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与自然历经了从信赖利用到试图征服、到自觉保护的不同阶段,在生态文明日益发展的当下,对自然的保护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您是否曾为路边盛开的鲜花驻足?您是否曾为一个物种的灭绝惋惜?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生活,您是否曾怀念在自然环境中那份静谧?
“一起向自然”生物多样性科普系列将通过一个个物种的介绍,带您认识生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遵循生物进化的规律,让我们“一起向自然”。
走进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来自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节肢动物门。它们的身体由一列体节构成,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也有头部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合为躯干部。它们的重要特征是体外覆盖着几丁质的外骨骼,又称表皮或角质层,在生长过程中要定期蜕皮。节肢动物门下含5个亚门,除三叶虫亚门已全部灭绝外,现存的节肢动物可分为肢口纲、蛛形纲、海蜘蛛纲(螯肢亚门);头虾纲、桨足纲、鳃足纲、软甲纲、颚足纲(甲壳亚门);内口纲、昆虫纲(六足亚门);倍足纲、唇足纲、少足纲、综合纲(多足亚门)14纲。目前人类已发现的节肢动物大约有110万种,占动物总种数的85%。它们广泛分布于天空、水体、陆地以及动、植物体内、外,具有复杂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在环境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角色。
金斑喙凤蝶
拉丁学名:Teinopalpusaureus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
Vol.1
金斑喙凤蝶的简介
如果要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内评选一类最受人喜爱的物种,鳞翅目家族的许多成员一定榜上有名,其中又以各种“蝴蝶”最负盛名。无论是翩跹花丛的菜粉蝶、闪烁惊艳的光明女神闪蝶,还是以浩荡绵长的迁徙震撼世界的黑脉金斑蝶,都是故事和影视作品中的常客。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物种,虽然在名气和美貌上都堪称蝴蝶家族的佼佼者,却也因罕见与稀少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它就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享有“无冕国蝶”称号的金斑喙凤蝶。
金斑喙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喙凤蝶属仅有的两个已知种之一(另一个种为喙凤蝶Teinopalpusimperialis),其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主要生活在中国、老挝和越南少数地区的高海拔常绿阔叶林山地内。由于稀少珍贵,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也是许多研究者和蝴蝶爱好者心中的梦幻之蝶。
金斑喙凤蝶(上)与喙凤蝶(下)
Vol.2
外形特征
金斑喙凤蝶是一种大型凤蝶,其体长3cm左右,翅展8-9cm。它们的两性显著异型:雄性体、翅因满布鳞片呈翠绿色,底色则为黑褐色;前翅近三角形,外缘内凹,近中部具1条内侧黑色而外侧黄绿色的斜横带,此带以内区域色浓而以外区域色淡;后翅面积小于前翅,外缘齿状,有翠绿色月牙形斑纹;中域有金黄色大斑;在黄斑中部有1个条形黑斑;后翅的尾状突出细长(称为尾突),末端一小截颜色金黄。雌性体型更大,翅面有大范围白色区域,绿色部分较少;后翅中部也没有金黄色大斑,但末端有晕染状浅黄色区域;翅型与雄性相近,但后翅外缘齿突延长,状如具有多条尾突。
金斑喙凤蝶雌雄差异(上为雄蝶,下为雌蝶)
金斑喙凤蝶中文名称中的“喙”得名于其头部的鸟喙状结构,这是它们发达延伸的下唇须。该结构在其他凤蝶中并不明显。
金斑喙凤蝶发达延伸的下唇须(白圈所示)
Vol.3
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
金斑喙凤蝶是亚热带、热带高山物种,栖息于海拔1000m左右或更高的常绿阔叶林山地,气候环境温暖湿润。雄性金斑喙凤蝶具有一定领地意识,常停落于树顶观察环境,会在一个区域内不时巡飞并驱赶进入领地的其他雄蝶。雌蝶活动则需要较高温度,故一般相较雄蝶更为罕见。
