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热胀冷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主要观察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设计此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亲厉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比较液体的.热胀冷缩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同学开动脑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初步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控制变量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实的良好习惯,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老师设问。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4、板书课题。

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

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联想其他液体是否也这样。

3、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

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醋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热胀冷缩

教学后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

学生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红墨水、开水、酒精灯1个、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1套、烧杯、矿泉水、可乐、冰红茶各一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生:没有

师:老师这里也随机选了几瓶没有开封的饮料,大家看看它们有没有装满。饮料瓶不装满,是商家偷工减料还是另有原因?

生:自由发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热胀冷缩(板书)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会升降的水柱(15分钟)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做一个实验,我们的实验器材有带吸管的小玻璃瓶一只、冷水和热水各一杯、红色液体、实验记录单一份,实验开始前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试验中先向小玻璃瓶内加满红色液体,再盖紧瓶塞,然后再参照实验记录单上的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及填写记录单的情况,5分钟后,实验结束。

师:下面,我们选择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那些小组愿意来展示?(选择2—3个小组进行展示,力争选出一个正确的,一个有错误的记录表)

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结果一样吗?

生:回答

师:(如果有不一样的,可以请不一样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若没有,就开始总结)红色液体遇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它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板书: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大家在哪里看见过这种红色液体遇热上升,遇冷下降的现象?

生:温度计

师: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是“一般情况下”而不是任何情况下,这里有一个特例,水在4℃的时候有反膨胀现象,大家将来在中学物理里会接触到。现在那个同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饮料瓶里面的饮料不装满?

生:解释。

活动二:会变大小的铜球(10分钟)

师: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物质有没有这个性质呢?生:猜测,自由回答。

师:看来不同的同学看法不一样,怎么才能知道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做实验。

师:对,一定要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定结论是否正确。怎么做呢?是不是直接用眼睛看这个铜球有没有变大?

生:不行,如果铜球只变大了一点点,可能用眼睛看不出来。

师:大家想的很周到,我们还得请出它的一个好伙伴——金属环,铜球和金属环有什么关系呢?(演示给学生看,刚好通过),加热后,铜球还能不能通过这个金属环?

生:观察

师:接下来,老师就用酒精灯加热这个铜球(点燃酒精灯)。酒精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加热工具,加热的时候,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能把加热的物体放的太低(边演示边实验)。

师:(加热一分钟左右)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铜球到底还能不能通过金属环呢?请大家看仔细了(实验)。

生:(仔细观察,不能通过。)

师:说明了什么?

生:铜球变大了

师:什么变大了?

生:体积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铜球变大了?

生:受热

师:如果我又想让它变回去,该怎么办呢?

生:让它遇冷、给他浇水……

师:(实验,遇冷后,铜球又可以通过金属环了)铜球可以通过金属环,说明了什么?

生:铜球变小了

师:什么变小了?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它变小了?

生:遇冷了就变小了

师:说明铜球具有什么性质?

生: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其它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请大家回家做课本23页实验。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展示铁轨接头处的缝隙,水泥地面的缝隙图片),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留有缝隙呢?

活动三:液体的热胀冷缩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不能利用桌子上的材料设计个实验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比一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法好,哪个组办法多?

生1:用气球

生2:用乒乓球来实验

出示提示:

用什么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用什么办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想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师:我给你们7分钟实验来进行实验,【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教师巡视。】

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铜球和橡胶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与水相比,固体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说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了解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防止和利用热胀冷缩的。

生:米饭受热变大了

讨论:水泥地(铁轨)之间的缝隙、夏天冬天电线的长短、夏天自行车气打的不要过足,还有火警报警装置等。

师:通过上节课和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课堂中我们做的实验有限,更多的物体是不是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还需要我们在课外去实验,去研究。

(三)练习:思考下面两组电线哪个示夏季?哪个示冬季?

练习拓展题:1、思考下面两组电线,哪个是夏季?哪个是冬季?

2、在同等条件下,水、空气、铜球热胀冷缩后体积变化从大到小是怎样排列的?

