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微专题凹岸是怎么形成的?凸岸不能建港口吗?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10.20

一直专业做地理

河谷发育的过程中,由平直的河流,变为弯弯曲曲的河流,这主要是因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左、南半球向右)。偏转的河流便会冲蚀河岸,使之慢慢凹进去,变为凹岸。同时在另一岸的河水流速较慢,发生沉积,变为凸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实际应用:

①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适宜建造港口;

②凸岸接受沉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建设城镇,种植庄稼。

比较项目

凹岸

凸岸

与河心关系

偏离河心

凸向河心

水流速度

流速快

流速慢

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地貌特征

深槽或深水港湾

河漫滩或浅滩

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弯道是河流广泛存在的一种形态。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河床平面形态有平直的、弯曲的和分汊的等类型。弯曲的河床又称曲流。河流曲流的内弯环抱处叫凸岸,外弯处叫凹岸。

河流曲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为参考点,陆地向内凹为凹岸,陆地向外凸为凸岸。

在判断时,我们可以把河流的正中心当成河心(图中黑点表示河心),河岸线凸向河心的一侧为凸岸(如图中甲岸、丁岸),河岸线偏离河心的一侧为凹岸(如图中乙岸、丙岸)。

二、两者的相同点

河流凹岸、凸岸一般同时出现在河流发育的中后期,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落差小的河段。河流凹岸、凸岸的流水作用不因半球位置而改变,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对流经地区的地貌产生影响,一般有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河流流速大的时候,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深槽或港湾,流速小的时候,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漫滩或三角洲。当河流转弯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流速快,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水流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在凸岸因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也称弯道环流。(如下图所示)

四、迂回扇

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蠕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各条沙坝的曲率随距河岸远近而异,且组成物质较粗,相邻沙坝间的低地常成为沼泽,组成物质较细。当迂回扇为河漫滩相的沉积物所覆盖时,便形成鬃岗地形。

五、牛轭湖

当河流一开始流动,便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右南左),开始偏转,使得河流左右摆动,变得越来越弯曲。侵蚀凹岸,并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图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不断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会使得河流越来越弯曲(①—>③)。当洪水突然来临时,会更剧烈地冲刷河流的凹岸,使得距离较近的两个凹岸不断靠近,最终连接成为新的河道(③—>④)。此前的河道被废弃,形状像一个“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图4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河流的侧蚀作用是由于河流在流动中,由于受到阻碍而向侧方冲刷,或由于河道弯曲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向凹岸侵蚀,这都会使河流产生侧向侵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使坚硬的河岸形成侧蚀凹槽,另一方面能够使河道的弯曲度增大,以致发展成为曲流河。曲流河进一步发展,可使曲流河段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

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

3.河曲愈来愈弯

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

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

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特别注意的是,截弯取直作用有两种情况:其一是随着河流的弯度越来越大,形成很窄的“地峡”,这时可由一次特大洪水作用冲掉“地峡”,使河道取直,称为“截项取直”;其二是沿着冲沟冲刷出一个新河床,使河道取直,称“冲沟取直”,也有人称“串沟取直”。“截项取直”表明河道的突然废弃,沉积序列为砂薄泥厚;而“串沟取直”表明了河道的逐渐废弃,沉积序列为砂厚泥薄。岩体称透镜状,最大可延伸数十公里,厚可达数十米。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从凹岸与凸岸到迂回扇再到牛轭湖的演变过程

河流的凸岸与凹岸的演变

六、凹岸与凸岸的运用

在高考地理中,经常考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个规律:

①凹岸侵蚀,因此凹岸的水深更深一些,适宜建设港口,停靠大型船舶;同时,凹岸的水流更加湍急,更易发生洪水灾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②凸岸堆积,因此地势较为平坦,适宜村庄城镇的建设;同时,土壤中堆积了大量营养物质,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图6凹岸与凸岸的不同规划

庐山桑落洲

凹岸和凸岸是针对河流弯曲处来讲的,凹岸被侵蚀,凸岸沉积。例如: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河水自西流向东,中间有一段向北弯曲,那么北岸就是凹岸,南岸就是凸岸。总而言之,不论河流流向,河岸向哪边弯曲,哪边的岸就是凹岸。

(一)、指代不同

1、凸岸:指弯曲河床河岸凸出部分,因受局部河床地形等因素影响,河床发生弯曲。

2、凹岸:弯曲河段凹进一侧的河岸。

(二)、形抄成原因不同

1、凸岸:在水流的离心力作用下,凹入的河岸进行侵蚀,侵蚀下来的泥沙,通过弯遭环流,搬运到对岸沉积.逐渐增长成圆弧状坡缓的凸岸。坡度缓和,近岸水流和缓。

2、凹岸: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天然河流总是弯弯曲曲,形成一系列河湾。因环流作用,一岸冲刷,使岸线凹进;另一岸淤积,使岸线凸出。故凹岸水较深,是深泓位置;凸岸水浅,形成边滩。

