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实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42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学生设计性实验;问卷
Theinvestigationofdesigningexperimentbystudentsinmedicinefunctionalexperimentallesson
ChenYuan,LiYanan,ZhangLirong,ZhuWeiya,LiWeijiao,WangXiaoqing
(MedicineFunctionalLaboratoryKunmingmedicalUniversityHaiyuanCollege)
Abstract:TheFunctionalLaboratory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HaiyuanCollegeconductedapilotprogramofexperimentaldesignfromApriltoAugust2011involving612secondyearstudents.Thestudentsproduced27originalexperimentaldesigns,andmultimediapresentationsofthesedesignsweremadetoprofessorsandteachers.Ofthese,8designswereselectedbasedontheirpracticalfunctionalityandcreativity,andtheseexperimentswereconductedbystudentsparticipatinginthispilotprogramontheHaiyuancollegecampus.Thequestionnaireshow:87%studentsconsiderthattheprogramofexperimentaldesignimprovedtheirabilitiesonpractice,applyingknowledge,analysis,solutionandcreativity.Andinspectedtheteachers.Itissignificancetofunctionalexperimentalteachingandteachingreform.
Keywords:FunctionalExperiment;pilotprogramofexperimentaldesign;questionnaire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设计性实验最大的不同在于:
2、打破了常规定制实验的局限,日常的机能实验教学已经定制化、标准化,从理论讲解、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几乎都有标准答案,但设计性实验常常表现出浓重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的实验动物、同样的实验方法,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没有标准答案,怎样从多变的实验现象中,找出规律性,合理科学地解释实验现象,是一个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科研思维方法的构建过程。同时在这样的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往往会引发新的实验课题,因为推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3、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答辩、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师生间产生了频繁的交流,这种交流除了答疑解惑,更多的是探讨,是思维方式的传承,是因材施教,这使彼此间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信任。
4、学生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领、组织作用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平日的积淀,教师的不作为和不重视将导致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的迷茫、冷漠甚至拒绝,最终无所收获。因此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还检验和锻炼了年轻的教师队伍,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是机能学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和补充。
5、在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师生面对面互动的答辩环节,代表自己小组发言的答辩人必须准确无误地阐述本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较好地回答评审团的提问,才有可能进入下一步的实施环节;答辩的过程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检验了教师的工作成效,并可通过专家的提问较好地完善实验方案,提升实验设计水准。答辩会开放透明,学生不仅必须参加自己大班的答辩会,还可参与其他大班的答辩会,可以自由对答辩方案甚至教师的发言提问,答辩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专家之间,教学人员与教学管理者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与心灵相通的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接受彼此的启发,对于高效高质地运行整个教学计划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真切地领悟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的魅力,激发出创新的渴望,感受着探索的艰辛和失败的无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滋味。如果要问此次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意义,那么大多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受的锻炼和某些方面能力的提高就是我们全体带教人员的无悔初衷。
参考文献
[1]李金莲,杨静,张慧,等.机能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08-1011
[2]郑敏莉,胡晓枚,叶富守,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577-578
[3]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32-735
[4]杨晓晓,赵学青,谭彩略,等.医学机能学设计性实验准备工作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100-101
[5]刘重斌,杜友爱,龚永生,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79-80
1.1评价标准采用Balasubramanian等设计的改良CONSORT评分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改良CONSORT评分量表包括30个条目,根据报告情况计分。没有描述记1分,描述不恰当记2分,充分描述记3分。每篇报告由2名研究者“背靠背”评分,分数不等的条目通过讨论达成一致。计算每篇文献的总分,然后计算改良CONSORT评分中各条目报告的文献数构成情况。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个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Jadad评分量表由随机、盲法、随访3部分组成,盲法、随机每部分按标准划分为0~2分,随访记1分,总积分为0~5分。0~2分为低质量研究,3~5分为高质量研究。评价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进行交叉核对,有争议处引入第3位评价者共同讨论决定。
1.2统计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2010录入数据。计算改良CONSORT评分中各条目报告的文献数,并计算每个研究报告的总分。以α=0.05为检验水准,运用简单线性回归以CONSORT评分为因变量,以作者人数、研究报告页数、开展试验的中心数目、主要结局指标是否为阳性、是否有资金支持、试验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是否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注册以及Jadad评分为自变量,分别对每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报告质量的变量,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口腔医学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的因素。所有的统计计算在STATA12.0软件中完成。
2结果
2.1RCT研究的内在真实性表1展示了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RCT研究的内在真实性的结果。得分3~5分视为高质量研究共10个,占纳入研究的14.71%;得分1~2分视为低质量研究共58个,占纳入研究的85.29%。
2.3RCT报告质量表3展示了采用改良CONSORT评分量表评价口腔领域RCT的报告质量的结果。纳入文献中最高得分76分,最低得分39分,平均得分50.38±1.83。
