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游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继电视、录像等之后又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据游戏工委与IDC数据公司联合开展的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4936万,比2007年增加了22.9%。预计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9453万,2008年到201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9%。报告的数据显示,在这些游戏用户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他们玩游戏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消遣,解除学业、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
二、教育游戏概述
定义一:Seriousgames。基于严肃游戏与商业游戏之间的关系,认为严肃游戏是商业游戏的一种,具有游戏外观与要素,但严肃游戏的目的不是纯粹的娱乐,而是训练与教育。严肃游戏是视频和计算机游戏的一种,严肃游戏有多种风格,但其核心目的并非以普通游戏的娱乐为目的。严肃游戏通常是一种具有游戏的外观与感觉,是对现实事件或过程的模拟。通常严肃游戏在给予使用者一种可玩的体验时,其主要目的是训练或教育使用者。
定义二:Seriousgames。基于游戏的应用领域。严肃游戏是在公共部门使用游戏,可联结电子工业与教育、训练、健康和公共政策。
定义一和定义二主要描述教育游戏的使用领域,特别强调游戏的非娱乐领域,如健康、政策、防卫、教育等部门,其本体仍是游戏。
定义三:Edutainment,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也即教育娱乐或娱乐教育)是一种娱乐性的教育。寓教于乐的目的通常是给观众指示或嵌入一些观众熟悉的娱乐形式,如电视节目、计算机和电子游戏、影片、音乐、网站、多媒体软件等,引导其教育娱乐。
定义四:教育游戏,基于软件。教育游戏是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
三、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构建
教育游戏在教学上的应用模式取决于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构建了教育游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即技能操作式。
技能操作式游戏化教学指的是用教育游戏创设一个高度激励、任务驱动的操作与练习的学习情境,同时采用合作、竞争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的同时,完成操作与练习的目标。
(一)技能操作式教育游戏学习机制分析――以休闲益智类教育游戏为例
技能操作式应用模式主要用于培养学习者的某种操作性技能,它将教育游戏作为学生的操练和练习工具,充分发挥其即时反馈、个别化、多媒体、激励的多样化等优点,使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操作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维持学生对操作与练习的动机。
适合技能操作式的教育游戏类型除了专门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的学科教学类游戏外,一般还有动作类、休闲益智类等本身并非为了教育目的而设计,但因其激励机制、游戏过程、游戏环境、游戏规则、动机成分等因素能为教学所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些电脑游戏,也可称之为教育游戏。在此以休闲益智类教育游戏为例来分析其内部的学习机制,旨在研究它们为何能够应用于技能操作训练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休闲益智类教育游戏内容结构小巧。它没有角色扮演类游戏一波三折的情节,也没有即时战略类游戏复杂的战争场面。一般只要游戏者去解决一个小问题即可。比如一种叫“疯狂过山车”游戏,要求游戏者用鼠标画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线路,然后点击播放即可。内容简单并不意味着缺乏挑战性,实际上,许多这类游戏对人的推理能力、反应的敏捷性、动作的协调能力等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其次,休闲益智类教育游戏操作简单,无暴力内容。玩这类游戏往往只是单纯的思维活动,诸如暴力、无聊的升级练功等受人们非议的问题在这类游戏中是没有的,因而这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游戏”。
(二)技能操作式游戏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技能操作式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还应结合合作与竞争等教学策略,因为多数适合操作练习的教育游戏都以单机版的形式出现,如动作类、休闲益智类、学科类等教育游戏,尽管这些游戏的本身提供了一定的动机因素和激励因素,但是如果能够同时结合合作与竞争的策略,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案例分析――“向明单词连连看”游戏在《鼠标及其操作》一课中的应用
1.游戏分析
主要功能如下:
*寓教于乐:有趣的游戏方式,有助于巩固单词,并寓学习于娱乐。
*语音引擎:采用先进的语音发声引擎,可用八种不同的语音进行发声。
*扩展功能:有丰富的图形和背景包供游戏者选择使用,使游戏者百玩不厌。
*权威词库:超大权威的词库,可以满足学习的各种需要。
*播放音乐:后台播放mp3音乐功能,可使游戏者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此款游戏能让游戏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提升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对孩子学习英语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它对游戏者英文的掌握程度,观察力、思维的敏捷度,以及鼠标操作的熟练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是一款很好的休闲益智类教育游戏。它的激励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游戏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鼠标操作技能,因此,利用该游戏可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在此以这个教育游戏为例来说明技能操作式游戏化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
2.“向明单词连连看”游戏在“鼠标及其操作”一课中的教学设计
(1)概述
*教材采用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
*教学内容为《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三《Windows的基本操作之鼠标及其操作》。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共40分钟。
(2)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
(3)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象:08级应用电子专业学生。
*起点水平:开课前调查了每个学生对电脑的认识和使用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因素。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率为50%左右,家庭上网率为30%左右,曾使用过电脑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80%左右。绝大部分学生基础操作不够扎实。
*学习态度:积极,具有比较强的求知欲。
*性格特点:活泼好动,好学,但不敢表现自己。
*学习者动机分析: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喜欢得到别人对自己的鼓励和赞赏,努力去做好。虽然鼠标的操作很简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即使使用过电脑的,实际鼠标操作也不规范。绝大多数学生对上机实际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抱有一种“好玩”心理。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玩”,让他们在“玩”中领会“玩”的规则。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用简单的教育游戏来吸引学生,增强“玩”趣。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方法。对于较少部分对鼠标操作很熟悉的学生来讲,教师先确定他们的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在自由练习的时候充当教师的小助手,而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4)教学资源
*本节课在多媒体机房进行。
*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
*“向明单词连连看”游戏。
(5)教学过程
*课程内容:①讲授鼠标的基本知识;②教师演示鼠标的用法等。
*评价:①学生谈学习体会;②教师总结、评价。
(6)教学效果初步评估
为了了解技能操作式游戏化教学能否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一份使用者评估问卷来了解学生在采用该模式后的教学效果。研究对象选取08级应用电子技术一年级学生1班共40人。
