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鱼类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要求】掌握鱼类原料的组织结构、风味特点;掌握鱼类原料的烹饪运用规律;掌握鱼类制品的特点和运用。了解并认识常用的淡水鱼、海水鱼和回游鱼的种类的外形和肉质特点。

【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难点:鱼类原料的组织结构特点;

重点:鱼类的组织结构特点;鱼类的烹饪运用;常用的鱼类原料品种及鱼类制品。

【教学内容】

第五节鱼类原料

一、鱼类原料的特点

(一)鱼类的肉组织结构特点、肌肉组织:是鱼类供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①鱼肉的肌纤维较短,结合疏松,且其肌节从侧面观察呈m形。②在鱼类的体侧肌中,白肌和红肌的分化很明显。

a.红肌的肌纤维较细,周边结缔组织的量较多,其血管分布也较丰富。另外,脂肪、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含量也较白肌多。

b.肉食性鱼类一般白肌发达而厚实、红肌较少,尤其是淡水鱼类表现得更为明显。

c.由于白肌所含肌红蛋白较红肌少,故色白,是制作鱼圆的上好原料,同时白肌的结缔组织相对较少,口感细嫩,肉质纯度相对较高,便于切割和加工。

③鱼肉中结缔组织形成的肌鞘很薄,加热时易溶解,从而使鱼类在烹制时不易保形。2、脂肪组织:鱼类的脂肪含量较低,多在1~10%之间。①冷水性鱼类通常含脂肪较多;②同品种鱼年龄愈大含脂肪也愈多;③产卵前比产卵后含脂肪多;

④鱼类脂肪多集中分布在内脏,有的在皮下和腹部脂肪含量也较高。

⑤鱼类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容易被人体吸收,但在保存时极不稳定;⑥鱼类脂肪中还常含有二十二碳壬烯所形成的酸,具有特殊的鱼油气味,是形成鱼油腥臭的主要成分之一。3、骨组织:在生物学分类上,将鱼类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类。①软骨鱼类的骨骼全部为软骨,有些由于钙化的原因相对较硬,如鲨鱼、魟、鳐等都属于软骨鱼类。有些软骨鱼类的鳍、皮、骨等经加工后可制成相应的干制品,如鱼翅、鱼皮、鱼骨。软骨鱼类除骨骼为软骨外,其鳞是盾鳞,较硬,烹制初加工时须特殊处理。

②硬骨鱼类较为常见,为烹调中常用的鱼类原料,其骨骼一般不单独用来制做菜肴。

(二)鱼的鲜味和腥味、鱼的鲜味

①鱼类的鲜味主要来自于肌肉中含有的多种呈鲜氨基酸,如谷氨酸、组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等;

②浸出物中的琥珀酸和含氮化合物如氧化三甲胺、嘌呤类物质等也增强了鱼肉鲜美的滋味。③并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组成成分有关。2、鱼的腥味

①海水鱼腐败臭气的主要成分为三甲胺。原因在于新鲜的海水鱼体内氧化三甲胺(tmao)的含量较高,当鱼死亡后,氧化三甲胺还原成具有腥味的三甲胺(tma)。另外,某些海水鱼如鲨鱼、魟等板鳃类鱼肉中尚含有2%左右的尿素,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氨而产生氨臭味。

②淡水鱼的腥气成分主要是泥土中放线菌产生的六氢吡啶类化合物与鱼体表面的乙醛结合,则生成淡水鱼的泥腥味。此外,鱼体表面粘液中所含有的δ氨基戊酸也都具有强烈的腥臭味和血腥臭味。

③体表粘液分泌多的鱼类,与空气接触后往往腥味较重。这是因为粘液中的蛋白质、卵磷脂、氨基酸等被体表的细菌分解产生了氨、甲胺、硫化氢、甲硫醇、吲哚、粪臭素、四氢吡咯、四氢吡啶等腥臭味物质。去除腥味的方法:

