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深入探讨个性化综合饮食干预作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饮食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提升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由于目前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或药物,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1],因而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结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就将以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探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包括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4±3.3)岁,平均病程(4.7±0.4)年;对照组(n=25),包括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1±4.5)岁,平均病程(5.0±0.6)年。一般资料统计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备进行分组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另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观察组(n=25)空腹血糖(6.1±1.3)mmol/L,对照组(n=25)空腹血糖(7.3±1.7)mmol/L,组间比较有差异(t=2.8036,P=0.0073)。观察组(n=25)餐后2h血糖(6.5±1.5)mmol/L,对照组(n=25)餐后2h血糖(8.3±2.0)mmol/L,组间比较有差异(t=3.6000,P=0.0008)。观察组(n=25)糖化血红蛋白(6.1±0.9)mmol/L,对照组(n=25)糖化血红蛋白(7.2±1.2)mmol/L,组间比较有差异(t=3.6667,P=0.0006)。
2.2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和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n=25)饮食依从率92.00%(23/25),对照组(n=25)饮食依从率80.00%(20/2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5.9801,P=0.0144)。观察组(n=25)对于护理服务满意20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6.00%;对照组(n=25)对于护理服务满意17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84.00%;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8.0000,P=0.0046)。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缺乏专业的病理知识,因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饮食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饮食护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更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追踪和观察,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日常饮食予以指导和宣教,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饮食的科学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依从性和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提示了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参考文献[1]王小芳.路径式综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9-150.[2]李玉霞,汤利萍.个性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学,2016,7(11):188-190.[3]韦惠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15):241-243.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个性化护理;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
2型糖尿病常伴发抑郁情绪,其发病率为33.3%~51.0%[1]。抑郁情绪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利,抑郁症状越重,血糖控制越差[2]。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药物、运动、饮食控制的依从性均差,导致其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文化程度、情感、家庭及社会关系等因素而制订的满足患者个性化健康需求和精神诉求的一种护理,将常规护理工作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良好地控制血糖[5]。本研究对3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方法
1.2.2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患病后最关心的问题是糖尿病能否治愈,最担心的问题是其并发症,各种压力使患者常出现抑郁情绪,因此应给予心理干预:
(2)个体化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向患者说明“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道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具体为:
①放松情绪:利用全身肌肉放松法进行放松,闭眼,深呼吸,想象出一幅宁静、安全的景色或画面。
②转移:利用唱歌、跳舞、看电视或做其他有趣的事转移情绪。
③宣泄:心情不好时,找家人或朋友聊聊、说说,或写出来等等。
④逃避与控制:想办法脱离生气或使自己不愉快的环境。
⑤音乐疗法:选自己最喜欢的音乐,闭眼,随音乐想象最美丽的景色。
(3)家庭、社会的支持:建议患者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测血糖和胰岛素注射技能、足部护理方法等,使家属能理解患者承受疾病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在生活方面能主动给予照顾,治疗上能督促用药和协助胰岛素注射,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及亲人的理解和关心。
1.2.3患者自我照顾技能教育:
(2)嘱患者坚持适当运动。
(3)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方法,并作记录。
(4)按时、坚持服药。
(5)教其调整饮食、运动以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6)教会患者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高血糖或低血糖时能对食物、运动、药物作小范围(剂量)的调整,以良好控制血糖。
(8)嘱其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9)为患者制订复诊计划,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
1.2.4出院后个性化随访方案:
(3)随访内容:患者在家服药、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及足部情况;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精神心理状态、睡眠及服药情况;对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等。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应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中文版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活动表(SummaryofDiabetesSelf-CareActivities,SDSCA)[6]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SDS量表由心理评定科医师评定。SDS包括20个条目,根据最近一周的情况判定,采用4级评分制,其中10个为正向陈述、反向评分,10个为反向陈述、正向评分,所有评分相加乘以1.25总数取整,即得标准分。判定标准:按抑郁程度进行分级,抑郁界值为50,分值越高示抑郁程度越重。总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SDSCA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吸烟6个维度。除吸烟维度包含1个条目外,每个维度包括2个条目,共11个条目,用于测量患者7d内进行的具体行为。每个条目0~7分8级记分,总分0~77分。为了方便直观理解,总分经过标准化处理,分为0~10级,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量表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763~1.0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重复测量资料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血糖水平
3.2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状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运动、饮食的依从性均差,进而影响血糖控制[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主要原因分析: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使患者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使患者认识到自己是治疗、护理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参与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最终改善其抑郁症状。
3.3个性化护理有利提高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坤.合肥市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2]任翠萍.李芳.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7-19.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22(3):26-89.
