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遂宁历史久远。根据在射洪县仁和镇马鞍山南山采集到的人顶头骨化石初测,至少在公元1万年前,遂宁就有人类活动。夏商时期,全国划为九州,遂宁县境(指今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和重庆市潼南县境)属梁州管辖。

春秋初年,四川境内出现巴国和蜀国两个奴隶制国家,遂宁县境属蜀国管辖区,秦统一后为蜀郡所辖。东汉末年(220年),置德阳县,治所在今城区内,境内置县也由此开始。西晋后期(约303年),流民李雄起义建立成汉国,置德阳郡,辖德阳县,郡、县治所仍在今城区内,境内置郡也由此开始。

二、遂宁名称的由来

"遂宁"作为地名,始于东晋。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而归,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郡,定郡名为"遂宁",表示"平息战乱,达到安宁"的意思。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

三、遂宁的建制沿革

在历史的沧桑演进中,"遂宁"这个名称或用或改,遂宁的"级别"或升或降,遂宁的辖区或大或小,但有一点没有改变,这就是不论哪个朝代,都以遂宁城为郡、府、州、县的治所,足见古人对遂宁这块土地的厚爱。遂宁也因此成了川中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南北朝至宋元时期,今市境内先后设置或更名石山郡、小溪县、方义县、遂州、遂州总管府、遂州总督府、武信军节度使,辖区常有三五县。辖区最大时期当数唐末,在遂州设的武信军节度使,管辖了遂(遂宁)、昌(隆昌)、合(合川)、渝(重庆)、泸(泸州)五州。自明朝开始,遂宁降州为县,先后隶属潼川府(今三台县)、嘉陵道(今南充市)。

1935年,民国政府将四川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在遂宁置四川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设专员公署,辖遂宁、安岳、中江、三台、射洪、盐亭、蓬溪、潼南、乐至等9县,专员公署、县治所均设在今市城区。全国解放后,置川北行政区遂宁分区,1952年改为遂宁专区,仍辖上述各县。1958年撤专区留县,遂宁并入绵阳专区。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遂宁撤县,建为省辖市,管辖市中区(原遂宁县)、蓬溪县和射洪县。199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蓬溪县涪江以西地区建立大英县,县治所设在蓬莱镇。遂宁市所辖为一区三县,即市中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市中区行政区,设船山区、安居区(治所设安居镇)。遂宁市所辖为二区三县,即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2019年8月,经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射洪县,设立射洪市(县级市)。至此,遂宁市所辖为二区一市二县,即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市、蓬溪县、大英县。

风土人情

第一节宗教

佛教汉代传入遂宁,唐代传入蓬溪和射洪。佛教在遂宁、蓬溪、射洪三县盛行。唐永泰元年(765年)克幽禅师到遂宁住持广德寺开山阐教后,高僧辈出,曾主领川、滇、黔300余山,获历代帝王11次敕封,誉为"西来第一禅林"。清末民初,遂宁县广德寺清福和尚、成元和尚海外求经,弘扬佛法,驰誉中外。民国时期,遂宁、蓬溪、射洪三县均成立有佛教分会。1953年,遂宁县有寺庙94处,有僧尼主持39处,僧尼151人,居士162人。1958年,射洪县有寺庙58处,僧15人,尼35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佛像被毁,房屋被占用。建市后,落实宗教政策,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相继开放了一批佛教活动场所。据统计,至2005年,全市共开放佛教寺庙71处,其中位于市城区3处、船山区10处、安居区9处、射洪县15处、蓬溪县17处、大英县17处。僧尼由1985年的50余人增加至296人。

道教东晋时传入射洪县,元代传入蓬溪县,1943年,遂宁县成立道教协会,有道士209人。1948年,射洪县有道士147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绝大多数道士转事他业。"文化大革命"时期,道教活动停止。1978年后,道教活动逐步恢复。建市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陆续开放的道教宫观共10处,位于市城区有长乐观,安居区有老君宫,射洪县有金华山观、楞严阁,蓬溪县有高峰山观、卧龙观。