3讨论
RCT作为防治性研究的“金标准”,其结论的真实性不仅影响临床实践中医生的决策,还会给将来进行系统评价等二次研究工作带来重大影响。临床试验的报告质量直接影响了对干预措施效果的评价,只有研究者完整清楚地表述了整个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读者才能正确理解和判断其结果的真实性,反之则会使结果的可信度降低。总体来看,根据改良CONSORT评分表,中国口腔医学领域的RCT报告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平均得分仅为50.38±1.83。5本口腔领域核心期刊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获得最高分数68.00±12.71,其次是《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得分57.29±9.90,但2本杂志发表的RCT报告数量较少,仅占纳入文献总数的13.23%,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国外针对口腔医学领域的杂志做出的类似研究平均CON-SORT得分为62.4±2.1,这表明国内口腔临床RCT的设计、执行和发表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另外,中国口腔RCT研究在伦理学批准方面也存在欠缺。对于一切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研究者在试验开始之前必须取得受试者自愿的知情同意,但68篇报告中,仅有23.53%报告了知情同意的情况。所有的临床试验必须由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以确保受试者的利益不受影响,仅有10.29%的RCT报告了试验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仅有2.94%在临床试验注册机构进行了注册。根据多因素分析得出,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的试验其报告的CONSORT评分是没有进行伦理审核试验的47.18倍。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试验其报告的CONSORT评分是没有进行知情同意试验的1.57倍。已注册的临床试验将会受到注册机构的方法学指导,使其设计、实施和结果都得到优化,并能避免重复研究和选择性报告结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意识
1.中学化学教育中进行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今的学生自主意识很强,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性制定引导方针,客观地为学生介绍现今世界的环境,当然不能过于片面,防止学生出现过激情绪,这对学生和社会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学生引导到正确方向上,学校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保护环境。
1.2结合所学课本对学生进行教育。
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注意将环境保护知识和课本上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但是不能死板照搬,这样只会让学生厌倦学习,应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1.3活动要有序且有教育意义。
2.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环保实践与教材相结合。
中学化学教育中有很多化合物有一些污染物成分,环境污染的很大一部分是化学物质在起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对一些环境污染物进行净化,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不会因为单纯的化学知识而感到枯燥。如我们常说的光化学烟雾的组成和臭氧层的组成等。空调中挥发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硫元素会对人的呼吸道造成伤害。氯化物在空气中受到阳光照射会分解产生对臭氧层有危害的物质,导致臭氧层空洞。而光化学烟雾则是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的硫化合物因为分解产生的一种类似烟雾的东西。然后给学生普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第一,使用排放率比较低的燃料供给能源,减少硫化合物的排放;第二,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第三,对排放废气的工厂要加以整治,对工业产业进行优化调整。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及潮汐能等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同时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2用化学实验加强教育。
化学作为中学学习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不仅是课内文字知识的教学,还有各式实验教学,老师要在做这些实验时注意环境保护,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日常做起。在进行一些可能产生有毒或者对环境有危害的气体实验的时候,提醒同学们注意自身安全,可以用容器装载能吸收有毒气体的化合物进行净化。如有条件的话,老师要教育学生尽量在实验过程中就把排出的废气处理掉,这样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应想办法在做实验时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物质,生成的废物可以通过实验转化为做实验用的原材料,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又可以废物利用,节约实验用品,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对于不能再处理的废物,要按照规定排放在指定容器里面,切不可带出实验室或者随意丢弃,这样会造成危害。同时,老师可以借实验机会向学生传授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寓教于乐。
2.3开展各式活动,寓教于乐。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了解环境污染的程度,这对学生有深刻影响。可以在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考察,检测河水的污染程度,调查工厂废水的排放情况等。调查之后,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做好这些之后,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环保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重要位置,如垃圾分类处理、爱护花草树木等,让学生自觉爱护环境并影响身边的人爱护环境。
2.4结合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和节日,如植树节、世界无烟日和世界环保日等,让环境保护概念深入人心,学校可以与当地环保部门联手,借用专题讲座的机会在学校中宣传环境保护概念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化学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老师在有限的化学知识范围内,应该多为学生讲解一些社会上的实事,可以在上好课堂内容之后,为学生补充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例子,对拓宽学生视野有好处,知识和实践都是很重要的,只有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对人类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我们在进行环境污染分析时,需要以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按照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入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从根本上为学生讲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另外向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现状,让他们对环境保护有理性认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3.结语
当今中学化学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化学知识这么简单,还要在教育中教会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环境,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环境保护这一难题,并且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展树中.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的衔接[J].化学教育,2012,33(8):2-3.
