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建议
2.1进入实验室的培训
2.2实验过程的管理
2.3实验结束后的管理
学生毕业论文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必须重视收尾工作,首先实验室老师要检查学生试剂药品、仪器设备的归还及完好情况,督促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填写好有关使用情况登记表,清洗实验过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实验所剩的实验样品、试剂药品,对于有毒有害试剂要回收统一处理,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学生,实验室老师要及时上报指导老师和学院,以阻止其答辩工作及其毕业离校事宜。其次,实验室老师应及时跟其指导老师汇报学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结语
关键词预防医学;应急能力;设计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而目前各医学高校所培养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突发事件应急队伍的后备军。本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理论知识缺乏,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较差,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1]。由此可见,作为培养应对突发事件人才的预防医学专业教育,其培养模式急需改革[2-3]。
因此,本研究以饮用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主线,以学生应急能力培养为目的,打破学科的界限,重组实验内容,设计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希望通过探索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塑造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
【实验目的】通过开展饮用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强化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包括接报正确处理能力、证据采集筛选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生物安全防范技能、实验室理化分析技能及微生物检验检疫能力、报告撰写能力、事件防控能力等。
【实验流程】
1)感性认识:了解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基本情况(参观自来水厂、食品加工企业等),启发学生分析环境及食品中有害性物质的存在对人体的危害。
2)理论讲解:介绍各实验要掌握的内容、方法,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对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危害的重要性;介绍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现场监测技术、现场采样的原则、方法和质量控制。
3)现场流行病调查、监测及采样:模拟现场,由学生按照理论讲解内容,分组分模块对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及采样。
4)实验室分析及数据统计处理:对现场所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汇总现场问卷调查、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5)总结评价:综合现场调查结果及实验室分析结果,全班共享,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写出综合实验评价报告。
【考核方式】
1)实验操作考核(现场演练):接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问询处理;现场采样(食品、水、生物制品等);理化
分析;生物安全防护;无菌操作;实验专业技能操作等(占总成绩的60%)。
2)调查报告撰写:基本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病因分析、鉴别诊断、结论、防控措施、附件(国家标准等)(占总成绩的30%)。
3)实验理论考核: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步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与程序、科研论文的撰写等(占总成绩的10%)。
【课程内容】
调查处理模块汇总如下。
流行病学模块
实验0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学时)
实验02: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步骤(1学时)
卫生统计模块
实验03:调查问卷设计指导(1学时)
实验17:科研论文的撰写(调查报告)(1学时)
环境卫生模块
实验04:突发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讨论课)(1
学时)
实验05:自来水厂参观(4学时)
实验06:水体污染源调查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学时)
实验07:水质检测和卫生学评价(水中硫酸盐的测定)(2学时)
食品卫生模块
实验08: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讨论(1学时)
实验09: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与技术处理原则(GB14938―94)(1学时)
卫生微生物模块
实验10: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2学时)
实验11: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2学时)
实验12:粮食中真菌的检测(2学时)
附:综合实验评价报告模版
1)基本情况:事发地点地理位置、气象环境、人群分
布、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特点。
2)水源情况:通过饮水调查了解病例发生与水源关系,筛选可疑污染源。
3)发病情况。
①临床特征:临床症状及体症,以及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
4)实验室资料。
①患者致病因素的检测结果(如微生物、化学物质等)。
②水、食品样品采集及检测结果(如微生物、化学物质等)。
5)病因分析: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及实验室化学分析、生物样品的检验检疫,总结分析出致病因素,并列出主要分析依据。
6)诊断依据:结合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现场流行病调查及实验室化学分析、微生物检疫等手段,做出疾病诊断。
7)控制措施:结合案例致病因素及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江敏,刘达伟.我国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现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36-38.
[2]李华,万成松,郑莉,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J].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013-1014,1023.
[3]李乐,龙鼎新,唐双阳,等.新形势下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举措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3(8):765-767.
