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的属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起到激发的积极作用
2.1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降低教学的难度
2.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今天,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原有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已经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和改变,尤其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培养视觉设计教学的目的,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高校视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注重加强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渐进性和连续性,以及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等。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培养专业技能的需要,根据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多媒体教学要在变化中实现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要由审美来促进。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自己的知识也存在老化的现象,学生的发展总是受到灌输式教育的很大影响。因此,要倡导多元的文化知识,改变以往的习俗,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有所发展和创造,才会获得新的知识。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堂课上,作为一名视觉艺术设计的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且进行详细的讲解。如教学设计标志课程时,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运用掌握的课件制作技术,自己设计具有活泼感的Logo,以动画播放的形式,在讲解的内容中融合范例,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看动画短片的轻松感觉中完成这节课的内容学习。
3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视觉艺术设计中凝聚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对于某个固定搭配和秩序的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是难以确认的。因此,教师要是拘泥于平常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目前在社会实际设计中,视觉艺术设计已经无法逆转对外设计的服务,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完成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以前,在实践的时候,学生必须根据基础的造型进行视觉艺术设计。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好的创意。而在很大程度上,多媒体的运用使电脑绘画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正确地表现出来,并且可以进行多次有技巧的修改,直到视觉艺术设计作业有创意。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的方法,探讨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寻找广泛的创意元素,让视觉艺术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总结
【关键词】硅胶假体;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手术;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5.038
【Keywords】Silicagelprosthesis;Hyaluronicacidinjection;Nasal-bridgeaugmentation;Curativeeffect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本院行美容整形隆鼻术的患者80例。排除鼻部及附近部位有炎症、感染或注射过永久性填充剂的患者以及凝血机制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26.55±6.8)岁,其中16例为鼻尖低垂鼻,16例为鼻根低平鼻,8例为鞍鼻。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7.65±7.6)岁,其中17例为鼻尖低垂鼻,15例为鼻根低平鼻,8例为鞍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行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标记鼻部注射部位,常规消毒面部,垂直方向进入真皮层,将针孔向上倾斜45°,进行回抽排除是否刺入血管,按压注射部分两侧避免透明质酸进入其他部位[4],术中直接观察患者鼻子外形的改变,让鼻子定型,注射完毕完后按摩,注射部位冰敷15min。
1.2.2对照组患者行硅胶假体隆鼻。选取右侧鼻前庭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为切口,用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1:20万)局部浸润麻醉;弧形切开、分离鼻背筋膜下腔隙,以假体能顺利置入并固定良好为佳[5];置入假体,用6个0号尼龙线进行缝合切口。术后48h冰敷,术后7d拆线。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满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鼻尖俏挺满意度、鼻外形美观满意度及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0.213、0.213,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发生过敏患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术后发生假体移位患者4例,感染患者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14,P
3讨论
总之,透明质酸注射隆鼻创伤小,安全性好,效果理想,可作为假体隆鼻的有效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淑梅.浅谈硅胶假体隆鼻联合自体耳廓软骨充填鼻尖降低隆鼻术并发症的有效性.中国医疗美容,2014,4(6):12.
[2]罗D,徐维东.鼻尖整形的临床研究.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20(12):33.
[3]周信荣,孙波,李川,等.自体耳软骨游离移植在隆鼻术鼻尖成形中的应用体会.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0):89.
[4]段雪敬,刘越,杨明勇.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瑞蓝2注射隆鼻的临床体会.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2,21(10):20-21.
[5]赵峰.注射透明质酸隆鼻致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4):278.
[6]董彭涛.透明质酸注射与硅胶假体在美容整形隆鼻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吉林医学,2015(14):3059.
[7]荣守祥.透明|酸注射与硅胶假体在隆鼻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中国医疗美容,2016,6(5):1-3.
[8]郭林林.整形美容隆鼻手术修复先天性鼻畸形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11-312.
[9]王盛,范飞,尤建军,等.半开放式驼峰鼻整形术.中国美容医学,2008,21(12):417-418.
