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雀羚等老牌国产化妆品对上世纪80年代小女孩审美的启蒙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哪怕现在她们的梳妆台前摆满的是DIOR、CHANEL之类的国际大牌,当年偷用妈妈“香香”的姿势依然娴熟。
▌所谓的“香香”其实就是雪花膏一类化妆品的统称。百雀羚是顶有名的,扁扁的深蓝色圆铁盒上以黄色为底,画着四只形态各异的鸟儿(即百雀),翻开盒盖是一层银白铝箔盖,锨开这层锡纸,就是乳白色的膏体了,不用凑近就可闻到一股浓厚的甜香。
▌当时护肤的概念只限于冬天,热毛巾擦完脸后涂点“香香”,再抹上粉红色的防裂唇膏,出门就不怕上海的湿冷了。这种防裂唇膏的芯子其实是白色的,粉红色的管子是种心理安慰。
▌那时的口红只有血血红的蝴蝶牌,平日里涂是要被人说闲话的。当时与百雀羚齐名的还有友谊雪花膏、奥琪增白粉蜜等等,后来又流行过雅芳。那时也不管你是干性皮肤还是油性皮肤,一律以“增白滋润”为功能。这倒也省心省钱了。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百雀羚也推出了润肤露、SOD蜜、乳液等更多元化的产品,以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需要。虽然在超市里,它的身影总不在最显眼的柜台里,但它最为著名的老牌子甘油、雪花膏等,在每个冬天容易皮肤干燥的时候,总会是家里老人和妈妈的必备品,擦手擦脚防皮肤干裂特别有效。无论多么大牌的护肤品,都无法取代它的地位。
永久牌自行车
在20世纪初期,上海已有利用进口零件组装自行车的厂家,但产量极少,价格昂贵的英货日货长期占领着市场,以至于那时的上海摩登女郎都喜欢站在自行车旁照相。1940年,日本人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全线生产自行车的工厂———昌和制作所,其生产的第一辆车“扳手牌”就是永久牌自行车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这家厂开始生产“永久牌”自行车,1953年正式定名为“上海自行车厂”(现上海永久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辆“永久牌”28寸自行车曾经是一代中国少年的“成人礼”。载着隔壁的“黄毛妹妹”穿弄堂去兜风,是他们对于初恋的朦胧想象。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自行车要由物资部门调配,1962至1963年之间,“永久”、“凤凰”以及天津的牌子“飞鸽”的标价高达每辆650元。因此一部“永久二八”便是当时的“大奔”、“宝马”了。
▌当时出产的永久自行车是清一色的黑,以现在的眼光看倒也有几分酷劲。小年青要是骑得猛了,还能把车座给骑掉呢。等小年青成了爸爸,一般会在前杠上加个幼儿座。简单点的就是一块三角板,考究点的呢就有靠背了。
上海牌手表
全钢防震、银色表盘、金色指针、表壳直径30mm、由毛泽东亲自提写的LOGO……佩戴这样一块上海牌手表的人在上世纪80年代是很轧台型的。如果哪天坐公交车去上班时因为急刹车而碰坏了表面,那可是闯了大祸了,回家都不敢吭声,只好在心里盘算着是不是从牙缝里省点钱出来,一色一样再买块回来。
▌“上海牌”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主生产的手表品牌,毛主席亲笔提写品牌LOGO,周总理后半生一直佩带,那可是响当当的国货啊。很多外省市的亲戚来到上海,是一定要买块上海牌手表带回去的。刚红火的那阵,连上海人自己也会在百货商店内抢购。其中1958年生产的上海牌手表相当有收藏价值,现在仍有不少香港人专门来买上海淘旧表,一买就是三五只,甚至十几只。翻到表底看有无58年生产的字样的动作相当职业化。虽然现在的售价依然只有40—50元,但这种17钻机芯的机械表走时绝对准确,最值钱的还是1958年制造的历史文化含金量。
▌与上海牌旗鼓相当的是宝石花手表。当时上海的手表一厂做的是上海牌手表,二厂原来做宝石花闹钟,后来才改做手表。所以说到质量,还是上海牌的更好些。当年造的这些手表都是统一机芯,因此到处都能维修,很方便的。