[4]袁国保,李乐,龙斌,等.创新师资与平台建设模式强化预防医学专业应急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1(3):
540-543.
Abstract
Thepaperwasinordertoinvestigateintoscientificandresearchmanagementandnewproductexploitforthenewdevelopingindependent/commercialclinicallaboratory.Thesubjectconstructincludedsamplesreceptionroom,clinicalbiochemistry,analyticalchemistry,radioimmunology,gene-baseddiagnostics,clinicalmicrobiology,cytogenetics,histopathologyandcytopathology,andqualitycontrolsystemandbiologicalsafetysystem,etc.IntheScientificmanagementandeducation,itwasestablishedthat“KingmedScholarship”inbothcooperatesuniversityof“Central-SouthUniversity”and“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inordertotraininghigh-levelpersonnelforscientificandtechniquedevelopment.
Keywords
independent/commercialclinicallaboratory;scientificmanag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exploiture
摘要:本文对我国新兴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等问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本中心学科建设有:标本接收室、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和细胞病理室等多个学科,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生物安全体系,在科研管理方面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科研协作大学设立“金域奖学金”,为科技发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科技开发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医学独立实验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我国悄然兴起与稳步发展[1]。我中心是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独立运行的第一个医学独立实验室。中心成立于1994年,原属广州医学院,从一个做保健品研发和经营检验试剂与器材的校办小企业,历经10年的发展,从开始仅有3~4间房,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场所,发展到目前拥有4000m2,近300名职工,由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的一个拥有现代检验医学科学仪器设备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医学检验独立实验室。是国内首家通过ISO/IEC-17025认可和ISO9001-2000认证。目前正沿着美国CAP(病理学家协会)认可实验室发展,并且按照国际标准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2]:即要有高质量、高标准、快速、准确的检验技术服务项目,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扩大检验服务范围,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现就我医学独立实验室及其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等进行以下初步探索。
1医学独立实验室组织架构
目前,我中心以实验诊断部为主体,分设临床生化室、卫生检验室、放射免疫室、基因诊断室、临床微生物室、细胞遗传室、组织病理室、细胞病理室、免疫组化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质量保证部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等多个学科。此外,中心还在北京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检验试剂研发与生产中心、健康检查中心。开展检验项目达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20多家三甲医院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检验项目和服务范围日趋扩大,在当今国内检验技术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医学独立实验室科研管理体系
2.1在提供检验技术服务中确立科研方向我中心是实验诊断技术服务的提供者,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独立临床实验室。为了满足广大地市级基层医院和部分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对一些特殊检验项目测试的需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按照国际与国内实验室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3,4]和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地区基层医院科研工作的需要,确立自身的科研方向。
2.1.1建立实验室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及ISO/IEC17025要求,制定实验室质量保证和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国际(CAP)、国内(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省内(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在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的基础上[4],创建美国CAP认可的实验室,建立省级生物医药临床检测试验基地和技术平台为目标。
2.1.2检验诊断试剂研发一是在北京金域重点研制和开发干化学检验诊断试剂,如骨代谢(骨钙知A/B)、尿碘、BV(细菌性阴道病)等妇婴保健与健康评价快速诊断检测试剂盒等系列产品;二是对目前承担的省市科委科研项目及其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研发新的诊断试剂盒(如改良嗜肺军团菌BCYEα-DGVP培养基和乙肝耐药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等)。
2.1.3基础应用研究检验中心通过自行研发、引进、合作等多种途径,运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等最新检验技术,整合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大力开展特种检验项目: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新技术、遗传性疾病易感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病源微生物基因诊断等,为临床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
2.2确立重点科研项目现阶段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及在ISO-IEC-17025认可基础上,创建美国CAP认可实验室和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研发妇婴健康评价系列诊断试剂盒、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设备和试剂国产化、广东地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流行病学、细胞学和HPV(人瘤病毒)病因学研究等。
2.3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中心科研管理部门引导中高级科技人员,每年向省、市、区各级科研机构申报科研项目。近5年来曾先后申报、承担和完成10多项省、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创建了检验医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检验科技诊断技术平台,促进了金域医学检验科技事业的高速发展。
3人才培养与科研梯队建设
3.1科研梯队建设发展科技事业必须建立一支科研队伍,必须引进与培养学科带头人。为此,我中心在国内、外招聘了一批知名检验医学与病理学专家,组建了专家顾问委员会,指导科研工作。同时招聘与引进一批中青年科技专家,包括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中级科技人员,组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队伍,承担各项科研项目。
3.2人才培养金域检验以广州医学院为依托,同时与国内部分具有检验医学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等密切合作,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共同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高级检验医学人才。我中心亦选拔各学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外送委派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自身培养本专业学科带头人。
