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沉浮实验(精选5篇)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激趣,观察、探究感知沉浮的存在,初步了解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沉浮,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悬浮,哪些固体放水中可能溶解。

(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养成自主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并体验动手操作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沉浮悬浮与溶解的差别。

三、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AI出示大海上停放着的轮船,清澈的海底世界。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CAI里面的每个画面,并认识与本课有关的物体。

(二)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后你们各有什么新发现?”

(三)教师紧扣学生们的回答,再问:“为什么轮船会浮在海面上?而石块沙子等之类的固体会沉入海底?有些物体还会悬浮在海底和海面之间?海水为什么会是咸的呢?”

(四)“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发现,你们今天想探究哪些知识”紧扣学生们的回答引出课题《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四、探究活动

(一)老师先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各组准备好不同实验材料,每个组都自由选好组长(第一组放浮在水面上的材料;第二组放沉入海底的材料;第三组放溶解在水里的材料;第四组放悬浮在水中的材料,老师演示。)

1.紧扣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本组的实验材料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作出猜想,由组长汇报猜想结果,教师写板书(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悬浮在水中)。

2.教师:“同学们,你们要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找到证据呢?”

3.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各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找证据的乐趣。

4.同学们活动完以后,各组组长再次进行汇报证实结果,看看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老师进行指导,直到操作正确找到证据为止。

(二)教师:“为了公平公正,老师也要用实验来证实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活动。”(老师演示:清水和盐水中的鸡蛋是沉还是浮)

1.在杯中倒半杯清水,用勺子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发现了什么呢?(鸡蛋沉入水底)

2.把鸡蛋捞出来,往水里加10茶匙盐搅拌,这样盐水就调好了。

3.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发生了什么呢?(鸡蛋浮在水面上)

4.把鸡蛋再捞出来,慢慢地向杯中加入清水,一直到加满。

5.再把鸡蛋放进去,发生了什么呢?(鸡蛋悬浮在杯子中部)

(三)根据同学们和老师的操作,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操作现象?教师板书(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悬浮在水面上)。

五、知识拓展

(一)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固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是沉在水底的?哪些是溶解在水里的?哪些是悬浮水中部的?

(二)鼓励学生在家也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六、小结全课

关键词:大班幼儿生活科学教育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可见幼儿科学教育也是幼儿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当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对周围的世界更加好奇,求知欲探索欲望更加强烈,孩子们常常会问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涉猎的范围方方面面,有时候着实让教师招架不住。所以在大班阶段开展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的科学活动能满足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需要,能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好问好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那么如何在幼儿阶段帮助幼儿去探索科学的世界甚至去尝试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组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活动呢?

1在生活中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萌发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

2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组织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

4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把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简单易懂

一、上好入门第一堂课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连,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实验,能大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声音的特性”后问:怎样辨别一个人的声音?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么形成的?学习“两种类型的触电”后,提出停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又如在学习浮力那章时,可以做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小玻璃瓶(如蛇胆川贝液的瓶子)作为沉浮子,在瓶里装适量的水使它刚好能漂浮于水面,将沉浮子漂浮在一个较大的塑料瓶里,瓶内装接近满的水,拧紧瓶盖,稍用力将塑料瓶向内挤压,使瓶内空气的体积减小,沉浮子跟着下沉。手松开后沉浮子又上浮。学生看到瓶内的“沉浮子”时沉时浮,感到很新奇,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探究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科学作风和各种能力均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关键。通过探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产生爱科学的激情,引起学习动力。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课堂内外多给学生做探究实验的机会。而演示实验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它能化抽象为具体,把要研究的物理对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说服力。例如在学气压那节课时,我们为了直观可以做这样的实验,用我们随手可以找到的鸡蛋着手,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内。