我摸摸碰碰地来到了行政楼,在楼下徘徊着,心里甚是紧张,见到一位年轻的医生走过来,就向他说明情况,他让我到医务科去。我上了行政楼,来到医务科,杨科长听了我的要求后,叫我到科教科去找蓝科长,让她给我作安排,我心里高兴得很,以为这样就成功一大半了,还想着怎么这样简单,一定是“中山大学”名声的关系。见到蓝科长,一番自我介绍,再一轮问答之后,她便对我说:“你到别的医院去看看好吗我们院长不在,这事我做不了主。”
我道了谢道了歉,才走出科教室,真的不想就这样离开了,还记得在学校的医学生预见习动员大会上,老师说过“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首先要进去,死缠烂打也行,”于是我又来到医务科,可刚进门,那杨科长就说话了:“不用说了,我们没接收过自己个人来见习的,这样不好管理。”我几近哀求了:“就不可以试试吗什么都行的,跑腿也行啊。”他还是说:“行了,我们不懂管理,还没有这个能力。”我听了这句话,真是好难受啊,说了谢谢就下楼去了,真的有点想哭,这样有求于人而人家却不给予理会。走在大街上,想着:“算了,人家也有人家的道理,我到其他医院去就好了,总会成功的。”
走了好远的路,才来到天海医院,这次我直奔医务科,可顺利了。因为这是一个民营医院,到过年时很多医务人员请假,周主任需要人帮忙。我呢,就这样在医务科里学习了。
在以后的学习中,在查医保处方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临床上的知识外,还得知医生除了要给病人看病冶病外,还需要很严格地遵循每一项规定认真地写病历开处方,不能缺项漏项,如存在以下问题:1.入院单无患者签名2.病历中化验单不详细,未粘贴或丢失;3.无血糖血脂化验单4.病程记录缺如5.ct,b超、放射检查原因6.转入内科治疗后,请带病历转科,而非出院。7.未转入患者拒绝治疗,应签字。哪一项都是重要的法律依据,缺了哪一项都可能会出现很麻烦的问题,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查处方和病历时,由于字迹潦草的关系,很多医生的名字我看不清楚,一开始还动不动就问周主任“这个是什么字,那个是什么字。”可是我想,问多了会很烦人的,何况周主任工作甚忙。于是就想办法,向周主任要了一份花名册,这样,我把每个医生的名字都看熟了,就算那字再潦草,我也能认得那是谁的名字。
上了两天班,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见到认得的人却喊不出名字,见到科主任也叫不出其姓来,不是我记性不好,而是周主任没有向我介绍周围一同工作的人。于是我到了一楼的一个宣传栏,那上面有医院各科室各办公室的领导介绍,我看了几遍,难记的还抄了下来。
这样,我就记住了院长、党支部书记、各科主任的姓名和样貌及有关信息,早上上班时,碰上和领导同一趟电梯,我也能很准确的问一声好,不用像头两天那样只是望他/她一眼或点一下头,这样很不礼貌,给人的印象很不好,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而上些护士上来医务科交手术通知单或病危通知单之类的东西时,我都会主动地与其聊话,并看她胸前佩戴的工证上的姓名,下次她再上来时,我们就能很熟悉地交流了。
本文导航1、首页2、互动意见上面那个问题算是解决了,然后我又把医院走了一遍又一遍,为的是把医院的构造、布局给弄清楚,以防周主任让我送什么东西的时候我找不着地方。果真有用,周主任叫我送了好几次东西去检验科、b超室等,我毫不费劲就办好了,回来的时候,周主任还惊讶“说这么快。”
在这里上班,我还有机会观察一些领导是怎么样处理医疗纠纷的,有一次,医院在接到投诉网发来的传真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医务科了解情况。得出以下报告:
“患者×××于2018年×月×日到院泌尿科就诊,病人主诉:×月×日在外院检查为“尿道支原体感染”,要求医生开药治疗。本院医生要求病人提供院外检验结果或重做检查,均被病人拒绝。于是和病人沟通后就根据其症状为他开了氟康唑和左氧氟沙星针,输液三天,费用348元。×月×日医生问他是否好转,他说不好,医生再次建议他提供外院检验单或再做支原体检查,针对药敏再用药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病人不理解,认为输液三天,花了三百多元,还没把病治好,还要花钱再做治疗,就是骗人、骗钱。
处理:
互动意见:
病人他不懂医,简单的疾病跟他解释不清,他上网投诉,是他的权利,但是,他必须尊重事实,不能攻击医院,损坏医院的名誉。
最后,衷心希望投诉网是一个客观、公正的交流平台,是一个促进医患双方共同提高和改进的平台。”
在迎春花市的就在医院对面的大街上进行,医院为扩大社会效益,在门口举行“花市义诊活动”,免费为逛花市的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提供健康咨询等。