评估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ytpe)五点量表,所有题目皆为正向叙述,回答者由“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中立意见”(3分)、“不同意”(2分)、“很不同意”(l分)五个选项中选择并加以勾选。
题目设计如下:①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更想要学习教育游戏中的知识与技能;②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在学习时不容易分心;③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在学习时比较不会有压力;④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能依照自己的进度学习;⑤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⑥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消除了学习电脑操作的畏惧感;⑦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⑧我喜欢在这样的教育游戏中学习各项学科知识;⑨我愿意在课堂中使用这样的教育游戏进行学习;⑩我喜欢让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学校中推广。
整体而言,学习者对本次教学的学习效果呈现相当正面的评价。其中以第9题“我愿意在课堂中使用这个游戏进行学习”获得最高的分数,第10题“我喜欢让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学校中推广”亦有相当不错的反应,显示技能操作式游戏化教学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动机,并且愿意在课堂中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
四、讨论和结论
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应用原则,灵活应用模式和教学方法,主动引导,才能有效地发挥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版协游戏工委,国际数据公司.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吴铁雄.电脑软体游戏带来的影响[J].第三波,1988,(66):64-71.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关于人才的竞争的关键之处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虽然说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很好的认识到情感教育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有所不足。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仍然有部分的教育模式偏重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对于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情感精华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说近年来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却有所不足,从而使广大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情感教学方面仅仅停留在实践经验上,给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下面结合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原则,谈一谈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2.1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质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在此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以后性格的形成。因此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其音乐教学过程,并有意识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质。首先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品格节操。其次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去,大大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判别善恶的能力,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诠释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2.2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品质
音乐教育是小学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而情感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加速其情感品质的形成。音乐教育主要是利用可行的手段,给学生展示音乐的艺术形象,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从而增强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情感教学方式,把学生引到情感世界中去。所以说,合适的情感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向的情感,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意义。
2.3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
小学生在思想和道德方面发育还不完全,并且如果直接的向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很可能受到小学生心理上的抵触,从而使得道德教育达不到原有的教育目的。而音乐教育是一种较为委婉的教育方式,并且把情感教学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更方便教师通过一些爱国歌曲等类似歌曲向学生传递爱国信念。
3、小学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应用原则
3.1情感培养与智力发展向促进
3.2艺术融情与技能技巧相融合
小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要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受,还应该培养他们拥有必要的音乐表现能力。这虽然需要音乐教育的展开进行一定的技能技巧训练,但是相应的教育人员也不应该忽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是情感较为丰富的艺术学科,更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不仅如此,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相应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脱离了情感的技能技巧训练是没有审美意义的,在重视情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技能技巧训练,增强小学音乐的艺术表现。
4、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4.1以境生情法
要想把一个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最大程度的表现出来,应用一些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还能增强他们对情感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情境创设中,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是通过媒体构建情境。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乐教学的内容通过幻灯片等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是通过学生自主表演构建情境。其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演唱、演奏和律动等,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从自己的角度来诠释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第三是利用想象力构建情境。音乐是一个无形的东西,而人们对音乐的了解其实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因此想象力在这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想象力构建的场景能够把学生心中的情感通过想象与相应的音乐艺术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音乐情感教育的成效。
