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讯2010年的评价工作及其最终形成的《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对比前几年的评价结果而言,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数据量更大、分析角度更多,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总体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保持稳定与有序发展。从深入分析得知,其办学质量、效益和国际化水平成为各培养单位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省、市、区)竞争力相对稳定,但有波动。
通过比较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三个一级指标的排序和变动情况,我们还发现,除北京较为稳定外,其它省区指标间变动现象较为普遍,而且对于同一个省区“办学资源、教研产出和质量与影响”这三个一级指标排序并不均衡,如浙江省办学资源序和教研产出序都是10,但它的质量与影响序却排名第5。
(2)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名变动较多,但总体变动幅度较小。
通过对比前30强研究生院的机构性质,我们发现理工类和综合类研究生院占据87%的比例,这与2009年的结果相似。与2009年相比,中国农业科学院重新挤入了前30强,兰州大学被挤出了30强。在30强中师范类和文法类跟09年相比,依然分别只占有2所和1所。具体分布情况见图。
(3)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前50强变动较多,但总体变动幅度收窄。
通过考察前50强高校的省区分布情况以及各个省区的得分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与2009年的情况类似,北京、湖北、上海以及江苏四个省市的高校数量涵盖了52%,比去年的50%还多了一所高校。其中北京占有8所高校。详细情况见图2。我们还可发现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还有12个地区尚没有1所高校进入前50强,而且这12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较为落后,更多分布在我国的西部,而浙江、安徽、黑龙江、山东、福建、甘肃、河南均只有一所高校入围。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实力的区域分布不均匀的现实情况。
(4)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显示,排名前20强高校的学科都很齐全,这和我们世界一流大学评价形成的“世界一流大学大多是综合性大学”的结论是一致的。即使公认的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设置有11个门类中的9个门类,理工类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更是开设了11个学科门类。
统计显示,就前20强高校而言,最为普遍的学科门类有7个,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在20个高校中都有开设。而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尚未设置教育学学科门类相对应的专业。农学学科门类则是11个门类中缺席次数较多的,前20强高校中共有半数高校尚未设置农学门类,其次是历史学和医学都有2所高校未开设。前20强高校的学科门类数分布情况如图3。
(5)学科、专业的分布不平衡。在477所高校中,平均每所学校占有5.67个学科门类,有22所高校拥有所有的11个学科门类,同时也有约60所高校仅有一个学科门类。图4为11个学科门类在477所高校中的数量情况,法学、工学和管理学门类在344所高校中都有开设。农学最少,仅有109所高校。
专业在高校中的分布
查看榜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