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黄帝内经》关于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发生病变的病机,导致“卧不安”“目不瞑”“多卧”等病变常见的脏腑、经络病变,以及对于“目不瞑”“不得卧”“多卧”等病变的治则、治疗方剂、针刺治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黄帝内经》;睡眠理论;生理机制;病机;治则;治法
在《黄帝内经》的多个篇章中可见关于睡眠的阐述。其对于睡眠的描述,多称之为“卧”“目瞑”;对于其病变则多描述为“不得卧”“目不瞑”“嗜卧”“卧不安”“多卧”等。把《黄帝内经》中有关睡眠的散论集中起来,就发现其对睡眠有深入的认识并已经进行了理论阐述。对于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发生病变的病机,导致“卧不安”“目不瞑”等病变常见的脏腑、经络病变,以及对于“目不瞑”“不得卧”等病变的治则、治疗方剂、针刺治法等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现就《黄帝内经》中的有关内容分论如下:
1睡眠的生理机制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黄帝内经》认为睡眠的生理机制与卫气的循行有密切关系。认为卫气的正常运行规律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而目的开合由蹻脉所司,《灵枢·寒热病》论述:“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蹻脉盈虚又取决于卫气的运行。《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中指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正是卫气的这种运行规律使得人体的卫气在夜间运行于阴分,阴气盛,故产生睡眠;白昼行于阳分,阳气盛,故人体处于清醒状态。
在《营卫生会》篇中又对老人与壮年人的睡眠状态的不同进行了论述,也认为与卫气的运行有关,指出老年人夜间不能熟睡,壮年人白天精力充沛而夜晚熟睡是因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睡眠效应被系统地研究始于社会心理学卡尔·霍夫兰。他在1946—1961年期间,与合作者们就传播和态度的改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即耶鲁计划),并于1953年出版了《传播与说服》一书。②在涉及传播者的可信性问题时,他们的假设是:不同可信度的信源将影响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感知和评价方式,也影响受众的意见和态度改变的程度。
关键词:睡眠理论;睡眠障碍;心神;营卫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在很长的时期,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这样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出于无奈,最初也许没有人去注意为什么天亮了人会醒来,天黑了人要睡觉,但也由此适应了自然变化规律,正是这种与昼夜更替和谐的痛寐节律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
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人为机枢,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
中医理论中神的含义较为复杂,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脏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肾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肾意志为基,心神的自觉意识内敛为主导,肝魂随之潜隐,肺魄失出人之机,则精神活动减弱乃至停止、各种感觉与运动反应迟钝,进人睡眠状态。在睡眠状态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宁,魂不游荡而无梦,魄处其舍而形静。《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睡眠质量问题是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成年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1],一项针对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10国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患者的失眠患病率为32.6%[2]。医学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需要面临长期高强度的临床知识学习、临床实践压力(如夜班、多变而紧张的工作氛围)以及生活抉择等,会产生显著的心理压力,引起睡眠不良[3-5]。国内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约有20%~32%的医学实习生存在睡眠问题[6-8],同时医学实习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医学非实习生[9-10]。大量证据表明,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神经认知和神经运动具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11]。任何未被发现的睡眠问题都可能产生心理压力,对医学生的个人健康以及整个医疗系统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12]。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改善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现状
2医学实习生睡眠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摘要]睡眠可以保护大脑免受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并可使兴奋与抑制过程恢复平衡,调整大脑功能,促使健康的恢复。精神患者由于大脑机能失调,生活推动政党规律,很多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由于睡眠的障碍导致疾病的恶化,因此保证患者的充分睡眠应引起一定重视。
[关键词]睡眠障碍;护理;临床表现
1睡眠障碍在临床的表现
1.1失眠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表现有入睡困难,亦称“起点失眠”;早醒,谓之“终点失眠”;“睡眠持续困难性失眠”,表现睡浅多梦。
1.2夜惊多见于儿童,发生于入睡后15min~30min,患儿于睡眠中突然惊起,紧张激动,两眼直视,惊叫啼哭,心率快,不能被唤醒,发作后入睡,醒后多不能回忆。
1.3梦言和梦行梦言表现为熟睡中说话、唱歌或哭笑。多见于神经质儿童或具有遗传素质的成人。梦行表现为突然从床坐起,表情呆板,问之不答,可做些简单刻板动作等,有的也可有复杂运动如挑水、切菜等,但事后均自动入睡。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医院的9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将儿科的46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其他科室的46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平均PSQI得分为(8.12±1.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2±1.76)分(P<0.05)。观察组每月夜班天数为8~1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d(P<0.05);职称越高睡眠问题越严重,观察组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的PSQ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存在夜班天数多、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摘要】优质的睡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于影响患者睡眠的原因进行逐个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关键词】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碍;护理
一、材料与方法
摘要:优质的睡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此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本文通过对于影响患者睡眠的原因进行逐个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