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中的政治因素与经贸合作水平评估——中俄之间是否存在“政热经冷”?

——中俄之间是否存在“政热经冷”?

【摘要】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探索磨合、快速平稳上升和深化巩固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种认为中俄之间“政热经冷”的看法是对中俄经贸关系的误解。仅仅从绝对贸易额额、经贸合作的经济溢出效应和分工关系特征来评价两国经贸关系,无法得出关于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的科学结论。从相对规模和贸易紧密度的角度看,中俄经贸关系是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最高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经济总量、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特征是决定中俄经贸关系的主要变量。同时,政治关系是中俄经贸合作实现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中俄两国关系的内生性,中美贸易战和世界经济分工关系等外在冲击,都为中俄经贸合作向更宽广领域发展和向更高水平提升提供了广阔空间。两国高度的政治互信和有效的政府间合作机制有助于推动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政热经冷评价标准贸易紧密度战略关联度

准确界定和刻画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厘清经贸合作与国家间政治关系发展的不同动力和基础,有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评价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

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平等、互利、开放、包容为原则,以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为目标,倡导结伴不结盟,秉持反对霸权主义、共同安全与和平友好相处的价值观,是现代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但这种高水平的国家间关系在政治、经贸合作维度上的基础和动力并不相同。中俄政治关系发展的历史瞬间,反映了两国对历史、国内现实和国际局势的看法和考虑。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产业分工结构和市场主体的逐利行为。

第一,中俄关系从正常化到“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走出了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以下几个重要历史瞬间组成:

中俄政治关系的稳步快速向上发展为两国的经贸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比如经贸合作领域最早结出硕果的正是基于高度政治互信的军事技术合作。但总体上看,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路径和水平是由两国的市场化转型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规模决定的。

大体上,中俄将近30年的经贸合作经历了探索磨合、平稳上升和巩固深化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经贸合作的内容、方式和规模都有很大差异。但合作规模总体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合作的深度逐渐深化,质量逐渐提高。政治互信的经贸合作效应越来越显著。中俄经贸合作的阶段性划分标准主要是贸易规模、趋势性和合作内容。

第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探索磨合时期,从1992年到2000年。两国经贸合作从易货贸易从更加符合市场规范的方向发展。

1992年俄罗斯开始市场化经济转型。由于实行休克疗法,俄罗斯原有的生产分工体系突然全部碎片化,除了能源原材料和资源密集型的如金属冶炼行业,其他行业产出急剧下降。价格自由化导致转型初期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国内生产和交换陷入易货贸易状态。在国际贸易领域,恶性通货膨胀,加上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样造成了严重的支付问题。这使得中俄之间保留了苏联时期一直采用的易货贸易形式,开始了经贸合作。

图11992-1999中俄贸易额变动

与此同时,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国受西方制裁,对外贸易受阻,需要尽快解决国内由于需求疲软导致的库存积压,亟须寻求新的海外市场。在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中国企业开始向商品短缺的俄罗斯市场出口消费品,换取俄罗斯的机电设备、钢材、化肥、木材等,用于国内生产。由于易货贸易毕竟是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行为,因此,1994年俄罗斯开始整顿贸易秩序,限制易货贸易,要求以硬通货结算。1996年随着俄罗斯经济趋于稳定,两国贸易达到历史峰值,但贸易活动的不规范现象仍然存在,灰色清关比例和规模都成为制约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再次重创刚刚有起色的俄罗斯经济,大量生产部门资金被冻结,对外贸易受到冲击,中俄两国的贸易额再次下降。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俄双边贸易额大部分年份徘徊在50亿美元以下,图1显示了这种徘徊。与此同时,在不断探索和摸索中,贸易方式从一开始继承和延续苏联时期的双边易货贸易,逐渐向以现代金融结算贸易为主的市场经济贸易模式转变,两国贸易合作的机制和基础设施向完善和成熟方向过渡。

第二,2000到2008年是中俄经贸合作的平稳快速上升阶段,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国企为主的经贸合作模式。

这个阶段有三个特点。一是双边贸易额持续、稳定、快速上升。在9年中双边贸易额增长8倍多。从2000年80.03亿美元,2001年106.69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82.18亿美元,2008年的569.09亿美元;

二是两国经贸合作的机制日渐完善,并不断转化为经贸合作成果。1996年两国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设立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1997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其组织原则的协定》,协定确定,两国总理会晤每年不少于一次,在中俄两国轮流举行,以协调两国在经贸、科技、能源、运输、核能和其他领域的合作。这一机制在两国经贸务实合作和两国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22000-2018年中俄贸易额变动