五、培养思维能力

1.将一只生鸡蛋(或螺丝壳)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观察实验现象:。

2.两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将鸡蛋继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教学参考书第40页中是这样写的:“将一只生鸡蛋放在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将会看到非常有趣的一幕:鸡蛋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不断地上下沉浮。”“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把鸡蛋放入盐酸中时,鸡蛋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与盐酸接触后立刻发生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生成的CO2气体就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上,将鸡蛋托起,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鸡蛋就向上浮起;接近液面时,CO2气泡破裂,逸到空气中去,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其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不断循环,不断上下浮沉。”

本人也在课堂上也做了这个演示实验,但这次却有不一样的发现。在演示实验中,鸡蛋放入稀盐酸中,先下沉后上浮,然后就不再下沉了,鸡蛋表面聚集着大量的气泡,露出水面时也只有露出部位少量的气泡破裂,所以还是漂浮在水面上。然后过两分钟之后取出洗净,蛋壳变白了,且有些粗糙,之后由于将鸡蛋一直放在稀盐酸中就上课了。下课后二十分钟左右,气泡迅速增多,原来蛋壳开始出现破洞,没过多久,蛋壳全部消失,鸡蛋变成了软壳蛋,打开之后发现:外层的蛋清也变成了白色的固态蛋白,蛋黄还是液体状态的。

“为什么蛋白质凝固了?鸡蛋为什么像是被煮熟了?”带着这个疑问,本人又专门重新做了一次实验,再次确认实验现象,选择了一个生鸡蛋,且还是一样的稀盐酸,并拍照做了记录。过程如下:

(1)14:18开始实验,鸡蛋同样先下沉后上浮,之后不再下沉,而是翻了两次(如图1)。

(2)14:21突然产生大量气泡,取出来洗净,发现开始有破洞,没想到这个鸡蛋这么快就出现破洞(如图2)。

(3)14:30反应基本停止,只剩下顶部未与盐酸接触的部分蛋壳还在,其他部分均无蛋壳了,我将鸡蛋压入稀盐酸中,让顶部蛋壳与稀盐酸继续反应,最后就制成了一个完整的软壳蛋(如图3)。

(4)剥去软壳蛋外面的膜,发现里面的鸡蛋像是煮熟了一样,鸡蛋黄都有点凝固了(如图4)。

高中的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一书中第104页写到:“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甲醛、酒精等物质也会产成沉淀,但与盐析不同的是,析出的沉淀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蛋白质将失去原来的活性。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denaturation)。用紫外线、X射线等照射蛋白质,或者给蛋白质加热都能使蛋白质变性。”终于弄清楚生鸡蛋放入稀盐酸中最后变成一个“熟”了的软壳蛋的原因了,稀盐酸先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然后盐酸继续与鸡蛋中的蛋白质反应生成沉淀,与煮熟的鸡蛋一样发生了变性。