在溪流边吸水补充盐分的金斑喙凤蝶雄蝶
Vol.4
繁殖方式
金斑喙凤蝶雌雄异体,依靠体内受精繁殖后代。每年的4月和8月通常为它们的繁殖季。在交配期内,雄蝶常在领地内巡飞,当有雌蝶进入则主动上前求偶以寻求交配机会,并开始相互快速追逐。交配时,雌雄蝶的生殖器彼此对接,该过程会持续半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交配完成后,雌蝶继续进食并选择正午温暖时分产卵,雄蝶则停止进食并很快死亡。
和鳞翅目其他昆虫一样,金斑喙凤蝶为完全变态昆虫,即一生中包含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的卵呈扁圆形,淡紫色,直径通常只有2mm左右,产于叶面上,分布呈“一枝一叶一卵”形式。
金斑喙凤蝶幼虫包括五个龄期(即1龄至5龄),当卵孵化后,刚诞生的幼虫会吃掉包裹自己的卵壳。
金斑喙凤蝶幼虫及其取食的卵壳
金斑喙凤蝶低龄(1龄)幼虫呈黄褐色,有毛,末端白色,外观拟态鸟粪。它们以木兰科植物的枝叶和嫩芽为食,会将未食尽的叶片沿叶柄切断,以避免天敌通过食痕发现它们的行踪。
金斑喙凤蝶低龄幼虫及其鸟粪状外观
待1龄幼虫成长为2龄幼虫后,它们的体色会转变为绿色或黄绿色,通体光滑无毛,背腹中央和尾部两侧出现白色条纹,体节两侧有白色或蓝白色斑点。幼虫在取食过程中会不断将粪便排出体外。
金斑喙凤蝶幼虫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从1龄至5龄体长增长可达11倍,随着幼虫不断长大,其背腹中央白纹将逐渐加宽变淡,眼斑环纹亦将不断加宽,幼虫会通过一次次蜕皮以继续成长。
金斑喙凤蝶的老熟幼虫(即5龄幼虫)呈黄色,全身散布红褐色斑点。当达到成熟后,幼虫会主动从寄主植物上掉落到地面,寻找适合化蛹的地点。
在结蛹过程中,金斑喙凤蝶幼虫将以最后的副脚和白色缢带吊起身躯,呈锥状开始蜕皮,直到形成绿色的蛹。这种蛹叫做缢蛹。蛹的背面扁平近菱形,背腹呈黄绿色,其余地方呈绿色,中胸背面有1个喙状突起,称为角突。金斑喙凤蝶蝶蛹形态同样具有雌雄差异,雌蛹比雄蛹大,喙状突起末端分两叉,末期蛹体平扁;雄蛹喙状突起末端不分叉或不规则,末期腹面略凸,蛹体近似圆锥体。
金斑喙凤蝶会以蛹越冬,次年4月羽化,羽化后的成虫寿命仅有20余天,因此会立刻开始交配,并在交配一周后陆续死亡。这一代成虫产下的卵会在5月中下旬孵化,以蛹越夏,并在7-8月羽化,进入新的轮回。
羽化中的金斑喙凤蝶
Vol.5
千“金”难求的奇迹
1923年,德国昆虫学家RudolfEmilMell为这种翅生金斑的美丽绿色蝴蝶命名为Teinopalpusaureus,其种加词“aureus”即拉丁语中的“金色”,自此,金斑喙凤蝶以其无与伦比的华丽与神秘,迅速受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及收藏家的青睐。受到广大的标本需求、隐秘的生活习性,以及各大媒体的炒作营销,金斑喙凤蝶一度被传言价值连城。讽刺的是,金斑喙凤蝶原本并非罕见物种,甚至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反而正是虚假宣传引发的滥捕滥捉,一度将它们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客观来说,造成金斑喙凤蝶如今稀少难觅的原因有很多:它们的分布地区非常狭窄,主要集中于中国、老挝和越南,虽广布我国南方,分布面积依旧无法与适应力强的其他凤蝶相比;此外,金斑喙凤蝶雌、雄性比相差非常悬殊,雌:雄往往可达到1:50-200。但这些因素对其种群的影响远不及捕采业的疯狂。据报道,曾有人出价10万美元,只为收购一只稀有罕见的雌性金斑喙凤蝶。在“蝴蝶狂热”的驱使下,2002年,广西大瑶山发生了263只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被捕杀的特大案件,对金斑喙凤蝶野外种群造成了沉重打击。
金斑喙凤蝶寄主植物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
幸运的是,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增强,人类的努力也为金斑喙凤蝶的延续提供了喘息的空间。1989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首次公示,金斑喙凤蝶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意味着,该物种受到中国法律严格保护,任何采集、贩卖、收购均是违法行为。同时,它也被列为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R级(最稀有的一级)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一级保护物种。但请注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中,金斑喙凤蝶被列入数据缺乏(DataDeficient,即DD)一项,并非许多宣传所谓的“濒临灭绝”。