花市开市的第二天,周主任让我去义诊处帮忙,其实我什么都不懂,还好,一位护士姐姐很热情地教我怎样测血压。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不仅起着增进个人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和与人交往的满意感,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心理学界倾向于把感恩作为一种品质,并认为感恩品质应当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品德,感恩品质的养成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当今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身所接受到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但青少年感恩发展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得到提高的趋势,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教育得当,还是会促进这个群体感恩意识的发展。通过感恩教育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正性情绪,面对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增强青少年的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进而提升其学校归属感,并最终促进其积极参与,减少其问题行为的出现,还可以促进青少年内在奋斗目标和成就动机。
二、研究方法
1、题目的收集和问卷的编制
该问卷参考了大量文献中对感恩认知的研究结果,我们从父母亲朋、学校师长、国家社会、自然生活四个维度建立问卷框架,并在各个维度下根据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四个层次分别设立项目,内容覆盖了赵国祥等人提出的人物取向、事物取向和道义取向三个维度。然后通过由5个心理学研究生组成的焦点小组讨论,最后拟定出26个项目的原始问卷。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五点量表记分,由被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采用MicrosoftExcel2007和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理工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共300人,其中男生187人,女生113人。回收有效问卷265份,有效问卷率88.33%。
三、大学生感恩意识总体状况
1、大学生感恩意识各维度的水平
从不同的维度上看,父母亲朋、学校师长、国家社会和自然生活的平均分分别为4.41、4.50、4.43、4.35,感恩意识总体平均分为4.42,感恩意识水平均大大的超出理论均值3。可见,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水平较高。相较而言,大学生对学校和师长的感恩水平最高,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恩水平较低。
2、大学生感恩意识水平的性别差异
研究显示,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显著的高于男性大学生。并且,女大学生在对父母亲朋、学校师长、国家社会、自然生活四个范围以及总体感恩意识水平都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并且对于学校师长的感恩意识的性别差异最为显著(p=0.004),对于自然生活的感恩也极为显著(p=0.007),但相比其他三个维度相对较小。
3、感恩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提升作用
(1)感恩教育对感恩意识水平的提升作用。自2003年起,浙江理工大学以“感恩·成长”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我们采用横断研究,比较了未参加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和参加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的大学生之间的感恩意识水平。结果显示,参加感恩教育组的感恩意识水平显著高于未参加感恩教育组(p=0.000***),并且四个水平的作用都相当显著。可见,学校的感恩教育对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水平的提升有显著的作用,感恩意识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其中,“我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我没有想过要回报恩师和母校(反向题)”两个项目的显著性为p=0.05,没有达到p=0.01水平可能是因为这两项涉及到对感恩行为的意识,而对感恩行为意识的改变存在滞后性,效果不会立刻体现。而“我认为自然界的资源就是供人类所用的(反向题)”和“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两项要求被试能敏感的意识到自然界的赐予以及生活中点滴的美好,在人们的一般意识里,感恩是针对人类社会中的人物或者组织的感恩,而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感恩需要对“感恩”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两个项目的显著性为p=0.05。
