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滥用药物等多种因素造成了现代人睡眠质量的低下。而目前中国目前处于亚健康的人群占76%,很大部分与睡眠不好有关。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同时,失眠与各种疾病关系密切。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疾病的能力低下。失眠,仅仅喝牛奶治疗就有效?疯狂补觉能解乏?下面小编就睡眠的误区解析一二: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益健康
睡眠过多为什么会影响精神和体力呢?
在睡眠时,血液循环减慢,养分和氧气对大脑的供应大为减少。睡眠过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因而活动能力减弱。睡眠过使肌肉、组织的活动减少,肌肉从血液中得到的氧气和养分也少了,所以就变的松弛无力,自然感到疲倦。
点评:
适当的睡眠是人体所必须的,而过多的睡眠对人体则有害无益,起床后感到昏昏沉沉或无精打采。每天睡眠10个小时的人与只睡8个小时的人相比,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要高出一倍,因中风死亡的比例要高出3.5倍。
睡眠过多就如同吃的太饱一样,是有害于健康的。充足的睡眠不完全是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睡眠的质量上。
误区二:做梦是没有休息好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作了一夜梦,一宿没休息好,“晚上梦多,简直没睡着。那么真的是做梦耽误了休息吗?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吗?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梦感与失眠的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非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梦就表示没有睡好。实际上,做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管有没有梦的回忆,每天晚上必定要做4-5次梦。因此说整夜做梦或没有做梦都不现实,也谈不上梦多梦少。有研究表明,梦感与失眠的程度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有无梦感和梦感的程度均不能作为失眠与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观指征。
部分人虽然没有明显失眠,但是做梦后白天就感到有气无力,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因素所致。做梦者总是把梦中的内容和自己心情不愉快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做梦本身对人及睡眠都有一定的益处,除非夜夜惊梦不得安眠,日间有明显嗜睡,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则应找医生看看,寻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然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酒精的最初反应是诱导睡眠,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觉醒和睡眠的断断续续。尽管喝酒后可以较早入睡,但带来的却是糟透了的睡眠。
借酒治失眠是误解
喝酒有一定的催眠作用,不少人喜欢在睡前喝点酒,以为有助于睡眠,有的失眠者还以此作为治疗失眠的手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此外,酒精被分解后产生乙醛,这是一种有害无益的毒素。如果醉酒后即刻入睡,乙醛在体内循环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脱水。口干舌燥,导致醒来,此后会难以入睡。
对酒精的承受力和反应,有个体差异,有些人只需喝一点便可以镇定神经,收安眠之效;但有些人却喝很多才有反应。借酒来医治失眠,只能收一时之效,绝不是长远的办法,如果因此养成嗜酒的习惯,更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