(三)、区分方法不同

1、凸岸:岸陆地知滨临海、江、河、湖等水域的边缘,如海岸、河岸、湖岸等。在内河中一般以正常水位时陆地和水的界限为准。在河湾内,向湾内凹进的称凹岸,向外凸出的称凸岸。河流的左、右岸,以人面向下游为准,左边为左岸,右边为右岸。

2、凹岸:从地转偏向力角度来看,北半球河流右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南道半球则是河流左岸易受侵蚀而成为凹岸。

曲流发生裁弯取直后,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逐渐演变为封闭的浅水湖泊,称为牛轭湖。辽河下游平原区河流众多,水流缓慢,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众多废河道和牛轭湖。下图示意不同时期辽河下游河道演变过程。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表示1984、1988、1992、2002年辽河下游河道,其对应正确的是()

A.甲--1984年B.乙--1988年

C.丙--1992年D.丁--2002年

2.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演变最缓慢的时段是

A.19631975年B.19751984年

C.19842002年D.20022013年

3.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

A.流速增大B.流程延长

C.流量减小D.河床变浅

解题思路

受水流惯性和凹凸岸堆积与侵蚀的不同的影响,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的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以堆积为主,形成点坝。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牛轭湖干涸后,沉积物暴露地表,称为废弃河道。

其实这与流水的冲刷搬运能力与流速有关。在稍有弯曲的河道上,水流形成螺旋状前进的环流,使得流速较急的主流冲向凹岸,这样凹岸就经受强烈的侵蚀。相反,在凸岸因为水的流速降低,有利泥沙在此处不断堆积,凸岸越来越凸,而凹岸越来越凹。上述过程反复不断,河道就变得十分曲折。当河道进一步弯曲,相邻两弧圈相搭,流水直接切穿曲流颈部形成一条新河道,从而废弃原先的弯弧。在被废弃的弯弧里,水流速度减弱,两端逐渐被泥沙淤塞,构成月牙形状的牛轭湖。

2.既然设问说牛轭湖演变最为缓慢的过程,我们切入时应从牛轭湖入手,这就要对图中的几条不同时期的河道进行排序,然后进行信息解读:

1984-2002年间虽红圈处变化不大,但棕褐色的1、2、3、4处牛轭湖明显形成;

以前几个选项的年份间河流牛轭湖的变化都非常明显,只有2002-2013年间牛轭湖的变化不大较为平缓,故本题应选D。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后来左岸的残桥(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右照片)。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解析】据图分析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面对河流下游,右手侧为右岸,左手侧为左岸。河流右岸为凹岸,受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所以河流较深,流速较快;而河流左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显著,流速慢,泥沙淤积,河道较浅,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能保存至今。

答案

桥梁修建在河流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河流的冲蚀剧烈;

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缓,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双选)。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BD本题考查河流的侧蚀作用。

如果是比较平直的河道,一般从地偏力上分析,例如③④。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因根据凹岸和凸岸的情形判断,例如①②。

本题选②④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

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完成1—2题。

1.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

A.T1T2T3B.T1T3T2

C.T3T2T1D.T2T1T3

2.M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

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

B.地壳抬升,含沙基岩出露

C.河流弯曲,凹岸堆积砂金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砂金

本题考查河流的凹岸和凸岸的演变。

由图可知河道由T3至T1有自然取直的趋势。M地在T2时期位于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泥沙;由于河道的演变,在T3时期位于河流凹岸,流水侵蚀堆积的泥沙导致砂金矿露天。

答案:1、C2、A

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5.D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根据图2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处流速高于②处,①处附近为河流的凹岸,②处附近为河流的凸岸,所以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图1中甲处为凹岸,流速快,主要为侵蚀作用,主要用于修筑堤坝;乙处为凸岸,流水沉积作用显著,泥沙淤积,不适合修筑港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

图甲图乙

(1)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1)题,判断题,只是要求你判断4次而已,A选项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B项关于地势高低,C项关于凹岸凸岸侵蚀还是堆积,D项关于建港条件。

A项,看图乙,岩层连接发现,向上拱起,典型的背斜谷,河谷正好位于背斜的顶部,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所以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年轻,A错。

B项,地势高低决定了河流流向,反过来可以通过流向推断地势的高低,水往低处流,图甲中,用某些同学的话说就是,河流从图左边流向图右边,所以图甲左边高,右边低,怎么和专业方向词联系起来,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注明指向的是西方向,那么河流就是从南流向北,B项错。