[4]李美娟,徐娟,刘永忠,等.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12-1513.
[5]胡鹏,黄丽红.糖尿病同伴教育者参与“看图对话”教育形式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6):74-76.
[6]陈钰仪,彭妙官.中文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0-62.
[7]蒋菊芳,张紫娟,许玉芳,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4):493-496.
[8]申娟茹,李俊玲.认知行为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血糖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6):864-866.
[9]刘丽红,丁静,阎爽,等.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336-1338.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分别为(131.8±8.8)mmHg、(79.7±5.8)mmHg、(10.9±2.5)mmol/L、(13.4±3.7)mmol/L、(1.8±1.1)g/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9±10.3)mmHg、(90.8±9.1)mmHg、(14.7±1.7)mmol/L、(18.7±5.3)mmol/L、(2.4±0.8)g/d。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22±4.53)、(48.57±5.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31±5.94)、(56.29±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康复护理;糖尿病肾病;预后效果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综合征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2]。该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血压、血糖以及尿蛋白含量增加等[3]。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任由病情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肾衰竭情况。在对该病患者行护理措施时,对血糖、血压以及尿蛋白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临床护理手段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个性化康复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寻找最佳护理方式,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4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男57例,女35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7.5±7.5)岁。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7.3±7.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57.6±7.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患给予临床常规的糖尿病肾病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①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因疾病痛苦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会进一步影响病情,干扰恢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需热情积极与病患交流,增进护患关系及其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为其讲解有关疾病、医院及主治医师信息,为其树立抵抗疾病信心。并鼓励其时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对待治疗,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此外,还可适当为病患提供娱乐活动或学习机会。
②血糖控制:实时监测患者血糖含量,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手段进行控制,制定好工作计划表,根据患者个人病情程度的不同适当调整药量。
③血压控制:给予患者口服利尿剂以及钙离子及抗剂等药物,尽量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在130mmHg以下,每日最少监测血压2次以上,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可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同时仔细记录患者情况,着重注意降压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上级医师。
④饮食护理:肾内科病患应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进食,尽量选择易消化、蛋白含量少、高碳水化合物等食物来降低肾脏的负担,少食多餐。为病患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勿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过热或者过冷食物,禁暴饮暴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忌烟酒、咖啡等。
⑤健康教育:举办集中授课、专题讲座以及小组交流等多形式的活动,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同时通过给患者家属发放手册、光盘等方式,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帮助患者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还有焦虑抑郁情况。其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及两组内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变化[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实施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SAS、SDS水平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肾功能明显障碍,血压、血糖及尿蛋白等指标含量增加,由此可导致患者血管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5]。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个性化康复护理是一种严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所计划制定以及执行的综合的全面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促进效果,临床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个性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尿蛋白等指标水平。此外,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究其原因,本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6]:
①主动与病患进行交流沟通,能实时了解患者真实想法及需求,在倾听病患的同时进行回应,对病患的疑惑给予正确分析,从而能够增进护患之间关系,有效使得患者信任医护人员,进一步保证了患者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对病患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可纠正病患内心错误观念,引导其正视疾病与治疗。护理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病患,理解其痛苦,可消除病患内心恐惧与不安。家属给予病患支持及鼓励,为其做思想工作,给予充分照顾,可使病患感受温暖,为病患康复治疗提供有利因素。同时,适当为病患提供娱乐活动或学习机会,病患通过接触有益身心健康活动,调节心态,更加积极乐观。病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增加其自信心,有效抑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的负面情绪影响,促进康复。
②通过用药指导,可促进病患合理用药,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对治疗依从性。在用药后根据病患反应医师做出相应护理干预,若出现短暂性消化不好,可采用轻柔腹部或轻微运动来消除病症等。并配合清淡食物,这样有利于自身消化功能的恢复。
③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肠胃功能均较差,特别需要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通过合理调整饮食习惯,加用刺激小、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减轻病患肠胃负担,利于其康复及治疗。综上所述,个性化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压、血糖以及尿蛋白含量等指标水平,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1]谢倩,颜秀娟,孙艳,等.糖尿病肾病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3):359-362.
[2]王会接,徐燕.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1):1164-1166.
[3]卢湘,白姣姣,王峥,等.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344-347.
[4]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70-174.
