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同时也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生存环境的诸多方面。它意味着,在表层经济形态之下实际上蕴含着一种超乎经济范畴的深层文化机制的运作。
(一)跨文化整合策略。“文化整合,又可以称为文化融合或涵化,是指当两种相异的文化相遇时,互相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主动了解对方文化的特征,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加双方文化共享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2]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61-364.
二、中国元素的内涵
其实,中国元素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结晶,它一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元素的强势盛行来自于中国文化的强势,文化的强势需要有先进政治、经济、生活方式的支撑。特别是20世纪末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复兴,中国元素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受到了重新审视。随着国家实力和国家地位的上升,“中国元素”成为展示自我,塑造国家形象的强有力方式。
因而,中国元素不能被简简单单地定义为“中国传统”或是“中国符号”,抑或“中国精神”,历史的以及现实中的先进性的中国经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方式、中国式表达等是形成中国元素的根本。在目前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中,中国元素将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争夺话语权的利器,而“中国元素运动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抗以西方化为主导的全球化的一次文化突围。”⑥
参考文献
②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2
⑥吉汉、刘蒙之,《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新闻知识》,2009(5)
⑦[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
遵从性心理来自群体压力,社会文化的不同决定了群体压力的作用方式也不同。
二、国际品牌,本土传播
三、文化的趋同化与多元化
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问题,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否引起全球文化的同质化.能否引起文化殖民化”和”文化霸权主义”,经济全球化能否消融”民族文化”。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视觉语言;文化符号
一、文化符号
在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文化符号有的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区域特征;另一方面,长久以来通过思想的相互交流和文化的相互影响,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现代科技提高了媒体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出现了更多超国界,超民族的“世界性文化符号”。
二、视觉符号
(一)图形
(二)文字
(三)色彩
三、结语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一)语言文字的隔阂。
(二)民族心理结构的差异。
(三)各国价值观念的差异。
(四)风俗习惯的不同。
(五)宗教与法律的限制。
二、相应的对策
(一)将一体化策略与本土化策略相结合。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其文化是独特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在文化差异的背后又存在着许多共性的东西,如在生理方面表现出的共性,又如勤劳、勇敢、真诚、善良、耐劳等就是许多民族共有的优良传统,对健康、安全、环保、荣誉等方面的需求则是超越国界的。因此,一体化策略有利于建立全球划一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世界进入了一个“品牌形象竞天下”的时期,统一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可识别性,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可口可乐通过电视在全世界的传播,成功施行了“同一景象、同一声响、同一销售”的目标。可口可乐以“一杯饮料”独步天下,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酸饮料公司和该行业最有价值的品牌,与其在全球推行的一体化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的全球统一品牌形象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