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最需要进行精心引导和悉心栽培,这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网络监管,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教育实效,确保青年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与塑造,可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其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各级党组织分别对本部门所属范围内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同时,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他们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的关键所在。此外,还要加强培训教育。着重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集中培训、轮训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例如遴选机制、培养机制等,提升工作人员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他们能够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扎实管理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与塑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必须高度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强网络监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