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明的“骨泳”,将活鱼肉剃光,再放回缸里,鱼还活着食材文化

每个国家所流行的习俗有所不同,哪怕是一个国家中不同的民族,也都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资本,远古时代人们只能认准弱肉强食的规则。

如此才能够使得自身越变越强大,若想从弱者彻底脱胎换骨变成强者,势必会先经历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百炼成钢的故事正是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不经历风雨如何能见到彩虹,钢铁为何有着那般坚硬的外壳,其原因还是在于曾经的千锤百炼,若无外界给的压力钢铁必然无法形成,自然也不会有出众的硬度。

人人都只看到了成功后的光鲜亮丽,却总容易忽视成功前的凄凉与悲惨,这世上几乎没有人一生会一帆风顺的,困难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成长代价。

唯有经过无数次打磨过后的文明,才有资格被称之为无可替代的文明,所以对于不同种类的文化人们应持有尊重态度,人们所熟知的文明一般都是古文明。

近百年才逐步丰富化的文明终究少了些底蕴,如今的日本文化可谓是风靡全世界,不论是饮食文化还是独特习俗,皆使得日本文化轻易地走出了国门。

然而随即而来的亦有不认同声音,比如日本文化中不少思想曾遭到议论,连带着整个民族的审美观被推到舆论风口,后来日本独创的骨泳再度震惊世界。

先是将鱼身上的肉全部剃光,而后再将早已千疮百孔的鱼儿放回鱼缸中,过程中需要保证鱼儿处于存活状态,这样将鱼儿放回去的时候才会被称为骨泳。

以爱护动物的眼光来看这属于虐待鱼,虽然能养在鱼缸中的鱼多半不是保护动物,可这也不该成为虐待鱼的借口。

这种种行为加注在鱼身上,待到再回到水中遨游之时鱼会非常痛苦,当苦楚没有真正降临到身上的时候,即便有多痛也绝不可能感同身受。

不过人类作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高等生物,生活中需要摄入的营养都要从外界获得,植物无法感知到痛苦所以人类便不觉如何。

不管是生食还是进行高温烹饪,绿色蔬菜的做法层出不穷并且花样繁多,但肉食的烹饪方法则没有那么简单了,首先不同国家对烹饪肉食的想法也不同。

华夏饮食文化更善于调味让食材得到百变,经过热油与各种调味料的刺激后食材味道更丰富,除去中式烹饪手法会如此繁琐之外,其他国家似乎不会在这方面下很大功夫。

烹饪始终是一门难度超高的技术活,日本饮食文化中生食占据着主要地位,生鱼片乃是享誉国际的日本美食,由于生食吃的便是食材本身的味道,海鲜类食材避免不了会有些腥味。

此时食材的好与坏会接受全方位的评判,口感、新鲜度以及滑嫩程度皆是需要考察的方面,食客们之所以爱上生鱼片这类食物的味道,基本都是因为食材本身的味道。

这时候拼得就是质量,厨艺如何倒成为了次要因素,不过处理食材的过程中厨师的手法甚是关键,保证食材好吃部位不被破坏同时也要展现好刀工。

这份功底绝不是随意找一位厨师便可达到的,普通的生鱼片只考验师傅的刀工如何,但是经历过骨泳的鱼则必须经过厨师的精准处理。

厨师要清楚每一处鱼骨所处的位置,唯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精确下刀,只是被千刀万剐的鱼回到水缸中,也仅仅起到了满足食客猎奇心理的作用。

这种情况下的鱼不会再有能入口的部位,只剩下一副鱼骨口感当然不会太好,相信许多即便喜好日本餐饮文化的食客,对于一边用餐一边观看骨泳的行为,也都会发自内心地抵触。

味蕾得到慰藉的时候视觉却受到刺激,双重感受类似于冰与火的碰撞,这种奔跑在两极的感觉并不畅快。

鱼身上的肉被切掉后大脑中的意识却还在,此种境遇下游泳算不得是幻想,令人费解的是如此残忍的烹饪手法,竟然还颇为受日本上层社会人士的欢迎。

这部分食客认为这属于体现工匠精神,想法倒是很好理解,精湛的刀法基于对食材的了解方可实现,熟知食材是一位高等厨师的本职工作。

如果厨师连需要处理的食材都一问三不知,那么食材呈现出来的味道自然可想而知,生食的狂热爱好者追求的是新鲜感。

可环境改变海鲜的肉质也会随之变化,再者很多海鲜一旦过了季节再去品尝,不仅尝不到惊为天人的味道,并且极有可能只尝到肉质干瘪的空壳。

典型案例便是人见人爱的大闸蟹,因此日本饮食文化对新鲜感的追求,放在任何一位食客眼中都不算稀奇。

无奈的是骨泳这种方式着实挑战心理底线,单纯享受食物与尊重生命并不冲突,骨泳表演放在用餐时期进行,想必还是有无数人不能接受。

餐饮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缩影,假设餐饮文化越变越多彩,侧面证明着这个国家的条件有所提高。

