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服中心第6期课题研究申报开始啦!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投服中心)作为证监会直属的法定投资者保护机构,按照资本市场“人民性”要求,秉持“为民奉献专业引领”理念,不断拓展投资者保护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为加强投资者保护领域研究,凝聚社会各方智慧,共同推进有机立体的投资者保护体系的健全完善,投服中心即日起启动第6期课题研究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选题和研究内容

(一)常规课题

1.投保机构公开发布对股东大会议案投票建议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研究建议围绕投保机构公开发布对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议案投票建议事项,在现行法规及监管体系下的可行性,投服中心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及应对措施,可发布投票意向的议案及所涉事项类型及不同事项对投票结果影响分析,就重大敏感事项发布投票建议如何与监管形成联动,推动构建五位一体的投保大格局开展研究。

2.债券侵权民事赔偿研究

3.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中各违法主体的责任划分

4.市场结构变化下的投资者教育探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实行注册制,中国证监会积极引导培育与全市场注册制相适应的投资者队伍。当前资本市场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结合市场结构变化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对提升投资者教育工作的质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课题研究建议在梳理域外经验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维度下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演变路径,总结归纳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特点,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结合变化及其对投资者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投教现状提出对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建议。

5.投资者保护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化研究——价值、实现与完善

6.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实现路径研究

7.完善证券期货适当性管理制度研究

8.证券期货调解组织认定和管理的评价指标

课题研究建议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关于全面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关于建立“总对总”证券期货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通知》为基础,在全面分析证券期货市场各调解组织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国证监会对证券期货调解组织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以及评价考核制度等,建立“能进能出”的调解组织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调解组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9.中国投资者网站定位和职能发挥

课题要求立足将中国投资者网打造为内容丰富、服务便捷、沟通顺畅的投资者服务公益平台,发挥阵地作用、桥梁作用、平台作用,研究网站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功能、宣传推介等问题。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投资者网的现状、国内外同类网站的做法和经验、投资者对网站的需求及意见建议、网站的定位、具备的具体功能及其发挥、如何有效推广让投资者知悉使用。课题应立足网站实际情况,确保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和可行性。

(二)专项课题:投教基地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二、课题基本要求

1.常规课题研究周期为半年,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为3个月。研究报告完整版字数一般在5万字左右。

2.课题须以法学、经济学等为视角,结合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和投服中心的实际业务需求开展研究。

3.研究成果须保证内容的原创性,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总文字复制比不超过20%,且分析和结论部分不允许复制,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须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和有关行业政策。

三、研究进度安排

2.4月,评选确定课题承接方。组织专项课题开题评审。课题承接方根据开题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研究提纲。

3.5月,组织常规课题开题评审,课题承接方根据开题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研究提纲。

4.6月,专项课题承接方提交中期研究进展报告。7月,常规课题承接方提交中期研究进展报告(1万字左右)。

5.7月,专项课题承接方提交研究报告,组织专项课题结题评审。课题承接方根据结题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研究报告,提交研究报告完整版。

6.10月,常规课题承接方提交研究报告。11月,组织常规课题结题评审。课题承接方根据结题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研究报告,提交研究报告完整版和精简版(1万字左右)。

四、课题经费

常规课题结题评审时,评审合格且评分排名前50%(四舍五入为前5名)的研究经费10万元,评审合格但评分排名不属于前50%的研究经费8万元;专项课题研究经费8万元。课题研究经费分两期支付,首期课题经费4万元于签订课题研究合作协议后支付;第二期课题经费于结题评审合格并修改定稿后支付,评审不合格的不予支付。

五、申报条件与方式

1.申报单位包括司法机关、证监会系统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各类组织,不接受个人名义的申报。

2.课题组可以从上述选题中选择多个进行申报,但1个课题组只能承担1个课题。可单独申报,也可自主选择合作方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须在课题申报书的封面上写明所有单位并加盖各单位公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人员不少于课题组成员的一半。课题组不得自拟题目。

六、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701号钻石大厦B座11楼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研究部

THE END
1.课题研究计划进度(精选6篇)(一)研究进度计划 1、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1月) (1)、组建课题团队,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2)、制定调研方案,完成前期调研资料整理汇总。(3)、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汇总调查结果并分析、归纳,撰写报告。 2、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9年3月)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xp402xv.html
2.项目研究进度安排怎么写爱问知识人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大概按照以下模板来撰写。不同的课题,不一定完全相同,可以参考本研究领域课题的优秀https://iask.sina.com.cn/b/new2FcfJOC5gmf.html
3.项目研究进度安排(精选10篇).pdf项目研究进度安排(精选10篇).pdf 33页内容提供方:153***6506 大小:1.45 MB 字数:约1.68万字 发布时间:2024-10-09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2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项目研究进度安排(精选10篇).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4/8027101101006132.shtm
4.课题研究计划进度安排大家在申报课题研究的时候,是需要制定研究计划的,其中研究计划的进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出国留学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申报课题研究计划进度安排怎么写。 申报课题研究计划进度安排怎么写 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大概按照以下模板来撰写。不同的课题,不一定完全相同,可以参考本研究领域课题的优秀案例来模仿。 https://www.liuxue86.com/k_%E8%AF%BE%E9%A2%98%E7%A0%94%E7%A9%B6%E8%AE%A1%E5%88%92%E8%BF%9B%E5%BA%A6%E5%AE%89%E6%8E%92
5.推动论文研究进度(一些实用及有效的建议和技巧)推动论文研究进度需要良好的计划、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设定可量化的目标,并与导师和同事进行良好的交流与讨论,可以有效提高论文研究的进展和质量。希望本文提供的建议和技巧对正在进行论文研究的同学有所帮助。https://www.paperpass.com/knowledge/17118.html
6.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四、研究进度安排的注意事项 1.合理评估时间:在制定研究进度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合理评估每个任务所需的时间。 2.灵活调整进度:在实施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或需要调整研究方向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调整研究进度,确保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加强沟通与协作:研究计划的实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https://wenku.baidu.com/view/544c1dd3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c.html
7.课题研究进度安排10篇(全文)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第1篇 六、研究的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准备阶段(2007年4月至2007年6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初步拟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的总课题,作为学校主攻课题,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wxpx3ym.html
8.论文研究进度怎么写答:课题研究进度安排,大概按照以下模板来撰写。不同的课题,不一定完全相同,可以参考本研究领域课题的优秀案例来模仿。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XX年XX月——XXXX年XX月) (1)组建课题团队,确定研究课题,撰写开题报告。 (2)制定调研方案,完成前期调研资料整理汇总。 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1c08bf5585997dbc1a9fc911.html
9.课题研究计划进度表20230731.docx知识创造未来知识创造未来/知识创造未来课题研究计划进度表1.引言本文档旨在记录课题研究计划的进度表,详细描述每个研究阶段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提供后续工作的安排。通过及时监控进度,可以确保研究工作按时、高效地完成。2.研究计划阶段任务完成时间进度阶段一研究背景和目标的梳理2022年1月100%阶段二文献综述和相关工作调研https://m.renrendoc.com/paper/287422909.html
10.研究计划进度表shensr研究计划进度表 图三:研究计划甘特图 各阶段说明如下: l分层计算的最初想法于2004年1月前后萌生,至4月底初步成型。 l由于本人在并行计算方面基础薄弱,从3月份(想法成型阶段)开始,直至11月底,进行大量的文献研究。 l5月份至12月底,在进行文献研究的同时,并开始进行模型的设计。其中,9月份完成模型的设计草案,10月份https://www.cnblogs.com/shensr/archive/2004/12/07/7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