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在实验室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才萌摄
图为,在位于哈医大医疗转化中心的实验室里,任晓平的学生在做实验。新华网才萌摄
新华网11月23日电两年前,一则《中国医生要参与世界首例“换头术”》的消息让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突然陷入舆论漩涡,在一片惊叹、质疑声中,任晓平面对新华网的镜头回应了“换头术”的真真假假。那时,他的团队在1000只小白鼠上做过实验,成活率30%-50%,最长成活期是一天。
近日,因为意大利神经学家塞尔焦·卡纳韦罗宣布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而“手术”地点在中国,任晓平参与指导了这次“手术”。这让他再次站在了舆论中心。
那么,谁参与了这例“手术”?两年了,实验上有哪些新进展?备受同行质疑的实验有图有真相么?为什么每次披露此项研究最新动态的都是外方专家?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走进了中国医生任晓平的实验室,关于他和他所做的实验,任晓平给出了他的回应:
追问1:报道称你们在遗体上进行了头移植并且获得了成功,是这样吗?在哪进行?主刀大夫是哪位?
任晓平:这是从外文转到国内的报道,可能在转译过程中一些报道并不是很贴切。我们用两例新鲜的遗体完成的不是头移植手术(不是“换头术”),而是人类头移植手术的外科模型。确切地说,这个实验是在去年11月底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实验室完成的,是我带领团队及医生独立完成,我是主刀者。
追问2:本次实验的两具遗体从哪来?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任晓平:实验所用的遗体,经由家人签字同意捐献。研究获得了哈医大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我们用了两具男尸,这个是往临床转换前的实验,要临床模拟,两具遗体起码从性别上、形态上、肤色上尽量接近。
图为,采访过程中,任晓平的学生正在做实验。新华网才萌摄
追问3:有考虑披露实验的现场图片、视频、数据等回应质疑吗?
图为,任晓平提供的人体第一个头移植外科手术设计方案局部图。新华网才萌摄
追问4:脊髓神经功能修复是外界质疑“换头术”的一大关键点,目前,动物实验有哪些进展?
图为,狗在脊髓离断手术后各个时期恢复情况的拼板照片。资料片
追问5:俄罗斯的志愿者最终选择传统保守的方法治疗,您担心未来活体实验缺少志愿者吗?
图为,任晓平(右上一)与意大利医生卡纳维罗(左上一)在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相见。(翻拍照片)新华网才萌摄
追问6:为什么每次有新的进展都是意大利专家率先披露,您有什么顾虑吗?
任晓平:当然是支持的,不支持我也不会在这里从事这项研究,我回国已经五年了。
追问8:网友有疑问:如果不成功,是算手术失败呢,还是属于过失致人死亡?
任晓平:医生这个职业是个风险职业,医生不是神仙,每个手术都有它的风险性。如果让医生做每一个手术都能百分之百成功,那医生就都辞职不做了。
图为,任晓平在指导学生做大鼠脊髓损伤实验。新华网才萌摄
追问9:您如何回应“换头术”关于伦理方面的质疑?
任晓平:自从头移植成为社会热议焦点之后,关于其伦理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大家主要谈论和探讨的对象。我希望这种争议是一种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只有大家都是建设性的,这项工作才能快速向前推进。
追问10:人类距离“换头术”还有多远?第一个人类头移植模型对于换头术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