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新闻

社交媒体售卖的“内部香烟”你买过吗?

这些香烟通常只有白壳包装

上面印有

“非卖品”“专家品鉴”等字样

真的是内部供应吗?

朋友圈兜售白壳烟

“专家品鉴”有何来头?

将普通香烟包装替换为印有“非卖品、专供出口、专家品鉴”字样包装或其他品牌高档香烟外包装,以次充好,高价出售,牟取暴利……近日,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经侦大队成功打掉一个制售假冒注册商标卷烟窝点,经深挖扩线,一条长期在昆从事生产销售假冒卷烟的犯罪链条浮出水面。

这些假冒香烟虽然没有正规包装,但这恰恰让一些人产生了“一烟难求”的错觉,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那这香烟到底是谁在售卖,里面的烟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经专家鉴定,这些在白壳上印有专家品鉴、品吸样、非卖品字样的卷烟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警官说,出售的卷烟品类很多,经过重新生产包装以后,比正常卷烟贵百分之五十左右。(利用)一般老百姓对白壳烟的盲目的追求,就是觉得这种烟有点高档,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是普通的卷烟,更换了包装,换成了白壳,贴上非卖品字样和专家品吸字样加价出售。

2021年8月中旬,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经侦大队获悉一条涉嫌销售假冒卷烟线索。五华分局在市局的指导下,立即成立专案组,经过线索深研,成功挖出了一条长期在昆从事生产销售假冒卷烟活动的犯罪链条。

8月30日,专案组联合五华区烟草专卖局统一收网,先后在昆明市多地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苏某、龙某等14人,当场查获用于制作假烟的设备、成品假冒卷烟等涉案物品若干,涉案价值1500余万元。

破获全省首例二次包装

生产销售假冒卷烟案

民警介绍,这是云南省首起以二次包装生产销售假冒卷烟案,团伙为首的是刘某和陈某,他们就是利用市民对所谓专家品鉴白壳烟的盲目崇拜心理,将普通卷烟简单包装后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五华经侦大队王警官介绍:“两人是老乡、属于同乡在昆明做生意,从事(白壳烟制销)。19年就开始了,两人各自组织了小工,大概有11人。他们的窝点分别都是独立的,都有生产的工具和仓库,生产仓库是一体的。”

THE END
1.通过直播买烟被人唱了“空城计”6人被骗3万余元“卖烟者”因诈骗被判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江某因无力偿还债务,便在某音直播上联系欲购买香烟的客户,虚构有香烟出售的事实,收取对方货款,通过快递APP线上下单,再以刷单名义邮寄空包裹给对方。为拖延时间,江某待快递发出后到达收货地址前,故意提前将空包裹撤回。江某通过上述方式,骗取6人共计3万余元。案发前,江某归还被害人1万余元https://www.workercn.cn/c/2023-09-23/7992975.shtml
2.淘宝拼多多等平台非法出售烟丝卷烟纸等烟草专卖品澎湃新闻记者在一家名为“大海3163606的小店”(该店铺已消失)的店铺花30元购买了半斤“芙蓉王”烟丝。其发货地址为云南玉溪,收到货后打开包装,一股烟草气味扑鼻而来。多个烟民在尝试后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其与香烟味道一样。一个抽烟时间超过10年的老烟民点燃此烟丝后说,“这肯定是烟草”。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8/31/content_24530679_2.htm
3.网络禁售香烟但"闲鱼"仍有售没法证明是否真品新闻频道市民李先生反映,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人出售多种名牌香烟。此外,更是有一些三无的电子烟。有市民称,在平台上购买到了假冒的电子烟。昨天,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网上销售的香烟以及电子烟大多没有购买凭证,无法验证真假。根据《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网上禁止销售烟草。客服表示已经知情会进行处理。 https://news.cctv.com/2016/09/25/ARTIIOPCRokRKkXjXk9q91Uo160925.shtml
4.英媒:英国考虑对青少年禁售香烟界面新闻·快讯据央视新闻,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当地时间9月22日报道,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正在考虑对下一代人实行全面禁烟。 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国政府正在探讨是否可以实施类似于新西兰去年出台的制度,即逐步提高禁烟年龄,直至禁止向2009年1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人出售香烟和烟草。根据新西兰的法律,低于14岁的人将不能在该国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153607.html
5.学校周边商店卖香烟未设警示标志,这可不行检察官在暗访调研摸底时发现,辖区内小学周边的多数商店存在售烟现象,且都没有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警示标志。检察机关认为,在校园周边违规售烟,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的公共利益,相关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经研究决定,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https://m.gmw.cn/2021-03/30/content_1302198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