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光华2003年在部队中开始创作军事小说,擅长把现实、军事等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融入作品中。代表作有《先河一号》(原名《大国重器》)《那年正春风》《登陆格利泽》《大国蓝途》等。《大国蓝途》入选2023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名单,曾斩获第三届七猫中文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最高奖项“金七猫”奖。
《大国蓝途》是银月光华的最新现实题材网络小说,紧密结合机器人研究与时代发展的主线,以个体观照现实,以强烈的历史真实感营造出恢宏的新时代气象。近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组织专家对该作进行研讨,本报特刊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共同探讨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编者
何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该词迅速成为一个热词。“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出“新质生产力”充分说明了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大国蓝途》写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表现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意义非凡。其次,该作品以中国水下机器人研究发展创新的历程为切入点,很好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扎实的书写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可逆转。此外,《大国蓝途》不仅对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进行了很好的呈现,更重要的在于塑造科学家群像、讴歌科学家精神。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还是对人的书写,这部作品对人物的描写真实生动,尤其是对几代科学家和先进党员的塑造,把人物写好和写活了,彰显出人物的精神气象。
朱钢(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
《大国蓝途》以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开发为切入点和叙述线,在中国机器人发展史上树立起中国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的鲜明形象。三代科学家性情各异,历经不同人生之路,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就是以自己的才华报效祖国,以自己的情怀和热血加快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熟。小说将人物的生活与工作、个人成长与事业进步集于统一叙述中,在普通生活细节中传递人物的高风亮节和英雄气概,读来真切可信,让人共情。作为书写重要行业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大国蓝途》最具特点之处在于,以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多重性叙述叠加,构建了气势恢宏的人物现场和时代变迁、历史与现实交互性的大图景。《大国蓝途》将高深的技术化为文学叙述的亲和话语,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俯瞰新时代的广阔蓝图,凝视闪亮的足迹,让英雄回到凡间,体现了新时代网络文学创作回到生活现场、回到人物身边的真诚用心和文学智慧。
周志雄(安徽大学教授):
许道军(上海大学教授):
杨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曾经对网络文学有过一个预言: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我们已有的文学传统的借鉴和融合。《大国蓝途》中,作者把机器人的发展融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大潮和世界历史的巨变格局中去考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很好的格局设定。其次,它完全采用一种现实主义的方法,切近地透视整个机器人发展过程,乃至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情绪。《大国蓝途》虽然讲述30年前、40年前的故事,但很多时候应和当下的阅读、当下的文学捕捉到的时代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国蓝途》把历史性、现实性与行业性比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搭起了小说的大框架。在新媒体时代,一部作品如何能够以相对平实的角度焕发出动人的力量,是网络文学书写需要探讨的问题。应该说,《大国蓝途》在这方面可能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大国蓝途》的叙事显得平淡,戏剧冲突也不够激烈,但历史发展的宏大并不意味着叙事的夸张与激烈,而是要契合小说本身的题材,呈现某种原生态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