[10]单晶,董亦晗,陈虹,等.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并发症59例临床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0,9(3):824-825.
[11]吴晶琰.黄种人鼻整形的研究进展.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2,8(3):178-180.
[12]胡小东,尤建军,王盛,等.驼峰鼻畸形的治疗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132-133.
[13]刘淑梅.浅谈硅胶假体隆鼻联合自体耳廓软骨充填鼻尖降低隆鼻术并发症的有效性.中国医疗美容,2014(6):12.
[14]曹伟秀.硅胶假体隆鼻联合自体耳廓软骨充填鼻尖预防隆鼻术并发症.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260-261.
[15]李雄艳,杨丹,谢志伟,等.硅胶假体植入隆鼻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中国医疗美容,2013,3(4):49-50.
[16]姜晓丽,葛春颖,张晨,等.自体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在隆鼻术后再次鼻整形中的应用.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12):719-722.
基因决定前路坎坷
微博对于营销而言,本身更像是一个信息广场,其媒体属性远远大于社交属性,而媒体属性的建立来自于新浪过去操作新闻门户和博客积累的娴熟运作模式。
微博、门户必须协同
讨论“微博商业化”,其实是在讨论新浪这个中国门户模式的开创者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获得新生。
4月1日新浪网正式启用新版首页,是新浪继1998年成立至今15年来的一次重大变革。门户全新页面的改版,核心逻辑是将社交属性嵌入到门户当中,更加强调资讯聚合的个性化。
这最终指向一个在互联网上的行得通的商业模式的逻辑,影响力的平台,必须与技术和产品以及用户数据结合。将技术转变为产品,转变为真正的用户黏性和流量,才可能变现。以往门户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媒体影响力来建立用户黏性和提升用户价值,从而实现商业转化,但是,今天,黏住用户不再是资讯本身,因为用户有了更多的入口去获得资讯。因此今天对于用户而言,有用性、关联性、自主性成为核心,所以,新浪微博商业化的未来,本质上是新浪门户与微博的协同的商业化,两者唇齿相依,不可割裂。
融合是最优选择
当然,新浪门户与微博的打通,核心是用户行为逻辑。但是,商业逻辑是否能成立,两个不同属性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的商业化,是否能够突破单纯一个属性的产品的商业化而带来叠加价值,这是新浪微博商业化的重点。
支撑这一切的实现,依然是大新浪的概念,也就是现在新浪正式对外的数字媒体平台战略,核心关键词包括平台覆盖、大数据、个性化营销、社会化营销以及电子商务转化。
大数据,则是社交数据与阿里数据的相互融合,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用户行为数据结构更完整,从而为品牌带来更精准的营销。
现在,社交网络提供的已不仅是碎片化的个人通讯及内容,开始形成统合的自组织意识以及梳理甄别信息、提供更全面透明资讯和更具介入性救助功能的努力。这是对社会传播体系的重构,也是社会动员体系的新尝试,展现出了国内社交网络灾难响应的新进化。
微博这样具有强烈媒体属性的平台已展现出公共广播化的能力。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地震发生,仅仅25分钟后,新浪@头条新闻ID即发出第一条播报内容。当日上午11时,@央视新闻ID开始通过微博播报地震伤亡人数。本地媒体也开始现场图片信息,通信抢修队伍开始开进现场,并通过微博呼吁用户把通信资源留给灾区。
除了信息广播功能,微博上互动、反馈的信息同时也成为救援力量介入救助、分配资源的依据。4月20日上午,李连杰的壹基金开始调配资源进入灾区,民间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也开始通过微博获取灾区用户提供的需求信息,并借此调配各地救援队伍及资源。
大灾之后,谣言泛起是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在海量信息涌来时,如何尽可能提升碎片传播中的信息的“洁净度”和透明度,成为新的社交网络面临的问题。
“一场灾难发生后的5分钟内,Twitter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它开始帮倒忙。”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国外媒体如此评价社交网络上弥散的谣言和负面情绪。