[5]徐雪梅.胰岛素泵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浙江医学,2015,37(4):348-349.
[6]黄正桃.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6):906-91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康复护理后,观察组胆固醇、血压、血糖等指标水平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个性化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综合征,属于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根据病情程度表现明显差异,早期症状主要为尿蛋白及血压血糖水平上升,晚期可发展为肾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控制血压、血糖及尿蛋白水平等措施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与护理,但临床效果并不显著。本次研究中,我院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1.25±0.2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83±0.24)年。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2.21±0.34)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92±0.2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科普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做好心理引导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①血糖及血压控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严格检测血糖水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服用降糖药物;针对血糖水平波动较大者,应全天候检测血糖水平,并做好临床记录,用药情况依患者身体体征作相应调整;患者每天至少测量血压2次,同时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做好患者用药后临床表现记录,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依据。
②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长、治疗复杂,患者往往出现焦虑、躁动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患者康复进程。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积极与患者沟通,讲解该病病情及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疑虑、恐惧等心理;同时积极争取患者家属的合作,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家属一起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及病情科学制定饮食方案。饮食多搭配蔬菜、粗纤维食物,控制摄入总热量低于10%、摄入脂肪总量低于30%为宜。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②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统计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糖尿病致足部感染是糖尿病晚期血管闭塞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感染后治疗效果差,疗程长,患者往往对治疗充满恐惧、焦虑。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效果明显的技术,但患者仍充满不信任,对效果没有信心,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的焦虑,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血糖控制,保证VSD治疗顺利开展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个性化护理模式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情感,通过交流、调查、参考病程等方式,了解患者的个性化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手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康复,建立健康行为[1]。VSD是应用于糖尿病创面时的一种新技术,原理是变开放创面为闭合创面,能透气,全方位持续引流清除液化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物,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2]。本研究对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56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实施VSD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8~73岁,平均(42.1±15.5)岁,病程1.5~14.0年。均排除精神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肾慢性病史。将患者分成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3个性化护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SAS、SDS评分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入院1周内均处于轻度焦虑和抑郁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王丽军,王朝娟,宋润珞,等.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35-137.
[2]喻自峰,方志辉.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3):309-310.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2-127.
[4]冯丹,杨汀.合并焦虑抑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4,9(12):1856-1858.
[5]胡萍.个性化护理在普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443-3444.
[6]苏琳,王岚.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77-1478.
[7]陈显玲,余瑞乐,陈连瑞.个性化护理在围术期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1):3708-3709.
[8]杨洁,马方方,郝冰,等.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37-139.
[9]李秋红.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29-30.
[10]OrgillDP,ManderSEK,SumpioBE,etal.Themecha-nismsofactionofvacuumassistedclosuer:moertolearn[J].Surgery,2009,146(1):40-51.
[11]陈伟莲,徐少宏,曾贤梁.封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术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75-76.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将13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65,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足部症状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足部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足部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足;个性化护理;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糖尿病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1]。有报道指出,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和改善糖尿病足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基于此,本文选择了糖尿病足患者13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予以分组护理,以便为糖尿病足患者选择最为合理的护理方案,现将详情叙述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共计130例,均为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瘢痕73例男性患者和5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25岁至73岁,年龄均值为(56.36±5.62)岁;病程区间为2年至13年,平均病程为(5.27±1.53)年。根据入院顺序将本次实验研究的13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SPSS21.0计算后可做进一步研究,P>0.05。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因对糖尿病足认知的不足,疾病症状的加重而产生负性情绪,丧失信心,甚至放弃治疗。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担忧和顾虑,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组织通俗易通的非技术性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成因、危害、治疗方法及护理手段,帮助患者养成每天检查双脚、保证足部清洁的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③伤口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的细小伤口进行处理,对受伤处予以常规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适时观察患者足部症状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同时,鼓励患者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建立侧支循环,缓解患者的足部压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和统计。同时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足部麻木、灼痛和皮肤皲裂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后,将研究期间形成的全部数据录入至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当中予以计算。
65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的改善程度较比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更为理想,见表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糖尿病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65例糖尿病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对糖尿病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65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
2.3组间患者足部症状发生率对比
据统计,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服务后,组间足部麻木、灼痛和皮肤皲裂的发生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王海英.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0-21.
[2]仇海敏,乔根芳.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4):84-86,94.
[3]李亚娟.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1):216-217.
[4]文素英,黄桂桃,叶瑞香,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