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与京大戟功能有相似处,而干燥的药材弯曲如兽牙状,不但外表面有红棕色者,断面皮部亦为红褐色,故有红大戟、红芽大戟之名。广大戟、云南大戟、南大戟,均以产地及功能得名。红萝卜、红心薯,皆以药材鲜品象形而得名。
药名:红大戟。
拼音名:HónɡDàJǐ
英文名:RADIXKNOXIAE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0.3-1g;或入丸、散;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根,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开水烫过后晒干。
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1、红大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3、饮片性状:红大戟为不规则长圆形或圆形厚片,表面红褐色或棕黄色,中心棕黄色,周边粗糙,红褐色或红棕色,质坚韧,气微,味甘、微辛。醋红大戟形如红大戟片,色泽加深,微有醋气。贮干燥容器内,醋红大戟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临床应用
8.《医学启源》:泻肺。
1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块根呈长圆锥形或长纺锤形,多不分枝,稍弯曲,长3~12cm,直径0.6~1.2
以个大、质坚实、色红褐色者为佳。
栽培技术:用种子、分根繁殖,育苗移栽法。种子繁殖: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条播,将种子均匀播下,覆薄细土,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床土湿润。约经2-3星期出苗。苗高12-15cm时移移。选阴天,将订地浇透水,挖幼苗,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穴深12cm,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1hm2用种量7.5kg。分根繁殖:秋季桔叶后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进行分根,每根带有2-3个芽,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幼苗定植后,如有缺株,应及时补栽,并施1次稀人粪尿。现蕾时要及时摘蕾,再施1次粪肥或饼肥。每隔半月需松土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