4.2以趣激情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感性大都大于理性,并且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因此在进行情感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入手,调动小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并让他们保持着这种积极性投入到之后的音乐学习中去。在实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即运用一些活泼的语言或者欣赏的语气引导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灵活多变的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都处于情感体验中,从而增强情感教学的效果。
4.3以美育情法
情感教育的深入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来完成,从而唤起他们心中的情感。在实际的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相应的手段,从感知、感受和感动三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发掘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这之中,教师对于选有教学素材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其内容等外在美方面,更应该深层次的发掘素材所蕴含的内在美,并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感悟;最后还要在课堂上充分的创造教学美,从而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升华。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学也会有更多的要求。而情感教学作为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不仅如此,情感教学对人才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也使得其在以后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经过科学合理的探究,系统的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给广大小学音乐教育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但因为各个小学的地域差异性,相应的教师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合适的情感教学。
参考文献
[1]单红妍.试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241.
[2]耿宇蓉.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16.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感恩的楷模
1.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进行感恩教育
中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引入感恩教育,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提升个人责任心,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实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与规范,开展各项综合教育。教师在岗位上的事业追求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定位,如果不能协调好这一问题,后续开展的综合教学计划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教师认真负责地对待自身工作,这种敬业精神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学会感恩,强化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思想。
2.发挥师生关系方面的表率作用
教师在教学期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心理波动,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来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思想。在师生关系建立阶段,教师要首先做到感恩,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对学生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感恩是无处不在的,并不仅仅是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要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建立维护师生关系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尝试建立换位思考模式,教师了解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烦恼,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辛苦并积极配合完成课堂任务。建立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也是德育教育成功的表现。
二、坚守感恩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1.把握时代脉搏,凸显科学性和时代性
中职院校办学理念要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人才市场需求来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技术成熟度只是一方面,并且走上岗位时也会开展定向培训,决定是否能够成功录用的因素中,学生的素质与人品与是关键。中职院校所开展的德育教育要融合这一时代特征,观察学生表现,并通过强化思想教育来达到用人单位需要的标准,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把握时展潮流,帮助毕业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也是当前德育教育所必须实现的目的。
2.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理念中,课堂学习计划过于松散,注重理论知识内容教学,并没有定期进行成果检验,学生的重视程度自然也逐渐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现阶段所开展的德育教育中,充分融合了思想创新方法,定期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拓展知识了解到更多事例,感恩在学生心目中也拥有一个具体的表现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积极有效的,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计划开展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从综合技能提升的角度来渗透感恩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全面的知识内容,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发挥成绩评定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学生报恩、施恩
1.综合完善成绩评定体系
德育教育中也要适当引入成绩评定体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更有竞争积极性,能够主动提升自身素质,达到激励中职院校学生感恩的目的。成绩评定要具有科学性,要综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进行,所得到的结果更能够反映学生整体思想变化情况。教师掌握教学效果后,调整实践方向,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也能够渗透感恩教育,提升中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能力,达到更理想的成绩提升效果,这也是当前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2.深入落实成绩评定模式
在所开展的德育教育中,将成绩评定模式深入基层落实。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成绩评定模式落实创造有利的基础环境,避免因成绩结果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整理教学水平。成绩评定也需要教师提升重视程度,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评定模式的激励作用,进而起到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作用。
三、结语
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的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学校重技轻德等思想的影响,当前中职生出现了以己为中心、人情冷漠、孝心减退、社会责任观念淡薄等现象。要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就必须加强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一、电子书包的内涵
(一)概念
