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观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2020-03-16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源头和基地,必须着力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上的原创性突破,不断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湖南商学院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坚持以应用为主,着力突出现代化经济建设中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学校向创新型、应用型高水平财经大学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1、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创新发展的任务方向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积极调整重点研究方向,加快布局,抢占高地。着眼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找准定位,积极组织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家战略重点发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立足湖南省情,围绕“一带一部”建设、“三量齐升”的总要求,协同推进“五化同步”、加快形成“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发展新格局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2、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建立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打造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梯队。制定实施“151”等系列人才工程,使各类创新人才在数量和层次上取得新的进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学校通过借鉴省内外高等学校人才引进政策,搭建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平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教师学术活力,促进科研队伍的内涵建设。

3、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产学研用的创新模式

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将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科研单位和学校之间科学合理分配,实现了创新动力的有效激活。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通道,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学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推动与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探索生产、投入、技术、成果的无缝对接。

4、探索多元评估方式,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体系

适应“管评办分离”,探索建立学生、校友、企业、专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二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指标。推动形成高校自评的长效机制,积极构建以晋升性评价为主的科研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尽量与非学术因素分离,激励科研人员追求卓越。

着力改革培养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人才是推动实现“四个全面”的核心要素,高校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是人才选拔的源头和重要基地,在人才的培养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但高校培养高层次的战略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比例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情况依然存在。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仍然是高校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湖南商学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原则,以文化教育为基础,以“大德育、大商科、大实践、大对接”为统领,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为平台,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商科院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形成现代、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服务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树立全面协调的教育理念,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原则,综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树立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通过扩大海内外交流访学的比例,探索与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体系。

2、大力推进协同育人,破解办学封闭、同质、低效的育人状况

推进高校与社会的协同,建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二是推进高校与政府的协同,与湖南省发改委、宁乡人民政府等开展多层次的校地合作,在人才互动交流等方面探索合作模式与路径。推进国内与国际的协同,以海外名师项目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为牵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要求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强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修订学校校级重点学科发展规划,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创新创业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学校对接地方、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证书对接职业的目标,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着力推进智库建设,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发展,不仅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增长,也需要在思想、文化、话语权等软实力方面有所提升。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党和政府的决策咨询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校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

学校充分发挥学习型新型智库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智库建设上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工作。

1、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建设一批新型智库机构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推荐智库人才到党政部门和大型企业挂职任职,做好智库人才“顶天立地”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积极引进紧缺型人才,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形成国际研究和交流网络。

2、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加强科研项目的针对性

加强顶层设计,凝练主攻方向,开展科研项目的战略谋划和科学研判,力求在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战略、法治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围绕重大现实问题,把握社会脉搏,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服务决策、支撑发展。重视成果转化,积极搭建科研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形成市场主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3、搭建高端智库平台,形成常态的成果发布机制

发展开放互动的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各学科专业人才开展学术互动交流,逐步形成常态性交流、合作的局面。建立公开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数据共享、联合开发、综合利用的发展路径。搭建及时权威的成果发布平台,定期通过论坛、论文、出版物、蓝皮书、权威性研究报告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成果,不断提升学校学科和科学研究附加值及国际国内影响力。

着力发展大学文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学校启动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在打造人文校园、美丽校园、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学校紧扣立德树人、突出以文化人、强化实践育人、注重制度管人、实现环境养人,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影响力的精品活动及文化品牌,使校园文化建设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同时学校注重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现代大学生活相对接,与师生文化需求相适应,与学校“三升”发展目标同步调,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中,全力打造高水平财经类大学的校园文化。

1、不忘本来,在接续推进中巩固大学文化的根基

2、吸收外来,在博采众长中赋予大学文化强大生机

积极吸纳融汇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使大学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运用辩证取舍的方法进行扬弃,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提高对各国文化转化再造的能力。“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对于外来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引进的目的上,通过转化再造实现优秀文化符合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接受习惯,不断提高对外来文化的转化能力。

3、面向未来,在科学管理中实现大学文化进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等教育要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着力在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智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协调一致。创新能力培养是核心,是发展基点和动力,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无论哪种形式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竞争,只有把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智库建设是保障,无论是破解改革发展稳定还是应对全球性问题,都需要高端智库提供咨询、决策支持,只有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才能实现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是规范、引导和鼓舞人们的精神力量,也是坚定人们信仰、信念的底气和支撑。

THE END
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功能大幅增强,省会城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宜居环境功能全面强化,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充分彰显,枢纽之城、实力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https://www.gz.gov.cn/zfjg/gzsrmzfbgt/qtwj/content/mpost_7287969.html
2.“四个评价”的概念辨析与历史任务结果评价是一个时间单元结束时开展的评价,提供了学生学业成就或者教育效果达到什么水平的证据,属于正式评价并有较高的利害性,评价设计和实施都相对严谨严格。基础教育阶段的结果评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高考,考试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教育机会和人生发展,这种评价结果使用上的高利害性会带来分数倾向性。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143777638779379&wfr=spider&for=pc
3.教育心理学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师参与研究 当前,教学与学习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趋势:教师自己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研究中。 教师进行的研究与专家的研究有所不同,表现在:(1)研究问题来自日常的教学,不一定要是大的课题;(2)研究途径可以是任何非正规的探索方法,不一定严格遵循研究的套路;(3)教师可以形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09/19/27065013_490581415.shtml
4.提高外语教育水平,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记全国外语教育座谈【摘要】:<正>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外语教育如何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作贡献的问题,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于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十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六十二个高等外语院系和高等学校公共外语教研室、十一所外国语学校、十所重点中小学的代表,以及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JYY197802000.htm
5.2021绿色工程教育暨未来工程师论坛第二轮通知2. 加强绿色工程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卓越工程师 ——辛忠,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3. 工程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王孙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二)四个平行分论坛 4月15日下午 分论坛一:绿色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创新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493994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黄德群在《美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将美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归纳为四个方面:基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机、投影仪、视听设备等)称为“常规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称为“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互联网称为“网络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称为“虚拟现实模式”。 https://wjez.wjjy.cn/newsInfo.aspx?pkId=494
7.儿童心理降测验报告范文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同伴尊重,因此问题行为就相对较少,自我感觉良好,心理健康水平也高。而调皮、爱捣乱、不爱学习的学生常被教师当作“差生”而冷落,在同伴中地位较低,常感到自卑和无助,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 [1]邹泓. 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55-https://www.gwyoo.com/haowen/24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