欢艺术品。它们都让我体会到从容和和谐。文学艺术,唐诗宋词、道家思想更是我的最爱。一句话:我崇尚自然,喜欢东方胜过西方。
60多岁的洪昭光教授真的是他的理论最好的实践者,1961年他大学毕业时体重是62公斤,至今他的体重仍然是62公斤。血压不高,心脏很好,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工作起来精力充沛。
在生活中,洪教授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早年,他因为出身不好而影响入团、入党,后来,他研制的“北京降压0号”因学术之争被搁置了20年,他经历过中年丧妻,经历过大病考验……但什么时候看到他,永远是一派平和从容。
在他的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花木葱茏,十几把茶壶随意地点缀在办公桌上方,据说他的一大绝技是养盆栽的竹子和在盆景石头上培植苔藓。
采访结束时,洪昭光教授送了记者一本他的新书,在扉页上,他题下了四行字: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他说这段话出自老子,既是他40年从医的感悟,也是为人、为医、养生的至理箴言。2002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