电子书包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使学生不再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而是把所有的课本、笔记本、作业、资料等存储在电子书包里。香港教育统筹局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个存储学习资源的电子工具。台湾国立中央大学陈德怀教授认为,电子书包是一种个人可以随身携带,具有电脑运算、储存和传送数位资料、无线通讯等功能,并支援使用者在不同场地进行各种有效学习的工具。[1]祝智庭教授指出,从硬件设备角度上讲,电子书包就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电子书包教育教学的系统功能架构视角看,电子书包是学生的个人学习环境。[2]张迪梅认为,电子书包是集学、练、评、拓的,活动的、立体化、网络化、便携式的“电子课堂”;电子书包是学生、教师的互动平台,也是学生、教师、教学、科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庭等的交流平台。[3]电子书包是一种具有阅读电子课本、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学档功能,具备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学具和交互式学具,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功能的个人便携式信息终端。[4]
本文针对电子书包的研发与应用,结合上述定义,对电子书包作如下界定:电子书包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承载着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网络支持与服务功能,支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媒体。
(二)系统构成
电子书包系统主要由学习终端、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构成。
1.学习终端
目前电子书包学习终端以平板电脑为主。自带WiFi无线上网,支持3G网络,系统软件支持Windows、Android、iOS等,应用软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2.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库、学习工具库、试题库、教育游戏库等教育教学资源,以稳态、固态、动态等三种形态呈现。其中,稳态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如电子教材;固态资源内置于电子书包,如计算器、字典、教学工具等;动态资源是指通过服务平台获得的学习资源,如试题库、课外阅读资料、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
3.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是支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协同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学习管理与评价、协同互动等服务。
(三)功能与特点
电子书包除了具有移动媒体的基本功能之外,其教育教学功能主要包括:课堂同步教学与笔记功能、教学管理与评价功能、学习记录与跟踪功能、“家—校—社”协同互动功能、学具管理与应用功能等。
电子书包的主要特点如下:
1.学习终端的便携性、移动性
便携性是指学习终端外观与课本相当,轻薄、便于携带,支持手写、滑屏、自动翻页等;移动性是指学习终端具有无线网络接入功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2.学习资源的多媒化、微型化、多元化
多媒化指电子书包中的资源是一种与多媒体内容整合的数字化资源,具有视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微型化是指资源设计逐步向片段化、微型化发展;多元化是指电子书包不但拥有学校教育资源,还拥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
3.支持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
电子书包的应用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使用者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教育工作者。因此,服务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电子书包的研究现状
(一)电子书包标准的研究
(二)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电子书包资源建设主要以学校教育资源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与终端研发和资源建设相比,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未能很好地满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方的个性化需求。
(三)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了电子书包的实践与探索。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信息科技教育计划”——教育电子簿,马来西亚教育部推动“E-book试验计划”,香港教育统筹局于2002年推出“无线网络计划——电子书包”试验计划,台北市政府也开展了“高互动学习计划”,北京市积极推进“绿色电子书包”计划,上海市虹口区启动“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广东佛山市启动“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之“电子书包”项目等。目前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主要是探索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模式,对于课外学习活动、“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电子书包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应用基础与条件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电子书包的应用基础与条件。
1.政策
2.硬件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校校通”、“班班通”项目的实施,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已初步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教育云”的兴起与发展,为电子书包的推广提供了技术与环境支撑。
3.阅读习惯
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适应了使用计算机、电子书等具有阅读功能的电子产品进行阅读的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为电子书包的应用推广带来很大的便利,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利用电子书籍进行学习的方式。
4.价格
随着电子产品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包的价格会不断下降,为电子书包走进学生日常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应用模型
电子书包使用对象有学生(子女)、教师、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电子书包的应用领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校—社”协同教育,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1.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包括课堂教学应用、校园活动应用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价。
(1)课堂教学应用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同步教学,即时捕捉学生学习动向,调整教学组织;利用电子书包的教学评价功能,教师在线并批改习题,实现课堂即时评价。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习主题,利用电子书包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校园活动应用
利用电子书包的移动便携性,学生在校园中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校园活动一般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携带电子书包走出教室,利用电子书包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与教师、同学交流,最后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
(3)教学管理与评价
电子书包可提供教学内容的分类存储服务,根据教师提供的知识库,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试卷自动完成批阅,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如错题统计、学习进度控制等,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学生在家学习和家长辅导。学生通过电子书包查看、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通过服务平台和教师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利用电子书包中内置的资源或服务平台上的微型化视频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并记录学习中的疑问或将疑问发送至服务平台,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家长利用电子书包中的资源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对子女学习进行辅导,也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
