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资讯

“一天24小时”自我行为管理着重强调了体育活动与睡眠的重要性:

(2)中度至剧烈活动使身体出汗: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以锻炼大型肌肉群或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活动,3天/周,运动间隔不应超过2天。进行抗阻、柔韧性和/或平衡训练,2~3次/周;

(3)步行:每天增加500步或每天快走5~6分钟;

(4)力量训练:抗阻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太极和瑜伽等运动可以锻炼灵活性和平衡性;

(5)睡眠:建议6~9小时,不规律睡眠可令血糖控制变差并强调“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的青少年和年轻人吸烟比例更高。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包括接触二手烟的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并发症、过早死亡的风险更高,血糖结果更差。

对烟草使用情况进行常规和彻底的评估对于预防吸烟或鼓励戒烟至关重要。建议所有人不要使用香烟和其他烟草产品或电子烟。在确定使用烟草或电子烟后,将戒烟咨询和其他形式的治疗作为糖尿病护理的常规组成部分。一项聚类随机试验发现,糖尿病教育诊所提供戒烟干预后,戒烟率和长期戒断率在统计学上显著增加(>6个月)。

行为策略主要包括动机性访谈、激励患者、目标设定与行动计划、解决问题、跟踪或自我监测健康行为以及提供社会支援的机会。多成分干预方案对行为和血糖改善的疗效最高。对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以家庭为基础的多系统行为干预有利于增加管理行为并改善血糖。

健康行为改变策略可能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或其他训练有素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或合格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数字化工具提供。

复杂的环境、社会、家庭、行为和情感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会影响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并影响他们获得最佳的健康结果和心理健康。

情绪健康是糖尿病护理和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和社会问题会损害个人的健康或家庭执行糖尿病护理任务的能力,从而损害健康状况。因此,任何社会心理的临床或亚临床症状都需要诊断治疗。

筛查的主题应包括但不限于:

一旦发现社会心理问题,应转诊给合格的行为和/或专业心理健康人员,最好是糖尿病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评估、诊断和治疗。

在下述情况可以考虑转诊治疗:

(1)对抑郁症状、糖尿病窘迫、焦虑、低血糖恐惧或认知的有效筛查阳性者;

(2)出现饮食行为紊乱、饮食失调或饮食模式紊乱;

(3)故意遗漏胰岛素或口服药物导致体重减轻;(4)疑似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5)有行为自理困难的青年和家庭成员,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反复住院,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经历重大痛苦;

(6)糖尿病自理能力下降;

(7)在进行减肥或代谢手术前和术后,如果评估显示需要持续的调整,最好将社会心理评估和治疗纳入常规护理,而不是等待代谢或心理状态发生问题或恶化才处理。

针对糖尿病和社会心理问题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即使社会心理筛选阴性,也可采用技术行为干预用于预防青少年糖尿病困扰,以促进青少年早期家庭糖尿病管理的配合性或者用以调整新的治疗计划。