雅安地震后,谣言也的确蹿起。据新浪微博的统计,截至4月21日晚11时,地震后举报的虚假微博已超过700条。
社交网络的灾难响应进化还体现在对碎片化传播的信息统合处理。这是其“去混乱化”的努力,表达出对信息有序性和介入救助常态功能性的追求。
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大灾面前,中国互联网巨头暂时抛却恩怨,结成了统一的寻人信息平台。
日前,谷歌宣布旗下视频网站YouTube将与Google+加强整合,此举将帮助用户在YouTube上显示他们在Google+上的资料或页面,以及用户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上信息。
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认为:“腾讯视频未来的投入力度会继续增强,将继续加强同腾讯各个平台之间的联系,顺应社会化趋势,对腾讯视频的社会化属性进行深度挖掘。”
业内认为,尽管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但行业发展仍面临着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未来,网络视频如果要打破亏损状态,那么视频网站必须向社交化转身,而这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行业新趋势
视频网站向社交化转身的迹象,早在去年已显现。
事实上,视频领域向社交化转身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着切实的需求。来自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在2011年年底已达3亿,成为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的国家。
而网络视频行业则因多重因素的制约下,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社交媒体的出现,让视频网站看到了解决之道。在业内看来,社交媒体不但受用户青睐,也同样受到企业的重视。目前,无论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抑或网络视频,社交化都已成为大势所趋。
融入社交属性后的视频网站,与传统网络视频相比会有明显优势,它能在保证用户观看视频的同时能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这一小小的改变,却是对视频内容的一种重新认识,在探讨过程增加记忆与思考,有助于对视频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让使视频营销的价值最大化。
变革进行时
事实上,在视频网站集体向社交网站伸延的过程中,腾讯视频是较早进行变革的。据了解,早在2011年,腾讯视频通过平动,整合腾讯IM、Qzone、朋友网、腾讯微博等社交平台,打造独有的iSEE内容精细化运营模式,上线仅8个月就取得20部热播剧播放量过亿的佳绩,半年来月均覆盖增长率达到行业最快的182%,总有效浏览时长和月度用户覆盖数跃居行业第三,迅速步入业内第一阵营。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认为,融入社交功能是视频网站的自然演变。在他看来,腾讯有着中国最大的IM平台、SNS社区、Qzone、朋友网,以及微博平台,这对腾讯视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努力外,其他视频网站也并没有放缓自己的脚步。目前,沦为二线品牌的酷6已与社交网站开心网达成战略合作。据了解,开心网用户上传的视频,将全部印上“酷6”字样,在扩大品牌的同时,也丰富了酷6网的原创内容。
而土豆与新浪的合作,也是在讲相同的故事。土豆与新浪微博的合作,可以获得来自新浪微博的流量和用户资源。非土豆网注册用户在新浪微博上传视频到土豆后,会自动注册成土豆网用户,用户名与密码与微博账号一致。
双赢
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的交融,两者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而对视频网站来说,与社交网站的融合,还能给它带来巨大的流量。据艾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社交网站的月度覆盖人数已接近4亿人,而用户规模还在继续扩张。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可以帮助视频网站获得更多的用户。