3.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电子书包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社会培训机构利用电子书包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4.在“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协同教育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及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共同对学习者实施教育,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1)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家—校协同教育包括学校协同家庭教育和家庭协同学校教育。电子书包在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学校协同家庭教育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将学校的教学情况、教学任务和学生在校表现及家庭教育方法等信息提供给家长,教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
在家庭协同学校教育中,家长利用电子书包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服务平台与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同时,家长利用电子书包将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供学生课堂内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2)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校—社协同教育包括学校协同社会教育和社会协同学校教育,本文主要指社会协同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服务平台中的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道德教育、环保教育等。教师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基于社会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社—家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社—家协同教育包括社会协同家庭教育和家庭协同社会教育,在这里主要是指家长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三)应用案例
本文选取了佛山市顺德区养正西山小学电子书包应用研究的两个案例,分析电子书包在学校教育和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
1.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及校园体验学习中的应用
本案例借鉴Kolb体验学习圈的操作流程,在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校园植物知多少”专题中开展基于电子书包的体验学习,如图2所示。该专题综合运用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电子书包开展了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摄影、植物常识调查等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体验、信息获取、反思观察和协作探究等能力。
(1)体验
(2)反思
在体验实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在反思内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问题解决分工。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在服务平台中将问题、组内分工及其他要求在网络上,学生或教师可以对问题发表观点、提出建议。
(3)归纳
(4)应用
学生通过服务平台进行协商讨论,确定问题解决方案,撰写体验报告,并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利用电子书包的数字化资源,以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知体验方面的成长。
2.电子书包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
本案例是在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专题中,探索电子书包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其模式如图3所示。该专题分为“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三个主题,涉及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与开支、花钱的原则、购物的场所、购物的技巧、消费者权益的维护等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在基于主题活动的家校协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协同指导下,通过参与家长访谈以及家长协助的社会调研等活动,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掌握一定的消费常识与技巧。
家校协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教师根据主题活动教学内容选择若干备选主题,并到服务平台。家长查看平台信息,向教师提出反馈意见,共同协商,确定主题,并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教学方案。
(2)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教师以生活中真实场景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学生感知情境,产生疑问。如“家庭小账本”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中丰富资源创设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提出“买东西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引入家庭收入和开支这一中心主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任务和活动指导手册到平台中;家长根据指导手册指导学生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家长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与教师沟通交流。
(3)家长协助,开展活动
学生按照主题活动方案进行社会调查,家长协助学生活动。在此环节中,利用电子书包记录学生主题活动过程,并到服务平台。同时,家长、学生可以针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沟通,以便学生的校外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5)总结评价,共享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主题活动的收获,反思不足,并将活动成果到服务平台。家长通过平台了解教学活动过程及学生活动成果,评价教学活动。
本案例中电子书包在家校协同教学中发挥了情境创设、知识建构、协作交流和评价反馈等作用,家校协同教育的层次由教师与家长互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表现等上升到互通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深化了家校协同的效果。
四、结束语
开展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研究是新技术、新媒体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层次结合的实践与探索。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加强了“家—校—社”之间的协同互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陈德怀,林玉珮.启动学习革命——全球第一个网络教育城市亚卓市[M].台湾:远流出版社,2002:195~208.
[2]祝智庭.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8.
[3]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4][7]钱冬明,管珏琪,郭玮.电子书包终端技术规范设计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1~98.
[4]CaiS,ChiangFK,SunY,etal.Applicationsofaugmentedreality-basednaturalinteractivelearninginmagneticfieldinstruction[J].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s,2016:1-14.