(2)感恩教育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水平的提升作用。尽管感恩意识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进一步对不同性别参加感恩教育组和未参加感恩教育组的比较显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感恩教育在提升感恩意识水平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并且,相比较而言,这种作用在女生中更为显著。
四、讨论与建议
1、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水平普遍较高,并且存在性别差异
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并且我国从小学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道德教育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维持在较高水平。本研究显示,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显著的高于男性大学生。这与Veniimiglia早在1982年的研究中的发现:女受惠者产生的感恩最多,男性的感恩少于女性一致,也与许多国内的研究结果一致。
根据Kashdan等的观点,这种性别差异是由文化对性别角色的塑造造成的。女性的社会角色倾向于认为是被照顾和被保护的对象。对她们而言,接受恩惠和帮助显得更为自然,而感恩又进一步地促进了她们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因此,女性有着更高的感恩特质水平,她们更多地表达感恩,并从中获益更多。和女性相比,男性被更多地定位在事业和权利方面,当接受他人的帮助,或者表达感恩时,男性可能认为这会削弱他们的独立性、地位和男子汉气概,透露的是自己不如别人的信息,他们在受到帮助时产生亏欠感要比产生感恩更常见。因此,针对性别特征,策划、开展感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组织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2、感恩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意识水平提升显著,取得实效
根据对未参加感恩教育组和参加感恩教育组的横断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理工大学开展的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各个维度的感恩意识水平提升都有显著作用,感恩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感恩意识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感恩教育对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女生中更为显著。
3、言传身教对感恩意识提升意义重大,涉及感恩行为的感恩意识提升相对较难
相较于其他大多数的项目,在感恩教育的影响下,每个项目的感恩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对父母和亲朋好友的感恩意识、对涉及感恩行为的感恩意识、对自然的赐予和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感恩意识水平的提升相较于其他项目而言,相对不显著。
对父母亲朋好友的感恩更依赖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感恩教育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开展,营造感恩、和谐的整体氛围,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与自然界的互动甚少,导致我们对来自自然界的恩赐的感受性不够明显,这或许是对自然赐予的感恩意识的教育较难达到更为理想水平的原因。而对日常生活的感恩更依赖于细腻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这种能力在物质欲望充裕的、快餐式的、重视工具性价值的现代生活中就容易被忽略,感恩教育可以适当增加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增加对恩惠的感受度。
而涉及感恩行为的感恩意识而言,则需要通过组织开展更多的感恩实践,在实践中体会,从而产生感恩情怀。
【参考文献】
[1]申正付,杨秀木,赵东诚,韩布新,王婷.大学生感恩品质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35-37.
[2]王建平,喻承甫,曾毅茵,叶婷,张卫.青少年感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260-266.
[3]喻承甫,张卫,曾毅茵,叶婷,李月明.青少年感恩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425-433.
[4]胡茂新,赵华朋,高峰.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思考.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90-92.
[5]赵国祥,陈欣.初中生感戴维度研究.心理科学,2007.29.1300-1302.
