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包括冠心病(CHD)、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高血压等,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居高的疾病。
根据《2020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2020年中国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6.92h,普遍都在凌晨入睡,以00后、95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突出,其中52.5%的年轻人是主动熬夜,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有较多人群存在不良睡眠习惯。既往众多研究已经表明睡眠障碍性疾病会增加CVD的发生风险。
对于最佳睡眠时长的判定,目前广泛采用美国睡眠协会的推荐意见:成人适宜的睡眠时长为7~9h/d,<7h/d的睡眠时长称短时睡眠,>9h/d的睡眠时长称长时睡眠。
1、CHD
研究表明,睡眠时长与CHD总体风险呈“U”型关系,风险最低的睡眠时长为7~8h/d,相较于7h/d的睡眠,每减少1h,CHD风险增加11%;每增加1h,风险增加7%。一项关于心肌梗死(MI)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6~9h/d睡眠相比,短时睡眠者的MI发生风险高20%,长时睡眠者的MI发生风险高34%,该研究还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证实,短时睡眠与MI之间的确存在因果关联。
2、高血压
3、心律失常
目前研究多肯定睡眠时长与房颤的关系,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客观测量的短时睡眠与房颤发生有关,睡眠每减少1h,房颤发生风险增加9%。但目前未发现长时睡眠与房颤有因果关联。
4、心力衰竭
一项纳入3723例老年男性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夜间短时睡眠(<6h/d)使本身患有CVD的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191%,但对于无CVD史的老年男性未发现睡眠过长或过短与心衰风险有关。
5、脑卒中
有研究证实长时睡眠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短时睡眠与之无显著关联,但也有证明出血性脑卒中风险与睡眠时长无关。
睡眠时长影响CVD的发生机制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加速血管老化而增加CVD风险,睡眠不足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包括:
(1)以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炎症反应激活和由炎症导致的活性氧自由基增加;
(2)以高交感神经活性为特征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3)一氧化氮、内皮素-1释放节律和血压昼夜节律受损。
睡眠不足还通过加速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进展来促进CVD的发生和发展。
2、睡眠过多
不规律睡眠行为与CVD的联系
昼夜节律是指一种周期约为24h的受生物钟调控的生物节律,它使人体能适应昼夜周期带来的波动变化,使内部生物功能与外界环境变化保持一致。心血管系统中也有昼夜节律时钟的存在。个体的睡眠觉醒节律会受到自身不良习惯如熬夜、社会时差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的影响,这些不规律睡眠行为会直接引起节律失同步,最终造成昼夜节律失调。
1、熬夜
2、倒班
倒班行为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与健康的关系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许多流行病学证据证明,倒班与CVD风险增加有关,包括CHD和房颤。曾经一试验通过模拟倒班条件发现,昼夜节律失调(持续3d的12h反向行为周期与环境周期)会引起血压升高,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和hs-CRP等炎性介质水平升高,降低清醒时迷走神经调节强度和肾上腺素排泄率,从血压、炎症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角度解释了倒班引起心血管风险增高的原因。
正确调节睡眠可对CVD的预防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1、改善睡眠时长
在国内的一项临床试验中,采取心理辅导、睡眠行为指导和适宜运动以及创造舒适睡眠环境等改善睡眠的干预措施后,慢性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反映出改善睡眠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2、改善昼夜节律
(1)褪黑素
褪黑素在昼夜节律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睡眠调节因子,有分析指出,与对照组相比,补充褪黑素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3.43mmHg和3.33mmHg。另外,有研究发现在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患者中给予24周褪黑素片(10mg/d,口服)能有效地改善其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常用方法,是预测心衰患者临床结局的可靠指标,因此该研究结果提示褪黑素可能有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2)光刺激疗法
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的昼夜节律性通常是由中央生物钟即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来调节。光刺激疗法可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抑制松果体内的褪黑素释放,有助于形成规律的睡眠节律。充足的睡眠能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活跃,降低儿茶酚胺水平,进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但其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证实。
3、其他治疗
目前常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睡眠呼吸紊乱的人群,研究发现,CPAP可减轻OSA患者炎性因子释放,可起到一定的缓解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此外,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微生态制剂可能对睡眠障碍伴有CVD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可能为睡眠障碍合并CV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晨阳徐西振睡眠习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AdvCardiovascDis.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23.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