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市12315平台受理渠道数据图
二、2023年度12315工作效能评估评价情况
12315工作能力。投诉按时初查率99.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投诉按时办结率99.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4个百分点;投诉调解成功率68.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08个百分点;举报按时核查率99.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2个百分点。
ODR单位和解情况。ODR单位按时办结率9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ODR单位和解成功率73.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个百分点。
三、投诉基本情况
2023年度全市共接收消费投诉11661件,同期10641件,同比增长9.59%。截至目前已办结11158件,办结率95.69%,消费发生争议金额5879.82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74.82万元,投诉调解成功率68.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08个百分点。按投诉问题类别分类:合同、食品安全、售后服务、质量、价格等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
(一)消费投诉中涉及商品7607件,占总投诉的65.23%。
2023年度接收商品消费投诉7607件,同期7432件,同比增长2.3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99.06万元。排名前三的商品投诉类别是:食品1805件,占投诉总量的15.48%;一般食品1068件,占投诉总量的9.16%;服装鞋帽664件,占投诉总量5.69%。
【商品】大类投诉前十位图(单位:件)
商品投诉涉及具体问题:
(二)消费投诉中涉及服务投诉4054件,占总投诉的34.77%。
2023年度接收服务消费投诉4054件,同期3209件,同比增长26.3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5.76万元。排名前三的服务投诉类别是:餐饮和住宿服务1114件,占投诉总量的9.55%;文化娱乐体育服务691件,占投诉总量的5.93%;美容美发洗浴服务545件,占投诉总量的4.67%。
【服务】大类投诉前十位图(单位:件)
服务投诉涉及具体问题:
四、举报基本情况
【举报】热点排行前10名
(一)涉及商品类举报1464件,占举报总量的62.46%。
(二)涉及服务类举报875件,占举报总量的37.34%。
五、咨询基本情况
六、ODR“在线消费纠纷解决”单位工作情况
七、涉及食品、两品一械的投诉举报情况
(一)涉及食品类方面的投诉举报
2023年度泸州市12315平台共接收食品类投诉举报4238件,平台接收投诉3374件,已受理2936件,办结3464件,调解成功2007件,调解成功率65.93%,食品类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2.3922万元。平台接收举报864件,已核查855件,办结853件,经查属实立案63件,按时办结率100%。
①食品类别【投诉】情况②食品类别【举报】情况
②食品类别【举报】情况
从投诉举报问题看,主要涉及食品生产环节、餐饮服务环节、销售贮存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标签标示、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用农产品等问题。
(二)涉及两品一械方面的投诉举报
一是药品。共接收药品的投诉举报234件,同期280件,同比降幅16.42%。其中投诉174件,举报60件,截至目前已办结224件,按时办结率100%。药品投诉举报主要涉及质量、价格、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等问题。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9407万元。
二是化妆品。共接收化妆品的投诉举报157件,同期222件,同比降幅29.28%。其中,投诉106件,举报51件,截至目前已办结154件,按时办结率100%。化妆品投诉举报主要涉及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虚假宣传等问题。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5294万元。
三是医疗器械。共接收医疗器械的投诉举报132件,同期92件,同比增长43.48%。其中投诉52件,举报80件,截至目前已办结130件,按时办结率100%。医疗器械投诉举报主要涉及虚假宣传、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售后服务等问题。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955万元。
八、重点行业:白酒投诉举报情况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风过泸州带酒香”,泸州拥有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白酒是泸州市的主要产业,泸州白酒分有浓香型和酱香型两类,其中以泸州老窖和郎酒为典型。全市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3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6家,备案小作坊企业705家。
鉴于泸州白酒行业体量大、产量大,是泸州主要产业的特殊性,2023年度依托全国12315(热线)平台全市收到针对白酒消费问题的投诉举报947件,同期1444件,同比降幅34.42%,截至目前已办结922件,按时办结率99.35%,调解成功率27.1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01万元。处罚违法案件,罚款金额5.5万元。
从投诉举报的内容看,消费者反映主要涉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虚假宣传;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预包装食品标签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售后服务,霸王条款,傍名牌,搭便车等侵权假冒行为;虚假标注产品执行标准和配料表以及违规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无依据标注年份酒等行为,擅自使用或伪造泸酒地理标志或产品专用标志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近年来,全市高度重视名优白酒知识产权保护,监管部门服务于企业和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引导企业自律性,主动履行主体责任,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持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了“泸州市白酒品质提升工程”,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严厉打击白酒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行为,净化白酒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九、热点:预付式消费
2023年度依托全国12315平台(热线)共接收到利用预付费(卡)、定金形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投诉594件,同期427件,同比增长39.11%。截至目前已办结558件,调解成功率53.5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9.2330万元。主要涉及:教育培训、健身、美容、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航空机票等行业利用格式条款办理充值消费。经营主体在经营的过程中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利用格式条款免除责任;存在因经营困难承诺不兑现,歇业,关闭,变更,跑路等问题。造成消费者退费难,甚至无法退费,债权债务无法处理,预付款剩余资金无法保证等问题侵害消费者权益。
监管难点在于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一旦倒闭、变更经营或捐款跑路,立即会引发群体投诉,呈现出投诉多、案值高、调解成功率低等特点,给社会造成了一定隐患,使消费者蒙受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承诺兑现难。经营者往往在办卡前承诺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服务无法达到客观要求,在消费者办卡后,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承诺;二是格式条款设定多。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单方设定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或规避自身责任。三是关门停业投诉难。经营场所突然关闭或经营主体变更时,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引发群体投诉。存在经营者因资金链断裂甚至恶意圈钱、卷款跑路的情形,导致维权困难。
为此,泸州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付式消费环节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方案》,以“文明诚信泸州,放心舒心消费”为总体目标,通过开展规范预付式消费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整治工作,推动建立了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经营者参与、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格局,构建了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运作高效的预付式消费维权新机制,实现了行业监管更到位、防范打击更精准、权益保障更有力、市场秩序更规范、商家群众“双满意”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