正因为人们满足了基本温饱问题,才会有精力去研究如何丰富本国饮食文化,吃得饱穿得暖是吃得精致的前提,品鉴美食原本是一件能快速获得幸福感的事。

奈何在日本饮食文化中却催化出残忍的表演,尽管作为本来就要满足人类味蕾的食物,鱼难逃一死可是为了新鲜创造出骨泳,着实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是不是有朝一日人类沦为弱者之际,所受到的遭遇也与水缸中的鱼一般悲惨,且不论骨泳是否存在争议,有些饮食方式只是在纯粹博眼球。

THE END
1.水产学:鱼类增养殖学必看考点(最新版)考试题库186、问答题 养殖用水物理处理方法几种? 点击查看答案 187、名词解释 池塘养鱼 点击查看答案 188、问答题 石斑鱼性腺发育是什么先成熟,后什么成熟? 点击查看答案 189、判断题 鱼类人工繁殖的关键是亲鱼的检查 点击查看答案 190、判断题 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是池塘修整与消毒 点击查看答案 191、名词解释 效应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5/4535495.html
2.利用生物浮力系统提升黄鳝养殖密度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生物浮力的平台可以提供给黄鳝更好的生活空间,比如增加光照时间、改善水质循环等,这对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减少疾病发生都有积极作用。此外,由于传统喂食方式可能会导致饵料过多地堆积在底部,而采用BFS后,可以有效分散饵料分布,更均匀地供给每只动物,从而增强了整体生态平衡。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53637.html
3.关于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由于城区内有几个大的造纸厂和水泥厂,工厂的的污水处理和污染气体的排放不合理,导致城区的水资源污染造成水资源质量问题,水泥厂的粉尘污染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和生活早成严重的困扰。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存在问题: (1)固体污染: 街道两旁多处设立分类垃圾桶,但仍出现垃圾乱扔的现象,而且很多人对垃圾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ixj3k06.html
4.看完这篇你就是识别中药的高手药物采用水飞,是为了利于外用与内服;药物经水飞法处理后,是否符合水飞的质量标准,可用手捻、口尝、溶解方法加以确定。如水飞的朱砂、雄黄 滑石粉、炉甘石粉等,手捻有细腻感,口尝对舌无粗糙物的刺激感,加水溶解,搅拌成悬浮液,放置久久不下沉澄清者为合格。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03261_180980334.html
5.认识白茶安吉白茶质量标准理化指标中水分、水浸出物分别修改为≤6.5%、≥32%。 取消原标准卫生指标中"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氰戊菊酯"的限量要求。 增加了感官品质审评、方法、判定规则、包装容器和材料的具体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http://ajnews.zjol.com.cn/ajnews/system/2019/01/03/031377212.shtml
6.2022年茶艺师(中级)考试及茶艺师(中级)考试内容A、较粗老的茶叶用壶冲泡,可保持热量,有利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于茶汤。 B、较粗老茶叶缺乏观赏价值,用来敬客,不大雅观。 C、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一目了然,同时可收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之美。 D、以上三点都是正确的。 4、【单选题】冲泡白毫银针最佳选配的茶具是( )。( B ) https://blog.csdn.net/yutian8667/article/details/123055847
7.煮水唐代陆羽茶经云:其沸,如鱼来自茶农茶舍【煮水】唐代陆羽《茶经》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以上老水,不可食也。”水温过低,水浸出物少,味淡。水温过高,则维生素C和叶绿素等成分易被破坏,使绿茶汤变黄。 ?收藏 60 13 ?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https://weibo.com/1889379390/y6mFeEorZ
8.如图表示鲫鱼的外形.请据图回答.(1)鲫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F解答 解: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2c081692bebf3e01a7f246ef8aa9219b
9.中国茶(七)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04/23/2391078_98219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