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的“海马”水下无人潜航器,是试验中的大型无人潜航器。潜航器可从水面舰只或潜艇上释放和回收,由于目前其续航距离短,因此需要靠近任务地点释放。美军未来或研发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续航能力长达两个多月。波音公司的“远期水雷侦察系统”是一种长6.1米的无人潜航器,能从洛杉矶级和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鱼雷管发射。波士顿工程公司的“幽灵泳士”,从外型上就看就是金枪鱼的小型版,其大大的尾翼可以让其灵活机动,抵抗洋流的冲击。
美军无人机的应用已经日趋普遍化,不管是情报收集还是主动攻击目标,都已是轻车熟路。另一方面,美军对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研发也在进行中,这些“水下机器人”一般个头较小,隐蔽性强使用灵活,可用于扫雷、水下侦查、海底通讯等,配载武器后,还可以进行水下攻击。美军希望借此进一步提升海军海底封锁和作战能力。
美军目前拥有各种型号的水下无人潜航器(UUV)450种,大部分都是小型的活动灵活,可用来收集海洋信息、进行海底侦察以及排除水雷等。据美国国媒体报道,近年来,美军日益重视这些“水下机器人”的研发,最近,通用动力公司的分包商金枪鱼机器人公司又获得一个新的合同,那就是为美国海军滨海战斗舰提供相应的水下平台,在复杂的海况环境中检测、辨别水雷。美国海军水下防卫战争系统项目办公室也正在设法订购长尾鲛水雷排除系统;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也收到建议,可建造大型无人潜航器,一次可在海里航行60天,这种设备可由水面舰只或潜艇发射及回收。
可排雷也可反潜作战
2004年,美国海军公布了无人潜航器发展规划,其中共列出了九项任务,包括情报、监视、巡逻、排雷、反潜作战、检查及鉴别、海洋学、通讯及导航节点、载荷投送、信息操作、定时攻击等。该计划的中一些建议已经开始启动,包括研发四种无人潜航器,一种是重量低于100磅的;一个是500磅轻量型的;第三种是3000磅重量型的,以及2万磅的大型无人潜艇。
规划强调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式发展,增加技术实验,并与其它无人机项目协调与合作,并在海军舰队中开展应用。这些建议尚未付诸实行;媒体称,迟滞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尚未遇到紧迫的重大威胁,需要出动此种水下无人设备。比如,路边炸弹的泛滥促成了地面机器人的迅速发展;情报收集的紧迫性促进了空中间谍无人机的采购等。
潜航器可做攻击杀手
无人机目前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运载武器,或者用作自杀式武器。对水下无人设备的前途也是一个参考。武器化之后,水下机器人能够发起攻击行动,利用既有的隐身优势参加行动。大型替代式无人潜航器项目就是要使其成为一个平台,发射水下武器。用于排雷的设备装载了炸药之后,当然也可以按指令奔赴特定的地点自己充当水雷。
要建大型无人潜艇
2005年11月,一具新型无人水下潜航器从美国海军“布法罗”号攻击型核潜艇上成功发射,标志着美军新一代无人潜航器开始进入试验部署阶段。据美军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前后,美军将能够拥有1000套以上的无人潜航器系统,从而组成一支庞大的水下无人舰队。
未来几年,一系列新的小型水下无人设备新设计将出现。海军研究办公室已经在支持这些新型设备的研发,比如波士顿工程公司的“幽灵泳士”,从外型上就看就是金枪鱼的小型版,其大大的尾翼可以让其灵活机动,抵抗洋流的冲击。另一个是IRobot海洋版,可用作声纳浮标。将从飞机上声纳浮标管里释放出来,可在水中自主地游走数小时,而不是扔在海里随波逐流。这个自主推进的声纳浮标可检测潜水艇。
(下转B10版)
(上接B5版)
着力发展续航和动力
至于无人潜航器的动力,美国海军首先否决了核动力,原因很简单:一旦发生紧急状况,艇上又没有人,无法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持无人潜艇的隐蔽性,将采用“不依靠空气推进”系统。据独立分析家罗伯特·诺瓦克猜测,最终的设计可能会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行驶,对动力要求较低时,采用电池驱动;需要提高速度时,通过转换装置切换到另一种能源系统。另外,由于无线电波难以在深海中传播,岸上控制人员无法与水下活动的无人潜艇建立快速高效的通信,不能进行实时控制。所以无人潜艇的自动导航尤为重要。
无人潜航器应对中国潜艇
实际上,美国在2004年的防务政策指南中就已经将无人潜航器作为海军沿海水下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主要就是为了应对所谓的“中国潜艇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