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电子烟遭严打!50余人被判刑

今年8月,宜昌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跨越湖北、广东、江西三省八市,历时3个多月的连续工作,成功抓获涉非法电子烟案嫌疑人10余人,实现全链条、溯源式打击,锁定该团伙负责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环节的成员骨干。现场查获超过160余万元非法电子烟货品,扣押涉案现金15万及生产设备若干,涉案价值初步估计在千万元以上。

目前,上述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这是严打非法电子烟行动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南都电子烟产业观察课题组统计发现,仅2024年内,公开宣判的电子烟案件就多达21起,50余人被处以刑事处罚。其中,多数非法电子烟案中,主要涉及销售伪劣产品罪,还有一起“中药雾化器”案件也涉刑。

2022年10月《电子烟》国家标准施行后,国内电子烟只能呈现烟草风味,“三无”小作坊乘虚而入,以逃避税收、成本低廉的水果味产品席卷市场,而正规电子烟企业在假冒伪劣产品前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为遏制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3、2024连续两年开展了“规范电子烟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联合公安机关,对涉电子烟非法经营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涉电子烟案件:非法经营、销售伪劣产品罪均入刑

近年来,在国内电子烟市场“由乱到治”的过程,非法添加大麻素违禁成分的“上头电子烟”,披着“奶茶杯”“可乐罐”外衣和假冒出海知名品牌的一次性电子烟,在转型过渡期一度泛滥成灾。即使在严监管、严打击行动下,仍有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非法经营、销售假冒伪劣的电子烟产品。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假冒伪劣都是合规企业的发展之痛,若不根除往往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以国内头部电子烟企业雾芯科技为例,受到非法电子烟产品的冲击,其2023年营收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0.3%,全年经调整净利润为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2.6%。

此外,课题组走访发现,受非法电子烟的冲击,过往的电子烟门店数量大幅减少,往日一个商圈内数家电子烟专卖店的“盛况”不再,而非合规产品依然仍在暗中销售。

在不少从业者看来,不法分子冒用其他品牌去违规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反噬合规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而监管机构大力打击非法产品,将有效地支持和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条件,有利于合规企业的长远发展。

2024年1月,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聚力提升电子烟监管效能,全面加强新型涉烟监管。7月,全国烟草半年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始终保持打假打私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内部专卖监管和零售市场监管,扎实开展网络售烟问题专项整治,依法加强电子烟监管”。

打擦边球也被查:“中药雾化器”被侦办

根据《电子烟管理办法》及《电子烟》国家标准,国内零售电子烟须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且只能出售通过国标审评的合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监管部门加强对非法电子烟的打击,除了过往市面上出现过的伪装成“奶茶杯”“可乐罐”等一次性电子烟,又出现了号称“零尼古丁”的草本雾化器。这些产品以自然安全、改善呼吸健康、口味多样为卖点,部分产品还取得了医疗器械备案。

根据烟草专卖法、电子烟管理办法规定,电子烟是“用于产生气溶胶供人抽吸等的电子传送系统”,将不含烟碱(尼古丁)的电子烟纳入电子烟定义范围。因此,烟草监管部门层明确表态这类产品属于电子烟。

今年7月10日,公安部经侦局发布了“严打涉烟犯罪维护市场秩序典型案例”,其中案例之一便是“草本雾化”产品,此类打擦边球的形式也被侦办。

目前,赵某等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专家解读:“强监管”将持续,不可心存侥幸

在涉非法电子烟案件中,法官也提醒,我国的烟草生产、批发、零售实行专卖制度,包括电子烟在内,各环节均需取得资质方可生产经营,否则将涉嫌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

同时,2022年10月1日《电子烟》国家标准实施后,果味电子烟已被要求全面下架。如继续销售,则可能因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产品而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涉非法电子烟的案件中,便有多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余年,高达数百万罚金。业内专家提醒,在管理、标准、税收、价格等监管要求之下,电子烟行业利益也是代表着国家的利益。非法电子烟产品对现行的国标产品产生巨大冲击,直接损害国家、合法从业者和消费者多方利益,必将受到监管的严厉打击,切莫以身试法。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毛鹏律师也提醒,烟草部门或工商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如果发现经营者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将会对经营者进行处罚;另外,如果此类电子烟在销售后,顾客在使用中出现身体不适等问题,商家可能还要对此承担高额的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建议经营者不要为了贪图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