[6]金振威.移动学习环境下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胰岛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代谢紊乱的一种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发生发展隐匿、并发症多、致残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负担[1]。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目标是通过纠正病人不良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治疗手段以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疾病监测为主。其中,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1年1月1日零点至2012年12月31日23时59分在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根据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2528例,其中男1480人,女1048人,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22岁,病程2~32年。
入选标准:
①年龄限定在22岁-60岁,思维正常,沟通良好,能清晰回答问题;
②病程满3年-10年,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③住院日数≥2周;
④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从中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例14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对照组各70例。2组在年龄、性别、婚否、文化程度、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方法实施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指导患者按时服药餐前注射胰岛素、常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合理运动等进行护理。
实验组根在此基础上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包括:(1)知识教育:加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血糖的监测。(2)分别于入院时、入院7天、入院14天举办学习班,每期讲座确定题目,由健康教育组成员主讲。(3)示范性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需要掌握的技术,进行演示,并让病人亲手练习操作,如胰岛素的注射技术、血糖仪的正确使用等。(4)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保持运动、饮食控制等,鼓励其通过自己学习,加深对糖尿病的了解和重视。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细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服务,提供详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掌握诊断标准,加强病人对疾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其自控力,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争取家庭和社会对病人的支持,其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它涉及到经济、社会、行为以及心理等诸多因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剧增趋势,糖尿病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高度重视。通过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糖尿病病人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对糖尿病知识的程度、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从而增加了自我保健能力。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9-586
[2]叶任高,陈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伴随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逐步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对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多媒体理论不仅仅应用于教学软件制作中,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研究表明,多种通道的有效配合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从多个角度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在多媒体学习理论方面,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梅耶阐述了学习者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并且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自己的观点,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梅耶对于多媒体学习认知的研究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都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而我国对于多媒体学习理论的研究较少,绝大多数还是运用国外已有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应用研究。
多媒体(Multimedia),也就是多种媒体的总和,一般含有文字、音频和图片等各种媒体形式。关于多媒体的定义,一直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有着各自的见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现在认为的多媒体,很多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的信息整合与呈现,其应用也不局限于教育领域。关于多媒体学习,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对多种媒体信息整合与呈现的教学信息的学习,它是一种信息的综合呈现。尤其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媒体的整合使得多媒体学习的内容更为复杂广泛。利用多媒体来学习主要指的就是人们通过文本和图像来建立心理表征,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
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
三、多媒体学习理论对小学教学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四、结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冲击,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它主要是把学习者内部的建构与外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信息呈现相联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和教育技术进行了交叉融合。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通过多媒体学习理论与教学的整合,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为目标,来改变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思想与方式的转变。但是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施展与实践,在以后应该着手提高。多媒体学习认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要进行进一步探讨,真正发挥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潜力,真正使其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应用,并且对当代教育与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ApplicationofHealthEducationinNursingofChildrenwithPneumonia/LIHong,LIYa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08):075-077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ealtheducationappliedinchildrenwithpneumonia.Method:158casesofchildrenwithpneumonia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3toJanuary2014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of78cases,weretreatedroutinecaremeasures;theobservationgroupof80cases,weretreatedhealtheducationonthebasisofcomparative.Theefficacyof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andthecaresatisfaction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andanalyzed.Result:Aftertreatment,twogroupsofchildrenweredischarged,thetimeofpneumoniaX-rayabsorptiometry,bodytemperaturenormal,coughstoptime,durationandsoon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6.25%)wa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19.23%),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Pneumoniainchildren;Effectiveness
First-author’saddress:Luoyang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HenanProvince,Luoyang4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8.02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本院15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74例;年龄2~12岁,平均(4.8±2.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80例,对照组78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12岁,平均(4.2±1.3)岁。对照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2~12岁,平均(5.3±2.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表1两组患儿疗效对比(x±s)d
组别咳嗽停止
对照组(n=78)15.31±2.806.90±1.5515.05±2.8916.03±3.11
观察组(n=80)9.56±2.345.17±0.5710.35±2.4710.58±2.43
字2值13.9899.26510.97711.646
P值0.0000.0000.0000.000
2.2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分析比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两组患儿家属分别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对护士的服务态度、责任心、业务熟练程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治愈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并发症治愈
对照组(n=78)15(19.23)65(83.33)
观察组(n=80)5(6.25)77(96.25)
字2值6.0197.240
P值0.0140.007
表3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满意度评分情况例
组别服务态度
责任心
业务熟练
差良优差良优差良优
对照组(n=78)414604235162151
观察组(n=80)1673110691772
字2值6.1558.70914.027
P值0.0130.030.000
3讨论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给予患儿家属系统的健康教育,对肺炎患儿的康复可起到辅助作用,有助于患儿培养良好的习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谭继红.临床路径在儿童肺炎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3,23(8):2735-2739.