我和张岚、还有一位研究生被分到了生化教研室见习,带教老师都是平时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因此一点也不陌生、感觉很亲切。
14天的见习,老师给我们的任务是学习DNA的提取、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结果鉴定。虽然这些原理理论课上都学过,但是这次的临床见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在实验室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时课上不会去操作的仪器(PCR扩增仪、微量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振荡器、低温离心机等等),也动手学会了如何操作它们;在平时的实验课上,我们电泳用的凝胶都是老师给我们事先配置好的,这次见习,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不同浓度的凝胶;此外,平时的实验课因为学生多、条件有限,很多知识、方法我们都是走马观花的看看、做做,而这次见习,让我们仔仔细细的体会了DNA提取、酶切、鉴定的每一个步骤,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也接触到了许多新知识。总之,此次见习培养了我们专业兴趣,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见习还锻炼了我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和研究员的艰辛与认真。由于我们操作的不熟练,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错,或是加错剂量、或是加错试剂,这样就得重新做,这时候急躁和遗憾感一拥而上,但是老师们依然耐心、仔细的一遍遍的教我们,告诉我们搞科研做实验需要一颗仔细、认真的心,要有耐心、不能气馁。
4天的见习还提高了我们的交流能力,使我们与老师增进了感情,消除了拘束感,彼此之间能像朋友一样的交流;同时,见习也让我们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在工作中增进了友情。
环保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尤其是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时期,培养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长远而又有效的措施,高职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就显得很重要。只有通过多渠道、多种手段地在高职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才能顺利地在高职学生中逐步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让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有意识的注意环保问题,造福于下一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化学教学是一个整体,各章节教学的内容,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各章节的环境保护教育,必须用系统方法去解决。教育系统方法的最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笔者在进行化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时,把各章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筹划,综合出环境保护教育的特点和章节的特点,找出它们最优的结合点。
在“空气污染”的讲述中,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现在的天空己经很少有蓝天白云。工业的蓬勃兴起,各种废气昼夜不停地排放到空气中,从而使空气中含有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成份复杂的飘尘粒子和各种挥发性物质,如氯化氢、氟化氢、甲醛、苯胺类等有害物质,这些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大气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从而造成大气污染。在全世界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最高、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的沈阳、西安、北京就占了3个。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百亿元,“酸雨”己遍布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不仅如此,古迹、桥梁等建筑物都遭受酸雨破坏,造成巨大损失。
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人类正在干预水的正常循环过程。例如:森林的砍伐、草原的开垦,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増加,甚至造成沙漠化。随着现代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化肥工业的突飞猛进,有越来越多的有机物排放到水中,这些有机物易使水“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茂长,从而过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中缺氧,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死亡。可举例2009年的苏州太湖流域发生了大面积的红藻事件。第一次海湾战争科威特的油井被炸被烧,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海域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等等例子。
三、结合化学实验开展环境教育
控制论告诉我们,教育系统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一定教育功能的整体。在化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中,笔者分析了教育控制的对象除了教师自己外,教育的对象和教育的内容也是控制的重要要素。经过分析,对教育对象一学生实施兴趣控制的方法,对教学内容则采取让学生实践为主的模式控制。这样,结合化学实验开展环境教育就
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用钟罩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体验环保
如在制取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制备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对比有些企业随意排污造成的危害,如2010年福建紫金矿业的废水泄漏事故造成死鱼五百万斤的损失。
3.规范实验操作使实验在严密的情况下进行,体验环保
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严格教育学生规范操作,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避免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防止使用过量药品实验体验环保
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弯制各种可加热的替代实验仪器、安培瓶、点滴板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如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要求学生不用试管做实验,而是改用点滴板,实验时只需取一滴稀盐酸在孔穴处,再取一滴硝酸银溶液滴在孔穴处,立即可见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取一滴稀硝酸滴入沉淀中,沉淀不溶解。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操作中不仅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増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让学生从自我动手中构思、设计环保装置,让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这种教育控制中的自控方法,使学生控制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这就能把自控转化为他控,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爱好。
四、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强化环保教育。
1.开展实地考查
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通过考察,使学生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増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现场对比,丰富学生环境方面的知识,结合己学的知识,开展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什么?防治途径有哪些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环保基础。
2.开展专题调查
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増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开展环境保护讲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对环境构成的影响,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见之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例如:警惕油墨中的“敌人”--多氯联苯。先介绍多氯联苯对小白鼠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告之学生,小白鼠的肝脏便会肿大,持续喂养三个月,小白鼠便患有可怕的癌症,而这种化学物质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如人们朝夕相处的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的油墨中有多氯联苯。