【主题与背景】

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我们将和学生一起进一步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本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我对原有的教材和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赋予教材新的内涵,提升教学内容。这样就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和自主实践去完成实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从中获得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求者,让教师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知识引导者。

【教学创新点】

向学生提出“最优方案”的基本理念。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不能只注意方案的多样性,而忽视方案的实效性、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学生实践探究体验的基础上,最终来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提升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推测、假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它需要必要的生活经历和能力,所以这种能力也是日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

(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

(3)作好记录

(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培养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并热爱科学。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师:我们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

同样的两个试管,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你们看到了什么?

换过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实验研究:

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材料

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步骤:

1.试管的水要装满,盖上盖子后不能漏水。

2.插上细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细管原水位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3.把试管放到热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4.把试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

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小结:

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除了水,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说明该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思考: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板书设计

果汁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课题: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

28、热胀冷缩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大部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抹布、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食盐水、白糖水等)

一、问题引入

孩子们:先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

还有一个呢?

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

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

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

(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

(浇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

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

提得好,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

说得好。尤其是运用了“也许”这个词充分体现这仅是一个“假设”。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谁能设计?教师归纳并板书:热胀冷缩

动眼——发现问题;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动口——得出结论。)

二、新课

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边阅读课文,边通过实验来研究。

(按四人实验小组,配备3个小药瓶装满水,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点红墨水染成红色。在瓶塞上钻个眼,穿上一根空圆珠笔芯,把瓶盖塞紧。烧杯两只,热水瓶和冷水桶各一只)

(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师边巡视边辅导,纠正错误动作,引导小组开展“四动”式的探索和研究)

请各组按下列提纲进行汇报,关于“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研究。

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呢?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

好!我给各组两套材料,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还有一个正好通过银球的铁环圈。请大家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设计实验,验证作出的假设。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我们也同样发现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典型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妙。例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啥总是松松地垂悬着,不绷紧?

