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振兴祁县旅游事业,关于恢复古城城门的建议”的提案
办理情况: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1994年1月,祁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祁县晋商老街成功入选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祁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昭馀古城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距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基本风貌,见证了明清晋商500余年的辉煌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昭馀古城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每座城门之上悬挂有一匾,东曰瞻凤、南曰凭麓、西曰挹汾、北曰拱辰。修复昭馀古城四座城门,是我们作为文物旅游人多年的夙愿。您的这一提案非常符合我们业界的愿望。然而,《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昭馀古城的四座城门即属于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不得在原址重建”。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原址重建的,须由山西省政府批准。
2.关于在昭馀古城打造“茶都印象”的提案
办理情况:关于昭馀古城的保护开发,祁县县委政府于2020年招商引资,引进山西省文旅集团,成立祁县昭馀古城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昭馀古城的保护开发。公司以打造“茶商之都”为长远目标,全力推进“茶文化旅游第一城”项目实施。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期工程,修复、保护10个晋商传统院落,创建万里茶道博物馆、万里茶道茶体验馆等。关于拍摄类似于“印象平遥”的“茶都印象”,把万里茶道的故事浓缩到昭馀古城,这个建议很好。目前,公司已将类似的项目纳入昭馀古城发展规划。鉴于法署项目的实施,这个项目的实施要等到法署项目实施完毕之后,才能得以实施。
3.关于创新发展理念,助推全域旅游的提案
4.关于推动万里茶道申遗,祁县遗产点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建议
办理情况:我县境内万里茶道遗址点丰富,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包括以祁县古城“晋商老街”为重要遗产点的13个祁县遗产要素(旧址)。在“万里茶道”申遗过程中,我县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机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设立专项资金,逐年分批、分级、分类对遗址、旧址进行修复。同时,积极开展文旅融合,打造品牌。2016年利用渠家长裕川茶庄遗址,完成“万里茶道博物馆”布展,成为全国最早万里茶道专题博物馆。此外,积极开展和参加与万里茶道有关的各类学术、文化、经济活动。利用新媒体,创作演出了《茶和万里》大型说唱情景舞剧。拍微电影《茶道情缘》,并获首届“晋中故事”二等奖。
5.关于对我县红色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的提案
办理情况:祁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址较多,属于文物大县,2021年1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革命文物,祁县有6处文物列入该公布名单。为贯彻落实《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摸清我县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底数,我局组织开展红色文化遗址认定调查工作,通过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史志办等部门的沟通,最终确定我县红色文化遗址认定调查名单,此次对我县6处革命文物以及北岗头烈士陵园、段家窑烈士陵园等4处革命纪念设施开展认定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本体构成、附属设施、地址、年代等基础信息以及使用管理情况、保护区划、历史事件、价值内涵、区位图、展示利用情况等资料收集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红色文化遗址的调查认定工作,对于摸清全省红色文化遗址资源底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遗址资政育人、赋能发展、惠及民众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6.关于保护梁村古村落刻不容缓的提案
办理情况:北梁村确属祁县行政管辖范围。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对该地区并未行使管理权,而一直是由太谷在行使管辖权,因此北梁村所有文物登记在太谷三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中,日常文物管理工作也由太谷文物管理部门负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因此既然北梁村属于祁县区域管理的范围,那么北梁村的所有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理应划归祁县文物部门管理。我们会向政府反映问题积极与太谷县政府协商此事,尽快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7.关于推进我县旅游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8.关于修缮小桑村关帝庙的提案
办理情况:小桑关帝庙为我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各个建筑装修基本均为原制,保存也基本完整,特别是正殿内墙面壁画,保存较为完整,壁画绘制人物故事、诗词、山水图画,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由于自然风化严重,年久失修,建筑本体出现残损现象。今年2月份,我局委托第三方对该建筑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制定,通过专家评审后,于3月份已向市局提交修缮申请,目前待上级拨付资金。
9.关于“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祁县乡村振兴”的提案
