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4月3日,中东部地区本轮大范围雨雪进入最强时段。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或暴雪;安徽西南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和东南部、广西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暴雨或大暴雨(100~215毫米),湖北、安徽等地有8个国家站日雨量突破4月历史极值。
4月4日,我国中东部强降水持续发力,安徽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其中,江西东部、福建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30毫米)。
4月5日,降雨带东移,大部地区雨势减弱,但福建、广东及东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仍有较强降雨,局地可达大雨量级。
清明时节总是少不了雨水的光临
这是为什么?
我们不妨往下看
我国的气候受“两大老虎”支配: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和来自太平洋的暖风。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照射到的地方不同,两只老虎的势力此消彼长。秋天西伯利亚冷风“猖獗”,太平洋暖风退居海上。春天太阳照射增加,太平洋暖风则高歌猛进,带着暖湿气流北上。
春季为冬夏之交,冷暖气团都很活跃,频繁互动,互相“斗争”。
清明节前后,江南地区是两股气流割据战的前线。冷风在下,暖风在上,暖气流就液化成雨了。两股风没完没了地打,雨就没完没了地下了。
每年的清明节都在四月五日前后,盛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这将会带来大量的雨水。江南一带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由于这些原因,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个别年份或个别地区也会有例外)。
但是,“雨纷纷”只是对于南方而说的,我们大北方清明期间出现“雨纷纷”的情况并不多。
一、传统风水观
玉带环腰是风水学术语。
在传统的风水学观点中,把环绕自己的家居或者是店铺的水(或道路)称为之好水,也叫做环抱水,古称“玉带环腰”,他的形状就好象以前的官服上的腰带一样,这种水我们称之为旺财水。
在风水上“玉带揽腰”纳财旺财,与之对应者就叫“反弓煞”或称“反弓水”。
其实,就是凸岸沉积,凹岸侵蚀。
风水学认为:
反弓水户型是指弓形朝向房屋,会招来家庭不和、离婚等多灾作难又破财。
如果房子在弓形的凹面,就会大吉大利,和睦又旺财。
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地理原理:
凸岸沉积,凹岸侵蚀
“反弓水”其实就是地理学中所说的被侧蚀的凹岸。而估计是因为凹岸容易被侵蚀,从而不被风水先生看好。
而一些港口城市,如伦敦主城区却选择在反弓水位。主要是因为伦敦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航运功能突出。而河流凹岸水体较深,有利于航运。
三、试题链接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为我国早期人类开凿居住的洞穴,其开凿考虑的因素可能有
①采光②风向③防洪④出行方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
2.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下列对凹凸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岸泥沙淤积,不断形成新的土壤
B.凸岸一侧在古代利于军事防卫
C.凹岸水量较少,所以古代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
D.凹岸侵蚀作用强烈,水流较深,适合建河港
【答案】1.B2.C
【解析】1.图甲为我国早期人类开凿居住的洞穴,结合指向标,其开凿洞穴位于山脉南坡,考虑的因素可能有采光,南坡是阳坡,光照条件好,①对。有风向,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南坡背风,利于防寒,②对。开凿在半山腰处,地势较高,利于防洪,③对。山腰不如山麓地带出行方便,④错。B对,A、C、D错。
2.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凸岸水流较缓,泥沙淤积,不断形成新的土壤,A正确。凸岸一侧三面环水,在古代利于军事防卫,B正确。凹岸是侵蚀岸,陆地被侵蚀,所以古代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C不正确。凹岸侵蚀作用强烈,水流较深,适合建河港,D正确。
风水盛行的古代中国,人们孜孜追求的理想宜居之地是:背倚连绵山脉为屏障,前临平原,两侧水流曲折回环,流汇于聚落前。无论大小聚落,都要设置“水口”,它是一个村、镇、城的“门户”所在。右下图示意浙江某聚落选址及水口景观,水口处种植的高大乔木林已200余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河段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
4.风水学中聚落前水流忌讳冲射反弓,而图中水流曲折回环,其作用是()
A.便于灌溉、舟楫、养殖
B.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
C.不利于肥沃土壤的形成
D.便于接纳冬日的凉风
5.该村落在“水口”种植高大乔木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护堤B.调节局部小气候
C.防止水土流失D.涵养水源
【答案】3.D4.A5.B
【解析】3.A.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流水作用强,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故A错误。
B.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河段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农田,说明该地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作用不显著。故B错误。
C.浙江地处南方季风气候区,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C错误。
D.上水口和下水口之间河段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农田,说明该地为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所以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4.A.水流曲折回环,方便人们出行和生产,获取食物解决生存的所需,比如灌溉、舟楫、养殖等,故A正确。
B.水流曲折回环与日照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
C.水流曲折回环,沉积作用显著,有利于肥沃土壤的形成,故C错误。
D.聚落前有水流,便于接纳夏日的凉风,没有哪个聚落喜欢冬日的寒风,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5.“水口”两侧有高大的山脉,此处的缺口,容易使风顺着水口位置进入聚落,高大的乔木可以形成防护林,阻挡冬季西北风和夏秋季节的台风,使得聚落形成一个稳定的小气候。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进行了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2)。
(1)说出判断河流左岸与右岸的依据。