1913年,射洪全县教徒发展到1,500余人。1946年,遂宁县天主教堂接办由湖南迁来的仁爱中学,共设6个初中班,由神甫黄海若任校长。1947年,遂宁县有教徒2,235人(男1,650人,女585人),神甫4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遂宁县城仅存北门外教堂,有教徒500余人,神甫1人,修女4人,参加宗教活动的约150多人。"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县教堂被占用,宗教活动停止。1985年后,市天主教堂开始维修和新建,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至2005年底,全市有天主教活动场所3处。

伊斯兰教清1875-1908年间,伊斯兰教传入射洪县。1927年,伊斯兰教传入遂宁县。1947年,遂宁县有回民35人。1949年,射洪县有回民45人。1964年,射洪县共有伊斯兰教徒57人,遂宁县有回民22人。1982年,遂宁县有回民32人,射洪县有回民112人。1992年,射洪县在太和镇城南保河村修建清真寺,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于1993年开放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000年,遂宁市清真寺自养营业房建成。2004年9月,遂宁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成立。2005年,全市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处。

第二节民俗

一、生产

秧酒遂宁在民国时期,农户传承祭祀秧母田,请吃栽秧酒之习俗。第一天栽秧叫开秧门,要先敬秧苗田(又称秧母田),备丰盛酒食招待秧师(栽秧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祀秧母田,请吃栽秧酒之习已停。20世纪80年代后,薄膜育秧、浅水栽秧、抛苗栽秧、机械栽插等技术开始推广。

雇工遂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雇工分长年、月工、短工(又称"点工")和放牛娃几种。其中,帮长年为按年计酬,雇主耕种田土多,雇工在2人以上的人家,确定一个有管理能力、且忠实的长年代为管理生产,称"当家长年"。通常在每年正月十六日上工,腊月十六日后结算工钱回家。工匠遂宁民间有"从小不学艺,担断籮篼系(绳索)"之民谚。故民间有石匠、木匠、泥水匠、铁匠、银匠、铜锡匠、补锅匠、弹花匠、剃头匠、掏耳匠、骟匠、纸火匠等十几个行业的工匠,且各有劳作习俗和技艺。

二、生活

服饰遂宁境内服饰(穿着、打扮)受时代潮流影响,因男女、年龄、职业、地位、经济和兴趣喜好不同而多样化,各显特色。清代,男性裤子一般为扎腰接头长裤,妇女一般上衣长及膝盖,满襟大袖口,裤子为大脚长裤,出门拜客外系裙子。民国时期,男性穿中山服、西装,女性穿旗袍逐渐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子穿中山服、妇女穿列宁服,以灰、蓝两色为主,风行城乡,农村妇女仍有穿大襟短衣者。城乡男子冬天穿长、短大衣和棉制服较为普遍。大裆宽长腰裤逐渐淘汰,男女穿皮带束腰西裤的逐渐普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装款式不断翻新,色彩绚丽。男服在西装、卡克、T恤、休闲的大结构上,长、短、宽、紧式样变换繁多。女装以体现性感美为目标,追求花色、款式、新奇、入时。下装样式不断翻新,特别是女式,变换不迭,如绣花高腰裤、紧腰裤、喇叭裤、背带裤、中长裤、牛仔裤等,裙有紧腰大摆裙、褶裙、套裙,最短的"迷你"裙等,裤裙也有十数种,花色繁多。

饮食遂宁在民国时期,城镇一年四季以大米和麦面食为主,乡间秋冬以大米、红苕为主,春夏以大米、豌豆、杂粮为主,一日三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饮食习俗亦有所变化。20世纪80年代主食虽仍以大米为主,但讲究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按营养搭配三餐。城镇早餐有稀饭、馒头、花卷、汤圆、方便小吃以及鸡蛋、牛奶(粉)等滋补品;午餐一般吃干饭,菜肴比较丰富;晚餐一般吃面条,但暑热天多数时候吃稀饭。农村三餐逐渐改变以自产自食为主,讲究营养搭配和烹饪。

居住市境民居民宅建造各具特色,一般以家族建造成大院落或联院群居点。至民国时期,大家庭分家立户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宅仍为私有,政府倡导改草房为瓦房。20世纪70年代,农村私人建房逐日增多,多为砖(石)木架式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后,始有建钢筋混凝土二、三层楼房,造型也日益改观。20世纪90年代城乡建筑私房极盛,乡村已出现小院式装修房群,市县城区已有私建别墅。且仍沿旧习俗,如择吉、挂红、贴对联、放鞭炮、亲友祝贺等,只不过程序从简而已。