①由于导致鱼腥气产生的三甲胺、氨、硫化氢、甲硫醇、吲哚等物质都属于碱性物质,所以,烹制鱼类菜肴时添加醋酸、食醋、柠檬汁等会使鱼腥气大大降低。

②淡水鱼在初加工时应尽量将血液洗净,去掉鱼腹中的黑膜会使腥味减少。③烹制过程中加入料酒、葱、姜、蒜也可使鱼腥味物质减少或被掩盖。

④由于尿素易溶于热水,所以,鲨鱼、魟等鱼类在烹制前宜先在热水中浸漂以去除氨臭味。

二、鱼类的主要种类及烹饪运用

(一)海产鱼类:海水鱼类的肉质特点与淡水鱼有一定的差异,如肌间刺少,肌肉富有弹性,有的鱼类其肌肉呈蒜瓣状,风味浓郁。

主要品种: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鲅、真鲷、鲳鱼、牙鲆、高眼鲽、舌鳎、鳕鱼、鲈鱼、石斑鱼、金枪鱼、远东拟沙丁鱼、马面鲀、鲱等。

(二)洄游鱼类

主要品种:鲥、鲑、鲚、银鱼、河鲀、鳗鲡等。

(三)淡水鱼类:淡水鱼味鲜美,是鱼类菜肴制作的常用原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人工养殖的鱼类,其中以四大家鱼为多。

主要品种:青鱼、草鱼、鳙、鲢、鲤鱼、鲫鱼、鳝、泥鳅、鲶、鳢、团头鲂、黄颡鱼、鳜、长吻鮠、虹鳟、罗非鱼、鲮鱼等。

三、鱼类的烹饪运用

鱼类原料由于品种繁多,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是烹饪中运用及其广泛的一类原料。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根据各种鱼的肌肉组织特点、风味特点等,选择相适应的加工和制作方法。但总体上,鱼类的烹饪运用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鱼类原料主要作为菜肴的主料运用;也可作为汤品或面点的馅心用料,如鲫鱼汤、鲅鱼饺;有的还可用于调味,如长江下游地区常将银鱼油炸后制成面鱼脯,具有独特的风味。、鱼体的肌肉组织在烹饪运用中使用的最多。某些鱼类的副产品,也可作为菜肴的主料加以运用或是加工成珍贵的制品,如鳙鱼头、鲨鱼皮、鲟鱼子、黄鱼肚等。、通常,体形小的鱼如鲫鱼、泥鳅、黄颡鱼、沙丁鱼等以及体重在1.5kg以下的草鱼、鲤鱼等多整条使用;而体形大的鱼以及肉厚刺少的鱼如鲢、青鱼、鳗等可进行多种刀工处理;白肉鱼类常用于鱼圆、鱼糕等的制作。、烹饪中的各种加工方法都适应于鱼类原料的制作。另外,几乎所有的鱼都可以油炸或红烧;脂肪含量高的鱼如鲥、鳜、鲳、鲈等采用清蒸的方法更能突出其鲜香风味。、当鱼类原料新鲜度高时,其鲜味突出、腥味很小、没有膻味,所以,适合于咸鲜、茄汁、糖醋、咸甜、酸辣、蒜香、家常等多种调味方式。

四、鱼类制品

(一)鱼类制品的分类

概念:是以鱼肉或是以鱼身体上的某个器官,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产品。多为干制品。共性:除咸鱼、鱼子酱等制品外,大多本味不显,烹制时应以高汤入味,或与鲜美原料合烹。由于多为干制品,应用前需先涨发,所以,烹调工艺较其它原料复杂。

(二)主要鱼类制品举例1、鱼翅

(1)概念:用鲨、鳐等软骨鱼类的鳍经干制而制成的产品。其供食部位主要是鱼鳍中细长而不分节的角质鳍条。为我国传统的海珍烹饪原料。(2)分类及质量:鱼翅的分类方法多样。