对!这是电工叔叔为了防止冬季电线受冷收缩绷断而故意拉得松松的。

教师评价。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碰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THE END
1.科学小实验一起来了解热胀冷缩吧!~小实验 热胀冷缩 No.1 材料准备: 套上气球的瓶子/杯子 No.2 开始实验: step1 向两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热水、冷水 step2 把套上气球的瓶子放入热水中, 气球立马鼓了起来 step3 一放进冷水中气球又瘪了下去 No.3 实验原理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气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zAzMjQzNw==&mid=2247512592&idx=5&sn=103e94d25a25948d72152999a7d68321&chksm=c07afb8af70d729c832722b2bc18871f1db08056a8b4d8c4f6a8b7d7bf3c522a70989a8686a1&scene=27
2.科学小实验——《热胀冷缩》?课堂上孩子们都很活跃,争着举手先来体检操作小实验。 ?体验小实验时孩子们都很认真,也很有秩序。 ?体验过种中让孩子们了解一下科学原理,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科学原理:瓶子里的气体受热膨胀使气球吹起,受冷收缩气球消气,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 https://www.meipian.cn/3xo9aut7
3.科学小实验系列之《热胀冷缩实验》0:00 / 00:43 网络开小差了,请重新加载刷新 济南学习平台 科学小实验系列之《热胀冷缩实验》 2022-02-21 展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63305248481227781
4.简单有趣的小实验21个热胀冷缩简单有趣的小实验21个 热胀冷缩 教学目的: 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自己认识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物体热胀冷缩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了解人们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利用和对危害的防止;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科学创造的本领。 教学方法:实验法 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经过思考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https://wenku.baidu.com/view/28d4601a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c.html
5.科学小实验热胀冷缩儿童趣味科学小实验00:00/00:00 科学小实验 热胀冷缩 儿童趣味科学小实验 拳击那点事发布于:江西省2023.08.21 00:00 分享到 科学小实验 热胀冷缩 儿童趣味科学小实验https://www.sohu.com/a/713621966_100114195
6.简单的热胀冷缩小实验:神奇的乒乓球修复术空气遇热膨胀原理物体大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夏季,两根铁轨之间的衔接处看上去很严密,空隙很小;而到了冬天,这空隙就会变得很大,这就是铁轨的热胀冷缩现象。 童乐福儿童网提醒小朋友:只要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结合所运用到的知识点才能真正的算掌握了此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https://www.tonglefu.com/736.html
7.气体热胀冷缩小学生科技制作实验益智科教科普科学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小学生科技小制作小实验益智科教科普玩教具材料https://www.zhe2.com/note/684638733575
8.谁有热胀冷缩的原理或小实验?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准备材料:小铁球,一根铁丝,火把铁丝的一头围成一个小铁球能正好穿过的圈.把球用火加热,再把球放上面,球遍不能穿过了.证明冷缩的实验与这相反.选我的答案吧~我小学做过这种实验.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1)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533c09e5659a816b4d8620cf869f7db8.html
9.2020江苏大赛+张松恒+科学小实验:热胀冷缩简介:这个作品的题材——科学小实验:热胀冷缩,相信大家对这个现象都并不陌生,但是会产生该怎么证明的疑问,为了解答同学们的这个疑问,我在构思这个作品。在接到比赛通知后关于如何选择题材时,我就想到了热胀冷缩科学课,让我和同学印象深刻,多么神奇的一个实验!于是我便决定这次比赛就做热胀冷缩这个实验,让更多的同学可https://www.jsstem.org/aisc/detail.aspx?id=497332&tid=1
10.趣味科普小实验,探索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原理: 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1.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的运动速度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2.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速度会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知识拓展:生活中的固体热胀冷缩现象:铁路上的钢轨并不是密接的,每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https://www.360doc.cn/article/70899635_946500689.html
11.热胀冷缩实验作文(精选13篇)通常情况下对金属圈加热时,可观察到其内径增大,会不会有内径变小的可能呢? 本文针对上述疑问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对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一)金属圈热胀冷缩物理变化过程分析 金属圈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小圆代表金属原子。从微观的物理变化过程分析上来看,当加热金属圈时,金属原子受热要向四周膨胀。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41tmxpy.html
12.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 实验目的 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这就 是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铁垫圈一个,木板、小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步骤1、在木板上钉两个小钉,便两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https://m.360docs.net/doc/9918643407.html
13.一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超直观感受热胀冷缩的原理!一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超直观感受热胀冷缩的原理!暖爸实验室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女护工总要绑住老大爷的双手才放心 平凡说剧 1144跟贴 打开APP 沙特豪掷百亿巨资,欲购买我国12艘052D,老美为何急眼了? 青梅御茗 14跟贴 打开APP 生下来就是天生的坏种 嘟嘟剪影 769跟贴 https://m.163.com/v/video/VC99D36DI.html
14.自制简易温度计小学生科技小制作热胀冷缩原理科学小实验DIY自制简易温度计小学生科技小制作热胀冷缩原理科学小实验DIY材料—科学实验(今日10折自制简易温度计小学生科技小制作热胀冷缩原理科学小实验DIY材料——梦想家科学益智。更新时间:2024年11月30日湖南 长沙 梦想家科学益智 玩具/童车/益智/积木/模型 科学实验 https://www.17yike.com/index.php/home/index/quan/id/641958101198.html
15.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直观的热胀冷缩原理!14 评论 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直观的热胀冷缩原理!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美国男子骑行环游中国,离境时在国门不舍落泪 今事1.4万次播放 真刑!什么事至于他这么暴躁? 道哥日记3.6万次播放 俄罗斯,一个留着希特勒胡须的光头哥,骂骂咧咧的将一对情侣赶下车… 侠骨柔情方恨晚7768次播放 演技精湛的国家二级演员,他是大众心中https://k.sina.cn/article_6070202483_m169cff07303300tzbb.html
16.手工diy科技小制作自制简易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热胀冷缩物理科学小实手工diy科技小制作自制简易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热胀冷缩物理科学小实验steam学生教具材料包生日礼物 温度计实验【物理:热胀冷缩】图片、价格、品牌样样齐全!【京东正品行货,全国配送,心动不如行动,立即购买享受更多优惠哦!】https://item.jd.com/1004034350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