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领域预警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师生救助、学校事件、校园稳定、教职工安置及其他各种类型突发事作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
二、工作原则
按照见之于未萌、防止于未发的要求,以建制度、学制度、用制度活动为抓手,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护有责、守护负责、守护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在学校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组长:孙静
副组长:刘宗将贾伟
成员:余绍明凌宗超齐艳鲍贵月王会登杨钦英郑杰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科室、党支部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校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上级部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五、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教育局主要领导请示,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2.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3.一般网络舆情
4.影响较小的网络奥情
六、工作机制
(—)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目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据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学校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而的信息支持。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三)网络舆情应对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教育局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七、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二)总结评估
八、应急保障
1.通信保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在全局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2.人力和技术保障。由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同时积极筹建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
3.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全校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