4建立科技攻关与科研奖励制度
4.1科技攻关对于目前承担的10多项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由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织科研攻关小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组织科研成果鉴定。近2~3年来,先后开展和完成的省、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有《嗜肺军团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基因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尿碘、骨钙知、BV妇幼健康评价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中国人PLGK1-3、K5及EDN基因工程研究》、《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研究》等项目,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先后在国际、国内10多种医学期刊发表了60多篇科研论文,现正准备做系列科研成果鉴定。
4.2学术活动检验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每年要派出5~6批科研管理人员、中青年科技专家和科技员参加国际(IFCC、APCCB)、国内(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各种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同时还申请承办或协办中华医学会的一些学术会议,以及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主办的检验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近年来,中心先后承办了中华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研讨会》、《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新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新技术》等多个学习班,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班授课。
4.3科研奖励我中心对科技人员在国家或国际级权威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者,不仅提供全部费,而且给者以实际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5建立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开发基地
我中心参照国外大型现代化医学独立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集科研、教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品开发和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为一体,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
5.1高科技检验诊断技术服务我中心引进国内外高新检验诊断技术,开展检验项目1000多项,为广东省700多家基层医院和部分三甲医院提供特种检验诊断技术服务。其特点: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提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提高检验诊断技术水平,方便患者,缩小基层医院医生与上级医生间诊断和科研水平上的差距,减小城乡之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别,提高整体医学检验水平。病人可以实现就近就医,避免因为医院不具备检验技术而不得不转院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患者来说,他们不用再专门到中心城市,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学检验服务。
5.2建立科研与科技开发生产基地中心自身建有检验产品研发基地(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新产品,进行开发生产。目前已有妇幼保健和健康评价快速诊断系列产品(骨钙知、尿碘、VB快速诊断试剂盒),取得专利技术和生产许可证,其中有些为国内首创,解决了过去对这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难题。
5.3通过医学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开发系列研究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发展、对提供高新检验诊断技术服务与检验诊断试剂产学研一体化,营造一个高新技术平台。
6医学独立实验室科技开发的有利因素
6.1资源共享、设备优良我中心现有全自动生化仪、放免仪、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实时定量PCR、HC2、DNA杂交仪、化学发光仪、紫外分光仪、全自动病理组织制片系统、TCT检测仪、荧光显微镜、多头显微镜、远程病理诊断会诊系统、全排式生物安全柜等价值1000多万元现代检验仪器设备,最近又引进了气相和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等先进检验仪器设备。
关键词:创新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源泉。高等院校的创新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教学实验、科学研究的场所,通过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反映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
1搭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平台
2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2.1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内容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宗旨是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其提供优良的科研氛围、足够的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我校在国家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设立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形成、仪器设备的配套及管理、技术体系的构建、导师制的管理、学生及其创新项目的指导等方面。目前我校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开展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发育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生态学实验等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实验项目。
2.2建立健全以学生为本的科研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
2.3创新实验室的准入制度
2.4以人为本的开放管理制度
2.5科研创新项目的导师制管理
无论本科生承担的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还是“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及“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科研项目”等,均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汇报项目中期工作进展,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和相应的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中,导师在学术思想、研究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总结方面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研究计划;导师在学生平日进行科研工作时也要审核学生的原始记录或工作日志,要批改中期检查材料、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坚忍不拔科学态度的培养。
每年学校要对本科生申报的各科研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验收。学生完成项目结题、通过答辩验收后视为考核合格。可获得科研训练学分2学分(不记本科生教学计划内的学分,其学分与成绩载入毕业成绩单)。验收合格的项目可认定科研训练学分2学分。