英雄牌钢笔
▌1931年,英雄金笔厂的前身华孚金笔厂诞生了,形成了上海自来水笔制造业的雏形。在英雄几十年的历史上,造就了大量在中国钢笔界脍炙人口,甚至世界知名的好钢笔,如英雄100金笔、英雄616等。
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是位于中国大陆上海冠生园出品的奶类糖果,1959年开始发售以来深受各地人民欢迎。商标是一只跳跃状的白兔,形象深入民心。
▌大白兔奶糖的前身源自1943年上海“爱皮西糖果厂”。该公司的商人尝试过当时英国的牛奶糖之后,认为味道不错,经过半年后便仿制出自家品牌的国产奶糖。包装则使用红色米奇老鼠的图案,并名为“ABC米老鼠糖”。由于售价比舶来品便宜,所以广受民众喜爱。直至1950年代,该糖果公司被收归国有,米奇老鼠被视为崇洋媚外的符号,于是包装图案改成白兔,并于1959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产品。
▌如今:时至今日,大白兔奶糖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糖果品牌。该糖果品牌虽然已经有一定历史,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和农村均对大白兔糖果的需求有增无减,尤其在农历新年期间,不少家庭的全盒里都可以找到大白兔奶糖的踪影。
回力鞋
▌穿回力鞋似乎还是小学生时候的记忆。随着时代发展,阿迪达斯、耐克这类的"洋品牌"成了学生们追逐的目标,回力鞋也被大家打入冷宫。却不知,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国内受冷遇的阶段,回力鞋却以高质量和复古风风靡了海外市场,身价堪比一线体育品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回力鞋风靡全国。回力鞋最红火时,在厂门口排队买鞋的市民就像排队买包子——鞋刚下生产线,还“热乎乎”的,就已被抢购一空。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进口时尚品牌逐渐受到追捧,款式相对单一的回力鞋渐渐遇冷。
蜂花洗头水
蜂花BEE&FLOWER是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洗发护发产品商标。也是我国唯一的护发类中国著名商标商品。蜂花中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2元,传统低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不超过1.5元,产品平均毛利率15%,与毛利率至少40%的洋品牌相比,身价低60%多。不涨价,为错位竞争。
六神花露水
▌1989年,家化的研发人员敏感地观察到痱热燥痒是夏季最主要的皮肤问题,而传统中医药理和药材应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手段。用来治疗痱子和其它夏季疾病的传统中药六神,其中主要成分是珍珠粉和麝香。以此为基础,家化科研人员将中药古方与花露水相结合,推出了全新的包含有六位传统中药的六神品牌的花露水。
▌现在的六神,有个很特别的名字:SIXGOD。它能驱蚊、止痒、提神、醒脑,更可以除臭、添香……它不但是花露水中的战斗机,更是香水界的一朵奇葩。用花露水的价格买大牌香水的味道,这还真不是个传说。特别是冰莲香型的这款,消费者网传与国际大牌爱X仕简直有8分像!▌有了六神,你还需要香水吗?
天明薄荷桉叶糖
看到题头的照片,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天明薄荷桉叶糖”,有个网友这样来描绘它:“这次把桉叶糖拿出来共享,实在是个巧合,前阵子因为天气变化,加上本就不怎么好的身体,染上了流感。发烧咳嗽再所难免,喉咙疼得整夜都睡不着,后来老妈买来了桉叶糖,含在嘴里睡觉,感觉也舒服了,个人口味关系,那么多品种的润喉糖,吃来吃去,还是桉叶糖最好吃了。很有小时候怀旧的味道哦!”
