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需求;调查

为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医学统计学知识的需求现状,为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开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参加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报名参加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班的115名临床医务人员,以本校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为主。

2、调查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制定调查问卷,课程结束后,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由学员自行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问卷回收率为81.74%。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学习班主要授课内容为: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学问题、CONSORT简介、统计方法简介与错误辨析、SPSS统计软件简介、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及其软件实现。

1、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学员以年轻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初、中级临床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为主。

2、对医学统计学的掌握情况。

3、需求分析。

(1)对本次学习班授课内容的认可和进一步需求。

(2)对医学统计学授课内容的需求。

表4表明大多数有医学统计学基础的学员对于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已经掌握,他们更加注重这些统计分析方法所得到结果的展现,比如如何利用图表进行结果展现(54人,占57.45%)。对于高级统计学方法,学员最想学习的内容分别是多因素试验分析56人(占59.57%),logistic回归54人(占57.45%)和生存分析59人(占62.77%)。特别是后两者,在临床医学科研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讨论

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临床医务人员建立统计思维、提高统计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目前国内院校和医院的考评机制中,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统计学方法的掌握,统计学思维的建立对于临床医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的继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在职临床医务人员的统计学教学应与学历教育阶段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有明显的区别,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针对性强为原则,注重统计思维的培养和软件的使用。结合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班的经验和调查,笔者认为今后针对临床医生的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以下两个方面设置。

1.授课内容。(1)授课内容模块化。授课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统计学方法、高级统计学方法和若干专题。基本统计学方法授课以结果的报告和论文写作为主;高级统计学方法模块需要适当增加课时,突出多因素试验的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等临床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专题模块突出当今临床研究热点和难点、新的观点,紧贴临床应用实际,比如可以开设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统计学方法专题培训班、观察性研究设计和分析专题培训班等进行深入讲解。(2)增加软件教学。淡化公式的推导和大量的计算过程,突出软件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务人员利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SPSS软件在学员中应用非常广泛,65.96%的学员使用SPSS作为首选的统计软件,可以针对SPSS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开展学习班。

2.授课方式。继续教育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教学模式强调基本概念和统计思维,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淡化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以学员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继续教育阶段的医学统计学教学需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将临床实例、软件实现、结果呈现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让学员自己动手,增加实际应用能力。

笔者对于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手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本次学习班中得到几点启示:(1)医学统计学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有必要和有需求的;(2)对继续教育内容和培训方式做更多的探索和改革,使临床医务人员更容易接受;(3)医学统计学专业人员应紧跟国际医学科研方法、统计学方法、循证医学方法的最新情况,时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临床医务人员。本次调查的结果为我们今后设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娟,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如何突出成人特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2,8:169

2、JinZ,YuD,ZhangL,MengHetal.(2010)ARetrospectiveSurveyofResearchDesignandStatisticalAnalysesinSelectedChineseMedicalJournalsin1998and2008[J].PLoSONE5(5):e10822.doi:10.1371/journal.pone.0010822

3、王家良,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M].第二版,2006.10

4、方玉桂、吴艳妮、简若姗、陈伶俐、江霞,护理人员医学统计学知识需求调查及继续教育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5):559-561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和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医学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从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正确解释等方面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能力。因此,《医学统计学》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医学统计学》教改措施

2.1教学方式的调整

目前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本科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即老师理论授课,辅助课后练习题的完成。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硕士或博士阶段则应更加注重《医学统计学》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应采用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操作为主的方式。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增加实践操作课时数。理论授课应结合医学研究的需要,采用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老师为导向的启发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学可采用如下方式:

(1)典型案例分析法老师可以选用一些典型的课题标书、研究论文,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找出标书或论文在统计设计或统计方法运用方面的缺点和巧妙之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最后剖析和点评。

(2)小组课题设计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统计设计等的应用能力。具体方式为: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行选题,进行科研设计,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一组课题标书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3)导师课题演练法学校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医学统计学》课程开始前、开始中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课题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有关课题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医学统计学》,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2.2课程内容的调整

2.3考核方式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笔试为主的理论考试,而对学生统计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硕士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辅之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具体为:一方面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分值约60-70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课题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份。博士研究生则采用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平时作业综合考评得分为辅的考核方式。具体为: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科研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60-70分;同时,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平时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分。

3思考

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方面要改变理论教学为主、实际运用能力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医学研究的需要,丰富《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以此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教学改革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尝试,而且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和更强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发明,廖芳芳,夏果,等.1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一).安徽医药,2008,12(2):192-193.

[2]李淑,杰孙忠.加强医学统计学教育提高医疗及科研水平.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5):346-348.

[3]潘发明,夏果,廖芳芳,等.I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二).安徽医药,2008,12(6):576-577.

[4]万献尧,张久之.医学科研或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12):74-75.

[5]漆光紫,任美璇,黄高明.不同类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l2):1459-1463.

[6]邹延峰,潘发明,田果等.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调查.中国卫生统计,30(6):934-935转933.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科研论文;SPSS软件

医学统计学是医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此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我校基于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实验班《医学统计学》课程施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结合SPSS软件讲授英文医学论文中的统计设计与统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统计设计思维和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SPSS实验课

2进行医学统计学的双语教学

本次教改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目前的现状是中医药在医学研究发展方面的贡献没有西医显著,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加紧与国外医学研究者增加交流,把我们的最新成果用统计学验证其医学方面的研究意义。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应在提高自身的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前提下,熟悉英文表达,在日常教学中逐渐用英语把实验结果和统计学方法用英文表达出来,那么这种教育改革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竞争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本次教改日中,我们增加了统计学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是为我们的国粹――中医与中药的国际化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3注重统计分析,实现医学统计学的专业课题融合

教学中增加前沿国际学术论文统计方法分析环节,一是,看医学论文中的统计方法表达方式,二是,和学生专业融合,学到最新最快的医学研究方向,当然这要和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先沟通,筛选适合学生参考学习的科学研究结果。

4网络教学,增加师生交流

使用网络教学进行第二课堂辅助教学。本次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医学统计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师生交流的网络教学。在我校的校园青果软件中,在医学统计课程的网页中制作了常用的统计模型和统计实例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帮助学生校正修改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项目中所遇到的统计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医学统计学的科研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1]董英,黄品贤,宋花玲,戎芬,陈学芬,金如锋.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2):246-248.