3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取得明显效果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自2007年组建以来,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运行和管理体系。5年来的实践证明,很多学生通过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系统训练,增强了对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的了解,开阔了科研视野,提高了科研兴趣;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文献查阅、写作与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自主与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等。
4创新实践,促进就业
通过建设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一方面为学生的保研、考研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以2008级为例,6位参与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学生全部保研。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2008级62名免费师范生中80%的学生参加了科研创新项目,他们通过在创新实验室的自主科研实训经历,获得了在应聘过程中的自信,让用人单位刮目相看,绝大多数被省级重点中学录用。1名学生成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诱导筛选和构建能高效吸附重金属的藻种”,他在参加湖南省教师招聘会时,有一所中学得知他的科研经历当即签约,并委以重任,由他负责全校的高中生科研课题。
5结束语
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是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场所,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场所,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课外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平台。我院生物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经验,为进一步积极实践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围绕创新实践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路对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系进行优化和提高。
[1]师尚丽.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5-37.
[2]尹燕霞,生物学实验室开放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122-124.
[3]王良成.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170-172.
[4]季宜敬.建设创新实验室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l2):134-136.
论文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培训安全技术紧急预案演练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紧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方面阐述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对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转贴于
2.2.2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3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safehoo.com).
[2]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85-197.
国内外专家认为,王教授所带领研究的课题设计严密,密切结合了国际前沿的免疫学最新进展,对大量临床病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阐明了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而且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还可用作评价肝癌患者疾病进展的一种临床指标,同时,该成果还为肝癌的免疫细胞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孜孜以求
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
堪当大任
承担众多国家重点课题
近5年来,王福生教授还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分别担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负责人、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和军队“十五”攻关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等总共10余项。目前,王教授所在的实验室分别与国内外多个第一流的实验室和专家开展艾滋病和肝炎的合作研究。
近年来,王教授还多次参与病人会诊,应邀参加国、内外病毒性肝炎和生命科学领域大会,2003年“非典”在我国肆虐之际,王教授挺身而出,承担了首都抗击“非典”的重要任务,而其后在广东和香港的考察中,王教授与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陈竺部长等著名专家一起赴香港特别行政区交流传授经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领导的一致肯定。此外,王教授4年来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80多次,并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分别荣立全军三等功2次、总后勤部优秀党员、总后勤部“科技银星”等各种荣誉。
锐意进取
率领团队勇攀医学高峰
现在,王福生教授直接负责的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病毒性肝炎、肝癌及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免疫学特点研究及新型免疫治疗方案的研发。目前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已拥有一支具备很强的科研攻关能力、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生物治疗研究中心拥有着非常完善的仪器设备,并且构建了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先进的综合性科技平台。
在科研方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中心的实验室面积达1200平米。同时,该实验室还有GMP中试车间和生物安全实验室,据王教授介绍,该实验室目前有科技人员达40余人,其中高职研究人员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人,同时该实验室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进修生10余名,特别是为临床培养了大批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不懈努力取得国际声誉
【关键词】管理
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医院或(和)研究院的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门学问。现结合我院中医临床与科研实验室的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管理体会。
1制度与管理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实验室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要管理好科室和发展业务,就必须采取和执行合理的管理措施与规章制度。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生化实验室、免疫微生物实验室、血液体液实验室等各室的规章制度;制定了从科主任、主任检验师到技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职责;制定了仪器管理、安全管理、纪律考勤、奖金分配、优质服务措施等各种规章制度与措施几十条。
当然,规章制度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有了制度就必须认真执行。制度目前人人平等,科(室)主任也不能例外,而且要带头认真执行。执行制度成功与否领导是关键。执行制度要奖罚分明,不怕得罪人,也不怕委屈自己,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论事不论人。执行制度贵在坚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习惯久了形成自然,自然而然以后人人就会自觉遵守。
科学规范的管理督促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紧紧围绕着“一切为了患者与临床,服务于患者与临床”这一宗旨。我科(室)具有特色的十条优质服务措施,如函寄检验报告、上门服务、传真网络咨询服务等,一直坚持多年至今不懈,受到许多患者和亲属和好评,也先后分别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和《现代工人报》的报道赞扬。