行旅遂宁境内在民国时期,无论出远门或走短途,多数以步行为主,少数出远门所乘交通工具以轿子、滑竿为主。20世纪40年代,城内始有黄包车和脚踏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轿子、滑竿和黄包车逐渐消失,而以脚踏车代步日增,20世纪70年代城乡公路的联网贯通,脚踏车、人力三轮车开始遍布城乡,成为人们日常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20世纪90年代后出租车、摩托车和私人购买小型汽车代步开始显现。

三、岁时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原指农历正月初五,但民间从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初五日,都叫"过年"。遂宁民间历来特别重视"过年",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各尽其力准备过年。小康之家都要宰杀禽畜,灌香肠制腌腊,备办年货。还要赶制全家人穿戴的新衣鞋帽等。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祀灶神,家家户户开始进行大扫除,挂檐灯,贴春联、门神、吃团年饭、放鞭炮、祭祖先,尊长发给晚辈"压岁钱",全家聚首谈天至深夜。正月初一子时,焚香烛,放鞭炮,敬天地。天明后,熟人相见以"拜年"!"拜年"!互相道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节日前夕,党政机关、厂矿、商店、学校等张灯结彩,贴对联,慰问人民解放军、军烈属、荣誉军人、离退休老人及"五保"老人,或举行团拜、座谈会等,已相沿成习。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其夜称元宵,又叫灯节,俗称"过大年"。遂宁在民国时期,元宵节户户门前挂彩灯,焚香烛,祀天地、祖先,全家吃汤圆,上街看龙灯游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宵节的活动已停止,但有的人家仍要团聚一起"过大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沿袭旧俗。

清明节遂宁民间习俗踏青扫墓,全家携香烛、酒、肉、祭品到祖茔,祭祀、扫墓,表示怀念,称为"上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的习俗仍旧,但有群众则凭吊革命烈士陵墓,各小学少先队员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英雄业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悬挂艾、蒿、菖蒲,中午吃粽子、包子、皮蛋、盐蛋、饮雄黄酒。民国时期,遂宁、蓬溪、射洪城区船民扎龙船,于江上举行龙舟竞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吃粽子、包子、皮蛋、盐蛋,有的人家仍挂艾蒿、菖蒲。龙舟竞渡则偶尔举行,有时改为游泳比赛。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涪江、梓江、郪江、赤城湖、螺丝池湖、卧龙公园均举办有龙舟会。

中元节俗称"月半节"(农历七月十五),从农历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遂宁民间家家迎请祖先亡魂,顿顿摆酒食供品奉献,如宴活人;还用白纸封钱纸成包,封面上写亡人和奉祀者的称谓、名字于十四日夜烧化,以供死者"冥中使用"。十五日晚,到城外烧化纸钱,泼水饭,叫做"施孤"(施舍孤魂野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流行,但形式简化,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流行较广,城乡几乎家家户户摆设供品,烧纸祭祖。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遂宁民间历来特重此日全家团圆。是日,家家备糍粑、月饼、糖果、糕点、水果等。晚间燃橙香拜月后,赏月、吃月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习俗仍然如是。

元旦节亘古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旦日,相沿至清。民国时始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日,机关、法团、学校放假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历1月1日法定为元旦节,国家机关、单位、学校放假一天。有的要挂彩旗、贴对联或挂横幅,举办文艺活动,开新年茶话会,以志辞旧迎新。

四、礼仪

婚仪习俗遂宁在清代一般有合婚、定亲、报期、过礼、哭嫁、贺郎、迎亲、拜堂、回门等。民国时期,有的人家结婚不坐花轿,不拜堂,举行"新式结婚",又称"文明结婚",但绝大部分人家仍沿袭旧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仪极为简朴,城镇一般以烟、茶、糖果招待贺喜者,农村虽也承"过礼"、"做酒"之俗,但程序从简。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趋于奢侈。城市除聘金外,全套家具、四季衣服、婚礼宴席均由男方承担,女方只备铺笼帐被及室内摆设等物;农村除见面、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衣物钱财外,迎亲礼金高达数百至千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承袭算命、合八字、择婚期过礼、迎亲、做酒宴等习俗,排场十分铺张,迎亲队伍由数辆汽车组成,结婚费用高达数万元以上。