总之,只要认真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方法去进行化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就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在以后的一线工作中注意环境保护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黄启宏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市域经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四.调研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研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论文摘要: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学院对2005级新生首次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即按文理科及高考英语成绩分班教学,并对其中的六个教学班级分别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经过两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英语学业成绩影响显著,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
对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所谓“哗众取宠”“劳命伤财”的时尚玩意儿,对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所呈现的知识,它是教学现代化的体现。
随着高校的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如何面对这100人左右的大课,保证教学质量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外语公共课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于2005年试着在自己的教学班中率先应用多媒体教授外语,摸索外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价值与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效性实验研究
1.实验阶段一。
研究假设:从短期授课效果(一个学期)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
研究对象:2005年9月,江苏教育学院决定对2005级普本新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即将学生按文理科及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共分出6个教学班,A1,B1,B2是文科班,A2,B4,B5是理科班,其中A1(65人),A2(6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即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B1(78人),B4(7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为110一119分,B2(77人),B5(7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在110分以下。B2,B4班的大学英语教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实验班,其他4个班为实验的对照班(按高考英语成绩与实验班同水平的B1,B5为对照班1;而高考英语成绩好于实验班的A1,A2为对照班2),使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B2,B4(高考英语成绩120分以下)。多媒体教学模式。实验班(147人);B1,B5(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下)*传统教学模式一对照班1(148人);A1,A2(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班2(125人)。
实验材料:实验班及对照班均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新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外研社)。实验班的每节英语课均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教案附后),而非实验班则没有采用。
数据收集与统计:收集了2005级实验班,对照班共6个教学班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总评成绩,并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及结果: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1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还略低于对照班1(M实验=107.46
注:*P
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2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有显著性差异(M实验二107.46
注:*P<0.05;**P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1在期中考试成绩均分分别为77.95,76.74,虽然实验班均分高出对照班1,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两组均分分别为72.2和68.O1,74.5和71.32,P=0.000实验班
表2的结果则告诉我们在剔除了人学成绩(即高考成绩)对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之后,代表两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学生期中英语成绩的调整平均数分别为79.784和81.774,多媒体教学模式没有显现出它的优势。但到了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我们可以看到两组在调整了人学成绩影响后的平均分分别为75.266和72.752,77.073和76.361,虽然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实验班的班级平均分高于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照班2。
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从短期授课(一学期)效果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
2.实验阶段二。
研究假设:(1)从长期授课效果(3个学期)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2)多媒体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研究对象:由于从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有些班陆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所以我们选了B2班(77人)作为实验班(该班一直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模式),BS班(70人)作为对照班(该班一直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即高考英语成绩)均在110分以下,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M实验=103.96,M对照班=102.1>,可以看作是同质的两组。
实验材料:实验班及对照班均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新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一至三册(外研社)。实验班的每节英语课均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教案附后),而对照班则没有采用。
数据收集与统计:收集了实验班、对照班3个学期的学生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总评成绩,及两个班学生2006年12月参加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并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及结果:由于实验班有1人,对照班有2人没有参加2006年12月的四级考试,所以在进行教学效果的长期跟踪数据处理时是按实验班人数=77一1=76人,对照班人数=70一2=68人来录人的。为了检验实验班、对照班真实教学效果,我们所使用的均分是利用协方差分析剔除各班高考英语成绩、性别比例差异影响后的估计均分,即以各学期总评成绩,四级考试分数为因变量、以高考成绩、性别为协变量、以班级为自变量,利用SPSS1l.0统计软件计算出来的。统计结果如下:
注:(1>实验班、对照班真实教学效果均分是利用协方差分析剔除各班高考英语成绩、性别比例差异影响后的估计均分。
(2)F值和显著性概率P值是以各学期总评成绩为因变量、以高考成绩、性别为协变量、以班级为自变量,利用SPSS1l.0统计软件计算出来的。
注:T分数是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历次成绩参照全年级的478名学生历次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计算出的Z分数,按照lOZ+50转换而来的。
从表3和趋势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历次英语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相对位置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快于对照班。表4报告的是对两种教学模式真实教学效果进行协方差分析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从3个学期的学期总评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教学成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班,P第一翔=0.012<0.OS,P第二翔=0.005
为期3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部分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从长期教学效果看,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但对学生的四级英语考试的促进效果不够明显。
二、分析与讨论
1.多媒体教学能促进教师深度备课。
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是一种促进。多媒体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突出重点并在每张幻灯片上得以体现,必然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抓住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