C项,②③处,河岸由陆地凸向河流,属于凸岸,发生堆积,④处河岸凸向陆地,属于凹岸,发生侵蚀,所以④比②③侵蚀更严重,C项对。

D项,建港条件要求陆域条件比较好,最好很平坦,可以便于建立一些港口需要的基础设施,不过图中看不出来,因为没有等高线,那只能看水域条件,要求水深,便于船只航行和停泊,图中明显,④正好位于凹岸中间位置,①位于凹岸边缘位置,由于侵蚀作用,④的水域条件由于①,所以D项错。

(2)题,还是判断题,A项判断半球,B项判断水文条件,是否可能有凌汛,C项判断年径流量大小,D项判断某河段与地下水的关系。

A项,我们只能通过平直河段的剖面来进行判断,也就是EF剖面,剖面上发现靠近F岸侵蚀严重,河流流动过程中因为地转偏向力偏向F一侧,符合右边规则,因为属于北半球,A错。

B项,河流由南流向北,而且是属于北半球,上游温度高,下游温度低,如果此河流位于高纬度,可能因为下游温度低结冰而形成水坝,出现凌汛现象,B对。

C项,此河属于本半球大陆东岸的河流,就具体亚欧大陆来看,东岸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大,那么,此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不会小,C错。

D项,EF附近河流水与地下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剖面图来看,河流切穿的是背斜,地下水运动是分开的,也就是说背斜构造往往是地下水的分水岭,这样就不存在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问题,而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倒是有可能的。从地下水等潜水位来看,等潜水位线往数字低的方向凸出,也就是说,河流处于一个潜水位的高值区,潜水垂直于河流向两边分开了,可以判断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D项错。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3-5题。

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A.水量大,流速快B.岩土层相对松软

C.地转偏向力较大D.河床的坡度较小

2.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3.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科学性较低的是

A.利用河湖落差发电B.发展水产养殖业

C.建立湿地型保护区D.留作河流分洪区

【答案】1.A2.B3.A

【解析】1.流水流经弯曲河道,凹岸地区受流水惯性的影响,流速快,水量大,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A对。两侧岩层性质没有差别,B错。地转偏向力对于河流两岸的影响差别不大,且河曲地区主要受水流冲刷作用影响,C错。河床坡度在河曲地区,凹岸较大,D错。故选A。

2.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故选B。

3.由于湖泊与河流分离,水位落差变化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可以利用湖泊发展水产养殖,B对。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区,C对。由于地势较低,可以留作河流分洪区,D对。故选A。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四川盆地西部山区是中国多雨地区,岷江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古代水灾特别严重。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被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这个工程采取中流做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位于凹岸一侧,外江位于凸岸一侧,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鱼嘴分流排洪、飞沙堰泄沙、宝瓶口引水三大工程体系控制了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了水灾,还能灌溉300多万亩农田。

材料三:汛期,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和泥沙,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溢洪逆前修有弯道,飞沙堰位于凸岸一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分析古代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水灾特别严重的原因。(6分)

岷江上游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洪进入成都平原后流速减缓,泄洪速度慢;上游山区暴雨冲刷河流携带泥沙多,平原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古代社会抗灾能力弱。

本题考查岷江水灾严重的原因。水灾的成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原因:

①来水多(降水量大且集中、冰川融水、积雪融水量大,水库溃坝来水,冰凌堵塞导致水满自溢,海啸引发的大潮,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等);

②汇水多、汇水快(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山区地势起伏大、河谷坡度大,水流急,水量大,汇水快;城市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慢,汇水快,容易引发内涝);

③排水不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受顶托作用,排水不畅);

④特殊因素(喇叭口海湾;风暴潮在推进的过程中,水位上涨等)。

人为原因:

排水设施老化、早期排水工程规划不合理等。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岷江上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易发生山洪;岷江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排泄不畅,水灾严重;岷江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携带的泥沙众多,到达平原后,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慢,大量泥沙淤积,阻塞河道,排水不畅,泄洪速度慢,造成水灾;由于本题问的是“古代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水灾特别严重的原因”,所以还要侧重提及古代岷江,因为古代经济落后,科学技术落后,人们的防范意识较差,抗灾能力低,进一步增加水灾的危害。

(2)比较内、外江水量在汛期和枯水期的大小,并说明都江鱼嘴这样分流的目的。(8分)

汛期:内江水量小,外江水量大,有利于防洪;