求子遂宁民间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男儿是个宝、女儿不如草"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且根深蒂固。求子传统风俗有求菩萨送子,多要去娘娘庙或寺庙的娘娘殿拜求送子娘娘施恩赐子。每年农历3月初3日(传为送子娘娘之生日)及其前后,各地娘娘庙(殿)的香火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述习俗逐渐消失,但重男轻女思想仍有流传,20世纪80年代以来,拜神求子现象又有所出现。

贺寿遂宁境内贺寿俗称"做生"。寿龄逢十做大生,较隆重,贺仪多尚古礼,寿日前夜,设小宴集家人、至亲密友吃寿面、喝寿酒,贺寿形式多样,寿宴较为丰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寿事从简,几近消失,一般做生多系子女晚辈与近亲好友备常礼致贺。20世纪80年代后,祝寿从厚之风逐日盛行,虽革除旧有仪式,但寿宴比以前更为讲究。有的为独生子女做生,操办得更为隆重。

礼节遂宁民间交往历来有"有礼不灭,无礼不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口语流传。清代,男子相见拱手"作揖",妇女则行"万福",至民国以脱帽、鞠躬、点头、握手为礼等礼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般使用常用的"你好"、"对不起"等问候语。

五、崇信

祀祖遂宁境内历来有祀祖之俗,沿至民国仍无变更,除有宗族祠堂会聚族人祀祖外,每家还在堂屋正面神龛设神榜供奉祖先。每天由家中男子作"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的祭拜。每逢年节、中元、清明、冬至和婚姻、庆寿等重大家事以及初二、十六打牙祭等,都要燃香点烛,焚烧纸钱并以酒、肉(俗称"刀头")供献祖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基本消失。

算命又称为"算八字",遂宁民间流行。男女婚配请算命者"合八字",居宅修建、乔迁也都先请算命者择期,而平常求卜问吉凶、探祸福的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迷信活动,除看相、算命还有一些人相信外,其余已基本上消失了。20世纪80年代后,迷信活动又有所抬头。

拜佛遂宁民间拜佛习俗源远流长,崇信神佛者亦极多。传说遂宁灵泉寺、广德寺是观世音三姐妹中的两姐妹坐禅圣地。从隋唐代以来,四方来朝,香火延续千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庙庙产分给农民或收归公用,神像拆除,僧道还俗,求神拜佛活动消失。20世纪80年代后,敬神信佛者又逐日增多,尤其盛行敬奉观音与财神,不少城镇乡场供奉财神或天官。香会节及民俗节来灵泉寺、广德寺进香拜佛者,一天达数万之众,周边县城及成渝等地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或乘坐汽车、火车或徒步来许愿、还愿。

观音会民间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辰,六月十九日为观音出家,九月十九日为观音成佛,故每年要办会三次。以二月十九日最为隆重。会期数日至十日不等。广德寺、灵泉寺终日鼓乐不断、香烟缭绕。远近善男信女抬着匾额、大香、大蜡及供品,络绎不绝到寺庙朝拜。至晚,虔诚的信徒挤满佛堂,席地而坐,通宵念佛。