另外,这一阶段中俄贸易合作出现一个重要转折,合作质量开始提升。这就是随着俄罗斯经济进入较快增长轨道,俄罗斯的购买力开始增强,中国对俄出口在2006出现一个快速攀升。图2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两国经贸合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之前由中国购买单方力量决定贸易规模的状况得到扭转。之后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与对俄出口在中国出口的比重,两者开始重合(见图3)。其内在含义正是双方经贸力量趋向平衡。

第三,中俄经贸合作的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发展和深化巩固阶段,事件从2008年到现在。尽管受到来自金融危机、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各方面的冲击,中俄经贸合作保持了向上的趋势,而且通过化解各种危机,两国经贸合作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这期间,俄罗斯经济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冲击。其中,2008年的冲击导致俄罗斯企业债务危机,去杠杆和企业平衡资产负债表,导致生产停顿,经济在2009年下跌7.8%。2014年的西方制裁、卢布贬值和油价下跌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破坏性影响,导致经济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对中俄双边经贸也带来冲击,导致中俄双边贸易额剧烈波动,双边贸易额在两次危机后分别下降了32%和28.57%,从2008的569.09亿美元减少到2009年的387.97亿美元,从2014的952.70亿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680.16亿美元。这两次过山车式的波动有汇率的因素,使得以美元计算的贸易额变动与以实物(公吨或体积)衡量的贸易量不符。但不可否认,经济危机对生产过程的破坏也对贸易构成了冲击。

观察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过程中贸易量的变化,贸易结构的演变,投资方式和投资流量背后的因素,就可以发现,经贸合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完全不同于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政治关系发展可以为经贸合作开辟道路,提供条件,但无法提供经贸合作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首先,从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中的贸易额和贸易的商品结构、贸易主体看,除了由政府主导、国有企业完成的能源、军事技术合作高度依赖政治互信之外,普通机械设备、消费品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基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需要。经营主体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导致的贸易成本变化和贸易风险高度敏感。

综上,经贸合作与中俄高水平政治关系的基础和动力是不同的。那么,中俄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如何?流行的所谓“政热经冷”、“经贸关系发展滞后于政治关系”、“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经贸合作不对称”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是否成立呢?

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有着丰富的内涵,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工程承包、金融合作等,都是经贸合作的内容。但既然经贸合作水平主要由贸易规模、经贸合作在各自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相对于第三方经贸伙伴的重要性和地位来决定,那么,衡量经贸合作水平的指标也应当集中体现这三个维度的合作状况。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以下三个简化指标来衡量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水平:贸易紧密度、战略关联度、可替代度。

指标一:贸易紧密度

贸易紧密度指标的构建逻辑在于把两国贸易总额产生的基础考虑进来。在开放和自由竞争条件下,两国之间的贸易额是由双方的生产能力、产品竞争力和购买力决定的。其中,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供给能力较弱,购买力较小的一方,决定两个国家之间贸易的规模。贸易紧密度是以本国为观察者,考察贸易对象国与本国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而不是考察贸易对象国对本国经济影响的大小。贸易对象国对本国经济的影响,需要放在两国经济的战略关联度中去考虑。

因此,尽管贸易额可以作为衡量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核心指标,但单纯的贸易额并不能用来衡量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水平,更不能说明两国经贸合作的质量。要运用贸易额来说明经贸合作的水平,还必须配合其他指标,即必须考虑贸易额大小背后的决定因素。如果不考虑诸如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经济对外依存度等贸易额背后的决定因素,单纯的贸易额绝对值对于考察经贸合作水平没有任何意义。

指标二:战略关联度

如果说贸易紧密度是从本国的视角看待贸易伙伴国对本国经济的依存度,那么,战略关联度则是经贸合作双方的经济安全和主导产业受贸易伙伴国的影响程度。

战略关联度衡量的是经济安全的相互依赖和主导产业相互依赖问题。经济安全相互依赖包括:战略资源依赖,如能源相互依赖;主导产业相互依赖,主要是指主导产业的资本品依赖和主导产业的产品市场依赖;技术合作关系等。

指标三:经贸关系可替代度

经贸关系可替代度,衡量在该国的所有经贸合作伙伴中,被测度国家的市场和供给是否可以被其他贸易伙伴替代,替代的难易程度。这里要测度的是贸易伙伴国在本国出口市场、稀缺要素(包括资本和资本品、技术和资源)等领域的可替代性。其中,两国之间是否具有排他性的经贸合作便利化安排,是否具有经济一体化协议或制度,产业内在关联度,稀缺要素供给的垄断程度等,以及该经贸伙伴在本国所有贸易伙伴国中的排序,是可以用来衡量“可替代度”的主要指标。