①按鱼鳍的位置可分为背翅(披刀翅、脊翅)、胸翅(肚翅、划翅、青翅)、腹翅和臀翅(上青翅、荷包翅)、尾翅(钩翅、尾勾翅、勾尾)。背翅肉少、翅筋长而多,质量最好。②按加工与否或加工品的形状又分为未加工翅即原翅和加工翅两大类。

a.原翅直接干制而成,又分为咸水翅(以海水漂洗)和淡水翅(以淡水漂洗)两种,以淡水翅质量为佳。b.加工翅一般选含翅筋较多、骨头较少的鱼鳍除去鱼鳍基部附着的肉后,经过多道工序制成。a.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分为毛翅和净翅;

b.按成品形状分为散翅、排翅、翅饼(凤尾翅)、月翅、翅砖五类。

③按鱼的种类可分为黄肉翅(尖齿锯鳐的鳍)、群翅(群尾翅,许氏犁头鳐的鳍)、披刀翅(青翅、勾尾翅等,日本翅鲨、阔口真鲨、大青鲨等的鳍)、象耳白翅(三锋锥齿鲨的鳍)、象耳刀翅(平头哈那鲨的鳍)、猛鲨翅(姥鲨的鳍)、花鹿翅(皱唇鲨与豹鲨的胸鳍)等等。

(3)鱼翅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软骨粘蛋白、胶原蛋白和软骨硬蛋白等,均属不完全蛋白质,烹制时应与肉类、鸡、鸭、虾等共烹,以达到蛋白质的互补和赋味增鲜的目的。

(4)选择标准:以翅筋粗长、洁净干燥、无霉变虫蛀、无油根、无夹沙、无石灰筋者为佳。(5)烹饪运用:鱼翅在使用前均需用水涨发。由于无显味,所以必须在烹制前或烹制过程中用高汤或鲜美原料如鸡、火腿、干杯、虾蟹、冬笋、香菇等赋味增鲜。常采用烧、扒的方法成菜,也可烩、蒸、炖、煨等,适于多种味型。代表菜式如黄焖鱼翅、红烧大群翅、蟹黄鱼翅、鸡茸鱼翅、蚝油扒鱼翅等。2、鱼肚

概念:为大黄鱼、鳇鱼、鲟鱼、鮸鱼、鮰鱼等大中型鱼类的鳔的干制品。富含胶质,故又称为鱼胶,自古便属于海珍之一。

品种:根据加工的鱼种不同,可分为鳘肚、黄鱼肚、鳝肚、鮰鱼肚、毛鲿肚、鮸鱼肚、鲟鱼肚等多种。特别指出:

(1)黄唇肚是鱼肚中品种最好、质量最佳的一种,成品为金黄色、鲜艳有光泽、具有鼓状波纹,稀少而名贵。

(2)行业上称为“广肚”的是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沿海一带的毛鲿肚和鮸鱼肚的统称。广肚有雌雄之分。雄的形如马鞍,略带淡红色,身厚,涨发性能好,入口味美;雌的则略圆而平展,质较薄,煲后易溶化。

(3)札胶是原产于中南美洲的鱼肚,亦分雌雄。雌肚身厚,质佳,煲后易成糯米粉状而粘牙;雄肚则身薄肉爽,煮起来不易溶。

(4)鱼肚中称为“花心”鱼肚的品种是由于鱼肚内未能干透的结果,因其不易涨发,品质不佳。选择标准:鱼肚一般以片大纹直、肉体厚实、色泽明亮、体形完整的为上品;体小肉薄、色泽灰暗、体形不完整的为次品;色泽发黑的,说明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鱼籽酱味鲜咸,有特殊的腥味。品质好的鱼籽酱颗粒肥硕、饱满圆润,色泽透明清亮,略带金色的光泽。鱼籽酱在西餐中一般作开胃小吃,或冷菜、冷点的赋味及装饰用料。也可用于少司的制作,如莫斯科少司。4、鱼骨(fishbone)又称为明骨、鱼脑、鱼脆

概念:以鲟鱼、鳇鱼的鳃脑骨、鼻骨或鲨鱼、鳐鱼等软骨鱼类的头骨、鳍基骨等部位的软骨加工干制而成。特点:成品为长形或方形,白色或米色,半透明,有光泽,坚硬。由于鱼的种类及原料骨的位置不同,质量有所区别。通常以头骨或颚骨制得的为佳,尤以鲟鱼的鼻骨制成的为名贵鱼骨,称为龙骨。