一方面是,为当下的盈利及竞争手段单一苦恼,而另一方面则是不可抵挡的视频时代的来临。据艾瑞资讯公布的《视频网站用户行为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网络视频已成为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服务,认为网络视频将在几年内占据整个互联网90%的流量。其中,NetflixCEOReedHastings不久前更是公开对外表示,Web3.0时代将是全网视频的时代。
但微博波澜不惊发展的背后却是新浪股价的激烈动荡。从2011年初的80美元左右一路攀升到四月最高点135美元左右,随之股价却动荡跌至今年1月的50美元左右新浪微博的发展状况无疑是过去一年中对新浪股价影响最大的因素。表面平稳的新浪微博面临着两个最大的挑战:一是受困平台转型,用户疲劳导致黏性下降;二是在新浪持续大力投资下,微博的盈利模式依旧不清晰。
烫手的山芋
不过在媒体领域保持的强势地位,让如今微博的成功颇有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味道。新浪博客的成功其实也是基于此。微博让新浪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让新浪看到一片从未有过的广阔天地。
但或许是局限在媒体领域的成功太久,憋了一肚子气、再次踌躇满志的新浪在借微博之力转型的路上显然走的太急了,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太急于把微博打造为一个大开放平台。
对于新浪而言,微博看起来无限美好,想吃下去却困难重重,这和微博的基因不无关系。
基因的桎梏
事实上,一款游戏的成功虽然离不开其本身的吸引力,但与平台属性和运营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微博目前开发的游戏主要都是社交小游戏,从微博的平台属性上看,由于其媒体基因远甚于社交网络基因,造成了游戏的推广困难。微博游戏是娱乐属性还是社交属性、微博目前推广社交游戏和增值服务难的根本原因,新浪方面并没有想清楚。另外,一直以来新浪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门户,公司内部难免积累下来某种优越感,对于政府公关和明星公关虽然实力很强,但是涉及新业务在更广产业链上的合作运营,其经验和能力不得不打个问号。
出路尚存疑
你离不开的“国民APP”
试问,一个融合了社交、购物、媒体、游戏等诸多内容为一体的庞然大物,您离得开吗?
黑塞在1927年所写的《荒原狼》中这样写道:也许有一天,不管有无导线,我们会听见所罗门国王说话的声音。人们会发现,这一切正像今天刚刚发展起的无线电一样,只能使人逃离自己和自己的目的,使人被消遣和瞎费劲的忙碌所织成的越来越密的网所包围。
知乎上有网友如是总结:从前的人,有山有湖有花有海有手有脚,在路上。
现在我们,有点有划有赞有评有摊有躺,在指间。
那些年,品牌营销走过的弯路
品牌们唯一能做的事儿,就是在各种社交媒体注册账号、做公共主页、mini-site、招人运营,说是建立沟通渠道也好,传播阵地也罢,反正不集齐六七个社交媒体账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我认为,这种“讨好”式的做法,不是建立沟通的正确方式,反而会让品牌变得更廉价和无特色。
我认为,把品牌营销寄希望于创意的想法,是投机行为并终将失败。凡是持续性的传播行为,就不能掺着偶然性元素,因为偶然性元素不可控。
还有二维码。我的妈呀,为啥什么东西上都要帖一坨黑乎乎的膏药呢?很洋气吗?真的有人会扫吗?难道“掏出手机扫描”就是品牌和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方式了吗?我对二维码这东西的唯一理解就是,如果消费者对你的传播感兴趣,这是一个快捷方式可以了解更多。这事儿的前提是你东西做的足够好啊!遗憾的是,大量品牌在传播中是为了显得高端洋气,硬生生贴了一个膏药上去,而已。
发现了么,消费者在意的是,自己付出的行动是否有反馈,而完全不在意你在他没找你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这就是苦逼的单相思,也是社交媒体上的品牌传播现状。
品牌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
我常常希望思考问题的时候,回到本质上去,想想这件事到底是要干嘛。对品牌来说,终极目标是卖货获利。希望通过社交媒体,接触到更多潜在客户,建立好感并产生购买,同时,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帮助品牌获取更多客户。
这是个非常好的模型。我试着把这件事儿再分散一点来看:
我特别加入了两个维度:“花费”和“消费者信息接受强度”。
“花费”说的是品牌为这件事儿需要花的钱。传统方式中,品牌需要在大众媒体上做大量传播才能获取足够的知名度,进而在每一步“转化”中都可能要付钱,同时,维护忠诚客户的要花更多经历和相对少的钱。