奶油话梅糖
奶油话梅糖:“生津养胃,酸甜可口,味道悠远而醇正,酸中泛甜,甜而返酸。”
小时候就爱的那一口,你现在还在怀念吗?那是我儿时的最爱。因为不许带糖去学校,所以小学时候每日放学,总期待回家吃些津甜生味之物,到了伏天更是如此,奶油话梅糖在此时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各种糖果之中,奶油话梅糖是我所钟爱的。吃得最多的大抵应该是冬春之际,差不多是现在这样的时节罢,一粒入口,慢慢让他随著体温融化,是非常惬意的。
凯歌牌黑白电视机
上无四厂源于开立无线电机厂,1960年7月,以五洲固本肥皂厂和开利无线电厂为核心在斜土路414号成立上海无线电四厂。成立之初员工584名,主要生产五灯电子管收音机,电唱收音两用机等。上海无线电四厂主要生产凯歌牌舰船雷达、应用电视、民用电视、收录机和汽车收音机。
上无四厂有一个车间,半个车间生产黑白电视机,另半个车间在生产收音机。
1962年11月,上海仪表专用机械厂并入后迁到徐家汇附近(肇嘉浜路1001号)
1963年10月,开始研制舰用导航雷达。1964年12月,751型船用导航雷达研制成功。同年研制生产了4B3型袖珍晶体管收音机,4262型电唱收音两用机,4B4型汽车收音机,1975年,研制生产9寸晶体管黑白电视机。1979年,研制成功12寸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同年全国第二届黑白电视接收机质量评比中4D4型9寸晶体管黑白电视机荣获一等奖。
于此同时,在相同的年代,上海还有金星金笔厂(后分出成立电视一厂)的金星牌电视机,上海广播器材厂的上海牌电视机,上无三厂的春雷牌电视机,上海电视十一厂的百合花电视机,上无三十二厂的友谊牌电视机,电视十八厂的飞跃牌电视机,相继上马,为中国的无线电电视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钟牌414毛巾
老字号钟牌414毛巾,这种毛巾,你还有印象吧?这可比国民床单的历史更长!老上海的市民几乎人人都用过414毛巾!
钟牌414牌毛巾是由创始人李康年于1937年创立的,原厂址在静安区胶州路武定路口的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弄堂里。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国货因受战火影响,中高挡国产毛巾脱销,国货公司老板等人商定创办中国萃众毛巾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李康年登报征求商标图案,最后在几百件的设计稿件中一件以古代“钟”为图案的商标作品脱颖而出。商标《钟》的含意有三:其一是钟,金属铸,扣之有声,其二是产品问世之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人使用国货”,警钟长鸣,提倡爱国;其三,产品质量拔萃超众,故以萃众为厂名,并以萃众两字组成钟形图案为商标。当年由于消费者对钟牌认知度不够,很少有人问津,销售商也不愿意进货,于是,李康年就提出给销售商送毛巾,请销售商试一试,后来货号就选用“试一试”的谐音“414”。
三五牌台钟
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一定很熟悉“三五牌”台钟。望着这熟悉的三五牌台钟,想起曾经的上海人的记忆中,几乎会是家家会拥有的一件家居生活必需品。说起“三五牌”台钟,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三五牌”台钟的发明人阮顺发。1934年,阮顺发在中华书局教育仪器厂工作时,因不满国内时钟市场被日本、德国洋钟所垄断,就萌生了自己造时钟的念头。他从旧货摊上淘来一只旧闹钟,经过不断摆弄,终于改装成有月、日、星期的时辰钟(又称“八用钟”)。1940年1月,阮顺发被钟才记营造厂业主与天津绸缎商毛式唐以月薪300元和红利10%聘请为中国钟厂工程师。这使阮顺发信心大增,他一头钻进钟的世界里,悉心研究日本宝时牌8天钟和德国J字牌14天钟的结构,终于发明了一种具有“挂歪摆歪虽歪不停、倒拨顺拨一拨就准”的台钟。因为上一次发条可以连续走15天,当时就定名为“三五牌”台钟。阮顺发又设计了三个“5”作为商标图案,使“三五牌”台钟一下子声名鹊起,成为风靡市场的名牌产品。
1940年1月,出产三五牌钟的中国钟厂坐落在肇嘉浜路上,中国钟厂首创15天台钟。1956年10月,公私合营中国钟表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上海中国钟厂前身),“文化大革命”期间,三五牌传统的“龙”、“凤”图案受到批判,生产受到冲击,产品品质下降。1980年,中国钟厂用《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黄杨木雕工艺品装饰,钟壳底座增加镂花工艺的840飞机型台钟,获国际博览会优秀展品奖。传统三五牌台钟获国家银质奖。1982年三五牌台钟年产达43.3293万只,创历史最高纪录。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生活用品渐渐丰富起来了,但在八十年代我们这代人结婚时也很流行过一阵子三五牌台钟,好不容易弄到票子去购买到一台三五牌台钟,也算齐了结婚用品、满足了人家有的咱也要有的年轻人心理。据说是这钟的外壳木头是进口的,很难进的,不能自行产生,所以产品较少,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