办理情况:近年来,我县修善村以“善文化”为核心、东城村以农耕文化为切入点的一批项目的实施为祁县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修善村、丰固村、河湾村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名单;谷恋村、修善村、盘陀村等八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谷恋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城村、河湾村入选3A级乡村旅游生态村。今后我们将深入挖掘各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针对性地提出各村旅游发展定位与发展路径,打造我县乡村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在突出生态、绿色、节约、环保等要素的前提下,完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依托现代农业园、土特产品购物点等重要节点,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10.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提案
11.关于加强“武克鲁故居”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12.关于振兴我县旅游事业的提案
办理情况:近年来我县在优化文物工作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文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省保单位聚全堂药铺旧址修缮工程、文庙修缮工程、县保单位永聚祥茶庄旧址文物本体抢险修缮工程的开展;国保单位渠家大院正在申请安防、技防设施的建设工作;利用法署贷款保护文物,十余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工程即将启动;茶城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对古城历史遗产保护的工作我们一直在进行中,今后我们仍不留余力、持之以恒保护好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关于您提到的几点建议,在以后的古城规划当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纳。将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13.关于弘扬抗战精神保护和开发子洪口战役遗址的建议
办理情况:目前我县有5处列为红色文化遗址(晋中战役遗址、晋中战役指挥部旧址、武克鲁故居、大庄烈士纪念碑、祁县烈士陵园)。其中,武克鲁故居和晋中战役纪念馆被列入市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在红色资源保护的过程中,我县扎实做好红色资源基础调查工作,于2021年6月初,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工作。此项工作对于摸清我县红色资源底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资政育人、赋能发展、惠及民众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多渠道争取资金,稳定推进红色资源保护项目。2021年7月,我局委托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武克鲁故居开展一期修缮工程。下一步武克鲁故居将打造为红色纪念地,进行有关武克鲁生平事迹、革命文物系列的布展。基于红色资源实际情况,对红色文物开展定期巡查,制定了文物保护员排查制度,对安全隐患及时登记、上报、清除,进一步保障红色遗址的安全。
14.以“古村落+”乡村旅游产业为支撑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提案
办理情况:关于提到的文物保护的建议,我们继续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制订详细地保护规划,认真做好古建筑群落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协调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做好传统古村落的开发建设。
15.关于聚集文化加旅游产业要素,打造世界茶文化之都的提案
16.关于加强市场监督检查执法力度严禁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提案
17.关于在疫情零星爆发和国家“双减”背景下校外艺术培训如何发展的提案
办理情况:根据国家“双减”政策,2022年2月我部门和县教科局对接,正式成为艺术类培训主管部门。接管以后:一是开展艺术类培训机构摸底登记工作,摸清艺术培训市场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市场整治工作打基础;二是利用节假日对艺术培训市场进行检查突查,至2月以来共检查艺术培训机构20家29次,下达书面整改通知5份,现场警告8家,查封非法培训机构2所,对艺术培训市场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下一步我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规范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外严查重处无证照培训机构。
18.关于扩建古县镇下古县村王维文化广场的建议
19.关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祁县名人、故事、诗词的提案
20.于加大我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资源投入,建设服务全县网络服务平台的提案
21.关于发展祁太秧歌的提案
22.关于打造县域文化品牌的提案
23.关于用好民俗文化为我县“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提案
办理情况: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筹资、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重组、兼并、收购等)吸收晋剧、祁太秧歌、音乐、舞蹈、朗诵等各协会、团体的优秀人才,组建祁县综合演艺团体。采用以文养文的办法,结合新编晋剧《三朝会》的影响,把祁太秧歌重新打造,用现代词谱曲、全省巡演,专场演出、作为文化礼品赠送等形式,塑造这一瑰宝的文化价值。同时通过录制传统剧目、组织专人收集整理300余个曲目,联系晋中市、省艺校进行秧歌专业联合办学等在全国擦亮秧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