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的介绍既需要满足规范,又需要遵循一些习惯。规范是规则性的东西,相对而言比较好介绍。介绍研究方法的习惯则会与学科、专业、问题和具体的研究有关,因此很难在这里进行全面介绍。考虑到规范与习惯两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仅仅对如何介绍方法给出一些粗线条建议。
首先,我们将给出方法介绍有何作用。接着从两个方面给出一些具体建议,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如何确定研究方法介绍在大纲中的位置和研究方法介绍需要顾及的内容。最后给出一些一般性建议,包括如何权衡细节与长度以及如何找到介绍方法的句型。
1.介绍研究方法的作用
在论文中不能忽视研究方法的介绍,因为在读者看来,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可能有多个方面的作用:
作用3:资深读者包括论文审稿人一般会依据我们使用的方法的合理性来判断我们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或值得信赖。
作用4:相对于你的研究问题的资历较浅的读者可能会学习我们介绍的研究方法,以便用于解决相似问题。
作用5:使用相似方法解决问题的读者可以从我们的方法介绍中吸取更多经验。
作用6:一些使用其它方法但处理相似问题的读者会将他们得到的结果与我们介绍的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便论证他们的结果或方法的合理性。例如,我们使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结果,而他们使用数学理论得到了相似结果,他们会希望两者进行比较,如果吻合,那么就进一步证明了他们的结果的合理性。
作用7:一些需要解决更广泛问题或追求更有深度结果的读者会将我们介绍的方法加以改进,以便用到不同问题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
2.如何确定研究方法介绍的位置
如果把引言、方法、结果和结果的讨论当作论文的核心要素,那么组织核心要素的方式便称为论文的宏观结构。常见的宏观结构有三类:
第一类是规范结构,也称为IMRaD结构。最高一级大纲按顺序是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and)讨论(Discussions)。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论文结构显得十分规范。缺点是,好像结果与方法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尤其在讨论结果时,还需要回顾是针对哪些研究结果的讨论。
第二类是逻辑型结构。除引言外,各大纲标题均是论文的逻辑节点,且所谓的方法会穿插在论文中需要用到的地方。例如,对于许多数学论文,方法由整体思路(一般在引言中介绍)以及穿插在全文的推导和证明等数学段落构成。读者看这些证明与推导,就会有跟着作者在做研究的感觉。
第三类是自由结构。按主题或其它任意形式组织大纲。例如,第1节是引言、第2节是问题A的研究、第3节是问题B的研究、等等。对于自由结构,方法的介绍有可能是单独的一个一级大纲或二级大纲内容,也可能分散在不同主题之中(如果各个主题有自己独立的方法)。自由结构的优点是,规范结构和逻辑结构都是它的特例,因此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来组织材料。例如,如果适合按主题顺序分大纲就按主题分大纲,如果适合按过程顺序分大纲就按过程分大纲。
如何决定我们方法介绍的位置呢?那就看目标期刊上相似方向论文的做法。如果大多数论文采取哪种结构,就可以采取哪种结构。
3.研究方法介绍需要顾及的内容
按照一般性说法,方法介绍需要顾及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规范结构的论文和部分自由结构的论文,这五部分内容放在一章或一节按顺序介绍,对于逻辑型结构和另一部分自由结构的论文,这五部分内容可以按某种逻辑分散在论文的各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们的研究采取的大致思路是什么?这是一个顶层设计问题。在引言中的研究思路中应有一个简要介绍。如果研究方法放在某独立的一级大纲之中,可以在起始位置介绍这一思路。顶层思路可以是以下三个部分的一个概述。
第三部分是我们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以及如何得到结果的。这可能涉及到使用工具的步骤或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遇到关键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等等。以过程为例,可能是测量、观测、调查、记录、计算、推理、统计、比较、设计等。
第四部分是如何整理数据的。这里所指的数据是一个广义概念。某些情形下可能是数字和表示数字的表格与图形。如果你呈现的结果属于定量型的,那么需要用到数据采集与处理。需要解释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如何分析处理这些数据的。比如说,如果数据量很大,你需要交代是如何用到软件工具来统计数据或者用图形来表示数据的。定性研究也可能涉及数据采集和处理。有时需要从一堆看上去杂乱无章的数据通过某种数学工具或方法提炼出一些特征(如形态、频率、极值、范围、斜率等等)或逻辑或数学关系。
第五部分是对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说明或论证。例如,我们是如何避免误差的,如此得到的结果是否可靠等。有的问题可能涉及到与动物和人打交道,因此可能涉及到伦理问题。可以通过重复已知结果或与别的成熟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来进行论证方法是否可靠。有时仅仅需要通过这种比较来说明自己正确掌握了别人的研究方法。
建议1: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是目标读者熟悉的甚至是常识性的,那么只需要简单介绍而已。
建议2: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是目标读者不熟悉的,尤其是新出现的和自己发展的,则需要详细介绍。
建议3:如果研究结果取决于方法的某个细节,需要详细介绍,甚至详细到目标读者能重复这些细节。
建议4:如果研究结果对方法的某个方面十分敏感(如对参数的选取十分敏感),那么需要说明这一点。
建议5: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很难理解,则需要借助示意图和示例等方式进行解释。
建议6:如果方法的某些部分涉及到太多的、对部分读者可能有用的细节,可放入到附录。
4.进一步建议
无论何种情形,都需要以对读者的作用(即上面第1条提到的七个方面的作用)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所谓以结果为导向,是指让读者能查阅结果到底是如何得到的、能检查结果的合理性并在某些情形下能将所介绍的方法重复出来,以重复研究结果。
如何权衡方法介绍的细节、清晰度以及方法在整篇论文中的长度,是需要千锤百炼的艺术,且与具体学科、具体方向和具体问题有关。本文试图站在统一角度对如何介绍方法所给出的讨论,只能当做肤浅的看法。更正确的做法是,写完方法介绍后,再把自己当做读者,看看站在读者的角度还有哪些需求,有哪些不清楚的,再去修改方法的介绍。
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约翰莫雷介绍的句型库(MorleyJohn,2014),来丰富或规范方法介绍的语言。在该句型库中,莫雷指出:方法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方法部分应该足够清晰和详细,以便另一个有经验的人重复研究并再现结果。如果选择的方法是新的、不熟悉的,甚至可能是有争议的,或者目标受众来自许多学科,那么方法部分应更系统。
在该句型库中,约翰莫雷给出了以下几类情形的句型(在参考文献列表中给出了链接):1)如何描述以前被使用的研究方法;2)如何给出采用或拒绝某方法的原因;3)如何介绍成熟的方法;4)如何描述样品的特性;5)如何描述研究过程;6)如何指出方法中的问题或局限性。
参考文献
RichardHKallet,HowtoWritetheMethodsSectionofaResearchPaper,RESPIRATORYCAREOCTOBER2004VOL49NO10,pp.1229-1232.
John.Howtowriteamethodology(2018)~DissertationHelp.ThewritePassJournal.August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