“消费者信息接收强度”说的是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对品牌信息印象的深刻程度,显然大众媒体的能达到深刻程度很有限,越往后强度越强。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获得强信息的人数也越少。
那么,下面就是分解开的“品牌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方式”:
除了花费和强度之外,我在信息传播的箭头上标注了不同消费者传播的信息,有“赞Perfect”、“好Good”、“还行Soso”和“烂Shit!”几个档次。
我们可以看出的东西是:
1、信息会被消费者“背书”才会传播。
这是两层一次,一是A会把自己的体验加在品牌信息上进行传播,A朋友接受的信息是“A说xxx不错”或者“A说xxx很烂”。二是B和C对A的印象决定了信息的有效程度,B和C接受了A的信息,但他们传递出去的信息却不会保真,而是加入了自己的加工和体验。如果B认为A不靠谱,那B很有可能说A说的这个东西是垃圾。
2、品牌形象在传播中被不断涂抹。
品牌形象因为不断被不同人背书而产生了不同的涂抹效果,X说你是什么,比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更有意义。
3、社交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强度没有明显衰减。
这很有趣。相反,高强度的信息还在被扩散。这对品牌来说,后面大量的传播都是免费的。
4、传播驱动力取决于品牌和产品本身,且传播决定权在消费者那里。
说简单点,只有“超赞”和“超烂”的东西,消费者会主动传播。这也是为什么大量品牌在社交媒体做的有奖转发都相当无力的原因,消费者转发的时候不是因为自己愿意,而是不得不做的无奈之举,同时,这样缺少驱动力的信息,获得继续传播的概率也很低。同样,消费者只会传播那些值得传播的东西,那杜蕾斯来说,无数人会转发杜蕾斯的段子,但没有人会新发一条,说刚用的杜蕾斯真好用吧。
这张图还有很多可以分析出来的东西,我们先说上面这些。
那结论是什么呢?1、核心是“传播驱动力”。
品牌的核心是定位,定位必须找到自己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驱动力,这驱动力不是段子不是笑话,而是真正产品本身带来的东西,要让消费者有可说的东西。要让消费者被打动,并且说“我愿意”才是最最重要的。
2、用心在产品和“魅力属性”上会更有效。
3、品牌形象,不再是你说什么,而是别人嘴里你是什么。
这个不用解释,上面的图再清楚不过了。社交时代,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拿有奖转发来说,他们确实做了,但心里却在骂娘,这样的互动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吧?新一代的消费者嘴都很毒,但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所以,做点他们想的事儿,他们才会帮你说。
5、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每一次反馈。
我们说了,消费者关心的是自己发了信息是否有人反馈,所以如果他们说了什么,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去聊聊天,对他们的体验会更好,如果碰到好的话题,转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千万,千万不要敷衍,更不要找一个啥也不懂的外包来做社会媒体的沟通。
6、忘掉洗脑吧。
品牌必须彻底改变那种洗脑的做法,想都不要想。消费者有自己的脑子,他们现在一点不觉得你牛逼,所以品牌没有什么机会站在台上洗脑,那只会被人笑。
7、注意沟通的姿态。
在社交媒体上哈巴狗一样的讲笑话八星座只会让自己越来越low,自娱自乐地发各种活动信息只会让人觉得你傻,没事儿就有奖转发的品牌也不会获得更多期待,碰到什么都用官方腔回复的品牌只会催人放弃自己。消费者希望能跟你平等沟通,那么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吧,说人话,不卑不亢,有性格都很好。
(一)从传播者角度看,要明确营销定位
(二)从传播内容看,要注重内容营销
(三)从受者角度看,要树立用户思维。
2.尝试用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力。影响力的人指的是有公信力,在某个圈子里已经是"网红",由他来推介你的不同之处,从而达到影响人的目的。
三、结语
一、微博概述
微博需要提升传播内容的质量,改善网络传播环境。遍地僵尸粉是因为在微博上的信息内容不足以让他们感兴趣,甚至受到垃圾信息的烦扰。更多有质量的传播内容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培养使用习惯。微博营销应更多使用官方微博,增强用户信任感,同时也不宜过度营销。
结语
②林小燕,《微博客流行的学理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