2实验室建设促进业务发展
实验室业务建设包括不断引进和开展新实验、新技术。作为中医单位的临床实验室,不但要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而且还要不断创新,创出自己的特色,也要有超越临床的勇气。实验室一方面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发展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引进人才和外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同时,也要跟上科学规范的管理。近年来,我科(室)先后派出6人学习和进修,在读专升本4人,研究生毕业1人,大学毕业和中高级职称者占全科人数的80%以上。在仪器设备方面,我们先后引进和添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血液分析仪3台,以及基因扩增仪、尿沉渣流式细胞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编写并实施了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开展了临床生化、免疫、细菌、血液、分子生物检测等一百多项检测项目,经济创收大幅增长,业务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连续多年获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常规化学质评优秀。
3管理促进科研工作
科学管理也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我科(室)除了完成大量的临床日常检验工作以外,还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科研课题任务。由我科(室)筹建的两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即生化实验室和免疫微生物实验室),已通过重庆市卫生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和复审。目前实验室运作状态良好,实验室参加和完成一项国家新药投资基金项目,三项省局级科研课题,并承接和完成“太极集团”、“上海凯宝药业”、“重庆希尔安药业”等单位的临床实验观察10多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总之,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门学问。管理可以创效益、创质量、创水平。我科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点实效,但还做得很不够,与先进科室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会不断努力迎头赶上。
1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10]。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导致了一些图省事的违章操作,比如对“三废”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
1.2安全教育体系不全
我国的国民安全素质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历来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大家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4]。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安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安全演练的开展条件缺失,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此外,缺乏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学体系。本科阶段大部分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边强调实验要领,安全知识直观性差、普及率低且教育效果不佳。随着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加,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0]。到了研究生阶段,实验室安全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补充,仅靠贫乏的内容和单一的形式,无法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1]。
1.3安全文化氛围缺失
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都是针对教学与科研成果,未涉及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实验室安全文化素养是实验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职业安全素养,对人文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不局限于关心论文和成果[10]。这也有助于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方法改革,促进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转化为文化,包含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安全文化,直接关系到生命或生活[11]。而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直被忽略,一般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学生科技创新或学生会常规活动等。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在校生的安全观念,将会推进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
2.2.1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设置
我院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品繁多,实验条件包含高温高压等,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制度。通过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模块的设置,强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安全教育及考试系统。安全教育材料分为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和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等。另一部分是与专业对应的考试软件,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取得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熟悉且乐于接受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此方式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显著[12,13]。
2.2.2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设置
2.2.3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设置
3结论
[1]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2]耿明华,孙尔康,应安明,等.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78-282.
[3]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7.
[4]周利刚.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38-240.
[5]贾小娟,史鑫,董君枫,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6-198.
[8]李永丰,魏春玲,钱召强.生物类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668-672.
[10]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4-277.
[11]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5.
[12]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8-200.
[13]袁哲,,徐飞.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模式的探索[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35(2):71-75.
[14]刘艳,李帅,周毓麟,等.网络环境下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数字化资源建设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7-8.
[15]杜宝江,查亮,林灵.消防安全教育虚拟火灾逃生体验舱系统的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7,29(2):453-461.