THE END
1.琼海市法院审理首起“上头电子烟”案被告人判刑三年二个月被告人黄某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罚款6000元。这是自2023年10月1日起,国家将依托咪酯列为第二类精神药物开始后,琼海市人民法院首次审理的依托咪酯毒品案。 被告人黄某某从2011年开始多次使用毒品,并被三次决定强制戒毒。2023年9月,被告人通过网络了解到电子烟烟弹内含有毒品依托咪酯,但https://www.2firsts.cn/news/detail?id=9207
2.2019年重要时政汇编第21周时政周报(2019.5.205.26)不久前在G8075次列车上一名乘务员违规吸电子烟,公安部门近日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给予这名乘务员训诫并处以1000元罚款。铁路部门依据相关管理规定,给予该乘务员警告处分、下岗3个月处理,并调离动车岗位,同时,给予当班列车长免职处理。 2014年1月1日起实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旅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https://zhaojing.huatu.com/2019/0531/1734191.html
3.晚间公告丨2月19日重要公告速读南威软件公告,持股3.44%的股东凯信金鹏计划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811.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4%。此外,公司多名董监高拟合计减持不超过79.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5%。 蓝焰控股:控股股东晋煤集团所持公司3.87亿股增资至山西燃气集团 蓝焰控股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https://www.yicai.com/news/100119710.html
4.湖北首例涉电子烟刑事案:违规倒卖电子烟5年3个月刑期并罚款8万元一名违规倒卖电子烟的人因犯罪被判刑五年三个月,并被罚款8万元。这是自2022年5月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湖北省审结的首例涉电子烟刑事案。该案因涉案数额大、涉案人数多,被公安部和 快讯正文 一名违规倒卖电子烟的人因犯罪被判刑五年三个月,并被罚款8万元。这是自2022年5月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https://stock.hexun.com/2023-12-04/211320680.html
5.以案说法痛心!两名花季少年贩卖“依托咪酯”电子烟被判刑!于近日被判刑 案件详情 被告人陈某某(未成年人)和被告人宋某某(未成年人)于2024年4月期间,以每支300元至350元不等的价格,将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先后多次贩卖给未成年人,共贩卖10支。2024年4月15日,被告人宋某某、陈某某被庐山市公安局民警抓获归案,二人到案后如实供述上述事实,认罪认罚。 http://www.lssrmtzx.com/c/TlEwSzBLZVhLVzlqaC9PWFhsTkZFdz09.html
6.两人贩卖含依托咪酯电子烟被五指山法院判刑法治调查网两人贩卖含依托咪酯电子烟被五指山法院判刑 近日,五指山市人民法院依法对廖某、陈某贩卖毒品一案进行宣判。 在五指山市人民法院受理的廖某、陈某贩卖毒品一案中,被告人廖某,2002年出生;被告人陈某,2004年出生,二人均无业。 经审理查明,2023年10月7日至16日,被告人廖某单独实施贩卖含有依托咪酯电子烟烟弹9次,http://fzdc.org.cn/show-693376.html
7.贩卖“上头电子烟”,三人被判刑!“上头电子烟”是一种新型的伪装毒品,其外观与普通电子烟几乎无异,常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出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其中商机,将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等毒品勾兑入电子烟,行话称之为“上头电子烟”。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法院近日对覃某某等3人贩卖毒品一案进行集中宣判。3名被告人因犯贩卖毒品罪http://m.nnwb.nnnews.net/p/161176.html
8.16人被判刑!重庆第一例打击非法经营依托咪酯电子烟案件宣判8月初,重庆市开州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邓某等7人非法经营掺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经营数额均在5万元以上,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经营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至一年七个月不等,没收违法所得,并处4万元至80万元不等的罚金。其余9人犯妨害药品管理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至八个月不等,并处1.2万元至https://www.hubpd.com/detail/index.html?contentId=3458764513823657314
9.有人抽电子烟会被判刑几年一般不涉嫌犯罪 http://www.110.com/ask/question-16374886.html
10.无证售卖电子烟被判刑敲响法律警钟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一起非法经营电子烟案,被告人李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在案电子烟依法没收。据了解,此案是电子烟管理新规实施以来,北京市首例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烟油雾化型电子烟案件。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40422/5ac5cba02a3f4aa09d232c80325edd84/c.html
11.每日热点1016培训的第二阶段对参会同志进行了闭卷的地方病知识检测,大家都认真答题,独立完成,测试完成后王培桦副所长对测试题目进行了讲解和分析。第三阶段为13个设区市地方病科长的交流发言,大家都积极主动将本地区所出现的问题在会议上提出,并对本省地方病监测方案提出建议意见。培训内容丰富,紧张有序,顺利结束。 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2242
12.非法经营电子烟80万判多久律师普法非法经营电子烟80万判多久 普法内容 非法经营香烟达到70-80万的话,那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了,根据法律规定,可能是五年以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https://www.110ask.com/tuwen/1489527868236397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