运用:烹制前需用水涨发,然后用上汤赋味或与鲜美原料合烹,采用烧、烩、煮、煨等方法做汤、羹菜式;也可配以果品制作甜菜。代表菜式如芙蓉鱼骨、清汤鱼骨、桂花鱼脆。、鱼皮(fish-skin)概念:由各种鲨鱼、鳐鱼等鱼的背部厚皮经加工干制而成。主产于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品种有犁头鳐皮、青鲨皮、真鲨皮、姥鲨皮等,以犁头鳐皮质量为最佳。

选择标准:选择时以皮厚身干、无肉、洁净无虫伤、有光泽者为上品。

运用:经涨发后,采用烧、烩、扒、焖等烹制方法制作菜肴。因本味不显,需赋鲜味。代表菜式如白汁鱼皮、干烧鱼皮、凉拌鱼皮等。、鱼唇(driedfishlip)又称鱼嘴

概念:为鲟鱼、黄鱼、鲨鱼、犁头鳐等鱼的唇部软肉(有时带有眼腮)的干制品。通常从唇中间劈开分为左右相连的两片,带有两条薄片状软骨。以犁头鳐制成的鱼唇为佳品。其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此外,广东、香港一带将取自鲨鱼尾部的皮也称为鱼唇。

运用:本味不显,烹制时需用上汤赋味或与鸡、火腿、干贝等鲜美原料合烹。用水涨发后,可采用烧、扒、蒸、煮、煨、烩等方法制作菜肴、羹汤。代表菜式如红烧鱼唇、白扒鱼唇、肉末鱼唇等。、鱼信(fishspinalcordasfood)又称为鱼筋概念:为鲨鱼、鲟鱼、鳇鱼等鱼类的脊髓干制品。

特点:成品呈长条状,色白,质地较脆,产量较低,为名贵原料。

运用:烹制前用温水洗净,然后上笼蒸至涨发。由于本味不显,需用高汤赋味或与肉类、鱼类、鸡鸭、虾蟹等鲜美原料合烹。代表菜式如鲜熘鱼信、蟹黄鱼信、芙蓉鱼信等。

《鱼类》教学设计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三中学253100

摘要:《鱼类》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三部分内容。本节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炼鱼类主要特征,隐含生物进化观点。

关键词: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之前,学生在对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有了观察蚯蚓、观察蝗虫两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所以对于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实验同学们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并能够总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目标

【方法阐释】

“鱼类”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探究过程中,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精品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鱼的骨骼标本。

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活鲫鱼,清水,红墨水,水槽。

课堂实录:

情境导入:视频展示海底世界(大家首先来欣赏一段视频)。师:在这段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动物?生:鱼类。师:对,鱼类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而且人们还赋予了它“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究一下鱼类的主要特征(板书——鱼类,生读学习目标)。师:大家先来思考一个问题:鱼类和我们以前学的腔肠动物、环节动物以及节肢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鱼体内有脊柱。

探究一:鱼类属于脊椎动物。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鱼骨骼标本,是不是非常明显?下面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手中的脊柱,看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是由一节节的脊椎骨组成的。师:所以说鱼是脊椎动物(过渡语: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鱼类为什么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呢?那它到底有哪些特点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呢?今天咱们就以鲫鱼为例对这些问题做一个详细的探究)。

探究二:鱼的外部形态。

探究三:鱼的运动器官:鳍(幻灯片3)。

师(总结归纳):我们已经充分观察了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那现在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一下,鱼类到底有哪些特点是适应水生生活的呢?(生积极回答。)

以上我们总结了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那是不是生活在水中的都是精品论文参考文献鱼呢?

生积极回答。

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师:除了鲫鱼以外你还认识其他鱼类吗?