[2]姚艳青,崔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0(6):1436-1440.
[3]王琳.小儿肺炎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59-60.
[4]闫文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25-5927.
[5]皇甫春荣.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9-20.
[6]黄胜奇,吴昔林,胡秀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59-60.
[7]李海岳,李建汉,廖颖文,等.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肺炎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35-37.
[8]王伟文,胡星霞,吴爱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及护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5(8):979-980.
[9]叶素芬.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9(13):1988-1990.
[10]Yu-DongYin,FeiZhao,Li-LiRen,etal.EvaluationoftheJapaneseRespiratorySocietyguidelinesfortheidentificationof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J].Respirology,2012,17(7):1131-1136.
[11]MahendraPoonam,BishtShradha.Ferulaasafoetida:Traditionaluses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y.[J].PharmacognosyReviews,2012,612(8):374-875.
[12]张岚,宋婷婷,戴世英,等.集束化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2(17):2038-2040.
[13]李秀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12):1530-1531.
一、微格技术实际运用情况及大体分类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视听设备(当时用摄像机、录像机等),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到90年代,在英国有90%以上的教师培训院校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经过微格教学的学习后再到中学进行教学实习。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这种实训技术。通过多年的推广和实践尝试,它的运用已经不仅限于师范类的应用,其运用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
统观微格教学技术的实际运用,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最广泛的一类是用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另一类是根据不同需要,来训练学习者的表现性技能,虽然两者主要都是分析训练对象的语言表达和形体动作为主,但是因侧重不同,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有不小的区别,本文就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微格技术在师范类职业实训中的使用
(一)师范类微格教学技术的理论与过程
作为最广泛的一种用途,微格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其方法是教师首先就某一具体的、确定的训练目标进行极具针对性的设计,拿出简短而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一般为15分钟左右;然后由训练对象在微格环境下具体实施,一般的学生人数为6~10人适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按设计实施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被摄像设备详细记录;最后进入反馈评价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根据先确定的训练目标,来审视评价教学活动的每一细节,包括教师的执行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显然,这一过程可以简述为“设计——教学——观察”,而且,更合理的过程应该是上一过程的多次重复,因为任何设计往往都被在评价后进行改进和重新评价。这样,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练习环境,使受训教师利用精简的课堂教学,集中就某一特定教学技能、效果方面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二)师范类微格教学场所的构建、主要设备和功能
作为教师或师范类学生训练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室结构一般必须设计有:主控室、准备室和4~8个微格教室,一般以4个为宜。
室内主要设备及各设备的功能分别为:
1.主控设备有视频、音频切换设备,调音设备,主控计算机。主控计算机做4个微格教室的视音频服务器,同时兼教师使用,具有监视各微格教室的功能。
2.微格教室有学生机一台,可自控录制本教室节目,有带VGA口电视一台,与本室电脑相连接,可作学生课件播放和自己观看自录视频。
3.4套音视频拾取设备,即高清晰度摄像机、可控云台、4套麦克风和一套微格教室管理软件,利用该软件可实现自录节目和视频传播功能。
(三)师范类微格教学的主要技术
该系统的主要技术采用H.264音视频压缩技术、音视频网络服务技术和音视频切换技术。所需要求随需要可涵盖普清到高清画面需要,一般普通学生训练采用普清规格和C/S控制模式即可。这样对设备的要求也低,不管从摄像头和计算机的性能还是网络传输的带宽上都可以降低建设费用。如果做全校教师的技能评测和观摩用,则需采用高清规格和B/S的设计和建设。普清模式的产品已经比较成熟,高清模式的产品也已经开始在市场销售。