[16]朱红青,秦晓峰,杨成轶,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虚拟仿真系统[J].煤矿安全,2014(6):89-91.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由于这项研究与人的健康有关,所以没办法进行现实的实验,不能选择两组人员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个小组进行良好的预防措施,一个不进行,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被病毒侵害,所以我们找到了很久以前的资料作为对比。首先把近几年在医院检验科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安全隐患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因为近几年我国各个医院在加强预防措施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所以可以选为观察组;而把很久以前的在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隐患资料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记录数据,最后用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1.2方法对于资料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比性,首先是在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性别要男女比例协调,并且要基本涉及到各个年龄段,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实验的准确性;其次,在研读资料时,要仔细认真,从各个方面分析,尤其是要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多数是什么病症。
基于此项任务的复杂性以及困难度,首先要保证此项实验的参与者数目,其次要注意给参与者进行分组,来增加工作的精密度。再次,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提供观察组数据的医院要有完备的预防措施,保证实验室的消毒程度。
1.3疗效标准显效:观察组中的医院检验科人员被病毒感染率较低,安全隐患也很少;而对照组中的医院检验科人员则被病毒传染率高,安全隐患也很高。效果不明显:观察组中的医院检验科人员的病毒感染率和安全隐患较高于对照组医院中检验科人员的病毒感染率和安全隐患,其差距不明显。无效:观察组的医院检验科人员被病毒的传染率和安全隐患与对照组的数据没有差别,甚至高于对照组。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我们所得到的数据进行t检验,如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没有或者是差异较小,即p>0.05,则无统计学意义;如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差异较大,即p
2结果
在对照组中,由于对照组中的医院对检验科进行了良好的防御措施,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对于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并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所以对照组的工作人员病毒感染率很低,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也在降低。而观察组的医院由于当时没有良好的防御措施,导致工作人员病毒感染率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较高。
3讨论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所以各个医院要重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并做好良好的预防措施。首先我认为医院要在制度上作出努力,要健全保护制度,完善保护措施,对于设备和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因为,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或检验科管理不当,硬件设施欠缺、操作者防护意识和知识不达标,随时都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感染,同时也可能成为向医院及附近环境散步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源[2]。其次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是预防措施中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试抽查,当然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以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再次是实验室的环境,要做好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穿戴要注意,口罩、帽子、服装要用特制的防毒布料,以免被病毒感染,导致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解决医院检验科的安全隐患问题,医院的各个部门都要做出良好的预防措施,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减少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隐患。
关键词:常用农药,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能适应稻田、池塘、滩地等多种水域养殖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也是老百姓餐桌上喜爱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稻虾共生的养殖模式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虽然常用农药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对农田环境及水产养殖动物产生了影响,因此,施药后的稻田对龙虾生长、防病治病存在一定的影响。2009年7月27日在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二楼实验室我们做了几种常用农药对龙虾养殖影响的试验。科技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药物
战尽(棉铃虫核型)由河南省禹州市百灵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专门杀棉铃虫的微生物杀虫剂,药效持久,作用专一,对人畜安全,是专门针对杆状昆虫病毒而研发的无公害生物杀虫剂,对稻飞虱也有特效。
宁南霉素由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的抗生素,无蓄积问题、不污染环境的新型农药,是一种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抗生素农药。
噻虫啉(杀虫剂)由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原药由德国拜耳农化公司开发,是一种新型代烟碱类杀虫剂。作为杀虫剂,噻虫啉对外部影响小,毒性低,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安全,残留进入土壤和河流分解快,对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毒性也很低,通常情况下对水生生物基本没有影响。
毒死蜱由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高效、广谱、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被广泛用于水稻虫害的防治。
1.3试验条件
试验用水为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水温为27+0.5℃,PH7.5,溶氧量6.5—7.0mg/l。试验在50cmX30cmX40cm水族缸中进行,试验期间全天充气,不投喂饲料。科技论文。每种药物配制成三种浓度梯度和一组空白对照组,观察48小时。
1.4试验方法
7月29日根据战尽(棉铃虫核型)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用药的浓度5ml/亩,水深15—20厘米的情况,按试验方案将战尽配制成0.5ppm、0.75ppm、1ppm和一组空白对照组,每个浓度缸中放入6只龙虾,试验期间,全天充气、不换水、不投喂,观察48小时,在试验过程中观察龙虾的中毒反应,以丧失游泳能力、沉底、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作为死亡标准,发现死亡个体及时捞出。
同样分别根据噻虫啉、宁南霉素、毒死蜱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的用药浓度8毫升/亩、200克/亩、80毫升/亩、水深15-20厘米的情况,按试验方案将试验浓度配制成如下表,观察48小时,记录龙虾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
缸号品种1号缸