生举例。

师出示幻灯片(各种鱼类)。

当堂检测。

出示课外实践作业:给鱼安个家。

出示幻灯片:谢谢!(下课)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鱼类》教学设计内容简析

《鱼类》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三部分内容。本节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炼鱼类主要特征,隐含生物进化观点。

目标定位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之前,学生在对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学习过程中,有了“观察蚯蚓”、“观察蝗虫”两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所以,对于“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实验活动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并总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目标如下:

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境。

方法阐释

“鱼类”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探究过程中,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关于水生动物的资料和有关赤潮水华的资料搜集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图片、录像等,制作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鱼的骨骼标本;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活鲫鱼,清水,玻璃缸,新鲜的鱼鳃等。

环节一

视频展示辨析鱼类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海洋世界吧,在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海洋世界的录像,找找看,我们能发现哪些动物?(屏幕播放海洋世界的录像,内容包括各种海洋鱼类、海豚、企鹅等动物)

师:你能对这些动物进行归类吗?

生:积极回答(认同大部分都是鱼类,海豚是哺乳动物,企鹅是鸟类)

师:同学们区分的非常正确,它们都是水生生物,外形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却属于不同的类群,说明它们的内部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节课我们就先通过观察鲫鱼来了解鱼类有那些共同特征,它们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设计意图】录像中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将学生带入奇妙的海洋世界,引发学生兴趣。除了鱼类还展示了海豚、企鹅,由于体形上与鱼类相似,有利于学生认同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另外也为后面学习鸟类和哺乳类埋下了伏笔。

环节二

由表及里探知鱼类

(一)鱼的外部形态师:提出问题

(1)鲫鱼的体色如何?这种体色有何作用?(2)鲫鱼是什么体形?对于水中生活有何意义?

(3)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着?用手捉鱼为何感到粘滑?这些特点与水中生活有何意义?

(4)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鱼体表面两侧的侧线是怎样构成的学生分组观察放在鱼缸中的活鲫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观察。

生:积极回答

(1)体色:背灰黑,腹白,不易被敌害发现,为保护色(2)体形:梭形,减少水的阻力,适于游泳。

(3)体表:鲫鱼的体表有鳞片,起保护身体作用,鳞片上有粘液,游泳时减少阻力

师: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侧线是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而成,作

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课件展示侧线的结构模式图,通过讲解它的作用原理,让学生明确,侧线能把水流遇到障碍物引起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及时地传到鱼的大脑产生感觉,使鱼能顺利地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

【设计意图】鲫鱼的体色、体形及体表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对于侧线的构成和作用原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图片展示结合讲解才能让学生理解,在水下能见度不高时侧线感知比视觉更有用。

(二)鱼的运动

师:鱼在水中逃避敌害和寻找食物都离不开运动。它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呢?

生:鳍。

师:根据鱼鳍所处的位置我们分别称之为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各种鳍在运动中各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同学们观察水槽内鲫鱼的运动,在记住各种鳍的名称的同时,注意鲫鱼在前进、转弯、静止时各种鳍的动作,并试着说出不同的鳍所起的作用。

生:答案各异。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我们有什么更好更直观的办法来说明问题得出结论吗?

生:作对照实验。

师:非常好,那么变量是什么呢?

生:各种鱼鳍。

师:利用提供的材料(纱布、橡皮筋、细线、解剖剪、小木片、气球、塑料瓶、塑料片),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得每一种鳍的不同作用呢?

生(一组):用纱布、橡皮筋或者细线分别捆绑各种鳍进行探究。生(二组):分别剪掉各种鳍进行探究。生(三组):制作模型进行探究。

师:三种实验方案中,哪一种不需要伤害小鱼,方法还比较有效?生:分别捆绑各种鳍进行探究。师:实验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生:应设置对照组,而且作为对照的鱼与实验的鱼在种类、大小、活泼程度上应该一致。

生:轻拿轻放,动作既要准确又要迅速。

生: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用浸满水的棉花或纱布包住鱼的头部,这样可以使鱼保持正常的呼吸。

师:各小组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看到的实验现象。要注意安全。

生:进行实验师: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一组):捆绑胸鳍: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根据需要改变方向。师:这说明胸鳍具有什么作用呢?

