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小王,年纪不大,却已经有10年的痛风病史,四肢、耳朵、肚子等地方都长满了痛风石,并已经因为痛风石破坏了足趾的骨头,截去了部分足趾。小王自诉平时只会偶尔喝一点酒,饮食上也没有大鱼大肉,却患上了痛风。最近小王在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后,通过检查才发现得的病是披着“痛风”皮的骨髓增殖性肿瘤。
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彭翔表示,痛风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除了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风,某些疾病和药物同样会引起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继发性痛风。
痛风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这样“特殊的”痛风患者在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并非个例。和小王一样,刘大爷平常生活作息饮食都很规律,也不抽烟不喝酒。但是近两年来,刘大爷的关节痛反复发作,就诊检查后发现,他不仅血尿酸指标高,肾功能不好,而且营养状态非常差。
彭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认为这名患者肯定还有其他的病因,需要进一步检查。在进行了蛋白电泳、骨髓穿刺等检查后,发现刘大爷患的是多发性骨髓瘤,从而引起了继发性痛风。
彭翔介绍,痛风可以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和继发性,而上述的小王和刘大爷,都属于典型的继发性痛风的病例。继发性痛风是由于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或者是服用了某些药物破坏了机体内尿酸代谢的平衡,引起尿酸生成增加,或者尿酸排出减少,最终导致血尿酸增加,诱发痛风。
部分抗结核药会致尿酸升高
导致继发性痛风的情况还有很多。彭翔介绍,细胞过量破坏性疾病,如溶血、烧伤、外伤、化疗、放疗、过量运动等;细胞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使体内尿酸生成过多,继而出现痛风。尿酸排出减少也会诱发痛风。比如肾衰竭、酮症酸中毒、铅中毒伴肾脏病变者会出现肾脏排泄尿酸减少的情况。
除了某些疾病会导致痛风以外,服用一些药物,如利尿药、部分抗结核药等也容易引起血尿酸升高。“普通人高嘌呤饮食或过量饮酒都可能造成尿酸生成过多,继发痛风。”彭翔说。
继发性痛风病情更重
“虽然都是痛风,但是继发性痛风病程更短,病情更重。”彭翔表示,痛风可能只是一种表现,是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发出的警告,需要患者重视,需要到风湿免疫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病因,以免延误了治疗。她介绍,对于小王和刘大爷这类继发性痛风患者的治疗,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同时治痛风。
一旦进入痛风阶段,单纯依靠饮食控制或运动不能有效降低尿酸水平,也不能代替降尿酸药物的治疗。从富含嘌呤的食物中摄取而来的外源性尿酸,仅占体内总量的20%,也就是说,即使不吃不喝,也只能使血尿酸降低60—120μmol/L。因此,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调整饮食结构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不同类型的痛风患者,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彭翔建议,应该要到医院专科进行检查,及时治疗,避免疾病恶化,影响身体健康。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痛风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甚至青少年儿童都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作。彭翔提醒,由于继发性痛风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当成原发性痛风单纯进行降尿酸治疗,忽略了寻找真正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