戴云山保护区内自由飞翔的蝴蝶们
同时,对金斑喙凤蝶野生种群更科学的研究与保护一直在持续进行:2022年5月5日和8日,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次在同一山顶监测到金斑喙凤蝶。这是永安天宝岩保护区首次监测记录到的第一代金斑喙凤蝶;2022年8月27日,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保护区金斑喙凤蝶繁育研究基地传出喜讯,继2020年人工首次成功野外放飞2只金斑喙凤蝶后,进入2021年8月再次成功羽化出了2只,其中1只为雌蝶。这次利用人工技术成功保育出金斑喙凤蝶雌蝶,在国内尚属首次;2024年5月,井冈山保护区科研团队带领金斑喙凤蝶保护科考志愿者在井冈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举办科考活动取得突破性成果,第一次观测到了金斑喙凤蝶的野外蛹态,这在江西省是首次发现,并在不同样线上两次观测到金斑喙凤蝶雌蝶,这些现象透露出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金斑喙凤蝶的种群在不断扩大……多年的调查研究与保护证明,金斑喙凤蝶在自然环境健康的分布地内不算罕见,这或许也说明,保护自然环境不仅为许多珍贵物种提供了栖息的空间,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84年8月20日,中国东方标本公司采集队的同志历尽艰难,连续几年上山采集,终于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捕获一只雄性金斑喙凤蝶。同时,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研究室的同志在整理以往采集的昆虫标本时,发现了一只前几年采集到的雌性金斑喙凤蝶标本。中国昆虫学研究的一块空白自此得到填补。时光飞逝,几十年后的今天,金斑喙凤蝶依旧以“蝶中皇后”之名频繁出现在科研工作者和官方媒体的影像记录中,但不同的是,现在的人类已经学会用更加科学友好的方式对待这一珍贵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广泛宣传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将属于金斑喙凤蝶的空间归还给它们,站在安全距离之外,用心欣赏自然缔造的瑰丽奇迹,一起向更美好的未来共同前行。我们,一起向自然!
参考资料
[1]黄莹.金斑喙凤蝶(鳞翅目:凤蝶科)四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及其系统发育地位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DOI:10.7666/d.Y2585070.
[2]曾菊平,周善义,李常春,等.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的蛹及寄主植物的发现[J].昆虫知识,2005,42(1):71-73.DOI:10.3969/j.issn.0452-8255.2005.01.020.
[3]蒙丽,莫佛艳,涂卓,等.广西发现金斑喙凤蝶一个新分布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4):134-136.DOI:10.16088/j.issn.1001-6600.2016.04.020.
[4]WANG,ZHENGYANG,HUANG,YING,LUO,XIANG,etal.HabitatmonitoringofanendangeredAsianbutterfly,Teinopalpusaureus(Lepidoptera:Papilionidae)andchangeinlocalresidents'conservationawareness[J].JournalofInsectConservation,2018,22(5/6):721-729.DOI:10.1007/s10841-018-0096-2.
[5]QIN,F.,JIANG,G.F.,ZHOU,S.Y..CompletemitochondrialgenomeoftheTeinopalpusaureusguangxiensis(Lepidoptera:Papilionidae)andrelatedphylogeneticanalyses.[J].MitochondrialDNA,2012,23(1/6):123-125.DOI:10.3109/19401736.2011.65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