作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东南大学糖尿病研究所蔡珍生孙子林

THE END
1.每天睡眠时间“国家标准”来了,你睡够了吗?如何改善睡眠不仅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它还是维持我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睡眠对于大脑的认知功能、免疫系统的运行、情绪稳定和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常常忽视睡眠的重要性,将其视为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种忽视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肥胖、抑郁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研究已经表明,长期缺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408759194441549&wfr=spider&for=pc
2.深入探讨:为什么睡觉对我们身心降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常常忽视睡眠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然而,科学研究表明,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睡眠的多重功能、缺乏睡眠的后果以及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的基本功能 Basic Functions of Sleep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周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http://js315.com.cn/cm/209759.html
3.唤醒身心降之光:探索睡眠魔力,踏入神奇睡眠世界,开启呵护身体的美妙在杰米和莉莉的身边,睡眠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一天,他们参加了一次讲座,主题是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 在讲座中,专家们详细介绍了睡眠的生物学机制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他们提到了正常睡眠对于记忆力、学习能力和情绪调节的重要作用。此外,睡眠不足还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免疫功能下降等相关https://blog.csdn.net/qcx88029808/article/details/134755797
4.每日热点0507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中,总结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不同的情绪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情绪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其中,当我们因为生气而血压上涌,目龇欲裂;因为焦虑和悲伤而难过时,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在一次次默默接受着考验。 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3526
5.天麻对小白鼠睡眠的影响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中要因素,睡眠不足会导致各种精神相关疾病以及其它疾病的发生风险的上升,而睡眠过多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健康风险。针对近期与睡眠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睡眠不足,你意想不到的危害 DOI: 10.1002/ana.25023 青壮年每天https://wiki.antpedia.com/article-2294402-270
6.记忆建立和突触可塑性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丁酮训练后睡得越多,记忆巩固得越好,在训练后立即中断睡眠会干扰长期记忆。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记忆建立过程中感知丁酮的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强度发生改变,AWC相关突触数量的变化也会影响记忆。 该研究揭示了睡眠影响突触结构可塑性和记忆建立的重要性,为睡眠活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启示。https://www.most.gov.cn/gnwkjdt/202307/t20230720_187126.html
7.2006年第9期《院报》内容北京协和医院(三)合法性原则 计入的成本费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制度规定。 (四)重要性原则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主要费用、主要部门要采用详细方法进行分配计算。对于一些虽然在某一时期内技术创新、科技研究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新技术、新项目一旦应用于临床,将会大大地降低疾病诊治的医疗成本,同时还会大大地https://ims.pumch.cn/detail/15763.html
8.睡5小时就够?美研究团队澄清八大睡眠误区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近日在期刊《睡眠健康》上发表了一项有关人类睡眠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负责人丽贝卡·罗宾斯和同事仔细浏览了约8000个网站,梳理出人们对健康睡眠习惯的看法,然后将这些看法提交给睡眠专家团队。专家整理出相关谬误,并根据虚假程度和对健康的重要性进行排序。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z6wkl0qlzf9HunSi95VD190502
9.好睡眠有多重要?研究显示,睡眠不足让人更自私,还会危害整个社会该研究证明了睡眠不足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个体,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损害了人的基本社会良知,放弃了帮助他人的意愿。鉴于目前睡眠不足问题的普遍性,以及人类互帮互助维持合作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这种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不可小觑。 众所周知,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然而不幸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c833e6840571
10.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就像食物和水,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必须的生理需求。人的生命旅途当中,几乎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当中度过的。因此,睡眠是生命赖以延续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一种养生需要。"睡眠良好"是世界卫生组织(wH0)对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由此可见睡眠对于健康非常重要。 https://www.meipian.cn/2u0v4mr9
11.睡眠对我们的重要性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自愿去熬夜,因为我们会觉得睡眠不重要,多睡一天少睡一天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影响,或者说睡眠就是休息,看手机也是休息,还不如用这点时间去刷手机,而且刷手机能让我们很快速的感受到快乐。或者说你就认为睡眠是在慢性自杀,在浪费你的时间。https://www.jianshu.com/p/1c11ad106a84
12.睡眠的重要性及失眠的定义–易康网睡眠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人体必不可少,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长寿。如果按照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计算,每个人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睡眠过程中,各个脏器的功能得以修复,按照中医的理论,各个内脏器官在夜间不同的时间段得以修复,http://health.eekang.net/knowledge/85709
13.国际国内公共卫生情报信息2023年第11期l中国医科大学研究者总结了免疫检查点B7-H3(CD276)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新前沿 l我国西北地区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l积极开展本草考古开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路 舆情信息 l国家医保局印发《办法》规范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5类情形可启动医保基金飞行检查 l报告:2022年国人每晚平均睡眠7.40小时,整体睡眠状况有所改善 https://www.pzhcdc.com/Article/View?id=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