枯水期:内江水量大,外江水量小,有利于引水灌溉。

都江堰的第一道水利工程是鱼嘴修建在岷江的弯道处,汹涌的水流到了这里会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只有内江水可以进入成都平原。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六成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四成水排在江外,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水流会大量冲向河流弯道的内测,也就是外江,又因为外江修建得比较宽,所以会有六成水排往外江,四成水进入内江,这样保证了进入成都平原水量的稳定。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结合材料二可知,内江位于凹岸一侧,外江位于凸岸一侧,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因此在汛期,由于内江窄,外江宽,因而内江水量小,外江水量大,有利于防洪;枯水期,由于内江位于凹岸且较深,因而内江水量较大,有利于成都平原的引水灌溉。

(3)据材料说出飞沙堰泄沙防淤的工作原理。(4分)

汛期河流含沙量大,进入内江的河水冲入宝瓶口一侧的凹岸后,因受弯道环流的作用,面层主流指向凹岸,底流指向凸岸;底层泥沙经凸岸的飞沙堰排入外江。

(4)有人建议在都江堰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赞同:可以调节径流,更好的配合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的功能;可以发电,促进经济发展。

不赞同:改变了天然河流的自然流态,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都江堰工程功能的发挥。

本题开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和理由一致。若回答可以,则从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若回答不可以,则从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河流天然形态、减少生物多样性及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THE END
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因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原因飘零的心 精选回答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主要原因是凹岸的水流流速较快,凸岸的水流流速较慢。正常情况下河水在两岸的流动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边会快一些另一边会慢一些,流速较快的一边河岸受到的冲击大,会被慢慢侵蚀,流速较慢的一边河岸会因为水流带来的杂物慢慢堆积。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https://edu.iask.sina.com.cn/jy/2SLJj2mNuOP.html
2.B.河床受到堆积或侵蚀C.凹岸堆积,凸岸侵蚀D.凹岸侵蚀,凸平原地区的河流往往形成弯曲的河道,即曲流,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A.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右岸受侵蚀而成 B.河床受到堆积或侵蚀 C.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D.凹岸侵蚀,凸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c64f370b708cb5bbb6c1533197d4747a.html
3.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难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以及码头的选择。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https://www.unjs.com/jiaoan/dili/20210901203916_4081520.html
4.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加强凸岸的堆积作用会不会加强是是是,我的问题 当水流急时,河水会产生横向运动。这种运动会导致泥沙从凸岸向凹岸移动,从而减弱凸岸的堆积作用。其次,当侵蚀作用强时,河水会侵蚀凹岸,使得凹岸的堆积作用减弱。由于凸岸受到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凸岸的堆积作用会增强。因此,当水流急时,侵蚀作用对凸岸堆积的加强作用比河水横向运动对https://wen.baidu.com/question/594868928820087165.html
5.河流淹没分析本文探讨了河流侵蚀的五大因素,包括流速、两岸岩性、凹岸凸岸、含沙量和流量季节变化,以及顶托作用在河流交汇处和入海口的表现,解释了其如何影响河流形态和洪水发生。此外,还详细分析了堆积性游荡河道的成因、河道摆动小的原因以及渭河洪峰对小北干流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823269/article/details/112721641
6.河流阶地的“前世今生”第(4)题,由图可知,河流西岸有阶地分布而东岸没有,河漫滩(T1)主要分布于河流西岸。由此推断河流西岸为凸岸,东岸为凹岸。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不利于河漫滩的形成和发育。 答案:(1)C (2)A (3)D (4)C 从考查结果来看,不少学生对于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内外力的作用机制不是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10/7074992.shtml
7.完成下列要求。在弯曲河段,受弯道环流影响,凹岸不断侵蚀凸岸(2)分析潜坝修建前,犬牙湾河段不利于航行的原因。 (3)简述潜坝对航道的改善作用。 23-24高二上·山东潍坊·期末查看更多[1] 更新时间:2024/02/06 09:38:44 【知识点】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抱歉! 您未登录, 不能查看答案和解析点击登录 综合题|适中 (0.65) https://zujuan.xkw.com/18q21824469.html
8.5地貌河谷发育初期,横剖面呈V字型,底部全部为河流占据。其后,由于河流侧向侵蚀、堆积,在河谷中呈现一些小边滩。在横向环流作用下凹岸被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曲流发展,河谷加宽,边滩不断加高,形成平水期出露的雏形河漫滩。随着横向环流加强,侧向侵 蚀不断加强,雏形河漫滩继续加宽加高。洪水期,滩面水浅,流速较慢,大量粉粒https://zrdlx.aust.edu.cn/info/1034/1054.htm
9.堆积岸与侵蚀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紫阳县城主城区属于堆积岸,滨江长廊一侧则属于侵蚀岸。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行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https://www.meipian.cn/2dwd13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