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研究》的工作报告
课题组执笔:张刚
一、课题研究的沿革
2.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研究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三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教案、案例等形式呈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个研究过程中任务没有发生变化。
3、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训练小学生口语交际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出切合校情的口语交际训练策略,深化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以2010年--2013年课题组成员及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的对象。课题采用课了文献检索法、问题探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5.课题研究进程。
准备阶段、2009.10--2010.11
(1)课题负责人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建立学习、检查、指导制度。
(3)、了解我校口语交际状况。
(4)、邀请教研室领导培训课题组成员,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座谈会。讨论、修改、完善、《提高小学生口语能力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0.11—2010.6
(1)、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口语交际的资料文献、目前国内口语交际研究状况,听《名师访谈》。写学习心得体会。
(2)依托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学习口语交际技巧;探索善用文本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第二阶段2011.07--2011.12
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让小学生体验口语交际的快乐,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探索利用活动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第三阶段2011.01--2012.06
巧用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实际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巩固口语交际成果。总结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第四阶段2012.07--2013.06
(1)全面总结,开展研讨观摩(课)会,在涵水小学全学区推广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2)自审完善工作,接受市级总结性评估。汇编《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论文、案例、教案。
二、研究力量的安排
课题顾问:何柏才(市教科所所长)
曾旭(市教科所专家)
王成荣(平昌县教研室主任)
祝万林(平昌县教研室副主任)
学校领导:王彩(涵水小学校长)
苟兴旺(涵水小学副校长)
赵治阳(涵水小学副校长)
研究小组:
组长:郭爱华
参研人员:易志成、张刚、曾燕
协研究人员:宋继兰、王登琼和小学中心校各年级语文教师。
分工:
赵治阳:课题负责领导。
郭爱华: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实施。
曾燕:记录、保管.
易自成、张刚: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这里特别对曾旭专家对本课题的指导表示敬意;对本课题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王彩校长表示感谢;对参与本课题协研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谢意。
三、课题组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三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三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三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三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三年来,课题组按巴中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县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规范制度,加强管理。三年来坚持每两月一次“课题讨论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3天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三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巴中一小、南江实验小学、平昌实验小学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三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演讲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口语交际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四、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自主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围绕交际话题精心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交际,主动交际,有效提高了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口语交际教学突出了语文课的特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意识,突出了语言训练,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3、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等语文素养有了明显提高。通过近三年的研究,经过观察、比较、评价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及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我们以实验前期与实验后期的调查、我校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抽测成绩为例:
4、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科研课题的新局面。各位老师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