关键词: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食品类专业绝大部分设立于20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属于发展中的学科。食品类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食品类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良好个人魅力的优秀毕业生,在实践教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的尝试。
一、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均占有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使得实践教学质量有所降低。面对这一新的问题,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方面通过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整合各种现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建设了国内一流的食品工艺实验室,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此前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验室依附于专业课,由各教研室进行实验教学管理。这种旧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仪器设备重复购置,资源不能共享,各实验室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有限的实践教学经费得不到有效利用、现实效益低等缺陷。不仅如此,原有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不能满足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的需要,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新开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了使实验室管理体制适应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改革过去的实验室,现为学院统一管理。实验室所有资产包括仪器、设备、药品均详细登记在册,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网上公布,以方便师生使用。中心实验室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发挥了最大作用。在课程实践教学时,每使用一起设备或实验装置,均要有实验实习教师及使用班级和个人详细记录,以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行;这样运作的结果使我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步步为营,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生产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校外参观实习,现场教学等,开阔学生的视野。
3、实习生产基地的建立。为了保证学院的创新教育,在满足实验室基础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配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粮集团、莱阳鲁花集团、青岛东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六和集团等建立实习生产基地,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实习,使同学在实习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同时可以了解企业的现实生产过程以及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一个互相衔接、互为补充,高起点、高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1.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验的改革与创新。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和《食品机械》等课程原来的实验方式是实验指导教师作好充分准备,药品、仪器一应俱全,有时还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学生只是按程式操作,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方式进行了改进。对每一个实验,指导教师只列出实验的题目,至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所用的仪器药品的配置则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点下确定。这样使学生克服了依赖心理,更好地锻炼了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对于专业课,实验内容基本上淘汰了验证性实验,绝大部分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专业课实验的改革,使有限的实验设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3.加强多媒体教学。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食品生产的感性认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在实验室无法讲清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如小麦制粉过程、玉米淀粉的生产、软饮料的全自动无菌灌装、猪的全自动宰杀等生产过程及食品的无菌车间生产过程等。实践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现代食品工业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从事食品行业的兴趣,取得良好效果。
三、完善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实践教学的改革,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包括对学生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实验人员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进行,具体考核内容为学习态度、基本技能、实践成果等。对指导教师的考核由学生和院教学督导组进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学识水平、责任心和改革创新能力等评价打分,督导组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对实验人员的考核由指导教师和实验中心主任进行,指导教师对实验人员能否及时、全面地提供易损仪器、消耗材料和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好坏等评价,实验中心主任对实验人员的出勤、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给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将影响其各个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而影响其学期综合测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次。对指导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津贴和职称晋升挂钩。实践证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验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我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前三名。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并有不少学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食品类专业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只有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1]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95-100.
[2]彭秋发,孙占学.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9-162.
[3]邓尚贵,黄晋.面向21世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9,(5):17-20.
[4]王奕,沈岳,蒋蘋.农业高校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15-17.
