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铺就致富路,茶韵飘香话振兴

央广网成都3月22日消息(记者苏莉实习生何春燕)山青水碧吐新芽,又是一年茶香时。近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的梅岭茶园里,连绵起伏的茶山吐露新芽,犹如绿波荡漾,茶农们腰挎茶篓,穿梭在一行行茶树间,采摘嫩芽。

北纬28°,全球同纬首采,持续打造品牌知名度,让一枚茶叶带富一方百姓。3月16日,“纳溪特早茶推广大使”@川香秋月带领来自微博文化历史、旅行摄影、科普、美食等领域的资深大V,以及多家媒体一行20余人走进纳溪。

原产地探访活动(央广网发中共纳溪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好时代“新农人”

助力乡村振兴呈新象

“川香秋月”拍摄茶叶推广视频(央广网发吴秋月供图)

“无论是作为城市宣传官、网络达人,还是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我都想尽全力把家乡好的产品推广出去,并将我运营电商平台的经验授予他人,通过不断的复制,带领更多的新农人扎根基层、建设乡村。”提到未来的发展规划,吴秋月告诉我们:“高山萝卜提供了一个好的案例,让我们更有信心去发展其他的农产品。我们将利用纳溪天然的地理优势,运用更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去挖掘品牌价值,同时以自己的力量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让当地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学习采茶(央广网实习生何春燕摄)

“去年,我们邀请了以川香秋月为代表的新农人、非遗传承人等担任文旅宣传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为纳溪文旅宣传工作出谋划策,为纳溪美食、美景等代言,制作《文旅局长说文旅》《文旅企业家推介我的家乡》等系列宣传视频50余个,网上阅读量6000余万次,点赞26万。”纳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叶婧岚告诉记者。在纳溪文旅发展方面,新农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代言”。

打造茶产业链条

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

“明前茶,贵如金。”红岩子茶山上,犹如“大地的指纹”一般的茶列中,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采茶工忙碌的身影。

“捏住最新鲜的‘一叶一芽’往上一提,就这样采下来了。”茶农们灵巧的手指在茶树枝头翻飞,一片片嫩芽落入筐中。“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最快能采20斤左右,根据茶叶种类能卖到六块到十四块不等。”茶农向记者介绍说。

红岩子茶山(央广网实习生何春燕摄)

红岩子茶山(央广网发中共纳溪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1月中旬开始,纳溪区30余万亩特早茶就陆续进入采摘期。广大茶农抢摘新茶,茶叶加工厂的制茶机器高速运转,力争消费者在除夕前就能喝到“特特特早茶”。“全村有5万多亩茶园,村里2488户11326人,人人种茶,都靠茶叶增收致富了。”纳溪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喻介绍说,“截至目前,纳溪已经采摘了2万吨鲜叶,每斤收购价格最高达150元,不仅价格走俏,还有些供不应求。”

“现有经营主体130余家,带动农户5600余户,有10万左右的茶叶从业人员。”关于茶产业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推动作用,纳溪区农业农村总畜牧师彭取敏向记者介绍道:“近年来,我们在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方面多方发力,发展了很多高销优质的品种,引进了福建制茶工艺,填补了纳溪的“红茶”空白,茶叶鲜叶的价格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茶农们种茶的积极性正逐步提高。”

为了推动纳溪“农文旅”融合发展,纳溪围绕“美好生活目的地”建设,依托二月亭茶山、海棠花海、凤岭茶庄等地,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构建起产业观光、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五大“茶旅”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消费需求。同时将“茶事活动”“研学旅行”拓展到“茶文创+”,并打造了“星空泡泡屋”特色民宿。订单式的茶山体验课程,让游客体验到炒茶、茶艺、奶茶制作等项目。

学习制作茶包(央广网实习生何春燕摄)

在梅岭茶园,不少学生正在体验采茶研学的乐趣。“之前没来过这里,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纳溪特早茶的历史文化,我们也体验了采茶,挺有趣的。”正在采茶的小学生说。据悉,目前梅岭茶园已经接待研学团队、游客超12.6万人次,实现营收2367万元。截至目前,全区茶旅景区景点接待游客35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达9亿元。

扩宽农民增收路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据纳溪农业农村局介绍,近年来,纳溪区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目标,大力推进“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模式,全区茶叶、柚子、枇杷、柑橘、猕猴桃、黄金梨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彭取敏说:“我们目前有5个现代农业园区,从高标准农田改造到人才与科技的引进,整体提升产业的附加值。”纳溪区是“中国特早茶之乡”,也是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目前,纳溪区已创建6个基地镇、56个基地村,建立有机茶基地1个,省级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5个,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31.5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7亿元。