关键词:物理;生活;情景教学

一、用“物”和“理”之间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景,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用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师,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也可以在日光灯下观察,结果是细长的光斑)。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的去学习。又如:在讲热传递时,演示这个实验用火轻而易举地烧掉一张纸条,把同样的纸条紧缠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条安然无恙,学生很奇怪,这时,告诉学生,骗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推销假毛料服装坑害人的。创设这些情景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利用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THE END
1.8个关于鸡蛋的小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而薄的鸡蛋壳可以举起15本书。 鸡蛋壳是一种圆顶形结构(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 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由很多的拱形组成(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时,压力就如图所示在蛋壳上被传递和分散,使其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https://www.meipian.cn/41co26mm
2.鸡蛋实验作文15篇鸡蛋实验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鸡蛋实验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鸡蛋实验作文1 https://www.wenshubang.com/dongwuzuowen/1193672.html
3.鸡蛋实验鸡蛋实验 描述现象:煮鸡蛋时会有小气泡 提出问题:鸡蛋是封闭的吗? 作出假设:蛋壳不封闭,内有空气。 实验结果: 把鸡蛋放进40至50摄氏度的温水,蛋壳上有小气泡发生。 实验结论: 1.蛋壳不是全密闭的,表面上有小气孔与外界相通。 2.蛋壳内不是完全实心的,有气室存有空气。https://www.jianshu.com/p/5c011e1497dc
4.科学小实验之透明的鸡蛋实验研究一个宽口瓶, 白醋,生鸡蛋 实验步骤: 1、把鸡蛋放在醋里,孩子可以先观察到鸡蛋浮在水里。 2、然后白醋让鸡蛋周围充满了小泡泡。 3、等待48小时候,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拿出来,鸡蛋变成透明,薄,软而富有弹性。 实验原理: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白醋中的醋酸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于是https://szsx.suzhou.edu.cn/scientist-1392.html
5.10个关于鸡蛋的实验,鸡蛋都被玩坏了2024-11-01 13:05 【河北净菜四季鲜】冬储白菜上市 探访中国大白菜之乡 2024-11-14 00:50 【河北净菜四季鲜】唐县肉羊——鲜香不膻 羊界“扛把子”就是它 2024-10-13 05:33 【河北净菜四季鲜】望都辣椒:椒香四溢红天下 2024-09-20 41:25 https://item.btime.com/g5gnf8c8rmpb22846uua88pm7vn?from=assist
6.100层楼,2个鸡蛋,最少要几次才能测试出鸡蛋能承受的最大楼层?1.扔鸡蛋实验 有一栋100层的楼,和2个坚硬的鸡蛋,从楼上扔下鸡蛋,鸡蛋会在大于某一层刚好开始碎,那最少几次能测出鸡蛋能承受的最大楼层呢? 如果从第50层扔下鸡蛋没碎,第51层扔下碎了,那鸡蛋能承受的最大楼层就是50。 注意:你手上只有2个鸡蛋,如果扔下碎了,就没法再使用了。 https://blog.51cto.com/u_15185954/2742050
7.漂浮的鸡蛋实验报告.docx漂浮的鸡蛋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共计四个实验|曾玥 1、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实验 2、白醋泡鸡蛋实验 3、探究蜡烛燃烧奥秘 4、盐水溶解的奥秘 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 小苏打与白醋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最终液体会发生什么化学变化? 二、猜想与假设 已经知道,小苏打实质是碳酸氢钠,而白醋的主要成分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06/8022075037002022.shtm
8.科学小实验,陪孩子玩鸡蛋的实验高清在线观看PP视频科学小实验,陪孩子玩鸡蛋的实验 首页 频道 搜索热搜榜 开通会员 客户端 看过 收藏 消息 您的Flash插件已过期或被禁止 升级或启用Flash 科学小实验,陪孩子玩鸡蛋的实验 科学小实验,陪孩子玩鸡蛋的实验 295 内容简介https://v.pptv.com/show/CZiaibKpL4aKYJhib8.html
9.记一次捏鸡蛋的小实验10篇(全文)记一次捏鸡蛋的小实验 第5篇 实验开始了,老师在盛清水的玻璃杯里先放了一只鸡蛋,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杯看,只见鸡蛋慢慢下沉,最后沉到了杯底。于是,老师拿起一把小勺,又把鸡蛋从水里捞上来,并在水中加了几勺盐,然后搅拌了几下。又把鸡蛋放下去了,可是鸡蛋并没有往上浮。有的同学着急地大声叫起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ouko3xy.html
10.神奇的鸡蛋如果您想向孩子演示一下鸡蛋膜的渗透作用,您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实验。 ? 将实验1中得到的鸡蛋浸泡在一杯浓糖水中,静止一到两天后取出鸡蛋,你会发现原来鸡蛋中的蛋液消失了,变成一个布满褶皱,仅被一层鸡蛋膜包裹的蛋黄,如下图左例。 ? 或者你也可以把图1中得到的鸡蛋泡在一杯带颜色的水中,静置一到两天https://www.douban.com/note/61647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