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评副教授,比评正教授还难!晋升博士高校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周光礼教授梳理多年来副教授评定条件的变化,对现在的讲师们深表同情,“基本来说,如今,985学校最终通过评审的副教授,其难度已经大过了评教授。”

有任职高校的网友曾发文称,同事是一位45岁的老讲师,在晋升副教授时因0.1分再次落选,突发心梗。还好抢救及时,通过心脏支架手术,逃出了鬼门关。

从讲师到副教授,需要多久?

职称晋升是所有高校教师都绕不开的“坎儿”,没有哪位教师不在意。

尤其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教的青年教师,为了能够尽快从讲师晋升副教授,更是拼尽了全力。有老师自我调侃,“头发越来越少,杯子里的枸杞越来越多”。

然而从讲师晋升副教授,并非朝夕之事。

人社部、教育部2020年底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基本标准。

其中副教授可分为教学科研型和教学为主型两类。在具有博士学位的前提下,至少担任讲师职务满2年,且教学质量、科研成果、论文等多项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后,才可以评审副教授。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一文作者,曾选取136位华东地区四所研究型高校的教师进行调研分析,数据显示,讲师职称的平均年龄是29.8岁,晋升至副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34.2岁,晋升至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40.8岁;高校教师由讲师晋升至副教授平均需要5.5年,由副教授晋升至教授平均需要7年。

对此,有些青年教师高呼,“太卷了”“卷不动了”!

讲师晋升副教授,僧多粥少!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实行“非升即走”的职称考核制度。

大部分毕业后直接从教的青年教师,都是以讲师身份入职的,必须接受预聘岗位的考验,即校方往往会与其签订为期3年的合同,一般最多只能签订两次合同。如果该教师没能在规定年限内完成从讲师到副教授的晋升,将面临被解聘的境况。

对于高校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拼的不仅是更高的职称,也是为了保住现有的“饭碗”,避免被解聘。

由于学校层面的职称名额核定标准,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情况来核定,名额到了学校后,学校依据退休人数、人才引进情况等因素,继而进行院系之间的名额分配。

“申报副高级职称,一群人争夺一个指标是常有的事”,一位高校教师感慨,用僧多粥少这个词已不足以形容讲师晋升副教授竞争的“惨烈”。

另一位网友留言,他所在的西南某二本高校,七八年前,博士进校,一年后直接给副教授职称,现在每个学院每年大概只有一个副教授名额,两到三个教授名额。他和同事们都在商量,现在要不要学点手艺,比如做杂粮煎饼、烤冷面啥的,未来失业后,去开一个“博士煎饼铺子”。

据悉,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青年教师比例偏高,从讲师晋升副教授的竞争更是激烈。

副教授评审,水涨船高?

如今,具有博士学位已成为能进大学任教的基本门槛。

随着大把青年博士入职高校,职称晋升指标有限,从讲师晋升副教授的要求,也呈现出了“水涨船高”的态势。

“现在一个副教授的成果在10年前可以在这个学校评教授。”在某中部双非地方二本院校任教的一位网友留言表示。

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奖励等等,都是评副教授时的重要考核指标。

且在“僧多粥少”的职称评审过程中,一些高校更是上演着不断提升职称晋升门槛的戏码。

有自媒体曾盘点了国内6所985高校的讲师晋升副教授的条件。

据该盘点信息可看到,在教学工作量方面,这项工作所占比例从60%至80%不等;在奖项要求方面,其中3所高校明确要求,参评讲师必须至少获得一次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在科研项目方面,其中3所高校明确要求,需主持参与一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还有一所高校则明确要求至少主持参与一项国家课题;在论文发表方面,其中5所高校明确提出了参评教师的论文等级,必须有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在专著数量方面,其中4所高校提出了明确要求,数万字以上的专著,或者参加编写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

拓宽教师职称晋升之路!

虽然有些高校教师,直到退休都只是讲师,但我们同时亦可看到,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推动下,教师职称晋升之路已在逐渐拓宽中。

上文提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以及招聘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等,在严把质量和程序的前提下,可制定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教育部等六部门2021年初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根据学科特点确定青年教师评价考核周期,鼓励大胆创新、持续研究”“将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评审、按岗聘任。不把出国(境)学习经历、专利数量和对论文的索引、收录、引用等指标要求作为限制性条件”。

青年教师承担着多维度的压力,某些时段闪现“佛系”“躺平”的心态不足为怪。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知乎网、青塔人才公众号等

[2]高校讲师晋升之痛:职称僧多粥少评审标准常更新.中国青年报,2014-08-15.

THE END
1.副研究员和副教授什么区别?网友(匿名用户)职场问答副研究员和副教授的区别:研究员一般在研究所,而且没有义务给学生上课,并且研究员是国家评定的,在研究所里,领导或者是学术带头人才称之为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可以说相当于教授,副研究员也相当于是副教授级别。但是在研究所里,研究员都不用教授的职称。教授就是大学老师教师的一个职称,教授是大学老师,是需要给学生上https://zq-mobile.zhaopin.com/zpdOutputQuestionForXZH/6736649
2.副研究员是指什么岗位?与副教授有何区别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科研领域的相关职位也日益多样化在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领域,我们常常听到副研究员和副教授这两个职称那么,副研究员是指什么岗位?与副教授又有何区别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副研究员的定义和职责副研究员是指在科研机构或大学等教育机构中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作为副研究员,https://www.yxfsz.com/view/1678772122921570305
3.旅游大讲堂——人才论坛:胡峰副教授和郭云娇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通讯员:吴栋栋)5月31日下午,南开大学“旅游大讲堂——人才论坛”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开展。浙江师范大学胡峰副教授和中山大学郭云娇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分别带来了以“新冠疫情下游客旅行体验的演变:基于酒店评论大数据的实证分析”和“传播与传承: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故事叙事与旅游——以两个实证研究案例为例”为主题的https://tas.nankai.edu.cn/info/1058/3991.htm
4.“入职高校后,我大失所望。”教师/教辅/行政…这些岗位的发展差别真高校职称有几类,如果评教师系列的职称,发展路线是:讲师-副教授-教授; 如果评教辅系列职称,发展路线是: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教辅系列职称一般不需要课时,用科研课题、论文、教材编写等作为评定指标申报。 ②职务 辅导员既可以选择在职读博,也可以一直做辅导员,还可以去其他普通管理岗,走行政人员的职务发展路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83854367147441
5.年度校聘副教授(副研究员)申报及校聘副教授续聘考核工作的通知各科室、部门:根据安徽医科大学《关于做好2023年度校聘副教授(副研究员)申报及校聘副教授(副研究员)续聘考核工作的通知》(人干字〔2023〕26号)(附件1)文件精神,现开展我院2023年校聘副教授及副研究员申报工作,同时对校聘副教授到期未取得副教授(副研究员)专业https://www.ayfy.com/info/1196/22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