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1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应牢记知识点

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从相对含量-----的地方向相对含量-----的地方扩散的现象。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吸水)

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吸水)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

植物细胞:

1、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里面的细胞液。

2、原生质层:指------和------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

⑴、细胞核在原生质层内(P61图42)

⑵、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小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4、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细胞失水。

⑵、根本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小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应该注意的地方

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

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如细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变------(深/浅)。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欧文顿(ton)的发现和结论

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脂溶性物质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⑵、结论:膜是由-------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

⑴、实验:提取人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

⑵、发现:单层分子的面积为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⑶、结论:

3、1959年,罗伯特森(rtsen)的发现和论断

⑴、发现: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⑵、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

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0C下40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

5、1972年,桑格(er)和尼克森(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⑴、-------------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⑵、蛋白质分子或----或----或-----磷脂双分子层。

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的(运动/静止)。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细胞膜的------(外侧/内侧)表面。

⑵、组成:蛋白质和多糖。

⑶、功能: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应牢记知识点离子、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向自由扩散由---浓度向---浓度-----(需要/不需要)载体(高/低)-----(需要/不需要)能量协助由---浓度向---浓度-----(需要/不需要)载体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能量主动由低(高)浓度向高-----(要/不需要)载体运输(低)浓度-----(需要/不需要)能量大分子物质胞吞由细胞----到细胞-----(外/内胞吐由细胞----到细胞-----(外/内-----(需要/不需要)能量略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不需要)能量略白细胞吞噬-----特点图例实例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2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低→高需要需要

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

自由扩散维生素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3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生物必修一学习方法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生物必修一学习技巧

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4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渗透装置组成:

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具有: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外一些物质不能通过。(如:动物膀胱膜、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

4、水分子的运动方向: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的方向水分子数的方向;双向运输。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

2、半透膜:

3、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浓度<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浓度>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浓度=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主要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后)

2、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里面的细胞液。

3、半透膜:(和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1)具有

(2)具有

5、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验

科学家科学实验假说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膜中含脂质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面积细胞膜中脂质为家是细胞膜的2倍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生物膜为三层静态统一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结构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细胞膜具有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有的,有的(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3、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4、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作用;糖被与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5、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糖脂。

三、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的扩散。

2、分类: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二、主动运输

1、概念:

2、意义:

3、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比较物质进出细胞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方式浓度梯度(一般)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图例影响因素①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①②②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举例O2、CO2、水、甘油、萄糖、氨基酸;脂肪酸、乙醇、苯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表示曲线(一定浓度范围内)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胞吞:细胞外→细胞内,如: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THE END
1.水进出细胞的神奇原理,你知道吗?,科学,生命科学,好看视频水进出细胞的神奇原理,你知道吗? 百度文库 52万粉丝 · 72万个视频百度文库官方账号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3:38 12岁女孩7-8天来一次“月经”,以为是生理期,检查后确诊癌症晚期!妈妈:感觉天塌了 小莉帮忙 19万次播放 · 1550次点赞 00:24 不管张艺谋在外名气有多大,都要听老婆的话 大象新闻 18万次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5308957641740295660
2.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是什么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是渗透作用,指的是水分子(或者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细胞得具有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fBC0kPoZZB.html
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水进出细胞的原理.pptx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讲水进出细胞的原理.pptx,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渗透作用;;;液面上升,漏斗内液体的压强增大,从而使水分子从漏斗内移向烧杯的速度加快,水分子进出漏斗的速率 完全相等,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此时水分子的进出达到动态平衡。;考向1 围绕渗透作用的原理及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929/8070117052006131.shtm
4.2021.11.22水进出细胞的原理——记生物组公开课今天,我们的新老师董美妤在高一5班开启了她的公开课首秀——四、1 被动运输-第一课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 作为新老师,董老师表现得很稳!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疾不徐,为你的稳定输出点赞 从渗透装置说起,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半透膜两侧浓度不一样时,水分子会如何运动呢~ https://www.meipian.cn/3wxlsfa0
5.高一生物考前必看知识点综合文档(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https://www.027art.com/fanwen/wendang/14070173.html
6.20230527七上生物知识点记忆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孔雀开屏、雄蛙鸣叫、蜻蜓点水。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龙生龙,凤生凤(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物,能繁殖后代,但不具有细胞结构。 https://www.jianshu.com/p/5ca85664fd7f
7.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⑸渗透作用的结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从宏观观察,水分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请同学们回忆细胞膜制备的实验。 分析“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实验现象。 在屏幕上打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示意图。 https://ah.download.ahedu.cn/9/previews/9af7188e92cc48b9ac37d0064536c43f_pad_high.html?ctype=te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