生(一组):胸鳍具有保持平衡,转换方向的作用。

生(二组):捆绑背鳍:出现侧翻。说明背鳍具有保持平衡,防止侧翻的作用。

生(三组):捆绑尾鳍:运动速度明显减慢,多次碰壁,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说明尾鳍能够保持前进的方向。

生(四组):捆绑腹鳍和胸鳍:摇摇晃晃,不能直立于水中。说明胸鳍和腹鳍都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师:有些同学的实验现象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同学们表现出的相互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很难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在实验中首先要确定变量,在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不同的鱼鳍。师生共同讨论产生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并建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鱼的呼吸

生:鳃

师:现在,让我们来观察鱼缸中的鲫鱼,鱼口的张合与鳃盖后缘的张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仔细观察鱼缸中的鲫鱼,鱼口与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师:口与鳃盖交替启闭有什么意义?生:进行呼吸

师: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呢?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录像—鲫鱼的呼吸。

生:观看录像

师:取下一片鳃,先观察颜色,再对照书的图或录像,辨认鳃弓、鳃耙、鳃丝。观察鳃丝在水中舒展的情况和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的现象。

生:讨论问题:鱼是如何通过鳃来完成气体交换的?师生:鲫鱼鳃部气体交换的过程。

师:现在大家知道,鱼类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来自于水中,所以在发生赤潮或者水华时就会导致大量鱼类缺氧死亡,因此我们要保护水生生物,首先就要保护水资源。

【设计意图】对比海豚和鱼类,让学生明确之所以呼吸方式不同是由于内部呼吸器官结构不同,也就是为什么不能将海豚归为鱼类的一个原因,为后面学习哺乳动物打下基础。让学生观察鳃丝在水中舒展的情况和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的现象,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规律。引入赤潮和水华,渗入保护环境的思想。

(四)鱼的骨骼

师:观察鱼的骨骼标本,看看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生:由许多脊椎骨构成。

师:同桌互相摸一下对方的后背,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脊柱?生:有。

师:所以像鱼类这样身体背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样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而像前面我们学过的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设计意图】提前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鸟类和哺乳动物做铺垫。

环节三

总结归纳鱼类特征

师:我们已经充分观察了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那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有着那些特征的动物可以归为鱼类,鱼类又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呢?

生:积极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形成最终结论。

【设计意图】该环节将实验观察所得到的结论系统化,归纳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为后面学习生物分类打下基础。