茶叶基地(央广网发中共纳溪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质量发展,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区域品牌。为了保障茶叶的品质,纳溪在茶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源头治理和可持续建设,坚持绿色生产和标准化建设,坚持有机栽培和无公害建设,坚持行业自律和可追溯建设,坚持依法监管和实验室建设,并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平台手段,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地特色农业不仅有茶叶,还有水果。每年4月中旬左右,纳溪区天仙镇枇杷陆续成熟上市。目前,天仙枇杷核心区种植面积有7000亩,带动周边种植近20000亩,拥有早钟6号、早红3号、解放钟、白肉等16个特色品种,今年预计收获枇杷250万公斤,产值可达5000万元。

每年11月,走进护国镇沙田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柚树林,农家小院、公路边,金灿灿的柚子堆成了“小山”,运输柚子的车辆来来往往,种植户都忙着采摘和出售柚子。以柚为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游,目前护国柚种植面积已达6.8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突破4亿元。

山青水碧吐新芽,又是一年茶香时。近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的梅岭茶园里,连绵起伏的茶山吐露新芽,犹如绿波荡漾,茶农们腰挎茶篓,穿梭在一行行茶树间,采摘嫩芽。

THE END
1.合肥市区普洱茶专业店及周边优质普洱茶推荐指南合肥庐阳区徽茗堂茶行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168号新天地广场外商铺189室,法人代表为赵光雨。这家茶叶店主要销售铁观音、普洱茶、乌龙茶等多种茶叶产品。徽茗堂茶行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服务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徽茗堂茶行的环境优雅宁静,装修风格古典雅致。店内设有专门的品茶区,供顾客在此享受一杯好茶。店https://www.07358.com/jiemo/baiye/teawh/43059.html
2.上海普洱茶馆排名:前十榜单之一老茶馆精选指南普洱茶天福茗茶思源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 中路500号思源商厦1层是一家知名的茶叶。这里的普洱茶品种多样,品质上乘,深受茶友们的喜爱。天福茗茶思源店不仅提供优质的普洱茶,还提供专业的茶艺服务,让茶友们可以更好地享受普洱茶带来的乐趣。 第十名:上海普洱茶馆 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top/puercha/2958513.html
3.蒙自卖茶的地方:探寻蒙自热门茶铺一览### 蒙自卖茶的地方:探寻蒙自热门茶铺一览 ### 1. 王威威茶叶店 蒙自市人民西路2号1幢10号的王威威茶叶店坐落于云南红河蒙自市是当地知名的茶叶零售商之一。该店不仅地理位置优越紧邻繁华地段而且经营历史悠久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走进这家店铺你不仅可找到各种品质优良的茶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https://www.cnxds.com/2024baiqi/teawenhua/1417457.html
4.小小茶叶铺就致富路!看昭平茶产业如何发展→昭平小小茶叶铺就致富路!看昭平茶产业如何发展→ 贺州新闻网讯2022年3月31日上午09:00,昭平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了昭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决策部署情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昭平茶产业取得http://www.gxhzxw.com/m/index.php/cms/item-view-id-80309.html
5.茶叶铺加盟多少钱?加盟费多少?总投资24.3万起,加盟费1.7万元开一家茶叶铺店的总投资费用包含加盟基础费用和日常经营费用。让我给大家算笔账。 总投资费用中的基础费用大约24.3万起,包括加盟费约1.7万,品牌使用费约0.1万,总部统一管理费约0元,保证金约0.8万,设备费用约1.9万,首批物料费约6.8万,装修费用约5.2万,培训费用约0元,营销费用约0.8万,其它基础费用约7.0万,等。 https://jiameng.baidu.com/search/categoryinvest/triple/105352549922?from=search
6.綦江:一片茶叶铺就一条乡村振兴之路一片茶叶承载着新农村人的希望与期许,一抹茶香凝聚着新农村人的执着与坚守——在这里,不但让明嘉靖年间的“瀛山贡茶”焕发了生机,更是让“茶树”变了“摇钱树”。 原标题:綦江:一片茶叶铺就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周芝逸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128&newsId=4947912
7.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茶叶商铺设计本微信茶叶小程序是一个基于时下最热的IM软件微信为平台的茶叶系统,利用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系统入口。结合当下移动互联网热潮以及O2O模式,利用该微信茶叶小程序,能够更好地提高茶叶服务的标准以及信息化程度,为客户带来更好的茶叶体验,结合微信本身的营销推广特征,更好得为茶叶店推广以及节约成本提高盈收。 https://blog.csdn.net/sheziqiong/article/details/127603000
8.镇沅勐大砍盆箐:一片茶叶铺就乡村振兴路普洱镇沅砍盆箐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企业为茶农加工茶叶、代售茶叶,并在“线上+线下”、专营店等多渠道进行产品营销,全面保障茶农收益。2022年,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企业年利润实现1700余万元。 “2010年,我接手砍盆箐茶区的时候,茶产业年收入很少,现在可以达3000万元。这个砍盆箐茶的原料https://m.gmw.cn/2024-03/27/content_1303696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