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知识点包括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现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现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等部分,有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详情如下:
(2)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
(1)原理
(2)现象
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实验材料:
①选择材料必须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②要用含有大型液泡的植物细胞。
③细胞液应有颜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为紫色,易于观察。
(2)实验试剂——蔗糖溶液。
①若蔗糖溶液浓度过低,不足以引起质壁分离。
②若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可能造成植物细胞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及现象
(5)实验结论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图一为某种成熟的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图像,用高于该细胞液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此植物细胞5分钟,再用显微镜观察此细胞。
(1)完成高浓度溶液处理前后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不同的比较。
(2)在图二处画出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3)实验前和实验后________(“是”或“不是”)同一实验对象。
如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的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的蔗糖溶液中,B/A将变小
C.B/A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情况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该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A.≥0.2
B.≤0.2
C.≥0.3
D.<0.2
将等量的NH4(+)、K+、Ca2+、PO4(3-)共同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几小时后,测得混合液中四种离子的含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并发现水稻根变小。
项目
水
NH4(+)
PO4(3-)
K+
Ca2+
减少量(%)
0
83
72
97
84
(1)根变小的原因是。
(2)上表中四种离子减少的原因是。
(3)四种离子减少量的不同说明,从而证明细胞膜是一种。
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右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
4
6
8
10
原生质体相对大小
90%
60%
30%
A.乙同学的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min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证明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渗透吸水
D.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溶液的浓度大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浓度
B.甲物质不能通过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C.紫色液泡颜色会加深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可判断其是否具有活性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