我们利用上述经贸合作水平测度和评价标准,运用俄罗斯的数据,通过计算和评估,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第一,贸易紧密度指数测度结果表明,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测度结果告诉我们,中俄贸易紧密度是中美贸易紧密度的2.09倍,这可能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中美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高于中俄经贸关系”的印象大相迳庭。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俄罗斯在中国的前9大贸易伙伴中,排名第3位,和日本一样,属于第二梯队。俄罗斯和日本在与中国的贸易紧密度方面属于第二梯队,分别为6.78和6.51。第三梯队是德国、巴西、加拿大。印度和美国属于第四梯队。

从排序结果看,中俄2018年的贸易紧密度在中国前9大贸易伙伴国中排在韩国、澳大利亚之后,属于第二梯队,不是中国贸易伙伴国中经贸关系最密切的伙伴。但如果综合经济对外依存度、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特征和这些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政治身份,就可以发现,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是高水平的。贸易紧密度对中国前9大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溢出效应,一方面取决于贸易紧密度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贸易伙伴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与中国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比重,以及两国经济的战略关联度和贸易可替代度。

表1中国2018年与前9大贸易伙伴国的贸易紧密度

中国前9大贸易伙伴国及中国在对方贸易伙伴国中的地位(排序)

与中国的贸易总额(亿美元)

贸易伙伴国GDP(万亿美元)

与中国的贸易紧密度(排名)

贸易伙伴国对外贸易总额(千亿美元)

贸易伙伴国对外经济依存度(%)

与中国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比重(%)

美国(1)

6335

19.48

3.25(9)

42.77

21.95

14.8

日本(1)

3175

4.87

6.51(4)

14.86

30.52

21.37

韩国(1)

3134

1.53

20.48(1)

11.40

74.51

27.49

德国(3)

1839

3.69

4.98(5)

28.55

77.38

6.44

澳大利亚(1)

1431

1.32

10.84(2)

4.88

36.99

29.32

俄罗斯(1)

1071

1.58

6.78(3)

6.92

43.78

15.48

巴西(1)

989

2.05

4.83(6)

4.21

20.54

23.49

印度(1)

955

2.65

3.60(8)

8.30

31.32

11.51

加拿大(2)

795

1.65

4.82(7)

9.10

55.16

8.74

中国

12.24

26.23

37.77

显然,即使像美国、巴西、印度这样的低对外经济依存度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国内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影响,但中国因素仍是这些国家经济运行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国家,只是中国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及对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的影响程度。如果结合另外的指标,比如中国市场依存度(与中国贸易总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则像巴、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受中国的影响程度还要高一些。甚至可以说,像韩国这样的高对外经济依存度,又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实际上已经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产业一体化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贸易紧密度,与其他指标所显示的经贸关系密切程度,是高度一致,并相互印证的。基于这一逻辑,我们可以认为,俄罗斯的对外经济依存度为43.78%,对中国市场的贸易依存度为15.48%,与中国的贸易紧密度为6.78(排名第三),都证明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其中,战略资源需求依存度方面,特别是在能源领域,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给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我国能源市场的平稳性和可靠性为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主导产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保障。因此,能源领域,中俄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中美贸易战和经济全球化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挑战的背景下,全球先进生产力前沿的产业链分工和相互依存关系存在被迫脱钩的风险,或者说这种风险日益增大。中俄两国政府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在中俄两国元首倡导建设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加强两国前沿生产力产业的战略协作。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主导产业之间的战略关联度存在上升的空间,也是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战略合作方向。

与西方对俄罗斯、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不同,中俄两国试图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实现技术合作方面的突破,试图把资本、知识、技术和人才整合在不同的创新单元中,形成新的生产力。之所以有这样的趋势,首先是因为,中俄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为技术合作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中俄科技合作而言,20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奠定的基础,以及1996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的一些成功合作案例,都为两国更密切的科技合作发展展示了良好发展前景。近年来,两国政府间的大项目合作为科技合作开辟了道路。目前,中俄两国在大飞机制造、航空航天、卫星导航、核能、新材料等领域开展的大项目合作,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而且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第三,在经贸关系可替代度方面,中俄之间除了战略资源的垄断性因素和中国连续9年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之外,其他领域的可替代度是比较高的,经贸合作关系转向和被替代的难度是比较容易的。

其次,在产业内在关联度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还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内在相互依赖度很低。

表2计算了2013-2017年中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总体变动情况和产业内贸易产品组数的变化。产业内贸易指数取值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表2中数据反映了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很低,产业的内在关联度不高。表3的分部门产业内贸易指数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除了SITC0(食品及食品原料)和SITC5(未列名化工)类产业之外,其他产业基本上不存在产业内贸易。

表2中俄2013-2017年产业内贸易指数及产品组数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G-L指数

0.042

0.039

0.054

0.056

0.050

产业内贸易产品组数(G-L指数>0.5)