[2]金松玲.应用SPSS统计软件,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4):312-313.

关键词:医学论文选题

根据调查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医学论文的质量高低是反映医学科学水平和动向的重要标志。

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半个多世纪来,中医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医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但因中医学的特殊性,尤其讲究心悟、实践、体验等特点,院校教育难以满足,因此有学者倡导院校教育模式与师徒传承模式应有效结合、取长补短。事实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十分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事业,尤其近年来不断举办名老中医师带徒、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班、“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及各大院校不断发展起来的名老中医工作室等,这些均可看成师承制新的衍变。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更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200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予拨专款进行专门建设,这些举措为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和发扬奠定了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基础,也将成为中医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有教育者在探索中医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间段采用导师制的教学方法[5],这些都表明院校学习与师徒传承相结合的模式已经越来越被广泛推崇。

2传承与科研相结合

将科研与传承相结合,可以促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以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成科研成果;有利于科研思路与方法的继承与创新,更有利于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提高[6]。如:陈晓云[7]用随机对照法对陈湘君教授酸甘生津法治疗干燥综合征4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黄桂宝等[8]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对邓铁涛浴足方治疗高血压病60例进行临床观察。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RCT)研究,可验证名老中医经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借用科研方式,对名老中医理论创新点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与说明。如顾军花[9]为进一步探讨陈湘君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方———复方自身清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环磷酰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其低、中、高不同剂量对模型小鼠血常规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影响。

3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

4文献挖掘与学习

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科学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

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晶。医学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资料

的准备、构思、拟定提纲、拟写草稿、修改等过程。

㈠、资料的准备

首先是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虽然在课题研究或临床观察之前,已对

有关资料和学术动态进行了搜集和分析,但是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要查阅大量有关

文献,以作为对已掌握的文献的补充、有人作过统计,国内外多数科学工作者查阅

论文达到新颖和独创性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查阅搜集文献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

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撰写论文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

,应根据论文的需要,把与科研课题有密切关系并要引用的资料做好卡片,注明文

献的出处、作者、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数、年代等,漏一不可。否则等到

一般搜集资料分三步法: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②确定检索方法;③

查阅原始文献。搜集论文需要的文献资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方法

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②在理论认识上支持本文观点的;

用。

其次是对研究材料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对材料的取舍和整理,对实验观察数据

资料的分析处理,合理选用适当的图、表和照片等等。这部分工作有时在试验结果

分析时已经完成。

第三是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有

关文献资料和实验观察所得的资料,重新核对试验设计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辨证

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设计中哪些观点在理论上成立,而在试验中得到证实;

哪些观点在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哪些现象和指标超出原

来设想,而且可能有新的启示,需要进行新的分析。通过对试验材料的分析,提炼

出试验材料能说明的观点和能得到的结果,提出结论,使试验材料和理论认识充分

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充分的统一,从而提高论文的水平。

㈡构思

,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

转贴于

㈢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之前,应先拟定提纲作为全文的骨架,使其形成结构,疏通思路的作

理,结构严谨。另一方面,通过提纲把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固定下来,做到目

标明确,主次分明,随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观点的发

现,使原来的构思得到修改和补充完善。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

两种。

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与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

常用的写作方法。例如实验研究型论文提纲通常用以下结构:

题目:……

1、课题对象:

①课题的提出;

②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目的、原理、条件、仪器和试剂;

②实验方法:分组情况,观察指标,记录方法;

③操作过程;

④出现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3、结果与分析:

①结果;

②统计学处理;

③结果的可信度;

④再现性。

4、讨论(结论)。

5、参考文献

提要式提纲,是在标题式提纲的基础上较具体较明确提要式地概括出各个层次

以上两种提纲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无论选择那一种,其目的在

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

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地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㈣、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要写的内容依次连接起来,把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

归类分析。它是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阶段。

草稿的拟写方法有多种,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多采用顺序写作法,即按照医学

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验数据。也可采用分段写作法

,此种写作法多是作者对论文的中心论点已经明确,或提纲已形成,但对某一层次

THE END
1.每日热点02284)采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收集、记录、使用、报告或者储存有关人的涉及生命科学和医学问题的生物样本、信息数据(包括健康记录、行为等)等科学研究资料的活动。 三、哪些机构应当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主要考虑是什么? 《办法》规定,开展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机构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27086
2.教育科研方法系列——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科研方法系列之七) 发表日期: 2007-4-25 13:50:37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个案研究法概述 1.个案研究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从研究对象的数量上可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研究者可以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把一组或许多被试当作一个组群进行研究。例如,教育调查和http://www.yfzx.edu.sh.cn/jhkx/kxdt/81237.htm
3.考试科研方法(三)科利尔和勒温在各自的研究中发现:社会科学研究者如果仅从兴趣出发搞科研,为“出书”做研究,其研究成果就难以为实际工作者所接受,因而也就难于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实际工作者如果不亲自研究身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他们就无法“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为改变这一现状,他们提出了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https://www.cqksy.cn/site/ShowArticle4.jsp?ArticleID=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