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方法总结

3、确定包含未知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成为可信区间或置信区间,可信区间应该以预先给定的概念包含相应的总体参数。而预先给定的概念成为可信度或置信度。对照:指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或者施加处理因素之前的状态。对照的基本要求是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尽量保持一致,即保持实验条件的“均衡性”。ITT(Intention-To-Treat)P101:即意向性分析,RCT试验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失访、退出、不依从),均按最初随机分组方案进行结果分析(原则在于:保证对所有的参加随机分组的病人均进行了分析)。是近年提倡的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真正随机分组,除了随机误差以

4、外,其基线情况相同,具有可比性;真实反映干预措施在临床实际中的效果。进行ITT的关键是: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访。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Epidemiology是在临床医学的领域内,引入了现代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创新了临床科研的严格设计、测量和评价的方法学,从患者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相应患病群体的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规律,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获得研究的结论有充分的科学依据。2、大题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广义上讲,当系统评价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处理时称为meta分析。多认为meta分析是系统评价的一种类型。区别:1.狭

7、临床流行病学及EBM质量评价标准,从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临床价值及其适用性作出具体的评价。资料较多时,可做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4)应用最佳证据:通过上述评价结果,选择真实可靠并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最佳研究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不断改进:通过对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实行的临床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示并不断改进完善,从而促进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7、病因研究的评价原则及标准(手写板)(1)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统计分析方法(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和结局的测量方式是否保持一致(3)病因学研究是否采用盲法试验(4)病因学效应的先后顺序是否合理(

9、一)、证据的真实性评价1.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化分组2.下结论时是否考虑了所以纳入试验的研究对象(1)随访数据是否完整(2)病人是否按照随机化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即是否考虑ITT原则3.防治试验研究是否采用盲法4.防治措施开始实施时,组间的可比性如何5.除了所考核的治疗外,各组病人的其他治疗是否保持一致(二)、证据的重要性评价1.干预措施的效应如何2.效应值得精确性如何(三)证据的适用性评价1.考虑结果是否适用于自己的病人,研究者是否对研究对象的特点作了详述2.治疗措施和方法是否切实可行3.治疗措施对于病人的利于弊4.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是否满足病人的价值观和个人喜好11、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级依次为

10、:1、系统评价和Mta分析,2、随机对照双盲试验,3、队列研究,4、病例对照研究,5、病例系列,6、病例报告,7、专家委员会报告、权威意见或临床经验,8、动物实验,9、体外细胞实验12、Meta分析异质性PPt(太多太杂)三、其他内容如何评价防治研究证据的真实性?真实性评价:随机、ITT分析(随访)、盲法、可比性是否做到随机化,随机分组会无选择的平衡比较组间所有可能的混杂因子,应避免:半随机或非正规的随机,无隐匿(non-concealment)的方法,无监督的分配方法随访是否完整,下结论时是否包括所有进入试验病人,不合格、不依从、失访发生情况、处理方法、潜在影响。是否实施盲法:避免研究者

11、和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参与试验产生偏倚的方法。单盲试验:研究对象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处理,双盲试验: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道,三盲试验:研究者、研究对象和数据分析人员均不知道。基线资料是否有可比性。基线资料是指干预措施执行之前,被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不论在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对照试验中都需要作基线的可比性分析。如何评价防治研究证据的重要性?重要性评价:(疗效指标)RR、ARR、RRR、NNT、(副作用指标)ARI、RRI、NNH实用性评价:LHHEER即试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experimentaleventrate,EER)如对某种暴露采用某些防治措施后该疾病的发生率。CER即对照组中某

12、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eventrate,EER)如对某种暴露不采取防治措施该疾病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risk,RR)是前瞻性研究中较常用的指标,它是试验组某事件发生率P1与对照组某事件发生率P0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试验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RRR为相对危险度减少率(relativeriskreduction),其计算公式为:RRR=|CER-EER|/CER=1-RR.RRR反映了某试验因素使结果的发生率增加或减少的相对量,但无法衡量发生率增减的绝对量。绝对危险度减少率(absoluteriskr

13、eduction,ARR),其计算公式为:ARR=|CER-EER|该指标可反映采用试验因素处理后,患者的不利结果增加的绝对值NNH(numberneededtoharm):处理多少患者就可引起1次副作用发生。NNH越大越好RRI,相对危险度增加率(relativeriskincrease,RRI),试验组中某不利结果的发生率为EERb,对照组中某不利结果的发生率为CERbRRI可按下式计算:RRI=|EERb-CERb|/CERb该指标可反应采用试验因素处理后,患者的不利结果增加的百分比。RBI,相对获益增加率(relativebenefitincrease,RBI),试验组中某有益结果的发生率为EERg,对照组某有益结果的发生率为CERg.RBI可按下式计算:RBI=|EERg-CERg|/CERg该指标可反应采用试验因素处理后,患者的有益结果增加的百分比。绝对受益增加率(absolutebenefitincrease,ABI),即试验组中某有益结果发生率EERg与对照组某有益结果发生率CERg的差值有益结果(go

THE END
1.每日热点02284)采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收集、记录、使用、报告或者储存有关人的涉及生命科学和医学问题的生物样本、信息数据(包括健康记录、行为等)等科学研究资料的活动。 三、哪些机构应当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主要考虑是什么? 《办法》规定,开展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机构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27086
2.教育科研方法系列——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科研方法系列之七) 发表日期: 2007-4-25 13:50:37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个案研究法概述 1.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从研究对象的数量上可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研究者可以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把一组或许多被试当作一个组群进行研究。例如,教育调查和http://www.yfzx.edu.sh.cn/jhkx/kxdt/81237.htm
3.考试科研方法(三)科利尔和勒温在各自的研究中发现: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仅从兴趣出发搞科研,为“出书”做研究,其研究成果就难以为实际工作者所接受,因而也就难于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亲自研究身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他们就无法“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为改变这一现状,他们提出了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https://www.cqksy.cn/site/ShowArticle4.jsp?ArticleID=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