THE END
1.毛泽东“嗜烟如命”,一天能抽50支,最后两年撤烟具只闻烟味这份独特的烟草品味和分享乐趣的习惯,也渗透进了毛泽东接待外宾的仪式中。每当外宾到访时,会客室里总会備好几种不同的国产香烟,供贵宾挑选。毛泽东会细细地为贵宾介绍每一种烟草的特点,分享他对于这些国产烟草的独到见解。这无疑成为了一种别具中国特色的烟文化交流。四、保健医生的建议和毛泽东的顽疾难除 毛泽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21756915163707&wfr=spider&for=pc
2.听说,唐朝的长安城搞宵禁,那么半夜犯了烟瘾烟又抽完了,怎么办你不会叫外卖吗?唐朝的外卖员都是开着凯迪拉克送的 而唐朝的晚上是没有信号灯的 基本十分钟内就能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1044930/answer/42375776442
3.关于香烟的历史,你了解吗?烟草服务之后詹姆士·杜克对这种机器进行了革新。19世纪80年代中期,美洲香烟的产量大增。后来香烟在包装方面借用了瑞典的一种对火柴进行包装的设备,实现了现代化包装。1931年,人们本来是为了使香烟保鲜,在烟的包装外加上了一层玻璃纸。 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https://www.jxgytobacco.com.cn/html/company/161/116145.html
4.烟海遗珠——永定烟草历史文化点串(永定烤烟烟标由于品质好,易栽培,全县种植面积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都在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多的年份达70%,是永定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广的当家品种。 福建龙岩卷烟厂永定分厂生产的“奇香”牌香烟烟标 福建龙岩卷烟厂永定分厂生产的“凤城牌”过滤嘴香烟烟标 福建龙岩卷烟厂永定分厂生产的“宝莲牌”过滤嘴香烟烟标https://www.meipian.cn/1jw4kof5
5.香烟这款双层1916包装古朴典雅之中透露出一种特别的历史文化硬1916这款双层1916包装古朴典雅之中透露出一种特别的历史文化气息,双层包装比较特别,我抽的是焦油量10mg烟气烟碱量1.0mg烟气一氧化碳量10mg那个版本,香气淡雅,味道要比软短淡些。据说双层1916里面的13支烟支和7支烟支功能不一样,黄鹤楼(硬1916)这两层烟支我抽着味道并没有太大区别。 (90元/包网友:双喜牌香http://m.yanyue.cn/comment-select/148232314
6.孔城老街孔城老街坐落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孔城镇境内,距桐城市12公里。孔城老街已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期,孔城老街作为连接巢湖地区和长江地区的重要水运码头日益繁荣,太平天国时期,孔城遭到破坏,但不久即恢复,现有老街即太平天国以后建设的。老街绵延数里,分为十甲。每甲之间有闸门隔挡。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http://05561688.cn/index.php/lvyouwenhua-view-id-90.html
7.头条文章国内香烟销量排行榜前十名2021,香烟在国内的销售量是很高的,市场占额也极大,销量好肯定也是因为这款香烟的口感受到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有关国内香烟销量排行榜前十名2021的相关消息,希望看完之后大家能找到答案。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19499311186885
8.烟草文化演变史介绍烟草的历史,很幽默。 转自 新浪网 范劲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anjin 最近看了本书,研究烟草文化的,里面有些小片段写的很有意思,陆续贴出,希望可以勾勒出世界烟草文化演化的轨迹。 几乎是从人类认识到吸烟这件事对人类有多么重大的影响这一刻起,人类就一直在研究:人为什么要吸烟。最直接的答案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245749/article/details/92979256
9.世界各国烟文化:探索烟草的魅力!烟草文化3.美国烟文化 美国烟文化受到来自欧洲和本土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在美国西部,咀嚼烟和鼻烟等传统吸烟方式非常流行。此外,美国还诞生了诸如万宝路等著名的香烟品牌,影响了全球烟草市场。 4.土耳其烟文化 土耳其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水烟在东方国家有悠久的历史,而在土耳其,水烟更是被视为一种重要https://www.tobaccochina.cc/html/news/ycwh/674836.shtml
10.禁毒安全教育教案(汇编13篇)九、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 1、扎染已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是白族的民族扎染,古老扎染的染制方法要经过印花、扎花、染色、晾晒的过程。扎花是需要用针带笔进行缝制,染色有冷染和热然,每染制一次需要拿出晾晒,然后再染。一件作品大约需要染制十来次。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82266.html
11.云南会泽在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省东部,有一片鲜为人知的宝地,她有独特精湛的铸铜工艺、星罗棋布的会馆寺庙、似人间仙境的草山水库、名声远播的香烟品牌、别具风味的地方物产…… 她,就是曾被誉为“南天铜都”的云南会泽>> 《中国新闻》2002年3月6日《云南省举行专门会议研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https://www.chinanews.com/guanggao/huize/2-2.html
12.成都满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日记成都满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 ?张利丨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摘要】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政府在成都设立驻防八旗,满族定居成都,到今天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从清朝时期的统治阶级,到民国时期的受剥削、受压迫、受欺凌的被统治阶级,再到成为新中国享有民族平等的主人。他们https://m.douban.com/note/2698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