(四)师范类微格教室建设及使用中的问题
1.师范类微格教室建设中的设备质量、性能中应考虑的问题。不管是普清C/S架构的微格教室,还是高清B/S架构的微格教室,根据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技术上问题少,大多的问题在硬件上。由于考虑成本,加上本身是个集成的工程,里面的各类配件繁多,如线材、接头、视音频卡、计算机板卡、视音频切换设备和可控制的云台等,这些设备生产厂家繁多,质量往往也层次不一,组合到一块后性能经常不稳定,出现某一路不通,不能开机,B/S下不能流畅登陆等现象。所以在采购时应该选用技术成熟、质量过关的公司产品,这样,不管在售后上还是在使用上都能够得到保证。
2.师范类微格教室使用中的问题。一是很多情况下,教师将其作为录制课堂教学的场所来用,实际上正式录制某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以供观摩,需要的录制要求更高,需要2~3台以上的摄像设备和3~4处拾音点,要调音设备,而且后期要合成制作,录制过程还要重复两次以上,以便剪辑出更好的教学场面。二是好多老师或者训练者嫌麻烦,没有详尽切实的实训计划,到微格教室后不知道训练目标,所以很难起到提高教学技能的效果。三是管理不到位,微格教室应该专人专管,由懂教学、懂操作、懂技术和善于沟通的专任教师管理,不应该设置为兼任岗位,因为管理的专业人员能够对每一位训练者的教学技能很快做出评价,从而很快提出相应的训练计划。学校的管理领导应该清楚,没有一个专职的岗位,那么一个班,或者一个学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就无法得到提高和保证,所以不能仅仅投入资金做个摆设。
近年来,我国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等现象,幼儿教育发展中公平问题与竞争问题尤为突出。经济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贫富差距的出现,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家长在幼儿园选择时存在一定的难处。教育卷是一种教育凭证,政府将其方法给幼儿家庭,其可根据自己条件与要求自由选择幼儿园,在入学后将教育卷交给幼儿园,幼儿园以此为凭证向政府兑换等值经费补贴。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直接补贴公办学校的做法更加有利于确保教育的公平性,同时引进市场机制,提升公立学校的办学效率。
一、教育券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我国各类幼儿园竞争失衡的现象。当前我国幼儿园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以国有资产为依托建立的幼儿园成为特定群体教育场所,同时民间力量办园由于政府扶持力度较弱导致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教育券的引进有利于平衡各类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机制,使得竞争环境相对公平。
(2)有利于实现教育经费配置的合理化。教育券面向具备相应办学资质的所有幼儿园,从而打破了公立幼儿园独享政府补贴的现象。此外,教育券直接发放到家长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贵”的现象,最终实现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体现社会的人文关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在所难免,传统幼儿园办学体制下,由于经济限制很多家长在幼儿园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引入教育券后,家长手持教育券可进行自由的选择,又减缓了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
二、教育券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应用有效措施
(1)在政府能力范围内合理增加教育券面值。教育券面值的制定要在合理考虑政府财政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应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尽量提高其面值。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避免家长由于经济原因选择条件较差的幼儿园,从而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例如教育券面值设定时,可成立调研小组,对本地区范围内各种资质的幼儿园收费情况进行调查,最后选择中等资质与资质较差的幼儿园为标准,对其费用差距进行计算,将这一费用差在加上相应的交通等费用开销,得出的数值作为教育券面值设定的参考数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家庭收入和政府财政实力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教育券面值,并且定期对各项费用与收入指标进行观测,做到合理调整及时变化。
(2)保证家长的对幼儿园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教育券实施范围内的幼儿园应将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信息进行公开,以此保证家长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从而为家长在幼儿园选择方面提供有效地参考信息。例如幼儿园在实施教育券政策时,可借鉴港澳台先进经验,实施幼儿园信息披露制度,幼儿园在招生过程中,组织有意向的家长召开信息披露会议,会议中对本园的办学性质与情况,师资力量与特色,规章制度制定情况及幼儿园发展前景作以汇报,并要求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展示其自身的技能与魅力。同时,会议期间家长可提出任何疑问,工作人员需作出耐心的解答。除此之外,幼儿园可建立网站,将其基本信息及最新动态进行实时更新,以达到信息公开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