20

18

28

23

25

表3中俄2013-2017分部门产业内贸易指数

SITC0

SITC1

SITC2

SITC3

SITC4

SITC5

SITC6

SITC7

SITC8

SITC9

0.145

0.795

0.025

0.017

0.098

0.240

0.076

0.013

0.000

0.155

0.760

0.027

0.012

0.129

0.228

0.078

0.018

0.183

0.719

0.023

0.019

0.203

0.107

0.052

0.022

0.607

0.021

0.015

0.006

0.208

0.103

0.048

0.033

0.235

0.678

0.016

0.268

0.102

0.028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中俄关系迈上新台阶,中俄双方领导人也为两国经贸合作提出了更高目标,包括2024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毫无疑问,在高度互信的政治关系引领下,中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同时也要看到,经贸合作与政治关系的发展基于不同的基础和规律。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还是在经济领域,经贸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发展空间也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高度互信的政治关系对经贸合作的影响在于为经贸合作消除障碍、搭建平台和开辟政治空间。

从纯经济角度看,中俄贸易总额2024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从俄罗斯的角度看,2019-2024年GDP总量总量翻一番的概率很小,因此,提高俄罗斯经济的开放度和对外经济依存度依存度,并把更大比重的对外贸易转向中俄之间,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2018年中俄之间1071亿美元的贸易总额中,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商品的76.19%是能源与矿产品,自中国进口商品的57.12%是机电、机械与运输设备。初级原材料和最终产品是中俄贸易的主要内容。在传统经贸领域,如原油进口,中俄原油管道和铁路运输基本达到涉及能力的上限,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开通和新的天然气合作项目,包括农业领域等,都是有前途的领域。但这些传统领域、传统合作方式还不足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THE END
1.理解深度语言学研究成语结构: 理解 深度 语言学 研究 词语解释: 理解- 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 深度- 含义丰富,内容详尽。 语言学 - 研究人类自然语言系统的一门科学。 研究- 系统地查找、考察事实以获取知识或信息。 解释来源: 本质上是将“理解”、“深度”、“语言学”和“研究”这四个概念结合起来,用以描述一种高层次的专业https://www.itrfvxtz.cn/yan-se-cheng-yu/788967.html
2.词语短语结构类型动宾短语: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干涉与被干涉的关系。动词+宾语。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的。 鉴别词:着;了;过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动词+名词,如:敬畏生命 热爱工作 上中学 动词+代词,如:丢掉它们 关爱自己 想念大家 主谓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之间的关系。 https://www.sundxs.com/duanyu/1321929.html
3.语文学习计划(15篇)(5)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二、阅读学习 (1)阅读是我的个性化行为 (2)阅读学习可以培养我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我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3)阅读学习我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xuexijihua/20220221224453_4810597.html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建筑许可分为() 和从业资格许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谈判通常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对于谈判团队的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谈判代表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 权力有限原则 C. 分工协作原则 D. 单线联系原则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https://www.shuashuati.com/ti/287acafffe9d4f4592bfd3e3aa31ff71.html
5.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B.道法自然C.绝圣弃智D.以吏为师 3、 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A、“癸卯字制” B、 “五四三学制’“王寅学制” http://www.jszyrsks.com/Product.Asp?act=xx&ID=4980&ClassID=5
6.三年级顺利拿下FCE,备考分享实操篇之前咱们我分析过KET和PET对标的英语学习水平,也就是孩子学到什么水平可以考KET和PET?可以戳过往链接了解▼ 孩子英语学到什么标准可以考KET和PET 今天再简单说说FCE的对标水平:孩子英语学习到什么程度可以尝试备考FCE呢? 01. 剑桥FCE语言能力标准要求 剑桥FCE 考试为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第一英语认证)的简称https://m.xiaohuasheng.cn/blog/1f1c48526f9fbb9e
7.大学英语求职信及翻译(通用8篇)3.翻译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有很多不是主攻翻译研究方向的,从而欠缺一定的翻译知识以及翻译技巧,以至于在授业中显得有点费力。同时,教师自身的翻译能力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了。除此之外,教师的授业对象也大多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的,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把在大学中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课堂实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9g7hy83.html
8.英语习语的特点及翻译12篇(全文)1、结构的稳定性 英语习语和普通的短语不一样,它们的各个词或短语之间的顺序或形式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任意地拆分和重组,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或短语也不能任意替换,否则就将失去自身的涵义。例如:a stone’s throw (一石之遥) 不可按一般的语法规律改为the throw of a stone;又如:by twos and threes(三三两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3b0vdrp.html
9.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词块使用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评价学习者语 言水平,使用语料驱动的方法考察中国 英语学习者写作文本中 词块的使用情况,特别是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词块使用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能力影响词块使用的准确性和多 样性;词块结构方面,低水平学生倾向使 用更多比例的动词词块和较少比例 的短语词块,相对接近会话语篇特征,而高水平学生则https://xuebao.neu.edu.cn/social/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