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教学教育

原标题:着力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实践证明,网络空间愈来愈成为意识形态争锋的主战场。作为思想汇聚、知识荟萃、人才汇合的大本营,高校历来是各种势力推销理想信念、贩卖价值理念、兜售道德观念的重要领域。高校和网络的天然融合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大更严峻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努力绘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工笔画”,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以政治思维深化网络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高校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到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掌握意识形态治理主动权的先决条件。在局面复杂、任务艰巨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以高度敏锐的政治思维锻造意识形态斗争所需的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能的指南针。高校要结合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实际,着力提升理论阐释的张力与范畴,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两个巩固”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实支撑。要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筑牢广大师生的政治根基,增进师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认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用共同理想信念整合凝聚师生的价值认知、话语表达、行为选择。

以系统思维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工作千头万绪,思想政治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全过程。学科建设要坚持服务学生的目标导向和功能定位,强化政治属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增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打造多维一体的教学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思想政治之“盐”融入课堂教学之“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智慧。积极运用“翻转课堂”“易班”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实现网上网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建设科学的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既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提升教材编写的思想性、启发性、适用性。建立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注重发挥管理育人的效用,将管理服务覆盖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善于以育人的视角寻找管理和教育的契机,实现管理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教育管理全链条、各环节。

(凤启龙,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基地教授)

THE END
1.加强企业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摘要: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网民数量激增,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手机互联网,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企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舆论宣传,加强企业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212/6740746.shtml
2.“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习近平指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这阐明了新时代网络治理的领导力量、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治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指明了方向。https://www.zglclsw.org.cn/Display_Content.asp?Articleid=2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