THE END
1.探究鱼类奇妙身体构造解析鱼体结构图与生理功能尾巴及其运动学 尾巴不僅是一种强大的推进力源,也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装置。当鱼想要前进时,它会通过改变尾巴上肌肉群紧张程度来控制其方向,并使用侧线组织来检测周围环境中的声波。这一机制对于捕食者寻找猎物或逃避捕食者的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他们以惊人的速度移动并精确地追踪目标。 https://www.ntyujmf.cn/diao-ju/495505.html
2.探究小鱼生物学特征形态生理与行为的多样性及其适应机制在水中的生活条件下,小鱼往往拥有更加流线型的身体,这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更好地游动减少阻力。例如,鲫鱼等陆生的淡水鱼类,其鳃部较为发达,有助于在缺氧的淡水环境中吸收氧气。而海洋中的深海钓鱼则拥有巨大的眼睛,以便捕捉远处光线较弱的地方移动的小甲壳类动物。 https://www.xyhxybtxl.cn/diao-yu-jiao-xue/452791.html
3.观察小鱼日记中的水生世界雖然它們本身不是頂級捕 食者,但卻成為許多其他生物(如鴨子、烏龜等)的主要食品之一。如果這個細胞層次被打亂,那麼可能導致更高層次生物數量的大幅波動,因此了解並保護這些微型生命體至关重要。 标签:江河钓草鱼技巧、三锚钩钓鱼视频教程、钓鱼上瘾毁了多少家庭、马口鱼、专钓大鲫鱼饵料https://www.hlwne.cn/diao-yu-ji-qiao/209608.html
4.探秘水域奇观鱼的身体结构图及介绍鲜活生动的鱼形,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在海洋中演化出了独特而精巧的身体结构。从头部到尾巴,每一部分都承载着它们适应水域环境、捕食和逃避敌人的智慧。鱼体由鳞片覆盖,这些鳞片不仅保护了它们免受外伤,还帮助减少水对皮肤造成摩擦,从而节省能量。 鳃孔与呼吸系统 https://www.lynetx.com/diao-yu-zi-xun/245944.html
5.生物观察报告鲫鱼2、呼吸观察 (1)鱼用鳃呼吸,鱼的腮呈鲜红色,主要由腮丝构成,腮丝中布满毛细血管。 (2)鱼的嘴和腮是交替张合的,当鱼嘴将水吸入体内时,腮再过滤掉水,留下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运动观察 鱼在水中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https://www.meipian.cn/4eh4x9n6
6.一年级下册科学5.《观察鱼》活动记录单 1.整体观察 2.局部观察 ( 请在图中圈出 并标注序号: 胸鳍 腹鳍 背鳍 臀鳍 尾鳍 ) 3、呼吸观察 ①呼吸时,鱼的___在一张一合。 A.嘴 B.鳃 C.鳍 D.眼 ②呼吸时,水从___流进,从___流出。 A.嘴 B.鳃 C.鳍 D.眼 4、运动观察 鱼没有腿,靠什么在水中运动?( ) Ahttps://www.zxxk.com/soft/24096812.html
7.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8.在观察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时,正确的操作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在观察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时,正确的操作是A.应先记录一段正常的血压曲线,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又有何变化B.应先同时剪断两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又有何变化C.应先剪断一侧迷走神https://www.shuashuati.com/ti/c0e0efa8f7fb40c4a596bc63acd529df.html?fm=bd57146532af20aad372c5f0b39f93ed82
9.《观察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观察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教学设计(黎明灿).doc 27KB 下载 视频播放 × 取消 反思 1.本节课围绕“鱼的主要特征”这一核心概念来组织教学,有效的整合了教材的课程资源,2个观察活动与4个探究实验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 2.通过观察、动手实验、知识迁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有效的https://m.zsjsjy.com/zone/libao123/article/view.do?id=a2f15b98ff85442f9fbaec9cfaf72a66
10.生境不完全重叠的两种鲤科鱼类耐低氧及运动能力比较摘要:以乌江流域亲缘关系近,但分布并不完全重叠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和宽鳍鱲(Zacco platypus)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考察这两种实验鱼的低氧耐受及游泳运动能力。将野外采回的实验鱼置于(25±1)℃条件下,分别测定两种鱼的临界氧分压(Pcrit)、水面呼吸(ASR)、失去平衡点(LOE)以及在不同溶氧水平(8.0、4.0和https://www.ecologica.cn/stxb/ch/html/2014/20/stxb201301230130.htm
11.初中生物鱼试验图片类题专题训练含答案.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择了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图表示他们分别对鱼的某种鳍进行处理的方法。请分析后回答: (1)经A处理(用夹板捆扎住了尾鳍)过的鱼放回水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鱼的身体运动缓慢,而且___,这说明尾鳍在游泳中具有___和___的作用。 (2)经B处理(捆扎住了背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325/23/78971220_1023340072.shtml
12.能在水中呼吸。为了探究鱼的呼吸和尾鳍在游泳过程中的作用,小明进行鱼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灵活自如的运动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而是能在水中呼吸。为了探究鱼的呼吸和尾鳍在游泳过程中的作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过程:取两条体型、大小、活力相同的鲫鱼,将其中一条鲫鱼(甲)的尾鳍用硬塑料板捆绑,另一条鲫鱼(乙)不做处理,观察它们在水中https://www.jyeoo.com/shiti/af110192-1584-4e15-855b-7883bc2e2518
13.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下列关于它们的呼吸和运动等特征的同学们在校园生物角看到了缢蛏、青蛙、蚯蚓、金鱼等动物,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下列关于它们的呼吸和运动等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缢蛏用鳃呼吸,依靠出水管和入水管在水底缓慢运动B-e卷通组卷网https://zujuan.xkw.com/6q20402445.html
14.小学科学实验之生命科学:观察鱼的主要特征课件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观察,鱼的主要特征,生命科学,观察鱼的主要特征生命科学,导入,观,察鱼的外部形态、鱼的呼吸、鱼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分析鱼是怎样适应水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3197678.html
15.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节鱼2课时教案(精选4篇)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u48sv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