(2)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两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
(3)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
(4)请写出在探究该问题的过程中,你用到(或获知)的地理规律。
【答案】(1)河流的流向。
(2)断桥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
(3)断桥处在河流左(凸)岸,河岸较少受冲蚀,河水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4)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
【详解】(1)面对河流流去的方向,自己的左手那边.就是左岸,右手这边就是右岸。
(2)断桥在河流的弯曲河段,根据河流的流向,断桥处右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水深、流急;左岸为凸岸,有泥沙堆积,河水浅、流速慢。
(3)结合图文资料,断桥能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是断桥处在河流的凸岸,河岸较少受冲蚀,河水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4)结合前面的分析,在探究该问题的过程中,获知的地理规律是受物体水平运动惯性的影响,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点睛】河流的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凸岸受到堆积,河水较浅。给出一条河流,可以分两种情况来区分凹岸和凸岸;(1)河道平直:①判断左岸、右岸。先判断河流的流向,然后顺着河流的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②判断侵蚀、堆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转,即河流右岸受到侵蚀,可能会发育成凹岸;左岸堆积,可能会发育成凸岸;(2)河道弯曲顺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流向与河岸相交的那侧,即为凹岸;另一侧即为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①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适宜建造港口;②凸岸接受沉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建设村庄城镇,种植庄稼。
(1)从自然角度分析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河流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在我们发现象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请分析图中甲处形成港口城市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沿河、沿海分布;分布于河流凸岸形成原因:沿河、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河流凸岸是沉积岸,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2)地处河流凹岸且河流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发生右偏,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1)影响聚落形成及分布的因素主要由河流、地形、气候等因素,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的聚落沿着河流凸岸分布;因为沿河、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层较深厚,土壤较肥沃;凸岸水流较缓,便于安全取水;凸岸三面环水,可以作防御之用。
(2)结合河流流水对河岸的影响可知,甲处位于凹岸,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域较深,在古代建造房屋容易坍塌,但水深便于港口建设。
材料一: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材料二:下图(汭位、在河流拐弯处不同位置,流速不同。)
(1)根据材料和图甲、图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原因。
(2)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象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其原因。
【答案】(1)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凸岸为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2)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
【详解】(1)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凸岸主要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凸岸沉积物多,更有利于土壤的形成;凸岸流水环绕,水面可以作防御之用,同时,凸岸为堆积岸,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2)港口多见于港阔水深的水域位置,凹岸为侵蚀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流急,水域深,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居住,但因其水深,浮力较大,船舶停靠方便、安全,适合建设港口。
【点睛】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去分析,自然条件主要包括陆域和水域,陆域主要影响筑港,地势平坦,利于港口设施的建设;而水域主要影响船舶的停靠,海域深,且风浪小,船舶停靠方便、安全;如风浪太大,会给停靠的船只带来危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经济腹地和依托城市,经济腹地范围广,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客货量流量大,港口发展快;城市为港口的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港口建设优良,吸引力大,利于港口的发展。
9.【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弯曲处的外侧在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称为“反弓煞”,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建筑选址方位。
(1)“反弓煞位置”易发生哪些自然灾
(2)简述当地可采取的的防御措施。
【答案】(1)洪水(洪涝)、河岸崩塌。(4分)
(2)加强灾害预警;兴修工程加高、加固河堤;及时搬迁等。(6分)
【详解】试题分析:
(1)读图,“反弓煞位置”指的是河流的凹岸,因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河岸崩塌,导致决堤造成洪水或洪涝灾害。
(2)当地可以对危险河段加强灾害预警。在“反弓煞位置”,兴修工程加高、加固河堤。组织群众及时搬迁等。
考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分布规律,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