[5]郑春龙.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8.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型大学
【基金项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1年),宁夏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2009年)资助。
1.引言
宁夏大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我国西部重点建设的一所学校。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较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推进产学研创新,尤为重要。而生物技术专业系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不仅仅是一门新兴学科,更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较强的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则是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它充当了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桥梁[1],在生物医药、动物品种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全面深入掌握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
但其内容繁杂,技术难度大,随着细胞工程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良现有生物品种以及培育新品种[1],所以,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最前沿为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特色。而原有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法等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要想使同学们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要领,以适应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需求,培育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及时更新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鉴于此,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2.教学形式
2.1实验方案设计采取项目申请立项制
在项目申请中,除了要求学生理清技术路线外,重点要求学生凝练出项目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对实验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实验人员组合和分工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以及互助合作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所有实验器仪器和材料均由老师准备,而学生只要按照老师指定的实验步骤逐一模仿去做的单一模式的弊端。
项目申请撰写完毕,由教师修改指出实验原则的缺陷,督促学生加以改进,然后,结合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幻灯片制作,模拟项目立项申请答辩进行交流汇报,由同学和老师充当项目评议专家,重点指出实验设计上的不足,这样在讨论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更加明确,实验思路更加清晰[2]。
2.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通过模拟项目立项申请答辩通过后,经教师修改后即可进入实验操作。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材料、器材的准备,包括对所需器具的清洗和灭菌处理。同时,按实验所需配制试剂,按照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实验。试验操作除了注意提高无菌操作意识之外,注意生物废弃物的合理排放以及学生自身的安全,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均采取开放式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以及记录观察等。
2.3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及问题分析与总结
实验报告论文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书写代替传统的实验报告形式。比如建立细胞系实验,在撰写科技论文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引言部分要求学生除了简单介绍实验原理和目的之外,重点比较动物细胞原代培养与细胞纯化的不同方法,同时写出所选方法的科学理论依据。其次,结果与讨论为重点部分,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办法[2]。这种科技论文的形式取代传统的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写作,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实验、毕业设计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实验结束后,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出现问题中,比较典型的进行详细分析。
3.教学方法
3.1加强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信息化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缺陷,是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动物细胞工程实践性很强,涉及的实验内容很多,如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以及冷冻保存技术、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动物克隆与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切割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等的一些基本技术操作,一一安排实验或者实践实习,在高等学校不切合实际。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图片、录像、实验专题片弥补一些实验无法开设的缺陷,开拓学生的眼界。
3.2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和年轻教师的培养,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3.3重视硬件和平台建设,注重学生动物细胞工程实验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科研条件的要求标准也在提高。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技术支撑。所以重视动物细胞工程实验研究平台的建设,对于生物技术学科的发展及我校科研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校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本满足现有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根据学校的优势学科建设情况,开设了细胞系建立等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熏陶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4.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初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2-4]:
4.1教师授课的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教学团队不断壮大,教师准备充分,授课艺术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满意度也逐年增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上课听讲热情、上课跟随老师的反应、互动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操作细节等方面的观察,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2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除了对理论知识有较为扎实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实践过程中去,同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大学生创新实验的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利用细胞工程的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比如在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立项申请的方式确定实验方案,人员比例以及经费预算等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的同时,必须理清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的能力。
4.3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情况
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必须充分应用理论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完成整个实验,包括实验的设计、实验操作的步骤、仪器和材料的选择、人员分工的协调、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以及论文的撰写等。均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比如,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结题报告,训练了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功,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4.4其他方面
通过对动物细胞工程课程的开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自由组合立项申请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而在实验过程中各同学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团队意识增强。另一方面,这种立项申请的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涉及的知识面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5.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5.1实验室配套设施尚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实验以自由组合的立项申请的形式开展实验,对仪器设备需求加强。
5.2加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力度
6.结语
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真正上好实验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以极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1]赵会敏,生物技术专业动物细胞工程课程的改革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72-173.
[2]陈晓明,张建国.动物细胞工程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23-24.
[3]周俊,刘明,曹海平.浅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07-108.
[4]韩宗先,方平,向邓云.《动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