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因此,存在相对独立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认识。
总体分析,教育研究存在经验和理论两个不同层次。经验层次的研究,是从生动的直观来反映客体外部联系,是描述性的经验知识,其逻辑形式是查明事实的个别判断或是描述现象的某个体系。而理论层次的教育研究,则是反应教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是解释性的理论知识,其逻辑形式是说明客体的抽象体系。教育研究的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层次间界限是有条件的,反映了教育研究活动中人们认识的发展过程。经验层次是理论学说的出发点,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基础,而理论层次,建立新的理论体系,把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则是我们进行教育研究的目的。只有达到理论层次的认识,才能达到普遍性和具体性,才具有实际运用的无限范围。
教育研究的两个层次具体表现为四种不同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直觉观察水平,这是经验描述水平,带有较大的尝试探索性,属于搜集事实材料形成经验知识水平。
在这一水平上的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节课能识多少字?男女学生识字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
第二种水平是探究原因水平。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以科学理论解释研究成果,能较好地描述研究对象的内在关系。
在这一水平上的研究,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属于探究原因关系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涉及研究的内在效度,例如,学生识字能力的增强是因为采用了新的识字方法。这种新识字方法是在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笔顺笔画规则以及一定独体字基础上,利用基本字带字,引导学生以结构的观点分析字形,根据上下文推测字义,通过学生自己主动认读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的整体高效。
第三种水平是迁移推广水平。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较好地推广应用到同一总体中的不同环境条件,甚至是不同总体的不同环境条件。研究有较科学的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对研究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有较好的外在效度。
在这一水平上的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例如,新的识字教学方法在城市条件好的小学可行,在农村小学也可以釆用吗?在正常儿童中可行,在特殊儿童中也可行吗?
第四种水平是理论研究水平,这是教育研究的最高水平,通过教育研究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解释和预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这一水平上的研究,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例如,新教学法之所以有效,是由于它符合汉字结构特点,符合儿童识字的认识特点以及强化的学习日程安排,并通过对集中识字与传统识字法的特点与不足的对比研究,找到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当然,这四种研究水平之间有相互渗透与交叉,它们实际是教育研究发展的四个阶段。没有经验描述水平的研究,要探索内在规律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内在效度的研究,本身就是无价值的,同时也就不可能具有好的外在效度。没有效度的研究则是毫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